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矿的地质概况、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翁嘎科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作者简介 :金荣 明 (9 2 ,男 ,云南省曲靖人 ,工程师 ,从事矿产资源物化探工作。 16 ~)
48 3
云
南
地
质
2 7卷
头宽 度 1m。闪长玢 岩脉 ( ) 出露于 锅 斗矿 段 G 1矿体 北 面 冲沟 中 ,走 向近 南北 ,向西 0 8 V 陡倾 ,倾 角 6 。 5 呈脉 状切穿 片理 产 出 ,厚 2 m;石 英 闪长玢 岩 ( ) 分 布 于锅 斗矿 段 G 矿 8 V 体西侧 ,与 G 呈 断层 接 触 ,沿 一 破 碎 带 呈 脉 管 炎 状 产 出 ,走 向 近 于 东 西 向 ,出 露 宽 度 V 96 . m,厚 6 2 .m,长约 7 m。顶底 围岩 为碎 裂绢 云斜 长片岩 。含 A (. 0 2 ×1 。,平 0 u 0 1~ . ) 0。 。
征 、矿体赋存状态 、矿石特征等判断 ,矿床成 因类 型为热液 充填交代 型。而北 东向 区域 断裂 中,
可能找到新 的矿体 。
关键词 :含金石英脉 ;构造破碎带 ;王雅组第 四段 ;小而富金矿 ;西盟翁嘎科 云南
中 图分 类 号 :P 1. 1 6 8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4 18 ( 0 8 0 43 -5 10 —8 5 2 0 ) 4 70
11 地 . 层
矿区出露 的地层为晚元古界西盟群怕可组 ( t )及王雅组 ( t )低绿片岩相浅变质 PP P W 岩系。北部小 范围 内分布怕 可组永邦段 上亚段 ( t ) PP , ;矿 区主要分 布王雅组 ( t P, ) 各段 。
12 构 . 造
矿 区主体 构 造 为 西 盟 复 式 背 斜 ,轴 向 近 南 北 ,核 部 地 层 为 怕 可 组 永 邦 段 上 亚 段 (t ) P, P ,东 西两侧 和南 部为 王雅 组 各 段 。受 复 式 背 斜 的控 制 ,次 一 级 的褶 皱 轴 向也 呈 南 北 向 ,与 复式 背斜一 致 。次级褶 皱 由西 向东有 :永 不能 背斜 、永候 向斜 、班寒 背斜 。 矿 区存 在北 东 向断 裂 、北西 向 断裂 和南 北 向断 裂 三 组 。可 分 四期 :第 一期 南 北 向 断裂 ( 。 不发 育 ;第二期 北东 向断裂 ( 。 9 最 发 育 ,为 区域 性 主 断裂 ;第 三期 北 西 向 F) F 、F 、F) 断裂 ( 8 ) F 、F 、F。 ,第 四期次 级北 东 向断裂 ( 。 F)
云南省永德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究

云南省永德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究文章叙述了云南永德县某金矿地质概况,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等。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广泛分布于云南省永德县,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标签:云南省永德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成矿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也是我国两大构造域即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地壳演化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区内众多的深大断裂长期控制着地壳的演化和发展。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广泛,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
区内褶皱由三叠世砂泥岩为主的地层构造,形成较陡尖窄,局部呈波状起伏。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为主,从矿区范围看,以北西向为主,也是主要控矿构造。
根据田东幅的1:20万区域化探资料,该矿区异常面积32km2,异常元素以Au、As、Sb为主,伴有Hg、Sr异常。
Au以5.00×10-9为异常下限圈定面积约为10.0km2,峰值8.40×10-9;As以50.00×10-6为异常下限圈定面积约12km2,峰值145.50×10-6。
且Au、As异常重合较好,经普查并已发现两处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床。
2矿床地质特征在云南省永德县附近发现有两处微细粒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地层中的金矿已有工程控制,研究比较深入,其矿床地质性如下:2.1赋矿围岩特征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以中三叠统百逢组(T2b)中上部为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页岩及粉砂岩,底部页岩夹泥灰岩。
产门氏门策贝,分布矿区西南部,厚3093m。
河口组(T2h)为主中上部为中层状黄褐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中部夹青灰薄层泥岩。
下部灰白色粉砂岩夹少量泥岩、细砂岩,厚1135m。
第三系泥岩上部为灰绿色泥岩、暗褐色炭质泥岩组成,夹褐煤及煤线;下部为砖红色钙质粉砂岩及灰绿色泥岩,底部为砾岩。
产Yranlasp等。
与下覆地层角度整合接触,分布于矿区北西和南西。
黑龙江孟德河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黑龙江孟德河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方学志,王相泰(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七队,吉林 吉林 132105)摘 要:黑龙江孟德河金矿是黑龙江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金矿床,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少硫化物含金矿石。
但总体而言,黑龙江孟德河金矿的勘查工作还比较薄弱。
