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新疆东部成矿区带已经发现康古尔、金窝子、马庄山等大中型金矿床数座,金矿点百余处。

本文分析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然后说明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最后详细阐述了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

a标签: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标志1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东天山区域地层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属北疆-兴安地层区,南部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区,研究区属南部塔里木地层分区南天山一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组(Chxb),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Swn),泥盆系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la)和阿拉塔格组(D2a)。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泥盆系阿拉塔格组。

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本区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分别处于准噶尔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之中天山结晶地块和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萨阿尔明一库米什古生代沟弧带(南天山地向斜)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中。

北西-北西西向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西起东经89°30’的孔雀沟附近,东到东经96°的北山一带,长达500km 以上,总体显向南突出的弧形,依规模和变形程度可分为三段,具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斜切本区部分地层和侵入体,并控制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

2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2.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该类金矿主要沿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及次一级韧性剪切带分布,该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带,其变形标志明显,由一组产状陡立的透人性片理组成。

韧变时代为300一250Ma,高峰期285~265Ma。

总体呈EW向延伸,长逾600km,宽5一20km,金矿体多赋存在蚀变糜棱岩及石英脉中。

代表性矿床有康古尔及马头滩金矿,矿体产于金背景较高的石炭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区域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物质活化、成矿流体迁移提供了条件,而次级脆韧性剪切带为容矿构造,其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前者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后者有利于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阳山金矿位于甘肃文县阳山,在1997年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开采总量可达三百多吨。

该金矿带东西向长达60Km,是国内发现最大亦是亚洲最大的金矿。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相应的找矿标志,为同类型的金矿山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阳山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一、金矿形成地质背景阳山金矿正处川北陇南交界地,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在二十世纪末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发展到现在已勘测到的金矿总量达三百多吨,是国内发现的最大金矿。

控制阳山金矿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了构造、岩浆等。

最初,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洋盆俯冲作用使得扬子板块北缘产生扩张作用从而形成最初的盆地,接下来便在盆地中心沉积了含矿性好的浊积岩以及热水沉积岩,发展至泥盆纪晚期,该裂陷盆地进一步伸展扩张,并伴随细碎屑岩系和碳酸盐岩的不断沉积从而在盆地的中心形成了早期的较为成熟的洋盆。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在阳山金矿所在的区域内,岩浆侵入作为另一个控矿因素来说其活动并不是非常强烈,岩浆岩的出露规模较少,在对各个矿段进行分析后发现仅有部分中酸性侵入岩脉和小岩株出露。

二、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对阳山金矿床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

(1)地层首先,从地层来说,出露的地层包括了中上元古界的碧口群、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以及第四系地层等。

其中泥盆系地层盆出露最多。

对阳山金矿带分析发现,矿体的主要岩性分布在泥盆系的三河群口中,因此该地层是构成该矿区的主要地层。

接下来对具体的地层进行分析:首先对最古老的碧口群分析,从位置分布上来看主要在阳山矿区的南部,碧口群里涵盖的岩系主要是勉略带沉积下来的多种岩系的混合,包括了碳酸盐岩、硅质岩、片岩等。

由于岩石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其含金量会随着地层的变老而增高,因此作为形成阳山金矿最古老的地层,碧口群地层的含金量丰度是较高的。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作为该地区的主要金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找矿价值。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矿床隐蔽性高,目前对于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研究较为匮乏。

为了充分了解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本研究将对旬阳县家金沟金矿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矿床类型分析,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找矿标志,为今后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矿床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矿床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字数:202】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揭示矿床成因,为金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家金沟金矿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与金矿形成的关系,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2. 分析岩石特征,探讨矿床内部物质运移规律,为矿床勘查提供实用参考;3. 确定矿床类型,并总结其特点及规律,为后续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4. 辨识和总结家金沟金矿的找矿标志,为未来矿床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对于深入了解家金沟金矿及类似矿床的成因机制,提高金矿勘查效率,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2. 正文2.1 地质特征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覆盖较好、矿体赋存形态多样等特点。

