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工艺第4章 离子注入习题参考答案
半导体材料第4章硅中有害杂质课后答案

第四章、硅中有害杂质1、概念解释:①*小平面效应:晶体生长的固液界面,由于受坩埚中熔体等温线的限制,常常是弯曲的。
如果在晶体生长时迅速提起晶体,则在<111>锗、硅单晶的固液界面会出现一小片平整的平面,它是(111)原子密排面,称之为小平面。
在小平面区杂质浓度与非小平面区有很大差异,这种杂质在小平面区域中分布异常的现象叫小平面效应。
②杂质(生长)条纹: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晶体生长速率的的微起伏,造成晶体中杂质浓度的起伏,晶体的电阻率、载流子寿命及其他物理性能在纵、径向出现周期性起伏,在用化学腐蚀时表现出宽窄不一的条纹称为杂质条纹。
③旋转性条纹:在晶体转轴与温场轴不重合时,不同时刻所生长的晶体中杂质浓度是不相同的,这样形成的条纹叫旋转性条纹。
④*中子嬗变掺杂:通常是由三种同位素组成。
将高纯区熔硅单晶放入原子反应堆中进行中子辐照,使起施主作用进行掺杂,称为中子嬗变掺杂(*NTD)④漩涡缺陷:无位错单晶在生长方向的横断面经希特尔腐蚀液腐蚀后,所观察到的呈漩涡状分布的宏观缺陷花纹,俗称漩涡缺陷。
⑤热施主效应:在硅单晶中,由于含有氧杂质,在对其进行热处理时,Si与O之间发生一系列反应,在450C°时SiO以最快的速度形成SiO4,SiO4是一个正电中心,可以束缚一个电子,在室温下受热激发而使它电离出来参与导电,SiO4起施主作用,此种效应称为热施主效应。
⑥吸杂工艺:通过机械化学处理方法,在硅片的非电活性区引入缺陷,在热处理时一些重金属杂质会扩散并淀积在这些缺陷处,从而减少了这些有害杂质对器件工作区的影响,改善了器件的性能,这种工艺叫吸杂工艺。
2、简述CZ法中杂质掺入办法及其选择依据。
答:对于不易挥发的杂质如硼,可采用共熔法掺入,即把掺入元素或母合金与原料一起放在坩埚中熔化;对于易挥发的杂质,如砷、锑等,则放在掺杂勺中,待材料熔化后,在拉晶前再投放到熔体中,并需冲入氩气抑制杂质挥发。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子注入)

第四章 离子注入与快速热处理1.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离子注入系统。
(1)给出1-6数字标识部分的名称,简述其作用。
(2)阐述部件2的工作原理。
答:(1)1:离子源,用于产生注入用的离子;2:分析磁块,用于将分选所需的离子;3:加速器,使离子获得所需能量;4:中性束闸与中性束阱,使中性原子束因直线前进不能达到靶室; 5:X & Y 扫描板,使离子在整个靶片上均匀注入;6:法拉第杯,收集束流测量注入剂量。
(2)由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流含有各种成分,其中大多数是电离的,离子束进入一个低压腔体内,该腔体内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利用磁场对荷质比不同的离子产生的偏转作用大小不同,偏转半径由公式:决定。
最后在特定半径位置采用一个狭缝,可以将所需的离子分离出来。
2.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为核阻滞和电子阻滞,解释什么是核阻滞、电子阻滞?两种阻滞本领与注入离子能量具体有何关系?答:核阻滞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撞。
因两者质量是同一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很多能量,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阻滞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因离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滞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滞本领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1 2 3 4 563.什么是离子注入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和B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答: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是指,注入过程中,除了垂直方向外,离子还向横向掩膜下部分进行移动,导致实际注入区域大于掩膜窗口的效应。
B的横向效应更大,因为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轻离子比重离子的射程要深且标准差更大。
4.热退火用于消除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第四章 离子注入

靶原子核也因碰撞而获得能量, 如果获得的能量大于原子束缚能,就 会离开原来所在晶格进入间隙,并留 下一个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碰撞, 这种碰撞能瞬时地形成电子-空穴对。