基于此,文中结合实践,对黑龙江孟德河金矿地质特征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该矿矿床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希望能对同类型矿床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孟德河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5-0091-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mengdehe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FANG Xue-zhi, WANG Xiang-tai(607 team, Jilin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Jilin 132105,China)Abstract: Mengdehe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gold deposit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The deposit is a medium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ype gold deposit, and the ore type is low sulfide gold ore. But on the whole, the exploration work of mengdehe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Based on this,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ngdehe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alyze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and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of the same type of deposit.Keywords: mengdehe gold deposit, Heilongjiang Provinc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the deposit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地质发展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各时期地层、侵入岩均有出露。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四川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矿体主要产于长城系碧口群阳坝岩组内,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形态较简单,厚度变化不大,品位较高,但控制程度较低。
本研究论述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金成矿控制因素,对矿区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征;找矿前景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木里县梭罗沟矿区位于横断山脉,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属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成矿域。
西南“三江”成矿域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
中咱陆块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域北端。
中咱陆块北东侧以甘孜-理塘缝合带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分隔,西侧以金沙江缝合带与北羌塘(或印支陆块北端)分隔,东侧以龙门山断裂带与扬子陆块(或华南陆块)分隔。
甘孜-理塘缝合带和金沙江缝合带均属于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形成的缝合带。
甘孜-理塘缝合带北起青海玉树市,经川西甘孜县、理塘县,到达南端的木里县附近,整体呈NNW向展布[1-2]。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及含矿岩性该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碧口群阳坝岩组,为一套以变质火山岩为主夹变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在区内呈北东东向展布。
其中阳坝岩组中岩段分布于矿区北部,可分为2个岩性层:上层岩性为变砂岩、变杂砂岩及浅灰色绢云千枚岩等;下层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绢云石英片岩、浅绿色绿帘绿泥片岩。
阳坝岩组上岩段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与中岩段为断层接触,局部被坪台山闪长岩体侵入,区内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层:下岩层岩性主要有浅灰色千枚岩、灰绿-灰白色绿泥绢云片岩等,受褶皱及断裂构造影响,地层片理发育,局部倒转,为区内金矿化有利部位;中层岩性以深黑色变玄武岩、深绿色变酸性凝灰岩为主,片理不甚发育,上层岩性为浅色变砂岩、变岩屑砂岩,岩石基本保留了原岩原始组构,产状相对较稳定。
该金矿体赋存于阳坝岩组中、上岩段中,近况围岩片理极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强烈,常见有层间小褶皱。
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论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笔者主要结合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因素,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金矿体品位和厚度的变化系数,研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互为消长关系,探讨了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最后总结了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 p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th a gold deposit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d the deposit is the source of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mineralization of factors, in the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old ore body grad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efficient of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gold ore body; applica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thod, found that the au and pt, pb symbiosis, and with the pendulum between each other,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gold deposi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regularity.keywords: gold; ore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sis在近1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开发达到了空前的强度。