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制成功磁通闭合Ni-Co金纳米环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成功揭示巨磁—电效应机制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成功揭示巨磁—电效应机制[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11月01日新华社]新华社合肥11月1日电(记者周立民)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研究人员成功揭示复铁性材料铽锰氧中的巨磁—电效应机制,从而为寻找新型多功能磁电材料提供指导。
国际权威专业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10月26日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评价称“此项研究会对几乎所有的物理学领域产生影响,并将成为今后复铁性材料研究的一个基础”。
这项重大科研项目是由中科大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何力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据介绍,磁和电是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也是材料的两种基本属性。
学术界将这些磁、电有序同时共存的材料称之为复铁性材料。
这种材料的电学性质在外磁场下发生剧烈变化的巨磁电效应,由于耦合了材料的多种功能属性,为计算机信息存储的高密度化、器件小型化和功能的多样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可望在量子调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复铁性材料铽锰氧化合物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典型的复铁性材料。
此前,科学家一直试图揭示出此类材料中的磁、电共存和磁、电作用的机理。
何力新教授等从基本的量子力学出发,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全面研究了铽锰氧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磁学性质,揭示出了这种材料中磁、电共存和巨磁电效应的奥秘。
研究表明,这种材料中存在非常复杂的磁有序态,而且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使得最终稳定的磁结构不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
对称破缺的磁结构进一步与晶格耦合,破化了晶格的空间反演对称性,从而导致了巨磁电效应。
此项研究澄清了此前有争议的该物质的晶体结构,与国际同行的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研究还表明,实验中测得的这种材料的性质可以进一步改善,从而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美国《物理评论快报》认为,这项成果“第一个成功地对复铁性材料的定量理论研究。
”。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磁通闭合NiCo合金纳米环

Ne ws
未来 3 年 内 , 阳高新 区将 以现有 钛产业 为基础 ,实 理使 微粒 具备荧 光物质 的特性 。 ~5 洛 施钛合 金半成 品产业集群 、精铸 钛制 品产业集群 和钛设备 产 这种纳 米粒子 发光 比较稳 定 , 发光 时间可持续 2 小时 以 4
业集群 三大集群 产业发展 战略 。实施三 大集群 战略后 ,高新 上 ,但 生 产 成 本 不 到 绿 色 荧 光 蛋 白 的 百 分 之 一 。
单壁 碳纳米 管 ( w CNTs S )具有 两种 可能 稳定存 在的 结 时 问 内使 反应体 系达 到均 匀混合 ,纳 米颗 粒产品将 出现粒 径
构 一 一 管 状 或 塌 陷 的 层 状 。 张 田 忠 用 分 子 动 态 方 法 模 拟 了 管 分布 宽 、质量 不稳定 的 问题 。本 项 目根据混 合尺度 减小可 以
变质 ,在 溶剂 中分散 性差 易沉降 ,且成本 较高而不 适于在润 滑油工业 中应用 。该 发明具有 原料廉价 易得 、简便 、成本 低、
未来 两年铜 精矿 市场供 求料大 致平衡
据新加 坡 l 1月 1 息 : 巴 黎 银 行 ( NP P rb s 分 9消 B aia) 析 师 M ih e W i me 称 ,他 预 期 2 0 c al d r 0 9和 2 l 铜 精 矿 市 0 0年
洛 阳 钛 板 带 材 原 料 与 加 工 优 势 , 吸 引 众 多 钛 设 备 厂 家 来 洛 阳 性 ,且 其 生 产 成 本 要 足 够 低 。 目前 ,纯 的 纳 米 铜 粉 通 常 是 用 投 资 建 厂 ; 洛 阳 装 备 制 造 基 础 与 石 化 工 程 设 计 领 军 优 势 , 使 真空蒸镀 、溅射 等物理方法 制备 的 ,它 们在空气 中易被氧化 洛 阳的 石 化 设 备 制 造 在 国 内率 先 步 入 高 端 市 场 。
中国科大研制磁通闭合镍-钴合金纳米环

度和 塑料制 品设计 的灵活性 结合 在一起 ,激发创 新设 计师和 粒子 浓度 、外磁 场等 外界条 件 的影响 ,甚 至在沸 腾 的溶 液和 工程 师 的灵感 。 ” 机械 扰动 中都 能稳定存 在 。该课 题组 还在大 量实验 的基础 上
Hale Waihona Puke 研 Me a u e M纳米金 属 /聚 合物混 合物 可 以用 来制 造极 提 出了从磁 性颗 粒到磁 性链 然后成环 的机 理 。 究结 果表 明, tF sT 轻 型的部件 ,同时具 有金属 的强 度和硬度 以及 高效 能热塑 性 合适 的合 金组成 、静 磁 的磁 偶极 相互作 用和 表面 活性 剂 聚乙
关 。有 些 结 构 表 现 得 毫 无 活 性 , 一 氧 化 碳 的 转 化 率 不 到 1 程师 聘 用 了一 支运 营商 团 队 ,并对 其提供 了培 训 。 %,
而有些 结构 的转化效 率相 当高 ,几乎 达到 l 0 0 %。最具 活性 的
此外 ,一条 垂直 ( 前为 浸银 )生产 线经过修 改将为 新 的
纳 米 金 晶 簇 是 由 1 金 原 子 组 成 的 ,直 径 为 0. 0个 5至 0 8 米 OM 载 铜 硅 酸 盐 纳 米 微 粒 ( N ) 纳 米 表 面 处 理 工 艺 提 供 支 .纳 CS
的双层 结构 。这个 发现与 此前对 氧化钛 金催化 模型所 获结 论 持 。该工艺 能够 为镀锡 厚度 仅为 0 3 微 米的多 个无铅 回流工 .5
了和 P we Me a c n lg e 公 司一项 长期 的合作 关系 , 合 纳米 环 ,提 出了一条 可靠 的高产合 成磁通 闭合 纳米环 的新 o r tlTe h o o is 以进一 步开 发和商 品化 Me a u e 纳米 晶体金 属 /聚 合物 途 径 。 t F s
中国科大纳米多孔V2O5电极材料研究取得新成果

f n e t 1 ,4 12 1 ),以及 证 明了纳米 光学逻 辑 Na o L t . l 7 ( 0 】 1
此 前 ,该研 究小组 与 中国科大 9 1 校友 、加州 大学 河 22
单 元的 片上可集 成性 [ t C mmu Na . o n.2,3 7 d i 1 滨分 校殷 亚 东教 授课题 组 合作 设计 制备 了具 有多 孔结 构 的 8 o : 0.
月 2 日在线 发表 在 Sma 1( 0 1 DOI l 1 0 : 2/S 1 属 纳米 线手 性表 面等 离激 元 可用 于设计 宽带 可调 的 纳米 圆 0. 0 ml .
