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祖传中医(40多年的临床经验+3个月的呕心沥血)

合集下载

祖传老中医推荐信模板范文

祖传老中医推荐信模板范文

尊敬的XX先生/女士:您好!我是一位祖传老中医,拥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们解决健康问题,我决定向您推荐一些我们的秘方和治疗方法。

在此,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家族背景和一些特色疗法。

我们的家族从事中医事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我的祖先曾在清朝时期担任过御医,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并治愈了无数患者。

我们家族的特色疗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点穴、汤液、热熨等治疗方法。

我们注重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理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们运用传统的中医四诊合参、八纲辨证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我们家族有一些祖传秘方,这些秘方经过数代人的验证,疗效显著。

例如,我们有一款治疗胆结石的秘方,采用斑蝥、芒硝、鸡内金、石决明等药材,经过特殊处理和配比,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我们还有一款治疗小儿口角流涎的特效外敷验方,采用天南星、研为细末,醋调为稠糊状,睡前分敷两脚心的涌泉穴,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们的治疗方法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们注重患者的整体治疗,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的缓解。

我们的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作为一名祖传老中医,我深知责任重大,我们家族一直秉承着“医者仁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衷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和您的家人,让我们的传统中医疗法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电话:XXX-XXXXXXX邮箱:*************地址:XXXXXXXXXXXX最后,我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幸福!此致敬礼祖传老中医: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验⽅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家传特效秘⽅和本⼈的临床经验⽅。

让⼤家⼩病,慢性病不⽤进医院,⾃⼰按⽅配药即可,疗效⾮常的好。

都是本⼈⼀直珍藏多年秘⽽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功德⽆量。

——付济华 2014.04.30*肝腹⽔特效救命秘⽅:肝癌腹⽔贴:⽣⽢遂、⽣⼤戟、⽣芫花各10克、⽣⼤黄20克、牵⽜⼦40克、腹⽔草30克、⽊⾹5克。

研粉备⽤。

取适量药粉⽤酣调糊填满肚脐,绞布固定,24⼩时换⼀次药。

攻下逐⽔,⽤后就会⼩便增多,⼤便拉稀,⼀天多则达⼗余次,⼏天后腹⽔就会消失。

这是中医院⽼院长的祖传秘⽅,为肝病科对付肝腹⽔的 “杀⼿锏”,是肝病科的镇殿之宝。

临床治疗肝硬化或肝癌严重腹⽔确有神效,请⼴为转载、传播、赠⽅救⼈。

*肝腹⽔可靠妙⽅:薏苡仁25克、⽩扁⾖20克、茯苓、泽泻各15克,寒湿者加附⼦3~15g、⾁桂0.5~1.5钱、⼲姜0.5~1.5钱。

、湿热者加黄芩3~9g。

、黄连2~5g、知母6-12g、⽓滞者加⾹橼3——12g、佛⼿15-30g、郁⾦3~9g、⾎瘀者加⽞胡3~5钱、⾚芍1.5~3钱、莪术3~15g、⽔煎分早、晚服。

健脾利湿,治各种臌胀有良效。

须知治臌胀宜久服取效⽽不可求其速成。

《医灯续传》*⼩⼉⾼烧奇效秘⽅:强⼒退热散:⿇黄6克、杏仁6克、⽣⽯膏(打碎先煎)30克、⽣⽢草3克、柴胡9克、黄芩6克、⾦银花6克。

3岁以下酌减。

每⽇⼀剂⽔煎分3次服。

此为付医师临床专门治疗⼩⼉发热的良⽅,治疗许多⼩⼉⾼烧患者,屡⽤不爽。

有个3岁的肺炎⼩患者,⾼烧多⽇不退,即使⽤退烧药体温也只能降到38度,两个⼩时后⼜会回升。

后⽤此⽅⼀剂就退烧了。

⼩⼉发烧不是⼀种病,⽽是疾病过程中的⼀个症状。

它最常见于呼吸道感染,通常⽤西药的解热镇痛的退烧药,再⽤⼀些抗⽣素就可以退烧了。

但是也有很多⽤了西药,不见效,不退烧的,不妨⽤⼀下中药试试看,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因为,外感风寒邪⽓,闭塞腠理⽑孔,郁⽽化热。