第四章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技术是用一定能量的杂质离子束轰击要掺杂的 材料(称为靶,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一部分 杂质离子会进入靶内,实现掺杂的目的。
离子注入是集成电路制造中常用的一种掺杂工艺,尤其 是浅结主要是靠离子注入技术实现掺杂。
离子注入的发展历史
195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就开始研究用离子束轰击技术来改善半导体 的特性。
如果注入的是轻离子,或者是小剂量的重 离子,注入离子在靶中产生简单晶格损伤。
对于轻离子,开始时能量损失主要由电子 阻止引起,不产生移位原子。注入离子的能 量随注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能量减小到 小于交点Ec时,核阻止将起主导作用,几乎 所有的晶格损伤都产生于Ec点以后的运动中。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注入离子只有一小部分 能量对产生间隙-空位缺陷有贡献。
横向效应与注入离子的种类和离子能量有关
(a) 杂质B、P、Sb通过lμ宽掩膜窗口注入到硅靶中的等浓度曲线 (b) 杂质P以不同能量注入硅靶中的等浓度曲线
硼、磷和砷入射到无定形硅靶中时,ΔRp和ΔR┴与入射能量的关系
4.2.3、沟道效应
沟道效应:当离子注入的方向与靶晶体的某个晶面平行时, 将很少受到核碰撞,离子将沿沟道运动,注入深度很深。 由于沟道效应,使注入离子浓度的分布产生很长的拖尾。
核阻止本领与离子能量的关系
如果屏蔽函数为:
微细加工习题答案

− x2
e 4Dt
− x2
= CSe 4Dt
∂C(x,t) = − x C(x,t)
∂x
2Dt
1
xj = 2
Dt
⎡ ⎢ln ⎣
⎛ ⎜ ⎝
CS CB
⎞⎤ 2 ⎟⎥ ⎠⎦
≡
A
Dt
(2) 假设扩散系数 D = 10-15 cm2/s,余误差分布的表面浓度 CS = 1019cm-3,高斯分布的杂质总量 QT = 1013cm-2,分别计算出 经 10、30、60 分钟几种扩散时间后余误差分布的杂质总量 QT 和高斯分布的表面浓度 CS 。
=
W2 min
= 0.065μm
kλ
这么薄的光刻胶,没有足够的耐腐蚀性。
第 7 章第 8 题 一种特殊的光刻胶工艺可以分辨MTF≥0.3的图形。用图 7.18计算NA=0.4,S=0.5的i线对准机最小尺寸?
解: (参考例 7.1)查图 7.18,当调制传输函数 MTF = 0.3,空间 相干系数 S = 0.5 时,空间频率为 0.59 v0 。
lg
85 40
⎞−1 ⎟⎠
=
3.05
(b)
CMTF = D100 − D0 = 0.36 D100 + D0
第 3 章 补充题
(1) 推导出余误差分布和高斯分布的浓度梯度表达式;假 设衬底杂质浓度为 CB ,试推导出余误差分布和高斯分布的结 深表达式。
(2) 假设扩散系数 D = 10-15 cm2/s,余误差分布的表面浓 度 CS = 1019cm-3,高斯分布的杂质总量 QT = 1013cm-2,分别计 算出经 10、30、60 分钟几种扩散时间后余误差分布的杂质总量 QT 和高斯分布的表面浓度 CS 。
光学玻璃的离子注入技术考核试卷

D.铁离子
8.离子注入光学玻璃时,哪些因素会影响注入层的机械性能?()
A.注入离子的种类
B.注入剂量
C.注入能量
D.光学玻璃的原始硬度
9.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评估离子注入光学玻璃的质量?()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光学显微镜
D.折射率测量
10.离子注入后光学玻璃的表面形貌可能会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氧离子
B.氢离子
C.钠离子
D.铝离子
2.离子注入光学玻璃时,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注入深度的因素?()
A.注入离子的能量
B.注入离子的种类
C.光学玻璃的厚度
D.注入时间
3.离子注入技术改善光学玻璃的目的是?()
A.提高透光率
B.改善折射率
C.增强机械强度
D.所有以上
4.下列哪种情况下,光学玻璃表面损伤最小?()
A.注入时间
B.注入能量
C.光学玻璃的散热条件
D.注入离子与光学玻璃的相互作用
13.下列哪种离子注入方式对光学玻璃损伤最小?()
A.低能量、高剂量
B.高能量、低剂量
C.低能量、低剂量
D.高能量、高剂量
14.离子注入后光学玻璃的抗磨损能力主要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A.注入离子的种类
B.注入剂量
C.注入能量
A.提高注入能量
B.增加注入剂量
C.使用表面保护层
D.提高注入角度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离子注入光学玻璃时,影响注入深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
A.注入离子的能量
习题 4 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习题 答案

复习题2-21、试说明热氧化法的两种基本方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干氧氧化:是通过把硅暴露在高纯度氧气的高温气氛里完成氧化层均匀生长的方法。
