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合集下载

农业标准化第1章

农业标准化第1章

课程简介一、课程设置背景我国是何时加入WTO的?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形势如何?为什么?二、课程性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是一门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与标准化科学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介于技术、工程和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为什么?1. 标准化科学技术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农业标准化形成的基础)GB/T 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一级学科,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代码为410.0000二级学科标准化科学技术,代码为410.5000。

2. 科学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一开始就伴随着标准化是指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科学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管理,以及为使用电子计算机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

泰勒理论认为一切管理工作均可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解决,其核心是实行各个方面的标准化。

3. 农业活动只要实行科学管理,就离不开农业标准; 农业标准是农业科学管理的依据和目标。

4. 农业标准涉及范围广5. 随科技发展,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不断丰富农业标准化标准化与管理学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等三、主要内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特性等。

农业标准化的内容、农业标准体系。

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及监督。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贸易质量认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四、农业标准化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理论2.农业标准化活动的一般程序、范围、科学管理3.农业标准的体系、种类级别4.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5.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国际贸易6.农业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7.农业标准化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农业标准化的创新问题五、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增强标准化意识;掌握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标准化的内容;为将来从事技术或管理奠定基础。

ISO前主席que在《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一书中认为,在大学生毕业离校前,他们至少知道标准化对他们所学的具体科目的使用和他们的未来活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标准化体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总学时:28总学分:1.5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合专业:农学专业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等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农业标准化体系》是由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种植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中外农业标准化体系发展概况、趋势与对策、原理与方法、效果及其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要求的提高,农业标准化对农业质量管理、质量认证、清洁生产、国际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农业标准化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范围及任务,农业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中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趋势与对策;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效果及其评价方法;掌握农业标准化对农业质量管理、质量认证、清洁生产、国际贸易重要性;继而成为农业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

三、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28学时。

总学时及教学进度安排表章节讲授内容讲授时数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3第三章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 3第四章农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 3第五章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 4第六章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认证 4第七章农业标准化与农业清洁生产 6第八章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 3第九章农业标准化效果及其评价方法 1总学时28四、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C: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与对策;B:明确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A:了解农业标准化范围、任务、地位作用及发展概况;重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无第一节农业标准的基本概念、范围及任务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及功能;二、农业标准化的概念、范围及任务;三、农业标准化的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中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一、中国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简史二、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第四节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第二章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3课时)教学目的要求:D:农业标准化原理,农业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A:了解农业标准化原理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重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农业标准化培训课程.pptx

农业标准化培训课程.pptx
制定: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 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代码: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 代码。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 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 部门的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科技人员,通过标准载体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对生产者,通过标准知道怎样做好; 对于经营者,依据标准了解质量; 对于消费者,通过标准了解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的可能性。
3、评价作用 标准是一种规则。 ① 打击制假制劣者; ② 解决贸易纠纷,稳定社会秩序。
4、保护作用 体现在市场竞争中。 ① 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地位; ② 强化对某种特定对象(安全、卫生、环境)的规
1、按标准发生作用的有效范围分为不同的级别。 从世界范围来看,标准分为国际标准、
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 准与企业标准。
我国目前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国家标准
是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 指南2)。
主要国家标准代号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种植业标准化
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种植业 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主要内容
种子标准化 ----- 基础 生产技术标准化 ----- 保证 产品的标准化 ----- 核心
种子标准化
是对优良品种的种子,包括果实、种苗、种
薯、菌种砧木、接穗等所有的繁殖材料,实行标准
化管理。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第一章农业标准化概论

第一章农业标准化概论
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积极开展林业标准制定工作。 截至2019年12月,已颁布并正在实施的林业标准共1643项
积肥管麦田 劳力巧安排 窖中多检查 认真找差距
改地又换天 增收有保障 把好防冻关 四化永向前
--秦朝的《仓律》、《金布律》、《田律》等中有关于 种子选择保管使用、布的规格、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工律》中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必等”。
同时 ,秦朝开始统一度、量、衡,导致了计量标准如斤、两的 出现。 --汉代,汉武帝时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条播机--耧犁, 是农具标准化的典型例证。汉代名将马援根据相马法制作 一具铜马作为鉴定良马的标本,即历史上有名的铜马相法 。被尊为“农师”的汜胜之所作的《汜胜之书》提出了农
(三)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
态。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1952年开始在农产品、畜牧
、兽医兽药、植物保护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工作。 1953—1966年,农牧渔业标准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拟
定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初步规划。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很缓慢。
1978年,发布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仁、花生 果等国家标准。
1980年,召开全国农业种子标准学术交流会暨种子检验 标准审定会。
1982年,农业部召开农牧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1974—1983年,制定了24种农药在16种作物上安全使用 的标准共67项。 1984年,颁布了粮食、油料、棉花、甘薯、马铃薯、麻 类等6个种子分级的国家标准。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还制定了一系列水果的质量 标准。 至1984年底,已编号发布的种植业方面的国家标准共有 15个,由地方审批发布的标准有1727个。
2.林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1950年起,林业部就开始着手进行林业的标准化工作。 1952年,批准颁布了《木材规格》、《木材检尺办法》、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教学大纲.doc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教学大纲.doc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种子、植科、农学课程代码:B4200003先开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穆平;赵洪海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是面向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农业质量认证与管理,培养学生宏观思考与具体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农业,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

