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科手术的手术间感染预防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耐药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 施。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
06
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监测指标设置和数据收集方法
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包括手术器械的清洗、消 毒和灭菌等。
围手术期管理要求
术前评估与教育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和手术 风险,并进行预防感染教育。
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和抗生素使用 等,以减少术后感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加强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
术前预防用药
在骨科手术前0.5-2小时内,或 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使手术切 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 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
药物浓度。
术中追加用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于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
术后预防用药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 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根据评估结果,将手术患 者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对 不同等级的患者采取不同 的防控措施。
持续改进策略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
制定持续改进策略
针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 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手卫 生培训、优化空气洁净流程等。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监测数据,评 价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 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 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 施。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
06
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监测指标设置和数据收集方法
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包括手术器械的清洗、消 毒和灭菌等。
围手术期管理要求
术前评估与教育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和手术 风险,并进行预防感染教育。
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和抗生素使用 等,以减少术后感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加强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
术前预防用药
在骨科手术前0.5-2小时内,或 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使手术切 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 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
药物浓度。
术中追加用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于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
术后预防用药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 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根据评估结果,将手术患 者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对 不同等级的患者采取不同 的防控措施。
持续改进策略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
制定持续改进策略
针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 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手卫 生培训、优化空气洁净流程等。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监测数据,评 价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 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 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骨科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PPT课件

r
常见的骨科感染
• 化脓性关节炎也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
25%
25%
关节炎
50%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其他
精品课件
2021/3/15
5
Pharmaceuticals
r
骨科感染的预防
• 骨科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导致:
–关节功能丧失 –肢体病废 –甚至危及生命
精品课件
2021/3/15
12
Pharmaceuticals
r
骨科手术切口分类
类别
标准
Ⅰ类切口 Ⅱ类切口
无细菌污染的手术,多数择期手术为 此类切口,如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有细菌污染,但程度较轻,如新鲜的 开放骨折
精品课件
2021/3/15
13
Pharmaceuticals
r
骨科手术切口分类
精品课件
2021/3/15
2
Pharmaceuticals
r
常见感染类型
• 骨与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
–骨与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 常困扰骨科医生
–大量异物的存在使感染难以控制,最终常不得不再次 手术,将假体、骨水泥等异物取出
–感染的细菌通常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感染菌谱可能 很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手术后急性感染最常见的 病因.
畅引流,创面覆盖,减张缝合 •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精品课件
2021/3/15
9
Pharmaceuticals
r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目的
• 降低无菌切口的感染率 • 提高手术疗效 • 早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骨科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ppt课件

.
2024/1/17
22
2024/1/17
r
谢谢!
. 23
Pharmaceuticals
.
2024/1/17
7
Pharmaceuticals
r
术后感染常见致病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 革兰氏阴性杆菌 • 厌氧菌感染 • 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
2024/1/17
8
Pharmaceuticals
r
感染综合性预防措施
• 现场急救处理 • 手术室管理与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 • 增强病人免疫功能,治疗潜在性感染 • 手术处理要点:彻底清创,充分冲洗,消除死腔,通
.
2024/1/17
2
Pharmaceuticals
r
常见感染类型
• 骨与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
–骨与关节假体相关性感染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 常困扰骨科医生
–大量异物的存在使感染难以控制,最终常不得不再次 手术,将假体、骨水泥等异物取出
–感染的细菌通常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感染菌谱可能 很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手术后急性感染最常见的 病因.
.
2024/1/17
19
Pharmaceuticals
r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 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即开放性损伤
–对于开放性损伤,由于伤口已经被细菌污染,因此避 免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术前细菌对伤口的进 一步污染。原则上,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手术,而在 入院前对伤口进行包扎的敷料应在手术准备好后再 更换,以防医院内耐药菌株进入伤口造成污染。对 于简单的软组织损伤,可以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 大量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冲洗伤口,即可免除应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复杂的软组织开放伤,由于 存在较多的坏死 组织,术后渗出较多,应在术前尽 早预防性应用一次抗生素。对所有开放骨折都应预 防性应用抗生素,患者一到医院即应开始应用。
(医学课件)骨科围手术期护理ppt演示课件

2018/6/2
.