氧化层结构致密、均匀性和重复性好,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粘附性较好,不易产生浮胶现象;氧化速度慢。
水汽氧化:高温下,将硅与高纯水产生的水蒸汽反应生成SiO2的方法。
水汽氧化速度更快;且受温度的影响更小;氧化层密度比干氧氧化的小(氧化层结构疏松,质量不如干氧氧化的好);但可通过在惰性气体中加热氧化来改善;氧化层表面与光刻胶粘附性差,但可用吹干氧(或干氮)热处理来解决。
2、为什么水汽氧化生成的氧化层质量不如干氧氧化层?工艺中采用什么办法来改善其氧化层质量?原因:(1)由于水汽的进入,是网络中大量的桥键氧变为非桥键氧的羟基,使氧化层结构变疏松,密度降低,质量不如干氧氧化的好。
----可通过在惰性气体中加热氧化来改善。
(2)氢留在氧化层中,会产生陷阱或形成潜在的电荷态,造成结构的弱化和疏松。
(3)氧化层表面产生了极性的硅烷醇,它极易吸附水,从而使氧化层表面与光刻胶的粘附性变差。
----可用吹干氧(或干氮)热处理来解决。
3、什么是掺氯氧化?试说明氧化工艺中掺氯的主要优点。
掺氯氧化:在用于热氧化的干氧中填加少量卤素的一种新的热氧化技术,其将氯结合到氧化层中并集中分布在Si-SiO2界面附近,称之为掺氯氧化。
主要优点:可固定(称为钝化或俘获)可动离子,尤其是钠离子(Na+),即氯有不断清洁含有这些杂质的环境的功效;可中和界面处的电荷堆积,降低了膜层中固定电荷和界面态密度;提高氧化速率提高10%~15%;增加了氧化层下面硅中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减少了SiO2中的缺陷,提高了氧化层的抗击穿能力;减少了硅中的氧化诱生堆垛层错。
4、试说明什么是迪尔-格罗夫模型?试给出迪尔-格罗夫模型的示意图,并说明其物理含义。
Deal-Grove 氧化模型(线性-抛物线模型linear-parabolic model),是可以用固体理论解释的一维平面生长氧化硅的模型,是用来预测氧化层厚度的热动力学模型。
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习题解答3/150、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 2. SiO 2玻璃、硅胶和SiO?熔体。
它 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解答:利用X ・射线粉末衍射检测。
晶体SiCh ——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 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 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7/151、SiO 2 熔体的粘度在 1000°C 时为IO'4 Pa s,在 1400°C 时为“Pa s 。
SiO 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 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1000°C 时,T]=1014 Pa-s, T=1000+273=1273K,(1)(2)联立(1)和(2)式解得:z/o = 5.27xlO U6 Pa-s, A £ = 713.5 kJ/mol(2)若在在恒容下获得,活化能不会改变。
因为活化能是液体质点 作直线运动所必需的能量。
它与熔体组成和熔体[SiO4]聚合程度有关。
解答: (1)根据公式: “ =〃()exp (为1400°C 时,i]=10?Pa ・s, T =1400+273=1673K,=7oexp(12/151、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C,软 化点是780°Co 求:(1)这种玻璃粘性流动的活化能;(2)它的工作 范围;(3)它的熔融范围。
退火点544°C, 〃=10i2pa ・s, T=544+273=817K,1°12=,;°eXP (831S8i7) ⑴软化点为780°C, //=4.5xl06 Pa-s, T=780+273=1053K,4.5xl06 = 7;(> exp( 联立(1)和(2)式解得:l ・39xl(?i2pa ・s, A E = 373.13 kJ/molo(2) 工作温度范围粘度一般为心〜107Pa.s根据公式:T = —/?L«(—)当 n=103 Pa s 时,T=373.13x 1000/8.314xLn( 103/1.39x 1012)= 1311.9K= 1038.9°C当 n=107 Pa s 时,T=373.13xl000/8.314xIn(107/1.39xl012)=1033.6K= 760.6 °C所以工作温度范围是:1038.9°C 〜760.6°C 。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技术问题答案(全)