地质构造特征上,该地区主要受到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构造变形。

岩石特征主要以石英脉和硅化岩为主,其中含有丰富的金矿化物质,是金矿赋存的主要载体。

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和硅化岩之中。

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表矿化印迹、矿石出露、地下水化学异常等。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找矿工作,提高找矿勘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11171102_老挝色贡省达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11171102_老挝色贡省达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1月下98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老挝色贡省达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殿良1,李洪波1,宫贯乾1,曹锦元2(1.华北地质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12;2.天津华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 300170)摘 要:达晋金矿床位于在长山成矿带西南段,该成矿带己发现铁、金、铜、锡、铅、锌矿产等产地72处,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依据近年来笔者在该矿区的勘查工作和前人资料,总结归纳了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该金矿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概括。

研究表明该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断层及褶皱带两翼(因层间滑动产生的层间破碎带和轴部转折端产生的虚脱空间)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

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呈脉状或似层状分布,形态简单,在走向和倾向上基本连续,局部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

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的石英脉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老挝;达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2-0098-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Dajin gold deposit in Sekong Province, LaosWANG Dian-liang 1, LI Hong-bo 1, GONG Guan-qian 1, CAO Jin-yuan 2(1.The Four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North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Qinhuangdao 066012,China;2.Tianjin Huakan Mining Investment Co., Ltd,Tianjin 300170,China)Abstract: Daji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section of the Changshan metallogenic belt, where 72 iron, gold, copper, tin, lead and zinc minerals have been found, which has a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loration work and previous data in the min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and preliminarily summarizes the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gold deposi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old deposit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and the two wings of the fault and fold belt (the interlayer fracture zone caused by interlayer sliding and the collapse space caused by the axis turning end) provide space for the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 The genetic type of the deposit is magmatic hydrothermal filling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vein or layered shape, simple in shape, basically continuous in strike and dip, with branch and compound in local parts and pinch-out reappearance. The quartz veins of pyritization, limonitization and galena mineralization are the direct prospecting indicators.Keywords: Laos; Dajin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mark收稿日期:2022-12作者简介:王殿良,男,生于1985年,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广西那比渭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初探

广西那比渭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初探

广西那比渭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初探笔者在参与该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详细收集该区域的地质资料,结合勘查成果,论述了广西那比渭寒沟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其控矿因素、成因类型、成矿标志及找矿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标签: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金矿那比渭寒沟那比渭寒沟金矿床位于广西桂西北的田林县,近滇黔桂三角交汇处,是广西区内于2013年新发现的一大型金矿床。

该矿床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中,属微细粒侵染型金矿床,与金三角已发现的一些金矿床有许多相似之处[1]。

研究其地质特征及成因可以丰富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对指导区域同类型矿床找寻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桂西北地區地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段的接合部位,隶属华南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右江再生地槽之桂西坳陷区[2-3]。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至三叠系,寒武系较少,三叠系分布最广。

其中下泥盆统及中生代地层以碎屑岩为主,中泥盆统至上二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为主。

本区金矿主要产于中三叠统陆源碎屑岩中。

影响桂西地区构造格局的构造运动主要有四堡运动、广西运动、柳江运动、东吴运动、桂西运动、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

在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及升隆运动,形成了本区复杂的褶皱和断裂。

断裂构造在西部以北西西向为主,东部近南北向,中部主要为北西向。

本区西部褶皱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向褶皱,自北至南主要有渭巴向斜、高龙穹窿、八渡背斜、者后向斜、那比背斜、那登向斜,里往背斜和那亮向斜等,在这些褶皱中均发现有矿床(化)点,如高龙金矿床,那比金矿床,八度金矿点等。

区域上岩浆岩不发育,出露面积小,仅在高龙穹窿,八渡背斜及西南部那良一带见有基性岩浆活动,为辉绿岩零星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那比渭寒沟金矿区位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南部那比次级断褶带的轴部。

沉积环境为盆地相-台地斜坡相的复理石碎屑岩沉积。

2.1地层矿区地层较简单,2.2构造矿区内主要褶皱为那比背斜,3矿床地质特征本矿床按矿体空间分布可分为1个含矿带(Ⅰ号矿带),3个零星矿体。

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杜振明,董美川*,石晓宇,程世秀,刘 倩摘要: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南北向成矿带,金矿床分布众多。

研究区内主要的金矿体即位于米山断裂带内。

通过对店子头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矿区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研究表明,金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带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 研究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研究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山间平原及现代河流两侧,覆盖率达80%。