33
日常护理
(1)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 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 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 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 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 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擦洗,要勤换内裤,在月经、妊娠和产褥期, 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3)去除慢性感染因素。
原 因
2018/6/2 . 30
预防护理措施
A
B
C
D
E
2018/6/2
.
31
泌尿系统感染
骨科患者需手术的较多,下肢 手术或腰部手术的患者多采用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等,而且需 留置尿管.而留置尿管是引起 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危险 因素。
2018/6/2
.
32
留置导尿护理
1.防止泌尿系统逆感染:(1)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 和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2) 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3)每周1更换导尿 管1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2.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取间歇性夹闭导尿管的方式,每3-4小时开放1次, 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4.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 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1次。
2018/6/2
.
36
骨科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ppt课件

2020/10/22
16
类别
标准
Ⅲ类切口 内有
理的
Ⅳ类切口
重度细菌污染,如开放骨折伤口
异物或开放骨折短时间内未做处
伤口 即明显感染的手术切口
2020/10/22
17
据Cruse统计
清洁切口—1% 清洁-沾染切口—7% 沾染切口—20% 污秽-感染切口—40%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 的重要依据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他 还包括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化脓性骨髓炎
15% 10%
75%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其他
2020/10/22
6
化脓性关节炎也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
链球菌
25%
其他
2020/10/22
2020/10/22
21
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即开放性损伤
对于开放性损伤,由于伤口已经被细菌污染,因此 避免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术前细菌对伤口的 进一步污染。原则上,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手术,而 在入院前对伤口进行包扎的敷料应在手术准备好后 再更换,以防医院内耐药菌株进入伤口造成污染。 对于简单的软组织损伤,可以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 大量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冲洗伤口,即可免除应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复杂的软组织开放伤,由于 存在较多的坏死 组织,术后渗出较多,应在术前 尽早预防性应用一次抗生素。对所有开放骨折都应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患者一到医院即应开始应用。
2020/10/22
22
Ⅳ类手术切口即明确的感染性伤口
是治疗性抗菌素应用的指针,应正确选择对致病 菌敏感的抗生素,采用足够剂量,应用足够时间。
2020/10/22
《中国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ATALOGUE
目录
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室医务人员健康状态佩戴双层手套
01
前言
目的和背景
为了提高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目的
围手术期感染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负担。因此,制定一部全面、实用、可操作的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
及时治疗
记录与分析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征象。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诊疗提供参考。
一旦发现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9
手术部位以外感染
A
B
C
D
呼吸系统感染
手术后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面,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并注意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的选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优化和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包括预防用药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
VS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感染风险增加,高血糖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代谢紊乱和组织器官损伤,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高血糖与感染风险
术前血糖控制策略
术前应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血糖控制方案。
骨科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PPT课件

精选ppt
2020/7/24
3
常见的骨科感染
r
Pha
? 化脓性骨髓炎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他 还包括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化脓性骨髓炎
