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科综合(四)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24.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26.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27.清政府曾颁旨宣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这表明( )A.清政府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日益贫弱C.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28.《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曾表示:“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
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
”咸丰皇帝的这番话实质上反映了()A.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B.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C.清政府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29.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30.梭伦改革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四个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措施()A.消除了贵族特权 B.保证雅典全民参与民主政治C.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D.保障了政权向所有公民开放31.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科综合卷

全国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科综合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8 年10 月l3 日上午贵广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贵广铁路甘棠江特大桥桥址举行。
读贵广铁路路线图(下图),回答1~2 题。
1. 规划中的贵广铁路桥隧长度占线路全长的73. 1 其原因主要是A.节省技资成本B.缩短施工时间C.保障旅客安全 D.铁路沿线地形复杂2. 贵阳炼铝工业发展迅速,其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贵阳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B.贵阳附近的六盘水煤矿、乌江渡水电站为炼铝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C.贵阳对铝制品的消费量大,拥有广阔的市场D. 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有利于工业布局资源与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争夺与博弈的焦点,读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图(下图)回答3~4 题。
3.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矿产资源最有可能的是A.①煤炭②石油③铁矿④稀土矿B.①铁矿②石油③煤炭④铝土矿C.①铜矿②煤炭③鸽矿④金刚石D.①金矿②太阳能③煤炭④水能4.读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收人的关系图(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均能源消耗量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保持直线上升B.经济规模越大,其人均能源消耗量越大,两者呈正比C.单位GDP 能耗,意大利和日本的整体水平一直较低D.日本人均能源消耗量比加拿大低,表明日本的经济规模比加拿大小2008 年金融风暴肆虐全球。
欧洲的冰岛如今外债超过1383 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 7 亿美元。
以冰岛大约32 万人口计算相当于每名冰岛公民身负43.2 万美元债务。
冰岛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读冰岛示意图,回答5~6 题5. 为应对金融风暴,冰岛总理提出了“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的建议。
从冰岛自然地理环境看,该建议提出的依据是①土地面积狭小,耕地少②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夏季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粮食生产③位于大西洋北部,渔业资源丰富④对外交通不便,粮食进口困难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6. 冰岛虽然地处北极圈附近但 1 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7 月平均气温在10℃。
精品解析: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C.民主政治出现了危机D.形成了新的阶级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欧洲)。根据材料“雅典投降后,斯巴达与之达成和平协议的条件之一,便是召回所有被流放的寡头贵族。他们一回来,即以赛提亚为首宣布开展一场富人革命,反对在这场灾难性战争中执政的‘民主’政党。”可知,材料给的时间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考查的是雅典失败的影响,在赛提亚的领导下的富人革命,反对执政的“民主”政党。体现了民主政治出现了危机,C项正确;所谓的“确立了”、“形成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9.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中,斯巴达最终取得对雅典的胜利,当时雅典由赛提亚领导的寡头政权借战争失利之机宣布放弃民主,并暗地里赞赏斯巴达的贵族制政府。雅典投降后,斯巴达与之达成和平协议的条件之一,便是召回所有被流放的寡头贵族。他们一回来,即以赛提亚为首宣布开展一场富人革命,反对在这场灾难性战争中执政的“民主”政党。这表明雅典( )
3.据载:崔忻使团由长安出发至登州,乘船渡海至都里镇后,再乘船沿海东行,入鸭绿江,溯江而上再转陆路到达震国都城,后在返回途中于旅顺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刻下:“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共二十九字以纪念此行。据此推测,崔忻使团此行最主要的任务是( )
A.册封渤海郡王B.联合女真灭辽国C.确保丝路畅通D.视察奴儿干都司
C.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美国欲将中国共产党纳入其国家战略
【答案】D
【解析】
2019-2020年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4.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25.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26.《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据此判断,元代行省A.掌地方军政大权,且不受中央节制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C.否定了秦汉以的郡县制D.延续了北宋以“强干弱枝”的行政管理体系27.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重建人的哲学B.都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D.都强调感性认识28.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
”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要求实现民族独立③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2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30.右图为《1929—193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情况(单位:担)》。
山西省晋城市百校联盟2023学年高考历史四模试卷(含解析)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
这一变化表明,美国建国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显现B.背离了启蒙思想的原则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
这从侧面反映了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3.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4.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标志着:()A.结束文革动乱B.开始改革开放C.重建社会公正D.完成拨乱反正5.孔子主张“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墨子主张“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商鞅主张“任其力不任其德”,“程能而授事”。
这些主张A.说明尚贤得到诸侯国认可B.体现新兴地主阶级选才标准C.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官职D.表明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6.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
《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
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7.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
《100所名校》湖北省仙桃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四)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出奔是一种离开母国前往他国的行为。
到了战国时期,接受国会根据出奔者的才识和名望授予官职,如齐宜王以苏秦为客卿;荀子奔楚后,春申君以其为兰陵令。
从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出奔行为( )A .严重损害了母国利益B .加速世卿世禄制的瓦解C .加强了宗法依附关系D .导致“士”阶层的兴起2.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3.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
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 ) A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 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4.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5.清咸丰,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