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精彩8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精彩8篇)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精彩8篇)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篇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重点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增强直观性。

2.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感受诗歌语言之精美;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通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在课前查阅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唐诗宋词,经典“咏”流传;现代诗,风格独特别样红。

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1.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2.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4月,出版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 教案1 含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 教案1 含反思
蒲柳人家
学习
目标
1,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重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派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
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生用波浪线划出,小说《蒲柳人家》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6篇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6篇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6篇《蒲柳人家》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蒲柳人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1《蒲柳人家》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语言富有特色,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但文章的篇幅较长,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我打破常规,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抓住小说的语言、动作、外貌、外号等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由于抓住人物描写方法去探讨,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2《蒲柳人家》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通过蒲柳人家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蒲柳人家》是一篇中篇小说的节选,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位“神童”作家。

他也被誉为“文坛奇人”,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也颇受人们的喜爱。

《蒲柳人家》这篇作品还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

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可背诵。

《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教案及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 蒲柳人家素材积累这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

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

五四以后,鲁迅一代引进了外国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创立了全新的小说模式,中国小说也开始呈现出与古典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

但与此同时,古典文学的传统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存在和发展着。

如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就以其“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而到了新时期,又涌现出了一批以刘绍棠为代表的,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家。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小说运用精彩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塑造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概括欣赏人物形象,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趣味。

诵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艺术,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

主要作品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擀(gǎn)剜(wān)腌臜(ā zɑ)烟囱(cōnɡ)捯气(dáo) 呼哨(hū) 咔吧(kā) 嘬(zuō)荣膺(yīng) 戏谑(xuè) 驾驭(yù) 腻歪(nì)呱呱坠地(gū) 如坐针毡(zhān)(2)词义【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让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
是否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 和效率。
课堂氛围营造
01
02
03
师生互动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情况如何,是否能够形成 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
2024-01-14

CONTENCT

• 引言 • 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 • 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 • 学生表现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反思目的和意义
80%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蒲柳人家》的教学进行 反思,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 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推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学生参与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如讨论、提问等 ,其参与程度和效果如何 。
课堂纪律与秩序
课堂纪律和秩序是否良好 ,是否能够保证教学过程 的顺利进行。
04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讨论,对《蒲柳人家》中 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表 现出浓厚的兴趣。
思维活跃
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见 解,展现出良好的思维能 力和创造力。
作业完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对小说人物形象 、情节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蒲柳人家》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蒲柳人家》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8*蒲柳人家(节选)知识与技能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重点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

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对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1课时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有着独特风格的乡土文学作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

中学时期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深受孙犁的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等。

1979年,作者在阔别文坛22年后,重新恢复创作权利,决定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

他满怀感恩之心,为粗手大脚的爹娘——哺育、爱护、救助他的父老乡亲画像。

《蒲柳人家》是他迈出的第一步,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蒲柳人家》简介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前言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作为家长,我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希望能够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蒲柳人家教学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然而,近期我对蒲柳人家教学进行了一次反思,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一:过于依赖笔头财务资源蒲柳人家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是过于依赖笔头财务资源。

在传统的蒲柳人家教学模式中,教育资源主要通过纸质教材、筆材等方式提供给学生,而这些教育资源需要不断地购买和更新。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等途径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教育资源。

但是,蒲柳人家教学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资源,过度地依赖传统的笔头财务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蒲柳人家教学的教材与教具提供方式。

可以通过开发教育软件、使用电子设备等方式,将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育资源的购买费用,还能让学生更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教育资源。

问题二:缺乏灵活性蒲柳人家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灵活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一种固定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而学生只需要机械地重复和背诵。

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蒲柳人家教学应该注重个体化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三: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蒲柳人家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讲解,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然而,实践是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蒲柳人家教学应该加强实践教学。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这堂课教学目标清晰,选点定位准确,显示出执教者对文本处理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课案设计不花哨,但充分体现语文课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语文的言语性、实践性;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特别是三个纬度的体现。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短短的四十分钟,师生一道,合作探究了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蕴涵的深厚的中国文化,达到了让学生关注民族本色,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的目的。

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的方法引导得当,教师的组织、评价也恰到好处,左右逢源,语言精彩,可见教师的功底和教学机智非同一般。

教学中也还有需要改进之处。

例教师提出在对课文进行探究时不仅要注意其外部显性特征,还要深入探究那些隐秘的深层的特征,如教师能在此对隐秘的深层的特征稍作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反思二:蒲柳人家教学反思课虽上完了,可我的心未真正放下来。

回想自己的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的。

首先,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方面是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很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并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我这节课还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板书设计好。

俗话说,功在平时,正因为我平时就在板书上下功夫。

二是语言品析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太深入。

一节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有温度,还要有深度。

要想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教师功底要深厚,对文本挖掘要深,师生关系要融洽等等。

其实备课时,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可当时多深钻一下,就把它放过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教学反思
课虽上完了,可我的心未真正放下来。

回想自己的整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许多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的。

首先,我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方面是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空间很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一个方面是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并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我这节课还有以下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是板书未设计好,这一直是我的弱项。

俗话说,功在平时,正因为我平时未注重板书,所以临阵磨枪,怎能不乱套呢?二是语言品析不到位,人物分析不太深入。

一节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有温度,还要有深度。

要想做到二者有机结合,教师功底要深厚,对文本挖掘要深,师生关系要融洽等等。

其实备课时,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一点,可当时未多深钻一下,就把它放过去了。

由此可见,自己对教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永远记住这样一句话:“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三是教师的语言不富有激情,还需进一步的锤炼。

其实,我一直很欣赏那种能营造处灵动诗意氛围的课堂,教者轻松,学者愉悦。

整节课就是一首诗,一首令人回味的诗。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

”语文教师若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三课”
来准备,我想教者水平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