10%
15%
75%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其他
精选ppt
2020/7/24
4
常见的骨科感染
r
Pha
? 化脓性关节炎也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
25%
25%
关节炎
50%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其他
精选ppt
2020/7/24
5
骨科感染的预防
r
Pha
? 骨科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 可导致 :
– 关节功能丧失 – 肢体病废 – 甚至危及生命
精选ppt
2020/7/24
6
感染的因素
r
Pha
? 患者自身:损伤程度,创口污染程度 ,其他部位带 菌,自身免疫功能 ,易感染倾向
? 降低无菌切口的感染率 ? 提高手术疗效 ? 早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r
Pha
精选ppt
2020/7/24
10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要求
r
Pha
? 采用静脉给药途径 ,半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水平
? 半衰期长,最低有效抑菌时间要保持 6小时以上, 使切口暴露期间 ,血液和组织液抗生素浓度始终 大于最低有效抑菌浓度
无细菌污染的手术,多数择期手术为 此类切口,如闭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有细菌污染,但程度较轻,如新鲜的 开放骨折
精选ppt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ppt课 件
•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 术前护理 • 术中护理 • 术后护理 • 特殊骨科手术护理 •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案例分享
01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手术前、手 术中及手术后为患者提供的全面护理 服务,旨在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 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齐全的手术器 械、敷料、缝合线等,确保器械
性能良好。
手术台和灯光
调整手术台高度和角度,确保手 术视野清晰,灯光照明满足手术
需求。
术中监测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出血量监测
准确测量并记录术中出血量,为输血和补液提供 依据。
术中护理记录
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康复指导
03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等。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1 2
出血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血肿等表现,及 时采取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预防感染发生。
3
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05
康复。
案例三: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预防
总结词
并发症预防
详细描述
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面临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 感染、血栓形成、肢体功能障碍等。为了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应指导患者进 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提前制定应 对策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 术前护理 • 术中护理 • 术后护理 • 特殊骨科手术护理 •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案例分享
01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手术前、手 术中及手术后为患者提供的全面护理 服务,旨在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 康复和减少并发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齐全的手术器 械、敷料、缝合线等,确保器械
性能良好。
手术台和灯光
调整手术台高度和角度,确保手 术视野清晰,灯光照明满足手术
需求。
术中监测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出血量监测
准确测量并记录术中出血量,为输血和补液提供 依据。
术中护理记录
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康复指导
03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等。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1 2
出血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血肿等表现,及 时采取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预防感染发生。
3
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05
康复。
案例三: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预防
总结词
并发症预防
详细描述
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面临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 感染、血栓形成、肢体功能障碍等。为了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应指导患者进 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提前制定应 对策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预防不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I类切口不使用抗菌 药关物节目置录换:
膝关节髌骨力线调整术(POL)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单侧(髋、膝)置换 年龄相对较小 术程顺利、手术时间较短者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切除术 胫骨平台撬拨垫高 四肢及躯干软组织肿瘤切除
脊柱手术: 1至2个间隙单纯减压 间盘摘除术 1至2个间隙 年轻患者 术程顺利
欢迎各级领导、专家 莅临我院指导工作!