2 l0 8 8 上 。 0 l0 3 )
偏 振光光 源 ,即纳 米尺度 的 1 /4波 片 ,可用于在 纳 米尺度
这一 特性 为光学 芯片 的高 密度集 成奠 定 了理 论基 础 。
该 研究 小组 在前 期研 究工作 的基 础上 ,采用静 电喷雾
O亚 近年 来 ,中科 院物理研 究所 /北 京凝 聚态物理 国家实 沉 积装置 合成 了一种 由三维多 孔 V, 微米球 构成 的钒 氧
验室 ( ) 红 星研 究组 围绕基于 金属纳 米线 的集成纳 米光 化 物 薄膜材 料 。该 薄膜 材料 作为 正极 材料 应用 于锂 离子 电 筹 徐
研 究 员课题 组在 稀 土掺杂 半导 体 纳米 晶研 究方 面取 得新 进 螺旋地 向前传 播 。 圆偏振 光的产生 原理类 似 , 与 手性 表面等
展 。 研究小 组采用一 种巧 妙的技 术路线 , 该 成功实 现 了稀 土 离激 元也是 由两个具 有 固定 丌 / 相位差 且相 互正交 的分量 2
0 (2 ,4 6 2 0 )、基于纳 米线 网络构筑 的全光路 由器和 均 为 6分 钟 )下 ,电 池 在 2 0次 充放 电循 环 后 仍 能 稳 定 放 出 1 ) 1 8(0 9 ] m 1 g 信号 分离器 [ n et 0 5 , l 5 (0 o1 逻辑 回路 1 0 Ah 的 容 量 。 Na o L t .1 ( ) 9 0 2 l ) 及
MCrAlY_涂层的研究进展

第53卷第7期表面技术2024年4月SURFACE TECHNOLOGY·31·M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门引妮,李进,卢金文,徐研,郭阳阳*(西安瑞鑫科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16)摘要:随着发动机的服役温度日益升高,工作环境日益恶劣,涡轮叶片极易在高温环境中氧化,大大降低了叶片的使用寿命。
如何在低成本下制备保护性能好的高温防护涂层,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MCrAlY 包覆涂层可分为NiCrAlY涂层、CoCrAlY涂层和NiCoCrAlY涂层,这3类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较好,又有很好的塑韧性和抗热疲劳性能,因此可作为涂层或热障涂层的黏结层材料。
综述了涂层中主要元素(Al、Cr、Co、Y)、掺杂合金元素(Ta、Re、Si、Pt)、涂层制备工艺和预处理工艺对MCrAlY涂层性能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MCrAlY涂层的成分来实现涂层性能的调控。
向MCrAlY涂层中掺入Si、Ta和Re等活性元素,可显著提高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满足高温的工作环境需求。
总结了采用细化涂层晶粒、掺杂纳米颗粒和制备梯度复合涂层等方法来提高MCrAlY 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研究现状,对MCrAlY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MCrAlY涂层;活性元素;制备工艺;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中图分类号:TG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4)07-0031-09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4.07.003Research Progress of MCrAlY CoatingsMEN Yinni, LI Jin, LU Jinwen, XU Yan, GUO Yangyang*(Xi'an Rarealloys Co., Ltd., Xi'an 710016,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industry, the service temperature of the engine rises gradually, and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gets worse. Turbine blades are easily oxidized in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lades. How to prepare high temperature protective coating with good protective performance at low cost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which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work aims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MCrAlY coatings, which are widely used to protect substrates against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in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MCrAlY coating is subdivided into NiCrAlY coating, CoCrAlY coating and NiCoCrAlY coating. These three kinds of coatings have good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s well as good plastic toughness and thermal fatigue resistance, so they can be used as bonding layer materials for coatings o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roperties of MCrAlY coating, such as the main elements (Al, Cr, Co, Y), the addition of alloy elements (Ta, Re, Si, Pt), the coating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treatment process was review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ould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coating. The control of coating properties could be realized by adjusting the composition of MCrAlY coating. The addition of alloy elements such as Si, Ta and Re into the MCrAlY coat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收稿日期:2023-04-16;修订日期:2023-09-07Received:2023-04-16;Revised:2023-09-07基金项目:陕西省2023年度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QCYRCXM-2023-020)Fund:The 2023 Qin Chuangyuan Citation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Project of Shaanxi Province (QCYRCXM-2023-020)引文格式:门引妮, 李进, 卢金文, 等. M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 2024, 53(7): 31-39.MEN Yinni, LI Jin, LU Jinwen,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MCrAlY Coatings[J]. Surface Technology, 2024, 53(7): 31-39.