一个家庭主妇眼中的经方派中医

一个家庭主妇眼中的经方派中医

一个家庭主妇眼中的经方派中医我是一个100%的家庭主妇,家有2个可爱的双胞胎孩子。

孩子早产剖腹,一生下来就抱走放温室,连面都没见一下.所以因为先天后天的原因,孩子一直体弱多病.2周岁前,去医院打针是常事。

经常是要20天到一个多月才好。

每次都是刚打喷嚏,有点咳嗽就去医院,想着在感冒初起就快快吃药控制病情最好,千万不要恶化啊!然后每次医生就看看如果喉咙发炎了,就给头孢吃,如果没有发炎,就光吃爱畅,如果发烧,就吃美林,拉肚子吃妈咪爱,培肥康之类,然后是吐,就开马丁林。

永远都是一样的药。

而且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的病怎么也控制不了.用我家保姆的化来说,就是:这个吊医生开的药,怎么一点作用都没有?总是越吃越严重了?!这样每次去开完药回来,孩子吃了吐,吐了吃,反正就是好不了。

好像好点了,一阵风或者晚上盖被子不慎或者是洗个澡,就又严重了。

经常是吃几天药,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去吊针。

反正每次感冒都一定要打吊针,抗生素是越用越高级,病程是越来越长.记得有一次,孩子咳嗽,喘,医院开抗生素,激素,反复反复吊了快一个月盐水,才好的。

而有一次发高烧,孩子连续烧4,5天都不退,身为孩子的父母已经担心到要命,可是白大褂的西医却清妙淡写地说:这是病毒性的,抗生素也没有用,只能等病毒周期结束自动退烧.那段时间相当辛苦.不光孩子痛苦,大人难受,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我们都是上班族,家里又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又是两个孩子,光请保姆已经负担很重。

再加上每次生病,来回打车费用加上药费,少则一千,多则达到2千.孩子满2个月的时候,其中一个肺炎住院,一下子又是5000块.哎!直到去年年底,因为实在觉得孩子身体太差,在网上找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东找西找,竟然误打误撞,看到了"汉唐中医"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一看吓了一跳.因为里面有太多颠覆传统的观念.但是通过这些年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慢慢回想,越想越觉得汉唐网站里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我母亲就是深受西医所误,从检查出糖尿病以后,不到7年,就过世了.先是肾结石,肾衰竭,白内障,然后尿毒症,肾癌.经西医治疗期间,诸多痛苦,也目睹医院医生的敛财为目的的仪器检查,得出的结果大多"不明原因",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治疗又怎么有效呢?反观"汉唐中医"上清楚的描述病情发展,原因,详细描述西医所谓终身疾病的由来,如何治疗等,都清楚条理,渐渐地,我开始相信他所推崇的"经方派"医术.汉唐中医倪海厦医生所推崇的"经方派",是对医术流派来说的,而不是一个什么组织之类.所谓"经方"就是说医生开方治病的辨证理论方药依据都紧紧围扣"中医四大经典"书籍来进行的.尤其是中医经典中的最经典: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台湾一位经方家JT叔叔说,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治疗效果,是能达到100%疗效的,"神的绝对领域".从汉唐中医的网站上,从民间中医的口碑中,也了解到倪海厦厉害,使用经方医术,对于治疗效果,往往是一剂知,二剂已.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小菜一碟,癌症也是手到擒来.的确神奇之极.相对目前中医学院正统出身的医生来说的,目前医学系统培养的都是"时方派",也叫"温病派",他们遵循的是"温病条论",所以方子都没有效果,每次都只说:开两个月,吃吃看.我妈妈癌症的时候,也去找过这些所谓"专家""学者""教授"来开药,但是每每吃着,医生也没信心,病者自己也没信心,都只是吃吃看.最后也就那样,无从着手.相信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一下,都能找到很多关于经方派的资料,知识.这些我就不花时间再转了.我只从我这个家庭主妇的角度,谈谈接触经方以后的受益.这半年来孩子一生病,我就给他们看中医,吃中药。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诊治经验。

《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zhòng”)。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浦东地处江南海滨,基于渔盐农耕的生产需要和卑湿的环境,浦东先人积累和传承了很多丰富的御病智慧,以“一把草”、“一根针”和田头村社、唾手可得的动植物资源,治病养生,代代相传,流于民间。

浦东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炮制中草药。

其中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就有250 余种,动物类及废弃物药材36 种。

解放后,浦东农村还适度地开始发展家种药材生产。

在传统社会,中医秉承“传男不传女”的行业信条,中医诊疗多以父子家传的方式继承,民间一般难以见到完整的中医处方。

解放后,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中医的学术经验,1958年南汇县中医界在有声望和有经验的老中医中,开展了献三方(秘方、单方、验方)活动,共献出“三方”1.5万多件,通过整理选出“三方”383个。

