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心病猝死原因试析论文

合集下载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11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心源性猝死病因。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所有老年患者最终结果均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包括冠心病患者8例、肺心病患者3例、急性心肌炎5例、主動脉夹层患者8例。

患者在入院后2~3周猝死率最高,有14(58.33%)例患者在期间猝死,并且患者在夜间猝死率较高,猝死率为16(66.67%)。

结论高血压、心力衰竭、基础性心脏病等相关合并症是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病症的老年患者引起重视,并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危险性保持高度警惕,并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相关病因,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力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标签:心内科;心源性猝死;临床病因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

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

心内科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会出现严重室颤、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往往病症进程极快[2]。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11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2016年11月间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为(64.8±6.9)岁。

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治疗。

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肺心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肺心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年) ,全部病例均符合我 国关 于肺 心病制定 的诊 断标 准… 。本组 5 O例血气分析为 死前 4 8 小时 内的结果 。 其中Ⅱ 型 呼吸衰竭 4 2 例。 I 型呼吸衰竭 8 例, 酸碱失衡 中呼碱型 6 例 ,呼酸型 2 例 ,心功能均在 Ⅱ 级 以上 。
2 方 法
根据文献 和临床 观察结果 ,对 影响肺心病病死率 因素将各指标进行 量化赋 值 ,见下表。对数值统计分析包括单 因素和多 因素 回归分析 。 3 结果 死亡原 因肺性脑病者 3 1例 ( 3 6 %);肾功能 衰竭 2 8例 ( 1 8 %) ;弥漫性血 管 内凝血 3 例 ;消化道 出血 2 5 例 ( 1 4 %) ;猝死 3 例 ,多器官衰竭 2 4 例 。5 O 例 肺心病患者 8 0 %在夜间死亡 , P < 0 . 0 5 , 有统计学意义 , 患者夜 间与 日问死亡显著 差异。 5 0 例肺 心病死亡 累计器官情 况
肾脏灌注不足使 肾小球及 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 。 本组均为心功能不全 , 静脉 回流 受阻使 肾脏充血 , 灌注量进一步下降 , 肾小球 细胞 因缺氧及营养障碍而急性坏死 , 使 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 。本组病例 以肾功能衰竭为主 的病死率为 1 8 %。 以上消化道 出血为 主死 亡原因在本组病死率 1 4 %。肺心病急发期缺氧 ,二 氧化碳潴溜和酸 中毒急剧加重 ,破坏 胃粘膜屏 障功能 ,使 胃内 H 离子产 生逆向 扩散 ,释放组织胺 , 使 胃粘膜 斑管渗透性增加 , 致使水肿 、 充血导致引起 上消化 道 出血 。 本组 病例老年人占 8 7 _ 3 %,各器官功能明显减退 ,疾病的长期消耗及营 养不 良,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慢性肺心病 由于感染而急性发作是诱发肺心病 M O F 的始 动因素 ,易伴 发重度感染性休克 。内毒素还可直接或间接地使m管内皮细 胞受 损、激活促凝固活性物质 产生,微血管血栓形成 , 各器官血流灌注不足 , 特 别是 肾、肝 和胃肠道相继发生进 行性损伤或破坏 ,导致 出血性坏死 、D I C形成 。 本组 未见 以肝 功能衰竭 为主要 原因致死 的病 例。 本组 3例猝 死 ,死前 均有强烈精神刺激史。1 例合并冠心病 ,2 例死前心 电 监护未见异常改变,1 例 因强烈精神刺激导致脑血管意外死亡 。 1 例 睡眠中猝死 , 死亡原因不清 ,有待进一步探讨。 5 0例肺心病患者 8 0 %在夜 间死亡,与 日间死亡成显著差异 ,可能是患者夜 间迷走神经兴奋增强 , 肺通气 功能降低 , 呼吸中枢对缺氧 、 二氧化碳升高敏感性 下降 , 呼吸道 防御反射减弱 , 炎性渗 出物潴溜不易排 出, 加重了缺 氧程度而死亡 。 此外睡后从慢 波睡眠转入快速动 眼期 大脑耗氧量显著增多 ,而肺 泡通气功能降 低 ,尤其是夜间凌晨 3 时 P a O 可降低 0 . 8 — 1 . 8 k P a ,而 P a C O : 上升 l _ 2 5 k P a ,可能 夜间死亡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多脏器损害性疾病 , 受损器 官越多 , 死亡率越 高, 其晚期并发症是其原发病不断加重造成的不 良后果。 慢性肺 病死亡主要与 呼吸道感染 、 呼吸衰竭 、 消化道 出血 , 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营养不 良有关。因此要 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需积极有效地治疗 原发病 , 防治感染 , 改善通气功能 , 加强 营养支持 , 防治多脏器损害 , 以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从而提高慢性肺心病 的生存 率。 参考文献 [ 1 】 中华 医学会 呼吸学会 慢性阻塞 性肺 疾病学组 慢性 胆塞 性肺疾病诊 断指南 [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0 0 2; 2 5( 8 ) :4 5 3 【 2 ] 何报 宁 3 5例肺心病死亡原 因分析f J ] 重庆医学 2 0 0 4 ,( 1 ) :4 2 43 . [ 3 ] 李梅. 肺心病 5 1例死亡原 因分析[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杂志 , 2 0 0 6 , ( 5 ) : 2 6 . 2 7 .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猝死病因分析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猝死病因分析