岩性以黄褐色含砾砂土、黄褐色砂质黏土为主,属于残破积、洪冲积成因,厚度0.5m~15m。

局部出露的老地层为古元古代荆山群,为研究区的结晶基底。

其中古元古代荆山群地层主要为禄格庄组安吉村片岩段、野头组祥山变粒岩段。

1.2 构造研究区内构造主要有南北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三组。

南北向构造主要为米山断裂。

米山断裂为区内主要构造,分布于米山镇-初村一线。

在地貌上非常明显,由脉石英透镜体构成了一斜列南北向展布的山包,其南段沿着玲珑序列九曲单元和荣成序列邱家单元的接触带展布,北段则发育于邱家单元中。

该断裂在纪家口子以北有尖灭的趋势,总长度大于28千米,宽5m~750m。

带内岩性破碎强烈,主要为花岗质碎裂岩、断层泥等。

中心部位常形成绢英岩、黄铁绢英岩。

局部充填有石英脉,因抗风化能力较强,常形成一系列右形斜列山包。

石英脉多破碎并伴有褐铁矿化,后期细小石英脉沿裂隙呈网脉状贯入。

断裂西侧张格庄一带有沿着张性裂隙贯入的北西向石英脉,显示了断裂左形运移特征。

该断裂总体走向近SN,倾向E或NE,倾角40°~60°。

该断裂早期是沿韧性剪切带发展起来的,早期显示了左形张扭特征,充填了宽大的石英脉。

中期具左形压扭性质,使石英脉破碎且右形斜列。

堡子湾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堡子湾金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017年第3期 (总第78期)69点大多落在岩浆低温槽以外,说明基本物质由壳源重溶形成,但有部分来自壳幔岩浆源。

据王中刚资料,利用稀土(La/Yb)N-δEu 图解,本区相应稀土元素主要位于壳源区。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在上升的过程中混入一定量的壳源物质。

3 成矿作用方式印支期,沿大吴窑—胡窑张扭性断裂带上侵的石英二长岩岩浆热液在地下岩浆房顶部的冷凝壳下边聚集,当断裂带复活时,形成封闭—半封闭环境。

下渗的地下热水和上侵的灼热岩浆,在一定深度相遇,壳下气水热液因降温、减压而沸腾爆炸,冲破冷凝壳而形成震碎角砾岩带。

受构造作用影响,脉状熔浆裹挟震碎的围岩角砾上侵,当其冷凝时便胶结岩屑、晶屑,形成围岩的角砾岩,即麻粒岩质角砾岩。

其后下部的富气液石英二长岩浆,再次聚集爆发,冲破尚未凝固的围岩角砾使之成为新的自熔同成份角砾岩,角砾成份以石英二长(斑)岩为主即石英二长斑岩质角砾岩,以上为石英二长岩岩浆活动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石英二长岩以岩脉侵入,在其后的含矿气水热液,沿隐爆角砾岩内次级张扭性裂隙,从北东东向南西西上侵,充填交代而形成矿化角砾岩,特别是在隐爆岩体前缘,空间相对开放,氧逸度较高,pH 值显示弱碱性的近地表环境下,形成厚大且富的矿体。

综合以上分析,本矿床为与次火山隐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4 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堡子湾金矿地质特征及勘探、补勘研究成果,对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可简要概述为四个阶段(见图1)。

4.1 热液、矿源和水源聚集阶段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使挥发份饱和了的深部石英二长岩熔体,从地下高压向地壳上部低压区移动,流体、岩浆体系的平衡遭到破坏,挥发组分得到富集,从熔浆中分离出来,积聚到熔体的前缘。

由于压力不大不能冲破上覆地层而滞留地下。

沿断裂带下渗的雨水和地下水,也从麻粒岩中萃取一定的成矿物质带向深部。

图1 堡子湾金矿成矿作用示意图1.麻粒岩2.石英二长(斑)岩3.震碎角砾岩4.熔浆角砾岩5.金矿体6.地下水下渗方向7.气水热液上升方向8.角砾岩分带界线9.张扭性断裂带4.2 隐爆成岩阶段大吴窑—胡窑张扭性断裂的复活,使地下水与滞留在断裂带深处的侵入体前锋之巨大热液相遇,在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热液流体因温压的骤减而沸炸,使其顶部的岩石震碎至塌陷,形成角砾和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文根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围绕了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该矿床成因机理,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 矿床地质特征
1.2 构造
矿区内的地层、岩石经长期的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扭裂、滑移、倒置、拼贴、逆冲、推覆等作用,使区内形成许许多多的构造岩片及混杂岩带,除控制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边界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外,低序次的剪切、走滑构造也极为发育,岩层中的片理、劈理,糜棱构造、揉皱、挠曲等十分发育,加上多期次的成矿作用,使矿区内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1.3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晚期主要以花岗岩株、石英钠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热液贯入式角砾岩等形式产出。