1959年3月,在周浦镇召开老中医座谈会,确定第一批“三方”治验项目,由县中心医院和13个人民公社卫生院分工进行临床治验,并整理、采编成《祖国医药采风集》2辑,选录如下:秘方01立马回疗丹大团老中医王正章提供,主治疔疮。

药物组成:降药2钱、大红三仙升2钱、煅磁石1钱、煨石膏粉、杜蟾酥1钱。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蟾酥1钱先乳化溶解,捣和诸药,捏成麦粒样大小,磁瓶贮藏。

用法:按疔脚大小长短嵌疮口内,深度至疗根尽处为度(不可过深或太浅),轻者间日揭开,重者间二日揭,其疔脚自然脱落,脓随之出,毒化肿消,继用九一丹掺膏药贴之。

02吹耳散祝桥严焕纯中医提供,主治中耳炎。

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崔扣狮》 崔扣狮 :临床治疗肿瘤的体会

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崔扣狮》 崔扣狮 :临床治疗肿瘤的体会

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崔扣狮》崔扣狮:临床治疗肿瘤的体会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崔扣狮》崔扣狮:临床治疗肿瘤的体会我是1962年跟师学习中医的。

非常幸运,我的老师是一名有国民党少校军衔的中医女大夫,由于老人医德医术好,她的&#8220;历史问题&#8221;从未被追究过。

因为我对她十分敬重,她便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给予了我特别的关心与教诲。

我从背汤头歌学起,不到一年时间,就跟她坐堂学把脉,抄写药方,慢慢开始行医生涯。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教了我许多&#8220;绝方&#8221;,但一再重复的是要我牢记医生的医德与做人准则,救人为上,付出不图报&#8230;&#8230;我还在这位老人指点下,考入了晋南卫校中医班,学习并实习2年,拜识了当时晋南一批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同时,也是在他们的一再教诲下,吸纳各家之长,兼取民间单方、验方,这使我终生受益。

被分回乡镇医院后,我开始单人坐诊。

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们村里的一位妇女,得了&#8220;怪病&#8221;,久医无效,我随她到县、市、省大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她得了&#8220;子宫癌&#8221;,因为没有钱,吃不起药,住不起院,最后我眼睁睁地看着她一天天被病魔折磨,最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1969年秋,埋葬她的那天,我发誓要战胜癌魔&#8230;&#8230;我遍寻有关&#8220;癌症&#8221;的资料,但那些文字只有对癌症可怕性的宣示,没有一种成功的治疗药物,更没有一点中医药治疗的文字&#8230;&#8230; 中医宝典上有&#8220;癥瘕&#8221;、&#8220;恶疮&#8221;、&#8220;脏毒&#8221;、&#8220;石疔&#8221;等诸多记述,但却无一成方。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

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值得永久珍藏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智慧。

在数千年的实践中,许多名老中医总结出了许多祖传秘方,这些秘方不仅经过长期的验证,而且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以下是我整理的26个名老中医的祖传秘方,这些秘方有助于解决一些常见且顽固的病症,值得我们永久珍藏。

1. 复方黄连素:该秘方由名医李刚研制,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胃炎、胃溃疡等困扰人们的胃肠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2. 姜黄粥:这个秘方是王医师传承的,以姜和黄粥为主要材料,可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

3. 麦门冬汤:该秘方由中医名家韩医师研制,可有效缓解咳嗽和哮喘,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4. 复方丹参酮注射液:该秘方由著名中医张医师研制,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和心绞痛,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

5. 马钱子碱:这个秘方由李医师发现,可治疗乙肝和黄疸。

6. 葛根汤:由名医陈医师研制,可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7. 甘露消症片:这个秘方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并且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8. 当归四逆汤:由刘医师研发,对于治疗妇科疾病有着显著疗效,尤其是痛经和月经不调。

9. 华蟾素:由马医师研制,能有效治疗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10. 五灵脂:该秘方由名医张医师创新推出,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咳嗽痰多有着显著效果。

11. 复方黄连素:这个秘方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

12. 乳香丸:传承于古代名医葛洪的秘方,对于治疗肺炎和支气管炎有着显著效果。

13. 人丹:古代名医孙思邈开发的秘方,对于调理身体和延年益寿有明显功效。

14. 玄机散:这个秘方由李医师发现,对于肝炎和肝硬化有着良好疗效。

15. 金银花露:名医李东垣的传世秘方,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和咳嗽引起的不适。