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

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标准化的概念和有关术语(2学时)第一节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第二节标准的分类(一)从标准级别分(二)从标准属性来分(三)从标准的性质来分(四)从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来分第三节实施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一、标准化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标准化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重点: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难点:标准的分类。

思考题:实施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问题(2学时)第一节农业标准化基本概念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的特征和特殊性一、农业标准化的特征二、农业标准化的特殊性第三节农业标准化范围和任务一、农业标准化范围二、农业标准化任务第四节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标准化真正得到新生,是新中国建立以后近50年的时间内才逐步获得了应多年有的发展。

回顾这50多年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当然也有一些波折。

简要地说,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期。

1.进展缓慢期2.蓬勃发展时期3.全面推进期重点:农业标准化基本概念。

难点: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农业标准化》第4周教案

《农业标准化》第4周教案

第4周教学内容课时:2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及其特点、制定修订的程序; 2.掌握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周教学内容分配:第三章 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1.本周教学学生课下学习量:22.本周学生课下活动设计:课时目标:了解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及其特点、制定修订的程序;掌握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农业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应遵循哪些原则;教学重点: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农业标准体系是在一定方位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与政策、经济结构、科技水平、资源条件、生产社会化和组织程度、经济效益以及这些方面的标准化程度的总和反应。

推行农业标准化,首先要有先进合理的农业标准,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是满足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首要工作。

本节课的主要讲解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内容、农业标准的制定的对象、原则和程序。

新课讲述:第三章 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 第三节 农业标准体系第四章 农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及监督 第一节 农业标准的制定 主要概念:农业标准体系小结:农业标准体系表、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程序 课时内容(教学内容)详案附后:教学参考资料推荐:《现代农业标准化》(第一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编,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年4月。

学生课下活动设计:课后作业:农业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三章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第三节农业标准体系一、农业标准体系的概念与实现某一特定的农业标准化目的有关的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

二、农业标准体系的特征1、配套性。

2、协调性。

3、比例性。

三、农业标准体系的层次主要包括农业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地方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

现代农业教学大纲精编版

现代农业教学大纲精编版

现代农业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经济管理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2或3年制),也可供其他专业选修。

推荐教材:1.徐甸主编,现代农业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课程成绩评定:网上学习过程占30%,网上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40%。

学习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设计,前两类考试要考,了解内容一般不考。

二、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必修,10学分,160学时。

主要讲授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的内涵,介绍了现代种植业、现代林业、现代养殖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种业、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建设等内容。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建立现代农业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生产新技术,能够思考、分析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为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习资源及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及学习目标绪论教学内容:一、农业和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要求:掌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熟悉:现代农业的分类、内涵与特点;了解:现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现代种植业教学内容:第一节大田作物一、大田作物的分类和生产现状二、作物生产技术三、粮食安全第二节园艺作物一、我国园艺业现状与发展二、园艺植物的分类三、园艺作物繁殖技术四、园艺作物栽培技术第三节植物保护一、植物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二、植物保护技术三、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发展趋势第四节土壤肥料一、土壤肥料与农业生产二、土壤的物质组成三、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四、植物营养与肥料五、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技术六、土壤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教学要求:掌握:粮食安全、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害生物、生物灾害、土壤、土壤肥力等概念;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性;园艺作物繁殖技术、栽培技术;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认识土壤肥料对农业的重要性及土壤管理的目的方法;有机肥料的作用;熟悉: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的分类依据;土壤的物质组成;化学肥料的品种与性质;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特点;了解: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的分类;植物保护面临的挑战。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实验一、实验课程课号:01001z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品)理论课程总学时:40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分:0。

5开出实验个数:(设计实验 1个)应开实验学期:6二、实验课程为适应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需要,掌握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开设标准化农产品实验课是十分必要的.本门课程是课针对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学生掌握标准化农产品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生产技术后,为使学生对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围绕标准化农产品示范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进行标准化农产品建设方案设计这个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规程和技术,巩固所学的理论。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开设实验课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法规、准则和技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绿色食品与健康,食物与营养,2001年增刊2)《绿色食品生产与市场营销》都昌杰等哈尔滨大学 2002五、考核办法出勤情况10%课上表现40%报告质量50%大纲主撰人:王玉波绿色农产品生产建设及技术方案设计1。

实验特点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16每组人数:5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调查的意义,掌握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调查内容方法,主要环境指标的监测方法,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绿色食品生产的实际问题,针对某地的环境质量,设计绿色食品生产的建设方案。