常用術語翻譯active region 有源區2.active component有源器件3.Anneal退火4.atmospheric pressure CVD (APCVD) 常壓化學氣相澱積5.BEOL(生產線)後端工序6.BiCMOS雙極CMOS7.bonding wire 焊線,引線8.BPSG 硼磷矽玻璃9.channel length溝道長度10.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化學氣相澱積11.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MP)化學機械平坦化12.damascene 大馬士革工藝13.deposition澱積14.diffusion 擴散15.dopant concentration摻雜濃度16.dry oxidation 幹法氧化17.epitaxial layer 外延層18.etch rate 刻蝕速率19.fabrication制造20.gate oxide 柵氧化矽21.IC reliability 集成電路可靠性22.interlayer dielectric 層間介質(ILD)23.ion implanter 離子注入機24.magnetron sputtering 磁控濺射25.metalorganic CVD(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澱積26.pc board 印刷電路板27.plasma enhanced CVD(PECVD) 等離子體增強CVD28.polish 拋光29.RF sputtering 射頻濺射30.silicon on insulator絕緣體上矽(SOI)第一章半導體產業介紹1. 什麼叫集成電路?寫出集成電路發展の五個時代及晶體管の數量?(15分)集成電路:將多個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塊襯底上,完成一定の電路或系統功能。
集成電路芯片/元件數產業周期無集成 1 1960年前小規模(SSI) 2到50 20世紀60年代前期中規模(MSI) 50到5000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大規模(LSI) 5000到10萬 20世紀70年代前期到後期超大規模(VLSI) 10萬到100萬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後期甚大規模(ULSI) 大於100萬 20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2. 寫出IC 制造の5個步驟?(15分)Wafer preparation(矽片准備)Wafer fabrication (矽片制造)Wafer test/sort (矽片測試和揀選)Assembly and packaging (裝配和封裝)Final test(終測)3. 寫出半導體產業發展方向?什麼是摩爾定律?(15分)發展方向:提高芯片性能——提升速度(關鍵尺寸降低,集成度提高,研發采用新材料),降低功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质量分析器工作原理
洛伦兹力
Fm = evB
进入质量分析器 E = eVa 前的离子能量
mv 2 Fa = 向心力 R 1 2 进入质量分析器 E = mv 后的离子能量 2
B
光阑1
Fm v
光阑2
r
1 2 1 2
6
2Va mv 2mVa r= = = 2 e B2 eB eB o
1 2
其余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光阑2,由此达到分选离子的目的。 其余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光阑 ,由此达到分选离子的目的。 另外, 通过连续改变B 另外,若固定 r 和Va ,通过连续改变 ,可使具有不同荷 质比的离子依次通过光阑 2,测量这些不同荷质比的离子束流 , 的强度,可得到入射离子束的质谱分布。 的强度,可得到入射离子束的质谱分布。
7
5.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纵向服从何分布,有何特点?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纵向服从何分布,有何特点? 服从高斯分布: 服从高斯分布:
1 x − R 2 p N ( x) = N max exp − 2 ∆R p
特点
1)在 x = RP 处的两边,注入离子浓度对称地下降,且下 ) 处的两边,注入离子浓度对称 下降, 浓度对称地 降速度越来越快。 降速度越来越快。 2)注入剂量为 )
第四章 离子注入习题参考答案
1
1. 试叙述离子注入掺杂技术与常规热扩散掺杂技术的不同之 处。 1)掺杂纯度高; )掺杂纯度高; 2)注入剂量范围宽,同一平面内杂质分布的均匀性精度在 )注入剂量范围宽,同一平面内杂质分布的均匀性精度在 ±1%以内; %以内; 3)不受固溶度限制、掩模材料范围大; )不受固溶度限制、掩模材料范围大; 4)可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分布和掺杂深度; )可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分布和掺杂深度; 5)掺杂温度低,可避免产生热缺陷; )掺杂温度低,可避免产生热缺陷; 6)横向扩散效应小; )横向扩散效应小; 7)易于实现化合物半导体的掺杂; )易于实现化合物半导体的掺杂; 8)可通过氧化硅膜进行注入,可有效防止污染。 )可通过氧化硅膜进行注入,可有效防止污染。
N s = ∫ N ( x)dx = 2π N max ∆R p
0
∞
3)最大浓度Nmax位置在样品内的平均投影射程处 )最大浓度
N ( x = R p ) = N max