水肿大 多使 用 了大 量 的利尿 剂 , 之 临床 医生 利 尿不 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 常导致低钾 性碱 中毒 。而 老 年人 肺心 病 患者 口服补 钾 吸 收差 , 静脉 补 钾 又受 到 入 量 限制 , 出现 低 钾 性 碱 中毒。 常
起 源异常和激动传 导异常 , 前者房性前期 收缩偶发 6例 , 交
处于稳 定状态时 , 突然发生意想 不到的立 即或 6 之 内死亡 h
13 1 心律 失 常 ..
2 7例 中猝 死前 均有心 电 图或 动态心 电
23 低钾 性碱 中毒 .
老年 性肺 心病患 者在 入 院前 为减轻
图记录到心律失 常情 况 。其 中 1 种心律 失常以 1 次计 , 例 1 例 患者有两种心律失 常 以 2例次计 ,7例 均有不 同类型 的 2 心 律失常 。2 7例肺心病猝死 患者心 律失常情 况 , 为激 动 分
肺心病死亡 患者 8 o例 , 中猝 死 3 其 2例 , 4 %, 占 0 而其 中老 年人肺心病猝 死 2 例 , 7 占猝死 人数 8 .8 43 %。2 7例老 年人 肺心病猝死患 者均为男性 , 年龄 6 o~7 0岁 , 平均 6 4岁 。原
发病为慢 性支气管炎 2 , 6例 左侧胸廓成形术 后 1 例。肺 心 病诊断均 符合 17 97年全 国肺 心病会议肺心病诊 断标准 。
界性 前期收缩频发 3例 , 室性 前期 收 缩偶 发 6例 , 发 1 频 6
本组 中 2例发生低 钾性碱 中毒 , 中 1 其 例血钾 27 m l , .m o L /
在补钾 、 纠正碱 中毒过程 中猝死 。肺心 病患者 当血 钾低 于
例; 房颤 8 , 例 室上速 6例 , 室速 6 , 例 后者左 柬支完全传 导 阻滞 5例 ; 支传导 阻滞 6例 , 1 延长 6例 , 计 6 例 右束 合 8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原因试析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原因试析

·271·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原因试析贾恩霞 刘 伟 河北省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072350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5月~2020年5月因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1例猝死患者的原因。

结果:发现严重缺氧、利尿过度、迷走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密切相关。

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猝死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猝死 老年 缺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疾病,慢性起病,多死于并发症。

我院自2015年5月~2020年5月1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死亡之中,猝死者31例。

现对31例老年肺心病猝死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21例,女10例,年龄60~80岁,平均67岁。

均为汉族。

病程3~20年,住院10小时~15天,7天内死亡的25例,未经心肺复苏死亡1例,室颤19例,心室停搏11例。

肺心病34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高心病5例。

本组患者心功能为Ⅲ~Ⅳ级。

心电图示偶发早搏10例,广泛心肌缺血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8例,其中明显改善22例,无改善3例。

连续3天使用强效利尿剂30例,31例均因各种原因拒绝吸氧。

Hb>180g/L17例,低钠低氯血症13例,低钠低氯低钾血症7例,单纯低钾血症5例,脂血症15例,氮质血症11例。

死前情况:白天6例,夜间10例,饱餐后4例,外出活动4例,过度兴奋7例。

2讨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可发生于原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死亡[1]。

本组31例均在1小时内死亡。

老年人猝死发生率较高,尤其有冠心病或其它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危险性较高。

本文旨在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对心脏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及病因进行讨论,揭示了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病史因素和临床表现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心源性猝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临床意义,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建议在治疗老年患者时应特别关注其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率。