骨科内植入物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与控制措施初步探讨
控制抗菌药物的紧迫性
尝试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实施措施
致
谢
骨科植入物常见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松动 排异反应
弯曲、变形 骨折不愈合
感染
断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专项整治
全国活动 方案
卫生局 文件
5
医院治理 方案
科室实施 计划
9月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
2010年10月—11月 Ⅰ类切口总手术量:155
2011年10月—11月 Ⅰ类切口总手术量:136
内植物手术:122
内植物手术:112
应用抗生素例数:120
应用抗生素例数:0
关节置换 :29
关节置换:32
脊椎内固定: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脊椎内固定:19
四肢创伤:75
四肢创伤:61
四肢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四肢关节内固定取出术 脊柱内固定取出术
手术时间较短的减压内固定 术 例如: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 术
胸椎管狭窄单纯减压术
6
控制抗菌药物的紧迫性
尝试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实施措施
致
谢
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年龄
手术特征
营养状况
手术时期
吸烟 肥胖
手术部内走廊
手术部内走廊
手术室环境
其他 百级 人数:≤7 湿度:45% 温度:18-20℃
环境温度对细菌生长相关性分析:
1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是手术室内常见 菌群,不同菌种有不同生长规律。
2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迟缓期,对数生长期,平缓期和衰 退期。
3
本实验中三株细菌在相对低温状态下(16-22℃)均未能在培养的 周期内到达对数生长期,而在26 ℃时均可进入对数生长期,菌株 数量显著增长。
血红蛋白<90g/L
白细胞>10× 109/L
中性粒细胞>75% 白蛋白<30g/L
体温>37.2℃(需排除老年人低体温综合症)
3个月内有感染史、手术史
凝血功能异常 超过3秒
经积极治疗 仍存在明显系统疾病者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严重异常者
2 预计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 出血量>800ml ASA≥Ⅲ
11月
10月
控制抗菌药物的紧迫性
尝试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实施措施
致
谢
备皮情况 手术人员情况
术中操作
抗 生 素 以 外 的 因素
基础性疾病调整, 术前准备工作充分
手术室环境 术后处置
一、基础性疾病调整 术前准备工作充分
1 综合治疗手术患者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 免疫功能低下或高龄患者(大于75岁)及长期卧床 患者等。均予以系统性治疗及营养支持,掌握患者 饮食情况,予以指导,可结合中医治疗调整。 2 术前检查规范、病史采集详细准确,如:是否长 期服用抗凝药物、切口周围皮肤情况,如:膝关节 置换患者,若有足癣,术前需予以治疗。
3 稳定生命体征致具备手术条件:监测体温、血象、 C-反应蛋白等正常,病情稳定,无手术禁忌症。
4 择期手术时机选择合理,重症患者生命体 征稳定至少持续24h以上,降低患者应激性 不良反应。
5 对术中、术后相应并发症及风险结合患者 基础身体情况,予以合理评估,术前讨论 认真详细,如:术中、术后出血量,患肢 肿胀情况,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可能出现感 染的诱因。
出院感染发生例数:2
出院感染发生例数:0
骨科 2011年10月份-11月份Ⅰ类切口手术未用抗生素例数共136例
内植物手术例数:112 关节置换:32
脊柱手术:19 创伤四肢:61 四肢创伤手术:61
患者出院感染发生例数:0 切口甲级愈合率100%
两组一般情况
年份 例数 男/女 年龄 体重 身高 切口 ASA
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宣教及准备
二 备皮
顺序及方式 洗澡 术前1天清洁术区
术区酒精消毒
术晨再次酒精消毒
无菌包裹
手术室内备皮、剃毛,或不剃毛
注: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术前即刻进行备皮、剃 毛,备皮时防止划破皮肤,可选用脱毛膏,备皮 范围以术区周边至少30cm为宜,酒精消毒次数3遍 以上。
脊柱内植入物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术晨--酒精擦洗消毒、无菌包裹。
患者术日入手术室术前准备区进行备皮
麻醉科、手术部pre-operation post-operation附图
② 急诊门
手术部外走廊
麻
醉
第13手术间
协
谈
室
患者转床门
术前准备1
术 术前准备2 前 准 备 术前准备3 间
术前准备4
手术部外走廊
4 3 2 1
术术术术
后后后后 复复复复
③
苏苏苏苏
PACU
护士站
2011 112 70/42 41±11 71±11 167±1
Ⅰ
1
I-II
2010 122 77/45 46±8 73±10 166±9
Ⅰ
I-II
结论
•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种类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011组切口甲级愈合率100% • 2010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8.4%
Why?!
湿度45%
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5%—65%环境中最感舒适。 调查结果显示:低于40%鼻部及肺部等上呼吸道
粘膜水分大量损失,粘膜弹性降低,纤毛运动减 低,细菌容易附着,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大于 65%影响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导致散热不良,继 发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头晕等。
手术因素 患者因素
皮肤准备 手术操作技巧
贫血 糖尿病和血糖等
手术患者体温 手术间空气质量
全科统一认识试探性尝试
两位科主任 四个病区负责人
骨一
各级医师
骨二
各级医师
骨三
各级医师
骨四
各级医师
9月份骨一组试探性尝试
关节置换和腰
椎开窗
2
5 软组织手术
内固定取出术
1
4 四肢内固定手术
排除标准
1 患者高龄≥75岁 基础条件差
注:术后患者第一次下地活动时由术者进行 指导。
6 相应科室协同治疗,评估手术风险。麻醉 师术前一天查看病人,了解患者病情,制 定合理麻醉方案,做到麻醉镇痛彻底,镇 静适当,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应激反应, 保护免疫功能,缩小麻醉区域,利于早期 进食及康复训练。
7 术前宣教及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减 低患者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