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摘要:内蒙古虎拉林是金矿含量较多的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矿区的综合分析,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同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为今后我国的采矿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金矿矿区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点找矿标志所谓金矿,是指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即金矿石,也指通过用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即金矿山,还指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即金矿床。
本文以内蒙古的虎拉林为例,对金矿矿床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的形成原因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虎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多个岩金矿床,我国的黄金支队一直对虎拉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矿产地质对虎拉林金矿有了新的认识。
1 虎拉林金矿区地质特点中侏罗统22站组是矿区内德主要地层,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分部比较广泛。
有研究表明区内的主要侵入岩为石英斑岩和,然后是花岗岩。
其中石英斑岩主要在矿区的中南部,形状为椭圆状,花岗斑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分部分布,形状为条带状,花岗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和中部分布,形状为小岩株状。
有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与金矿化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从矿区中采集到了岩石标本的鉴定表明,赋矿岩浆岩是花岗岩的演化产物。
矿区内的最主要控矿构造就是角砾岩筒构造,其次是角砾岩筒构造。
研究表明,在虎拉林矿区有一个角砾岩带,方向为南北方向,能够在每个钻孔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在这些控矿构造中,最小的环形构造的直径大约为240m。
从钻孔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角砾岩筒构造的垂深大于290m,南北方向的宽度大于590m,而东西方向的宽度大于390m。
依据角砾岩的分类方法,可以敬爱那个角砾岩分为以下三期:第一期为隐爆角砾岩,此期的角砾岩分布比较防范,而且在整个角砾岩筒内均有分布,角砾的成分大约包括:粉砂岩、长石、黑云母等。
角砾岩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为棱角状的,也有的为磨圆状的,角砾的尺寸也不一样,最大的尺寸超过6cm,而最小的尺寸小于1mm;第二期为隐爆角砾岩,它主要在角砾岩筒的东侧分布,黑云母和第一期的角砾岩是角砾的主要成分,角砾的尺寸也不样,范围为从1mm~9cm,角砾的形状主要为磨圆状,也由少量的角砾为次棱角状,此期的局部地段的金矿已经达到了边界品位;第三期为角砾岩,主要分布在角砾岩筒内,且角砾的尺寸不一样,主要形状为棱角状,角砾岩脉呈平行状产出,虽然此期的角砾岩规模比较小,但是进品位较高,且矿化强度也达到了最大。
新疆伊宁县塔乌尔别克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分析

新疆伊宁县塔乌尔别克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分析祁斌年1,王孙权1,王 聪2,朱广俊1,王海鸿1(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勘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 要:新疆伊宁县塔乌尔别克金矿位于天山地槽褶皱系西段博罗科努加里东冒地槽褶皱带之吐拉苏断陷盆地。
通过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分析,该矿床属火山期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对矿区矿床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矿区断裂带、浅成次火山岩体与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接触带以及多金属元素异常带均是有利的金矿床找矿部位。
关键词:塔乌尔别克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260-2Genesi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Buick Au deposit in the Yining County, XinjiangQI Bin-nian1,WANG Sun-quan1,WANG Cong2,ZHU Guang-jun1,WANG Hai-hong1(1.Xinjiang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Metallurgical Geology of China,Urumchi 830000,China;2. Shandong fif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Tai' an 271000,China)Abstract: The Buick Au deposit in the Yining County of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ianshan geosyncline fold system, and the RAS fault basin in the Bo Rocco Nur Gary Don graben fold be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and the mining area.The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ore