Ns 0.4 N s = ≈ ∆RP 2π ∆RP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离子注入并在低于热扩散的温度下退火后,杂质纵向分布 离子注入并在低于热扩散的温度下退火后, 为什么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a) 离子注入后会对晶格造成简单晶格损伤和非晶层形成; 离子注入后会对晶格造成简单晶格损伤和非晶层形成; b) 损伤晶体空位密度大于非损伤晶体,且存在大量间隙原 损伤晶体空位密度大于非损伤晶体, 子和其他缺陷,使扩散系数增大,扩散效应增强; 子和其他缺陷,使扩散系数增大,扩散效应增强; c) 故,虽然热退火温度低于热扩散温度,但杂质的扩散也 虽然热退火温度低于热扩散温度, 是非常明显的,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是非常明显的,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4
4. 写出离子注入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解释质量分析器的 写出离子注入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组成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加速系统、中性偏移器、 组成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加速系统、中性偏移器、 聚焦系统、偏转扫描系统、 聚焦系统、偏转扫描系统、工作室 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 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见课件
9
3
3. 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核阻止和电子阻止,解 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核阻止和电子阻止, 释什么是核阻止、电子阻止?在一级近似下, 释什么是核阻止、电子阻止?在一级近似下,两种阻止本领 与注入离子能量具有何关系? 与注入离子能量具有何关系? 答:核阻止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 核阻止即核碰撞, 即核碰撞 因两者质量是一个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较多能量, 撞。因两者质量是一个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较多能量, 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 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 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阻止即电子碰撞, 电子阻止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 即电子碰撞 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因离子质量比电子大很多, 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因离子质量比电子大很多,每次 碰撞离子能量损失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 碰撞离子能量损失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 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止本领与能量无关;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止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止本领 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2Va 从上式可知, 的离子可通过光阑2。 从上式可知,满足荷质比 eo = 2 2 的离子可通过光阑 。 r B
的离子,可通过调节磁场B 或者对于给定的具有荷质比为 eo 的离子,可通过调节磁场 使 之满足下式,从而使该种离子通过光阑 。 之满足下式,从而使该种离子通过光阑2。
2Va B= 2 e r o
2
2. 离子注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注入和退火两个基本工艺 过程。试描述退火工艺过程的工艺目的。 过程。试描述退火工艺过程的工艺目的。 所谓退火,是一个工艺过程: 答 :所谓退火,是一个工艺过程:将完成离子注入的硅片置 于特定的温度下,经过适当时间的热处理, 于特定的温度下,经过适当时间的热处理,则可达到两个目 的。第一个目的是使硅片由于高能离子注入而产生的表层晶 格损伤部分地或绝大部分得到消除; 格损伤部分地或绝大部分得到消除;另一个目的是使处于电 离状态的掺杂离子得到激活还原为受主或施主状态, 离状态的掺杂离子得到激活还原为受主或施主状态,从而使 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迁移率得到恢复。 少数载流子的寿命、迁移率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