34、实验内容提要(一)基本情况调查(二)取样分析(重点是水、土壤和灌溉水样)和对环境进行评价(三)绿色农产品建设方案设计5。

实验操作要点(一)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内容1)主要气候特点的调查2)水源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的调查3)土壤背景值的调查4)周围可能的、农药残留、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污染源的调查5)有机肥源种类和无害化处理方法的调查6)土壤肥力和土壤检测结果报告的调查7)绿色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查8)土壤的施肥与培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废弃物资源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2. 调查方法1)查:查阅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卫生、环保、农业等有关资料;2)观:现场考察产地环境状况及外部污染情况;3)听:通过现场座谈,了解绿色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关键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环境要素调控技术、土壤的施肥与培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废弃物资源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等;4)访:访问了解有机肥源种类和无害化处理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标准化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学时:27学分: 1.5适用对象:农学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英语、植物学、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二、课程简介《农业标准化》是面向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主要包括:农业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农业标准的种类和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农业质量认证与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农业,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2.了解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概况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简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的产生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任务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范围及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的任务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的任务第三节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间的关系(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简述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简史?2.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3.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4.农业标准化的任务?5.分析农业标准化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二章农业标准化的原理(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标准化原理,农业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与特殊性2.了解农业标准化的特殊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标准化原理1.主要内容: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选优原理的概念以及农业标准化四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选优原理的概念,农业标准化四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四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1.主要内容:简化、统一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动态标准化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简化、统一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动态标准化的概念,综合标准化的意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标准化的意义第三节农业标准化的特征与特性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简述农业标准化的简化原理?2.简述农业标准化的选优原理?3.分析农业标准化四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4.简述农业标准化的形式?5.分析综合标准化的意义?6.简述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三章农业标准化的分类和标准体系(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标准化范畴,农业标准的种类和级别,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2.了解统农业标准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特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标准化范畴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范畴的概念及其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范畴的概念,农业标准化范畴特点.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范畴的特点第二节农业标准的分类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的种类和级别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概念,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内容与类型,农业标准的分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的分级第三节农业标准体系与标准化系统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体系与标准化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体系的概念,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农业标准化范畴的概念?2.农业标准化范畴特点?3.农业标准的种类?4.农业标准的级别分哪些?5.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6.农业标准化系统的概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四章农业标准的制定及修订(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2.了解农业标准制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范围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范围及其依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范围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范围第二节农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原则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农业标准修订的原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其重要性.第三节农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程序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制定的程序,农业标准修订的程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制定的程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制定的程序(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农业标准制定的对象范围?2.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3.农业标准修订的原则?4.农业标准制定的程序?5.农业标准修订的程序?6.农业标准制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五章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的分类、贸易技术壁垒(TBT)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农业标准在现代农业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农业国际贸易中农业标准的类型及有关技术法规,2.了解农业标准化在现代农业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农业对外贸易标准化的原则与策略(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技术壁垒1.主要内容:国际贸易中的政策措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关税措施与非关税壁垒,商品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绿色壁垒的概念,贸易壁垒的分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政策措施第二节农业标准化与消除农业国际贸易技术壁垒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在现代农业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农业对外贸易标准化的原则与策略、农业国际贸易中农业标准的类型及有关技术法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国际贸易中农业标准的类型及有关技术法规.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对外贸易标准化的策略第三节中国、美国、法国的农业贸易格局.1.主要内容:WTO的相关知识,大宗农产品的市场演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国家的贸易格局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WTO的农业规则,中国、美国、法国的农业贸易格局.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三)课后练习思考题:1.简述关税的特点和作用?2.简述关税的主要种类?3.简述鼓励出口的措施?4.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类型?5.进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6.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7. 简述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六章农业标准化效果(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产生的机理,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2.了解农业标准化效果的产生机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标准化效果概述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产生的机理、评价农业标准化效果的意义、评价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原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产生的机理.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产生的机理.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量方式、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量方式及计算方法(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基本概念?2.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产生的机理?3.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4.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七章农业质量认证与管理(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商品质量与认证,农产品质量与标准,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农业质量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2.了解农业质量认证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商品质量与认证1.主要内容:商品质量概述,商品质量管理的概念,商品全面质量管理,商品质量保证,商品质量认证及其种类,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发展和意义,商品质量认证标志及程序,中国的商品质量认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认证的概念,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商品质量认证标志及程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意义.第二节农产品的质量与标准1.主要内容:农产品质量的特点,农产品质量的标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产品质量的概念,农产品质量的标准的概念,农产品质量与标准之间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产品质量与标准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1.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重要性,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方法与策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密切关系,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方法与策略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的密切关系第四节农业质量认证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1.主要内容:农业质量认证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依据原则与程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业质量认证管理的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程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质量认证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系(三)课后练习思考题: 1.商品质量认证标志及程序?2.分析农产品质量与标准之间的关系?3.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与策略?4.分析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密切关系?5.分析农业质量管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系?6.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依据?(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讲授.第八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及其生产规范(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及其生产规范2.了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概况以及开发(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概况1.主要内容:国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研究进展;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研究进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3.问题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对策第二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及其生产规范1.主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绿色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的概念;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及相关认证类型,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及相关认证类型,有机食品的标准体系及相关认证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异同及其生产规范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对市场上遇到的农产品所属的标准类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第三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1.主要内容: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的原则、策略和开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