*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32·表面技术 2024年4月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which was critical for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 and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coating would affect its quality and stability. Moreover, various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CrAlY coatings, including refining the coating grain size, doping with nanoparticles and preparing gradient composite coatings. By optimizing the coating structure (coating thicknes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etc.), its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could be improved.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particles into the coating could improv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palling resistanc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CrAlY coatings was prospected. In conclusion, MCrAlY coatings have exhibited excellent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harsh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properties of MCrAlY coatings can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ir composition and utilizing advanced preparation and pretreatment processes. At present,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use environment,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use temperature of the coating, and the density and porosity of the coating need to be improved by one ste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CrAlY coating includes improving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veloping new coating materials, study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f coating, exploring its application in new fields,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control and consistency of coating, exploring the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coating, developing new coat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ing the digital design,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of coating. These directions will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CrAlY coatings.KEY WORDS: MCrAlY coating; active element; preparation process; oxidation resistance; corrosion resistance发动机防护涂层到目前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简单铝化物涂层;第二阶段为改性铝化物涂层;第三阶段为MCrAlY(M=Co、Ni或NiCo)包覆涂层;第四阶段为热障涂层(TBCs),如图1所示,底层为MCrAlY黏结层,表层为氧化钇、氧化镁或氧化钙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涂层[1-2]。
磁场固定串联辉光等离子体固氮特性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9卷 第6期 2023年11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9, No. 6 (Nov. 2023)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88磁场固定串联辉光等离子体固氮特性研究彭科1刘玥汐2陈良1卢新培2,†1.中电科奥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2.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4;†通信作者摘要提出一种由两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串联组成的新型磁场固定串联辉光等离子体固氮装置。
对该装置的固氮能耗、产物浓度、电压特性、电阻特性、电导率特性以及电场特性进行分析, 并与单个装置放电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串联放电装置的等离子体固氮能耗在放电电流为60mA时达到最低, 为143.14GJ/tN, 考虑到镇流电阻消耗的电能后, 总固氮能耗最低为229.69GJ/tN。