deposits in the mining area is analyzed. The contact zones of the fifth lithologic sections of the fault zone, the shallow subvolcanic rock mass and the great Hara Jun Shan formation and the abnormal bands of the polymetallic elements are all favorable prospecting sites for the gold deposits.Keywords: Buick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genesi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成矿背景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博罗科努早古生代岛弧的西段,北侧以科古琴山南坡断裂为界与科古琴地体毗邻,南侧与伊犁盆地北缘断裂为界与伊犁地体相邻[1]。
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究——以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地区金矿矿床为例

地 质 、 质 找 矿 等 活 动 。同 时 . 有 地 质 南 羊 山 组 和 下 石 炭 统 的 袁 家 沟 组 . 邻 地 还 紧 科 研 单 位 和 一 些 大 专 院 校 进 入 本 区 开 矿 区外 围 为 中一 下 石 炭 统 四 峡 V组 其 I 展 地 质 特 征 . 造 演 化 . 矿 规 律 等 方 层 序 及 岩 性 组 合 构 成 面 的专 题 研 究 工 作 . 区 也 发 现 了 一 大 见 表 1 该 。
致 的 .受 近 南 北 向压 应 力 作 用 . 形 成北 西 西 向一 近 东 西 向展 布 的 褶 皱 断 裂 构 造 格
架 在 金 龙 山 背
图 1 矿 区构 造 应 力分 析 图
口 圈]田
阳构 造带 .其 北 以镇一板 断 裂 为界 . 呈
近 东 西 向 展 布 : 皱 构 造 属 金 鸡 岭 复 式 褶
金 矿 矿 床 成 因 及 找 矿 标 志 探 究
发 育南 北 向 张性 断 裂 使 金 锑 再 次 富集 形 成 富矿体 。 蚀 变 类 型 . 常 与 高 岭 土 化 相 混 不 易 辩 认 , 金 矿化 有一 定 的关 系 。 与 比 值 33 36 s S 比 值 87~ 27 .0~ . 0、/ e . 1 .×
其 关 系 为 东 西 向构 造 最 先 形 成 并 进行
究 2 0世纪 5 代 以后 . 0年 陆续有 武警 黄
门 先 后 派 地 质 队 伍 进 入 本 区 开 展 基 础
中 分 布 于 该 断 裂 带 的 西 部 及 北 部 . 感 金 元素 的预 富集 . 遥 当与其 它方 向构造 交
一 一 一 ~ 一 愀
向斜北 翼 之次 级褶 皱松 ( 松树 岭 ) 枣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金矿的地质概况、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作者:郑惠军
来源:《地球》2013年第01期
[摘要] 矿床是地质异常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异常条件,而在矿床的形成过程中,也必然留下种种种异常的地质现象和产物。
研究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金矿床地质概况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92-2
1地质概况
1.1地层
矿区属东昆仑地层区,从老到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金水口群和万保沟群、奥陶系上统、泥盆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统、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地层各群、组间均以断层接触为主,呈断块产出,地层主体走向呈近东西向。
矿区主要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万保沟群上碎屑岩组(Pt3wnd),岩性主要为浅灰一灰白色灰岩、浅灰绿色板岩、变砂岩等。
板岩、变砂岩等局部破碎,片理发育,并发育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局部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也较为发育。
矿区内的金异常主要反映在该异常中。
变砂岩:变余中细粒砂状结构,胶结物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变余砂屑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少量白云母,还有重矿物电气石、锆石、少量磷灰石。
分选较差,粒径以中细粒为主。
由于重结晶和片理化作用,碎屑外形多不规则,长轴定向排列。
变余胶结物是片状一鳞片状绢云母(相当一部分已成白云母)、绿泥石(已成黑云母雏晶)及少量碳酸盐矿物。
其中碎屑含量变化较大。
岩石类型有千枚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片理化中一细粒石英长石岩屑质砂岩、片理化中缅粒岩屑质石英砂岩。
板岩:变余粉砂泥质一花岗鳞片变晶结构,板状一千枚状构造。
由绢云母及长石、石英粉砂碎屑组成,另有少量白云母、黑云母。
1.2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延伸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均有不同规模的产出。
断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次为不同方向的平移断层,但大都为逆冲断层;沿断裂走
向或构造交汇部位,受构造挤压作用,岩石破碎,蚀变强烈,片理发育,形成宽窄不一的蚀变带,同时也是储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1.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在AS10、AS12两异常区北东、南西两侧有大面积的燕山期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侵入,岩体呈长方形岩基,290°方向延伸,侵入于上元古界万保沟群C岩组(Pt3wnc)和d岩组(Pt3wnd),面积约占矿区95%。
1.4地球化学特征
该区在1:50万区域化探扫面所圈出的各类异常的基础上,1999~2000年选择了AS40、AS63、AS64、AS65等异常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分解圈出了AS1~AS21等2l 处以不同元素为主的组合异常,其走向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规模、形态各异,而且均处在断裂构造附近,与断裂构造、火山岩及侵入岩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按异常规模及异常特征选取其中的AS9、AS11、AS13、AS14、AS20、AS19、AS21等7个异常进行了解剖,各异常特征值见表1。