整体来说,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危险因素、病史因素、临床表现因素、预防措施、心脏疾病、发病率、病因、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脏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心脏疾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心源性猝死作为心脏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

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非外因所致的心跳骤停,常常发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特别是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在接受心内科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更是不可忽视。

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人群的临床管理水平和预防措施。

通过对病史因素和临床表现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心脏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和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及病因,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预防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为老年患者的心脏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原因临床探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原因临床探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原因临床探讨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探讨其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的患者66例的相关资料,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主要与呼吸道感染、不合理应用激素、使用利尿剂、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现探讨如下。

资料与方法入组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按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标准确诊),其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52~88岁,平均695岁。

病因:支气管、肺疾病62例,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2例,其他2例。

入院时发作或加重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30例,肺炎16例,肺结核合并感染8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6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2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50例,离子紊乱14例,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18例,肝功转氨酶升高29例,低蛋白血症21例。

血气分析:PH<735 24例,PH>745 14例,余正常。

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42例,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46例。

HCO3-<21mmol/L 16例。

治疗:所有病例均行积极抗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处理。

结果本组66例从入院至死亡时间1~38天,死亡相关原因:肺性脑病26例,水电解质紊乱18例,霉菌感染1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消化道出血4例,窒息3例,心脏骤停4例。

讨论肺心病在我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有诱发因素的情况下,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如不给以及时恰当的治疗,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道出血等而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现就我院7年来收治的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死亡因素如下。

⑴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病程恶化进展中的严重合并症,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研究。

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脏病猝死患者20例进行分析。

结果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本组20例老年患者原发病中冠心病12例、心肌梗塞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1例。

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冠心病性猝死。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把风险预后评估工作做好,一定要规避危险因素,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情况的发生。

标签: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临床研究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源性猝死。

由心脏病引发的心脏猝死的症状有患者突然出现室颤、室速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源性猝死的病情有进展迅速、发病突然等特点。

在院内治疗期间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主要是心源性猝死[1]。

发生心源性猝死时,患者会表现出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病症发作突然、病情发展快速,高发于心内科老年患者[2]。

本文将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脏病猝死患者20例进行分析,现对其临床病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脏病猝死患者2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2.5岁。

对所有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综合治疗。

1.2 方法对20例老年住院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身体症状以及住院后的情况。

分析研究患者猝死的时间及原因,对患者猝死的病因进行综合分析。

并结合SCD确定办法以及冠心病的诊断依据、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和心力衰竭(HF)的诊断标准为依据[3]。

2 结果2.1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本组20例老年患者原发病中冠心病12例、心肌梗塞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1例。

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调查及分析

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调查及分析

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调查及分析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调查。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总结其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结果患者中,其心源性猝死病因为:肺心病3例(7.5%)、冠心病21例(52.5%)、高血压心脏病6例(15.0%)、急性心肌炎4例(10.0%)、其他病6例(15.0%);日常危险因素为:情绪激动12例(30.0%)、大量饮酒8例(20.0%)、剧烈运动11例(27.5%)、吸烟5例(12.5%)、无明显原因4例(10.0%)。

结论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相对较多,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炎等,而负性心理情绪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也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因而需加以重视和防治。

标签: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病因调查【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cause investigation.Methods Sudden cardiac death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s the study object,bas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o summarize the etiology investiga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Results 4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the disease becaus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3 cases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7.5%),21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52.5%),6 cases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15%),4 cases of acute myocarditis(10%),6 cases of other diseases(15%);daily risk factors Emotional:12 cases(30%),large amounts of alcohol in 8 cases(20%),11 cases of strenuous exercise(27.5%),5 cases of smoking(12.5%),there is no obvious cause in 4 cases(10%).Conclusion The etiology of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s relatively large,mainl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Acute myocarditis,and negative psychological mood and bad habits can lead to sudden cardiac death,and therefor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Treatment period;Sudden cardiac death;Etiology investigation已有臨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其发生猝死的主要病因即为心源性猝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肺心病猝死原因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肺心病;猝死;老年;缺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4年4月~2006年12月因老年肺心病34例猝死者的原因。

结果:发现缺氧、过度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肺心病猝死有关。

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关键。

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常死于并发症。

我院自1984年4月~2006年12月1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死亡之中,肺心病合并其它疾病猝死者34例。

现对34例老年肺心病猝死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23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68岁。