单个装置放电时的总固氮能耗最低为370.38GJ/tN, 表明串联放电有利于降低固氮能耗, 且随电流增加, 两者固氮能耗的差距显著加大。
关键词固氮; 辉光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串联电路Study on Nitrogen Fix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ow Plasmain Series under Fixed Magnetic FieldPENG Ke1, LIU Yuexi2, CHEN Liang1, LU Xinpei2,†1. CLP Keoy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43;2.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Abstract A novel magnetic field fixed and series on the circuit glow plasma nitrogen fixing device is developed, which consists of two plasma generator devices connected in series on the circuit. The nitrogen fixing energy consumption, product concentration,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are studied, and the discharge conditions of a single device are compared. The plasma nitrogen fix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eries discharging device reaches the lowest at 143.14 GJ/tN when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60 mA. The lowest total nitrogen fix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fter calculating the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ed by the ballast resistor is 229.69 GJ/tN. The lowest total nitrogen fix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single device is 370.38 GJ/tN, indicating that series discharge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nitrogen fix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nitrogen fix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widen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urrent.Key words nitrogen fixation; glow discharge; low-temperature plasma; series circuit化学固氮过程是维持全球人口食物供应的主要化学过程之一[1–3]。
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双功能纳米酶

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双功能纳米酶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特别是铁磁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的复合应用以及双功能纳米酶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从基础概念到前沿应用,以期能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有价值的图景。
一、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的基本概念从名字上看,铁磁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似乎毫不相关,但它们的复合却可以带来奇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铁磁纳米粒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表现出磁性,而金纳米粒子则以其优异的催化性能闻名。
将这两种纳米粒子复合起来,不仅可以同时具备磁性和催化性,还能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文章将深入探讨这种复合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和性质表现。
二、双功能纳米酶的研究与应用纳米酶是一种与天然酶相似的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和催化性能。
而双功能纳米酶则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同时具备了铁磁性和催化功能。
这种新型纳米酶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和能源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将对双功能纳米酶的制备、性能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在贡献和挑战。
三、个人观点和展望从我的角度来看,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双功能纳米酶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种双功能纳米酶的出现,为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未来,我期待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投入到这一领域的开发中,推动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双功能纳米酶的商业化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对铁磁纳米粒子复合金纳米粒子双功能纳米酶这一课题应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展开对这一课题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启发,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纳米技术日新月异,铁磁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的复合应用以及双功能纳米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