涉及本次工作的主攻对象是1:50万AS65中分解圈出的AS10、AS12异常。
1.4.1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AS10:异常组合元素为W、Au,异常呈不规则椭圆状,长轴方向为北东一南西向,异常主体位于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内,异常规模中等,异常面积W约7km2、Au0.98km2,衬度W为5.87×10-8、Au为2.51×10-9,峰值W为440×10-6、Au为34.9×10-9。
Au异常位于W异常的中内带。
金矿化带与AS10吻合情况较好。
AS12:异常组合元素为Au、w,异常呈不规则椭圆状,长轴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异常主体位于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和F2断层破碎带内,异常规模中等,异常面积W约
3.6km2、Au
4.68km2,衬度W为8.6×10-6、Au为3.14×10-9,峰值W为400×10-6、Au为70.8×10-9。
钨异常与金异常套合,W、Au异常具明显的浓集中心及三级浓度分带。
W、Au异常在南东方向均未封闭。
1.4.2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金在长石岩屑砂岩、粉砂质砂岩、角砾状灰岩的含量在(1.0~8.5)
×10-9之间,与地壳中克拉克值(3.5×10-9)相比偏低,没有特别富集的地层,而在破碎蚀变带上Au含量相对较高,在(24~72)×10-9之间,最高出现2.54×10-6。
,说明该区的金矿化及富集只与后期的构造和热液有关。
由此看出,在破碎带找金是本次工作的重点。
2矿体基本特征
2.1矿体的基本特征
矿区内AS10号水系沉积物异常西部,通过探槽验证,圈定一条金矿体,品位达到
2.54g/t,主要产于万保沟群浅灰一灰色板岩中的蚀变破碎带。
长度80m。
2.2新圈定矿化体的基本特征
矿区共施工探槽25条,总体见矿情况不理想,仅在TC6和TC7二探槽中分别圈出Cu、Au矿体,在TC8号探槽中有金的矿化信息显示。
Au工业品位:2g/t;
Cu工业品位:0.2%。
Cul铜矿化体:在TC6号探槽中的12~12.4m处采集的H一040(第4个)号样品分析结果含Cu:2.21%。
含矿岩性为浅灰色石灰岩中的浅灰白色石英脉,脉宽0.4m,长度5m左右,沿走向变细变薄,矿化变弱,石英脉产状:205°
Aul金矿化体:也是单工程控制的一条矿化体,在TC7探槽的34.5~36m处的H一029(第8个)号样品分析结果含Au:2.54g/t。
含矿岩性为产于万保沟群泥钙质板岩的破碎蚀变带中,蚀变带褐黄色,角砾成分有灰褐色千枚状板岩、含碳质板岩。
矿化体视厚度为1.5m,长度不清,蚀变带产状:184°
Au2金矿化体:在TC8号探槽中,有2段:29.8~35.8m和40.3~44m。
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含金(g/0:0.37和0.34,岩性与Aul金矿化体一样,也产于破碎蚀变带中,蚀变带褐黄色,角砾成分有灰褐色千枚状板岩、含碳质板岩,蚀变带产状:184°
2.3围岩蚀变
铜矿石因为产于石英脉中,围岩为灰岩,为突变关系;金矿化体产于浅灰一灰色板岩中的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上下盘为浅灰一灰色板岩,为渐变关系,初步认为:破碎蚀变带直接作为金矿体围岩,对形成金矿体有一定影响。
2.4矿石矿物及结构构造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光薄片鉴定,铜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孔雀石和蓝铜矿次之,还有少量磁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和方解石等。
主要有益组份为,伴生有益缌分为铁。
破碎带中金矿石中以自然金为主.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等。
(1)金属矿物:
①黄铜矿:黄色,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粒状晶形与黄铁矿紧密共生,围绕黄铁矿颗粒或沿黄铁矿裂纹充填,成集合体分布,局部不均匀分布。
粒度介于0.01~0.05mm之间,以细粒为主。
②黄铁矿:淡黄色,均质性,主要呈他形粒状、自形粒状、不规则粒状轮廓晶形,呈集合体状、浸染状、条带状展布于矿石裂隙及方解石晶体之中。
裂纹穿过晶体,棱角发育,粒度介于0.01~0.10mm之间。
磁铁矿:灰色带淡棕色,均质性,呈他形粒状,大多以集合体出现,粒度一般小于
0.02mm。
个别呈针尖状,大多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
(2)脉石矿物:石英和方解石,呈不规则粒状,大多以集合体的形式出现,主要呈脉状或零星散状分布。
2.5矿石类型
矿石按自然类型划分氧化带。
矿区矿体氧化带不甚发育,一般伴随构造裂隙,地表氧化带破碎而发育,如控制Cul、Aul矿体的TC6和TC7槽探工程中,均见明显的次生氧化带。
氧化带内岩矿石一般呈他形粒状结构,蜂窝状构造、碎裂状构造。
受地表氧化淋滤作用影响,次生蚀变主要表现为孔雀石化、蓝铜矿化、褐铁矿化等。
孔雀石化;发育于地表、近地表矽卡岩及近矽卡岩围岩中,主要成分为孔雀石,呈块状、粉末状、薄膜状、斑点状分布。
蓝铜矿化:发育于地表、近地表矽卡岩及近矽卡岩围岩中,呈块状、薄板状、薄膜状、斑点状分布。
褐铁矿化:交代黄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矿物或矽卡岩矿物,一般呈浸染状、蜂窝状、薄膜状、碎裂状构造,局部呈条带状或细脉状,岩石比较破碎。
3矿床成因
3.1矿床控矿因素
(1)目前矿区内所发现的矿体及地面所圈出的磁测异常均分布在断裂带之间,断裂带框定着矿体规模及展布,因此,断裂带可能是本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其旁侧的褶皱、层间错动等形成蚀变带发育的容矿场所。
初步判断断裂带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为矿质的聚集和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
(2)异常区外围岩浆岩发育,在侵人活动中萃取矿源层内的金,并为之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4找矿标志
直接找矿标志为:孔雀石化、蓝铜矿化、黄铜矿化、黄钾铁矾破碎带是区内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地层岩石标志:万保勾群碎屑岩系中的破碎蚀变带是重要的找矿部位。
构造标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构造复合部位、岩体内外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侵入岩标志: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及脉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地球化学标志:AS10水系统沉积物异常具内外两个分带,通过地球化学剖面验证,存在金高含量地段,与前人圈定的金矿化带相吻合,为找矿有利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