维吾尔族32例,汉族2例。

病程2~18年,住院12小时~10天,6天内死亡的28例,未经心肺复苏死亡1例,室颤32例,心室停搏2例。

肺心病23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高心病5例。

本组患者心功能为Ⅲ~Ⅳ级。

心电图示偶发早搏10例,广泛心肌缺血28例,治疗后心功能改善32例,其中明显改善24例,无改善2例。

连续3天使用强效利尿剂(40~140mg/d)30例,34例均拒绝吸氧。

Hb>180g/L20例,低钠低氯血症16例,低钠低氯低钾血症8例,单纯低钾血症6例,脂血症10例,氮质血症9例。

死前情况:白天5例,夜间11例,饱餐后6例,外出活动3例,过度兴奋9例。

2讨论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可发生于原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死亡[1]。

本组34例均在1小时内死亡。

老年人猝死发生率较高,尤其有冠心病或其它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因老年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以致心电不稳定,出现室颤、心室停搏。

根据本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肺心病或合并冠心病、高心病
猝死可能原因如下:
2.1缺氧:本地区海拨1410米,本组32例为维吾尔族,2例为汉族。

因民族习惯入院后均拒绝吸氧,加上此类患者病史较长,心肌多有较严重的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代谢,产生高碳酸血症和高乳酸血症,使心肌细胞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受抑制,此时心肌细胞内外电解质转移,可诱发心律失常。

同时,缺氧可刺激儿茶酚胺释放,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糖酵解,增加浦肯野氏纤维的自律性和降低室颤阈值[2]。

冠脉循环的毛细血管缺氧时有膜的改变,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栓形成。

老年长期慢性缺氧易导致传导系统功能紊乱,致正常除极顺序改变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故缺氧可能是本地肺心病心源性猝死极高的原因之一。

2.2过度使用利尿剂:本地经济落后,患者住院时间不超过2周,对中重度心衰、水肿明显者,常使用强效利尿剂以纠正心衰。

本组34例中入院后即连续3~6天使用强效利尿剂者30例。

老年肺心病并心衰者常因胃肠功能紊乱,口渴中枢不敏感,肾功能减退,使摄入减少。

当使用强效利尿剂后易造成脱水和酸碱电解质紊乱。

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加之此类患者常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易使血液黏度增高,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栓塞。

血容量降低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室颤的阈值。

电解质紊乱常表现为低钾、低钠、低氯、低镁血症,本组14例发生低钾血症,K+98%存在于细胞内,大量利尿后,可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即使血钾正常也不能准确反映细胞内钾的情况。

此类患者心肌电生理不稳定,可能与细胞内缺钾有关,心肌兴奋性增高,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此原因可能是医源性猝死之一。

有低钠低氯综合征的顽固性心衰患者易于猝死[3]。

2.3交感神经兴奋:本组2例心衰纠正,感染已控制,冬天午睡后,由温暖的室内到走廊活动,坐下休息时突然发生意识丧失,即刻心电监护示室颤。

另9例也是在心衰已基本纠正,病情明显好转,与家人谈笑时,突然发生室颤。

这11例都有交感神经兴奋,加之本身有心衰,已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激活,儿茶酚胺分泌明显增加,过多的儿茶酚胺可直接损害心肌,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性[4],并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加重心肌缺血。

儿茶酚胺的增加还可降低心室颤动的阈值。

午睡起床后直立性体位及其触发活动,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急剧降低心律失常的阈值,导致室颤。

2.4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本组有11例在夜间休息时发生猝死。

6例在饱餐后发生,前者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电不稳定,同时夜间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使二氧化碳排出量减少,加重酸中毒,损害心肌,减低室颤阈值。

后者饱餐后,因胃肠道迷走神经兴奋,血流量增加,引起血流量再分配,使心血流量减少,同时饱餐后血脂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栓塞。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肺心病尤其是合并高心病、冠心病患者,在入院1周内应严密观察病情,本组28例死于入院后6天内。

为患者建立一个舒适、安静、愉快的生活环境,避免情绪激动、恐惧、气愤等不良心理因素,患者应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耐心说服患者坚持吸氧,尽量避免连续使用强效利尿剂,注意补充和复查电解质。

对有加重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警惕猝死的可能性,尤其夜间患者情绪变化,应勤查房,同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06.
[2]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病学[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3.
[3]张宁仔,杜日映.心血管科医师进修必读[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1.
[4]于金德,龚兰生.老年猝死的神经生理机制[J].人民军医,1994,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