2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主要呈脉状近平行排列产出,在平面上矿体之间水平间距最大为70m,最小约20~30m左右;剖面上矿脉呈侧幕式展布,在垂距约210m范围内,倾向上最大延深达340m。

矿体金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0.80~7.03m。

矿体走向290°~310°,北倾,倾角60°~80°。

矿脉走向与岩层走向有25°~35°之夹角,两者总体倾向相反,岩层南倾,矿脉北倾。

因此,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常斜切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

矿体由蚀变构造糜棱岩组成,沿脆-韧性断裂构造带分布,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倾向上比较平直。

矿体形态较简单,常呈脉状产出,一般以单脉为主。

连续性较好,有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膨缩现象。

2.1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根据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及它们的嵌布关系划分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充填结构)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嵌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2.2 矿石类型特征
按矿石的蚀变类型及结构构造,矿石可划分以下类型:
片岩型矿石:蚀变矿化中等,矿石仍保持了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的原岩特征,属中低品位矿石。

蚀变糜棱岩型矿石:蚀变矿化较强,矿石仍残留脆韧性构造阶段所形成的糜棱岩特征。

蚀变岩型块状矿石:蚀变矿化作用很强,原岩特征不复存在,岩石完全被交代形成黄铁绢英岩。

或者黄铁矿呈集合体团块产出,矿石具块状构造特征。

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矿石:具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常产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内部,是由强硅化作用形成的硅化石英团块、石英网脉组成,它不同于一般的热液石英脉。

矿石中常见多金属硫化物,是金品位较高的富矿石。

2.3 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
2.3.1 围岩及其蚀变特征
区内矿体均切层产出,赋存在NWW向脆韧性构造中,矿体顶底板围岩多为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及变辉长岩等。

不同围岩其蚀变特征、蚀变类型有别,围岩与矿体界线,常呈渐变过渡关系,由矿体中心到围岩,蚀变强度逐渐减弱,若矿体边界断裂结构面发育,则矿体与围岩界线发生突变。

一般情况下,矿体、矿脉、围岩三者的关系是:矿体→矿脉→围岩,三者均呈渐变过渡关系。

围岩为二云石英片岩或富硅岩石时,常发生黄铁绢英岩化,围岩由深灰色褪色为灰白色,常见较多的浸染状黄铁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时,常发生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岩石由深绿色褪色为灰白色,常见较多的浸染状黄铁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时,常发生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岩石由深绿色褪色为浅绿、翠绿色,含细脉及浸染状黄铁矿。

在开放型构造系统中,往往矿体厚度较大,但围岩蚀变厚度小,一般矿体厚度与蚀变围岩宽度为1︰1。

蚀变岩石厚度:矿体厚度为1︰4.4。

在封闭型构造系统中,有利于矿液的渗透及热扩散,围岩蚀变宽度大,但矿体厚度小,据露头观察,在1cm宽的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边部,其围岩蚀变宽度可达10~20cm,脉体越细小,蚀变宽度越大,两者之比可达1︰10~25。

二云石英片岩:岩石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糜棱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及绢云母,含少量十字石、石榴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等、岩石片理或S.C面理发育,有利于岩石的蚀变、矿化。

斜长角闪片岩:岩石为柱粒状、纤状变晶结构,条纹、条带及定向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角闪石,见少量石英、绿泥石、石榴石等,一般对矿化蚀变不利,局部见顺层(片理)矿化。

2.3.2 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矿体与围岩一般情况下呈渐变过渡关系,肉眼较难确定其边界。