电沉积Ni纳米线阵列及其磁学性能研究

表1 制备AAO模板的实验参数
Tab. 1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preparing AAO template
序号 温度/C
1
3
2
11
3
11
4
11
5
11
6
11
一次氧化
电解液及浓度 电压/ V 时间/h
硫酸,0.5 mol/L
18
13
草酸,0.3 mol/L
20
12
草酸,0.3 mol/L
有序多孔的阳极氧化铝(AAO)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常被用作制备一维纳米材 料的模板。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采用电沉积技术在AAO孔道中生长了一维磁性金属及其合金纳米材 料.然而,受AAO孔道直径的限制,合成的金属纳米线的尺寸单一 ,致使磁性纳米线的磁性受限。此 外,金属纳米线是阵列式嵌入在模板中的,传统的磁性机理研究方法不再适用,为了实现磁性纳米线阵列的 广泛应用[:9,需要对纳米线阵列的磁性及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 2. Hebei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Aviation Lightweight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
Keywords: low dimensional metallic materials ; A AO ; template assisted clcctrodcposition ; preparation of Ni nanowirc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参考文 献 1 【 N. 勃拉 图斯 著. 文译 . 苏】 H. 刘树 香料化学[ . M]北京: 轻工
业 出版 社 ,9 4 2 0 18 :5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0 , 9 M. 2 1 0 0 2 1 3李叶芝, 民, 黄化 金辉, 亚琴 . 徐 硫酸铁催化环 己酮的缩合反
应及缩醛 ( [] 酮)J. 大学 学报 ( 吉林 自然科学版 )1 8 , ) ,9 9( : 2
11 3
2 李述 文, 范如霖 编译 . 用有机化学 手册 【 . 海 : 科 实 M] 上 上海
技 出版社 ,9 1 3 9 1 8 : 1
3 刘 守信, 张红利 , 李振朝 . 易斯酸催 化缩酮 的合成 [] 路 J. 精
3 , CH ) I 1 MR数据 可确认产物 为丁酮 12 丙 H 3 。由 R和 H N ,一
二醇缩 酮的结构 。
p u d f l d n m a dtn se []C tl e — c o n s y e u n u g tnJ. aa R vS i o mo b
Ch mia s e c l
表 3 催化剂磷钨酸 / 硅胶与其 它催化剂催 化性 能比较
(,3 S H,C ) .6~13 d H,CH ) .0—09 t H3 ,12 .0(,3 3 ,09 .6( ,
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 学报,9 8 ( ) 8 1 8 ,1 : 1 4
7 M io o M. t r g n O sc t lssb e e o ol c m — s n He e O e e u a ay i yh t r p y o
2 0 , 41 ) 1 2 0 5 3 (2: 17
1 1武文 良, 清跃, 于 王军 , 活性炭负 载磷 钨酸催化 剂上萘 等. 的异丙基 化[] J. 高校化学 工程 学报 ,0 4 1 () 6 1 2 0 , 5 : 0 8 1 2北京 师 范大 学无 机 教研 室 等编 . 无机 化学 实验 ( 三版) 第
方面 存在着 困难 。
宏 教授领导 的课题组 成功 制备 了手镯状 N C i ◇合金 磁通闭
俞书宏教授课题组通过简单的液相合成方法一步合成的
纳米环 克服 这 些缺陷 ,并且第一 次证 明 了这种 N- o i 合 C 金纳米 粒子组装而成的纳 米环 能够 直接在溶液 中形成, 不需 要依赖于后续 的衬 底和溶剂挥 发等诱导效应来 实现组 装 。 该
好的催化 活性 ,与其它催化剂相 比,催 化剂用量少,反应 时 间短 ,产品收率 较高, 无废酸排 放,工 艺流程简单 。因此, H P z / G是 合成丁酮 12 丙二醇 缩酮的优 良催化 剂, 。 W O o S ,一 具有 良好的应 用推广 前景 。
1 O张富 民, 袁超树 , 王军 . 胶负载磷钨酸( 催化剂上 乙酰 硅 盐) 乙酸 乙酯 与乙二醇 缩合反应 中的催 化性 能【】石 油化工, J.
细 化 工 ,9 61 () 2 1 9 ,3 1: 4
1 4陈翠 娟.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缩醛和缩酮【 l J 合成材 】 料老化与 应用 ,0 1() 0 20, : 22 1 5俞善信, 彭红 阳. 化铁催化合成 缩醛( [】 三氯 酮)J_ 现代化工,
1 9 , ) 9 4(2 : 9 1 2
E g. 7, 9: 9 n ,1 98 2 26
3 结 论
① H P z / G催化 合成丁酮 12一丙二醇缩 酮的适 。 W oS O , 宜条件 是:l丁酮): 12一 r( n(, 丙二醇) =1: . 14,催化剂 用量 占反应 酮醇物料总质量 的 07 .5% ,反应 时间为 7 n 5mi,丁
合纳米环 提出了_条可靠的高产合成磁通闭合纳米环 的
新途径,该研究成果发 表在 9 3日出版的 ( 月 ( 美国化 学 会》
—
1— 0
近年来,国际上已提出将这种纳米环作为磁阻摩6 『 I l 存 取存储器的元件应用在电子信j领域的设想。以往—些铁 息
磁性 材料的 纳米环形 组装结构 已有报道 ,但 是 这些组 装结 构往 往要通 过复杂 的合 成方法才能得到 ,而 且产 率得 不到
1 6李述 文, 范如霖编译. 实用有机化学手册 【] Z. : 上海 上海科 技
出 版 社 .9 13 9 1 8 .1
6 肖晓明, 蔡先平 , 良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 l 陈其 J 湖南 】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磁通闭合 Ni o 纳米环 - 金 C
一
。近 日, ・ 利 科大 合肥 微尺 度物 质科学国 家实验 室俞 书
酮 12一丙二醇缩酮收 率可达 7 . , O4%。 ② H3W O 0 G对合 成丁酮 12 丙二醇缩酮具 有 良 P 2 / S ,一
8 温 朗友 , 泽. 闵恩 固体杂 多酸催化剂研 究新进展 【] 油化 J_ 石
工, 0 0 2 () 9 2 0 , 91: 4
9 Ko h v io V. t r p y a ds a d r lt d z e n k v l He e o ol ci n e a e c om— p u ds a a a y t or i e c e ia y t e i . t 1 o n s c t ls s f n h m c l n h ss Ca a . f s Re . Sc . g ,1 5 7: v i En . 99 ,3 31 1
4 梁学正 , 高珊, 王雯娟, 不 同分子筛对缩醛缩酮反应 的催 等.
化 活性 比较[] J. 科学通报 ,0 7 5 3 :7 2 0 , 2()2 3
5 罗锡平 , 华. 葛忠 蒙脱土负载试 剂固体酸催化 剂的研究 [ l J 】
浙江 工业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 ,0 18 1 2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