16. 丹参片:这个秘方由中医名家赵医师传下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17. 抱龙散:该秘方由著名中医王医师研制,主要用于治疗胃病和消化不良。

悬壶一世济苍生

悬壶一世济苍生
“邓老将个人命运与中医药事业紧 密相连,年逾古稀,依旧牵挂着中医药 事业的发展。”在邓铁涛的追思会上,广 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 主任刘凤斌回忆,在 2010 年和 2011 年 两 次 脾 胃 病 科 主 办 的 学 习 班 上 ,已 经 95 岁高龄的邓老还出来授课,每次讲 课近 1 小时。
“西方经验告诉我们,基于‘已病’ 的卫生体系,即便富如美国,也支持不 了日益增长的天文数字般医疗开支。”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小斌教授说,邓铁涛 毕生都在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他认 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即 “ 治 未 病 ”理 念 ,在 这 方 面 中 医 大 有 可为。
“我们把世界医学的第一道防线, 从医疗医学提高到健康医学。我们的 目 标 不 是 治 病 ,而 是 防 病 ,使 人 人 健 康。”邓铁涛曾表示,要培养信中医、用 中医、疗效显著的“铁杆中医”。
16 人 物
一代国医邓铁涛——
悬壶一世济苍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庞彩霞
2019 年 1 月 10 日上午,104 岁的 邓铁涛溘然长逝。作为中华全国中医 学会常务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 首届国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人,邓铁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邓铁涛的弟子、广东省名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邹旭回忆, “非典”期间,和他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 受到感染,是第一批感染者。邓铁涛得 知后,根据其病情症状,提出了处理意 见,并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
“别人的方法是杀病毒,他提倡的 方法是扶正祛邪,中药注重益气健脾渗 湿,结合疏风清热解毒。”邹旭遵循老师 的 治 疗 方 法 ,6 天 后 ,他 的 妻 子 痊 愈 了。同时,邓老也叮嘱其他人,要有充 足睡眠,多晒太阳,每天锻炼身体,多出 汗,保存体力以预防非典。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相关推荐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精选49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精选4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优秀作文篇1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药科学。

从我三岁起,“中医”这个名词就已经闯进了我朦胧的记忆。

那一次,我因持续腹泻住院三天多。

只记得我软绵绵的躺在妈妈怀里,手上扎着针管,打了几天点滴也不见好转。

后来我被抱到一个诊所,一位老爷爷在我的手背和手心不停地抚摸。

我一开始很抗拒,但后来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去了两次之后,我就出院回家了,而且整个人也有了精神。

后来又陆陆续续去了几次,我的病就彻底好了。

我曾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个老爷爷是神仙吗?不给我打针,也不用我吃药,就能治好我的病,他怎么这么厉害呢?”妈妈笑着告诉我:“老爷爷呀,不是神仙,他是位老中医,他是通过推拿来给你治病的。

”我当时虽然听不懂,却深深的记住了“中医”这个“厉害”的词。

随着慢慢长大,我从电视剧和报纸里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医的故事:扁鹊的“起死回生”,华佗的“对症下药”,还有乐广的“杯弓蛇影”。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目瞪口呆,惊叹神医们的伟大智慧。

后来,我学会了上网,在百度里,我对中医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原来,中医药竟发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它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但引入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同时也形成了它自己独有的体系。

在外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树皮、草根和昆虫,竟成了神医们治病救人的仙草和良药,这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非典”时期中药发挥的巨大作用还记录在案,《大长今》里主人公刻苦学习中医药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就连我这个初中生也经常听说“部分西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有的会有很大的副作用;而大部分中药却不但能治标还能治本,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本人是河南省信阳地xx县人氏。

祖上世代中医,据老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

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本人今年57岁,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

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

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

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

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

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

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

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

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

血虚容易患病。

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

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

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

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

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

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

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

人就能工作,劳动。

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

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

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

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阴平阳秘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

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

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

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阳虚生寒。

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

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阴阳学说不但用于说明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还应用于人体的病理变化,辩证和施治。

求得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

阴阳学说还能应用于说明宇宙间的任何问题,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2)百病由气而生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

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

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

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

很多西医甚至很多中医生也只靠仪器来诊断病情,很多病人去医院看病,哪个地方有病,大夫就叫做那项检查,这些不动脑筋光靠仪器的医生未必就是好医生。

需要说明的是,仪器不是万能的,机体很多毛病,仪器并不是完全查出。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