围岩呈深灰-深绿色,矿脉蚀变褪色常呈灰白-黄白色。

含金石英脉呈团块状、透镜状斜列产出在矿化蚀变中,也有呈单脉(厚>20cm)产在蚀变岩型矿脉中心,它们与矿脉(或围岩)均呈突变关系,界线清楚。

2.3.3 金与围岩蚀变的关系
金品位的变化与围岩蚀变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单一的硅化、黄铁矿化往往含金低,当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三者互相重合、叠加而形成黄铁绢英岩化时,金比较富集,尤其是绢云母化越强,金品位越高。

当矿体产在斜长角闪岩中,矿石围岩蚀变为绿帘、绿泥石化时,金品位较高。

3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3. 1 成矿与岩浆岩的关系
该金矿床位于花岗岩体北侧100~500m,同区域上一样,岩体与矿化带分布完全协调一致,如影随形。

花岗岩介于I、S型花岗岩之间,属地壳同熔型岩浆花岗岩。

测定表明,区内花岗斑岩、脉岩金丰度较高,一般34×10-9~58.5×10-9,远高于地壳平均丰度1.0×10-9。

因此,岩浆作用可能为金的成矿提供了衍生矿源岩。

3. 2 成矿与地层岩石关系
岩层是控矿的主要层位,矿体主要产于二云石英片岩中。

岩石中的元素丰度较高,As、Sb、Ag、Pb、Zn、W、Bi、Ba明显高于地壳平均丰度,Au在二云石英片岩中丰度为4.4×10-9,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岩石,可能为金的原始矿源层。

3. 3 稳定同位素特征
区内共测定硫同位素42件,全部样品除一件方铅矿δ34S为2.44%,其余全部为正值,众数值在 1.69×10-3~5.78×10-3之间,极大值1件为8.66×10-3,极差为6.97×10-3。

δ34S众数值正向偏离陨石硫。

不同矿体、矿物之间δ34S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具较高的均一化。

由此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但总体具有多因复成特征。

3. 4成矿温度
矿床共有测温结果92件,其中均一法测温27件,爆裂法测温65件(其中矿石中矿物38件,围岩中矿物27件)。

均一法温度94~333℃,爆裂法温度:矿石矿物175~385℃,围岩中矿物165~430℃。

根据包体测温的频率统计及研究,初步认为:成矿早期以中温为主偏高温,温度为333~252℃;成矿中期为中-低温,成矿温度为285~197℃;成矿晚期为低温,温度195~108℃。

3. 5 包体成分及成矿热液成分探讨
区内矿物包裹体主要为原生包裹体,其成分测定11件。

矿物包体中气相组份主要为N2、CO、CO2和H2;金属离子为Na+、K+、Ca2+;阴离子为Cl-、SO-;盐度 1.83~19.41 Wt%,一般为 1.83~6.91Wt%,矿化度一般为24.53~77.21mg/L;pH值6.9~7.64,Eh值-0.62~-0.80。

矿脉中包体成分与花岗岩包体成分基本一致,且有混合岩、糜棱岩中的H2、CH4加入,说明成矿热液具有混合成因特点。

4 找矿标志
4.1区域标志
区域上分布的绿岩带、韧性剪切带、花岗岩三位一体的地质环境,是金成矿的有利条件。

区内发育的强应变带、构造菱形块体及脆-韧性扭裂面是重要的成矿标志。

尤其是290°~310°方向的断裂,本身就是导矿和储矿的有利场所。

4.2矿体标志
蚀变矿化糜棱岩化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有时蚀变糜棱岩本身即是矿体。

黄铁绢英岩化及含黄铁矿的钠黝帘石化,是重要的矿化蚀变,部分蚀变岩本身即构成矿体。

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在脆-韧性构造带的局部引张部位、构造交叉部位及倾向上倾角由陡变缓部位。

强蚀变岩中,出现强硅化石英团块(透镜状脉石英),以黄铜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时,往往是富金矿体。

地表岩石露头上,出现以赤铁矿为主的红化现象,往往是蚀变矿化带(矿脉)存在的标志。

工业矿体的头部及旁侧,多出现小而密集的矿化脉,是指示工业矿体可能存在的标志。

4.3 物、化探异常标志
区内出现以激电为主的物探异常与Au、As、Sb为主的多金属元素组合的原
生晕化探异常套合较好时,往往是工业矿体存在的有利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