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

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

反之,人的心情就差。

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

家庭的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

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

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

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

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下面我要讲的是中医内科病的5个特点普遍性,规律性,多发性,关联性,季节性中医内科病的发病存在着普遍性,很多病人的发病机理大致相同,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疾病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一个器官有病,能导致多种病候的出现。

而且多种病侯群的出现,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

有些病的发病则与季节有关,如春季多风症,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症,冬季多寒证。

1 普遍性普遍性指许多人患同一种病,而这一类的病患为数众多,并层出不穷。

老少皆有。

例如: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胃炎——咽炎等肾阳虚——脾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肠鸣痛)患这两种病的患者非常多见,存在着普遍性2 规律性相同疾病出现相同的症状,其病理也大致相同,病人反映出来的外在现象也基本相似,这就是疾病的规律性。

如阴虚火旺反应出来大都是火盛,怕热,多汗等体征。

阳虚寒大的病人多出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

肝气不和型的都出现胃胀,心胸胀满,急躁易怒。

3 多发性多发性是指一个疾病能导致多种症候的发生,例如4 关联性关联性是指人体患病有着相互牵连的因果关系。

一个器官的发病,紧接着又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发病,从而引起多个器官的发病,这就是疾病的关联性。

5 季节性季节性,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来看病的多以热病上火为多,病人以炎症大为主要特征。

冬季的病人寒症比较常见,春季以风湿,风寒温热为主,秋季以燥病伤阴为多。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1阴虚火旺型2阳虚生寒型3阴阳两虚型4肝气不和型(一)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的病人最常见,发病极高,人数众多。

以中老年人患病为主,青少年患这种类型的病也较为多见,具有普遍性。

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生火,这些病名是中医理论上常讲的病名。

阴虚则热,就是阴虚了病人就会表现出热的症候,热就是火,火大就生炎症。

中医讲火,西医讲炎症,都是同一个发病机理。

但就具体来讲,火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真火,一种是虚火。

两种火的说法是截然不同,两种火的性质也不一样。

真火真火是指病人出现高烧,神志不清,长疮,长疔。

如皮下组织炎,蜂窝组织炎,关节部位红肿发炎,肺痈,肠痈,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各种急性炎症等的发病机理都是真火,是细菌导致的,还有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烧也是真火。

这些病用西药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效果好、见效快,比中医的清热药治疗效果要好的多、快得多。

对于以上出现的这些病症,西医疗法最佳。

虚火甲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不眠,血象不高的发烧病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红斑渗出性胃炎,胃充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膀胱炎,尿道炎,妇科炎症以及慢性咽炎食管炎等都是由虚火形成的。

其发病机理不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而是由阴虚火旺而形成的。

这些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中医滋阴降火的方法,治愈率才高。

很多阴虚火旺而引发体内多出炎症的病人常年吃西药,抗生素治疗,花费不少金钱,病还是没治好,甚至有的越来越严重。

或是有点效果,却易于反复。

阴虚火旺这类病型的发病机理。

平常好吃辛辣,失血过多,熬夜过多,好生气急躁,手术过多,刮宫引产过多,过度疲劳,性生活过度,久病体虚,出汗过多,营养不良等原因多引起。

致使体内血液津液丧失过多,导致阴虚。

阴虚则阳偏盛,出现一系列火旺的症候。

对于这类病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滋阴潜阳。

阴虚,通常以肾阴虚为主。

肾藏精,肾生精,肾藏真阴。

肾主水,五脏都离不开水养,这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生存。

肾阴一虚,五脏失养。

肾阴不虚,五脏充养。

“阴平阳和,阴平阳秘”。

阴虚必生火。

肝属阳刚器官,本性属木,木能生火。

肾阴一虚,肝木失去给养,肝火失去节制,便出现火旺,随即胆囊发炎。

木能克土,脾胃属土,便可导致胃火大引发胃炎。

十人九胃,目前人群中得胃病的人数众多,西医光治胃,不知道胃炎是由肝火引起,肝火是本质。

胃炎是标,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

有的人胃病喝了几年西药,甚至十几年,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治好。

根据中医治本的原理,滋阴降火,则胃病很快能治愈。

本人每天接触的胃病患者极多,用中医治胃病,疗效快时间短,花钱少,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

以上讲的只是举例说明,由阴虚火旺导致其他病症则更多,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