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素对预防急腹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作用研究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对比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论
著 ・
重组 人促红细 胞 生成 素对对 比剂诱 导 的 大鼠急性 肾损伤 的保护作用
王 文 杰 戴 春 吕 昌云
1徐州 医学 院研 究生 学 院 , 苏徐 州 . 江
2 10 2徐 州 医 学 院附属 医院 肾 内科 , 苏徐 州 2 0 2;. 江
Am l td Ho ptlo z o e ia olg , in s o i c ,Xu h u 2 0 2 i e s ia fXu h u M dc lC l e Ja g u Prvn e a e z o 21 0 ,Chn ;3S n tr mfrRei d Ca r s i a .a ao i o t e d e u r
作 用 优 于小 剂量 。 【 键 词 】 组 人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 比 剂 肾 病 ; 鼠 关 重 对 大
[ 中图 分类 号】 9 R6 2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1 7 — 2 0( 0 2) 9 c 一 0 1 0 6 3 7 1 2 1 O ( )0 2 — 4
cnrl ru , d l ru ,h P ru ijcino E O o 0 0I / gd b fr ma igmo e r as,h P o t o p mo e go p rE O 1go p[ et f h P f 0 U ( ‘) e e kn dl o d y]rE O og n o r 3 k o f 3 2go p[ jcino E O o 0 U (g d b fr a igmo e r3dy] Srm raiie(e n lo rant — ru i e t f h P f 0I / ・) eoem kn dl a s eu eet n S O adbodue i o n o r 6 k o f . n r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的应用专家共识

相关性随移植后观察时间而不同。在肾移植后早期(6 个月内),即使移植肾的 GFR 大 于 90 mL/min/1.73m2,仍有部分患者贫血,表明除了移植肾功能水平外可能有决定贫血 的其它重要因素。
7、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肾移植后 HUS 可复发,并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HUS 发生可 能与应用环孢素 A、他克莫司或 OKT3 有关,也可能与 CMV 和流感病毒 A 感染有关。
8、 与 ABO 血型不相容肾脏移植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血型 A 受体接受血型 O 供体的移植物 或血型 AB 受体接受血型 A 或 B 供体的移植物可以产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供体的抗 A 或抗 B 抗体或过路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所诱发。
(1) 肾脏移植后贫血患病特点 肾脏移植后最初 6 个月,常见不同程度的贫血。这一时期贫血的患病率和程度取决于移 植前 Hb 水平、围手术期的失血量、抽血的频度、缺铁、长期尿毒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 素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 肾脏移植后 1 年时贫血发生率最低,此后随时间推移患病率增加。这种增加可能与移植 肾功能下降有关。儿童中贫血患病率高于成人。
(3) rHuEPO 对肾脏移植后贫血的治疗观点
1、 肾脏移植前 rHuEPO 的应用
现有临床资料显示,肾脏移植前 EPO 的应用与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移植肾血管血栓形成 无明显相关,肾脏移植前 EPO 的应用不会阻碍移植后内源性 EPO 的产生或对内源性 EPO 的反应。
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1、靶目标值: Hb 水平应不低于 11g/dl(Hct 大于 33%),目标值应在开始治疗后 4 个月内达 到。但不推荐 Hb 维持在 13g/dl 以上。对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前采取标本检测 Hb 浓度。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衰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plant,2007,22(8):2349-2353.
6 Chul Woo
Ferdinand H.ba.hlmann,Rong SorIg,et a1.Low—dose thempy with the long—acting erythropoietin analogue activates endothdial Akt
the
injury and dysfunction caused by ische-
renal dysfunction during
endotoxaemia[J】.Nephrol
Dial
Tram-
13
mia—repeffusion[J].J
Am Soc Nephrol,2004,15:2115—2124.
EPO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研究中发现对于缺血再灌注、
肾毒性药物、缺氧诱导的急性肾衰竭EPO能够减轻损伤,加 快肾脏的修复。EPO对保护急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途 径也有大量的研究证实。Sharpies EJ等¨3J对EPO治疗肾脏损 伤的动物实验进行分析,发现大剂量短期给药方式可以迅速抑 制肾小管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小管上皮细胞的 增殖,通过激活P13K/Akt以及HSP一70发挥急性肾脏保护作 用,可以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目前,急性肾衰竭仍是高死
12
mesan#al cells[J].Kidney
Zheqing Cal,Cressl.Semenza.et a1.Extra—Hematopoietie Action of
Int,2004,65:452-458. Sharpies EJ,Sharpies gJ,Patel N,Brown P.et a1.Erythropoictin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CrHuEPO)在肾衰治疗中评价

态, 但它的缺 点在 于 : 造成 过度 的铁 负 ①
荷, ②传染性疾病 的传播 , 、 ① ②又 同时抑 制残余红细胞 的生存 , 可造成难治性低 ③ 增 生性贫血患者产生输血依赖性 。因此 ,
效 果不 够 理 想 。
小 量多 次原则。一般用后 1 2周 以内大多
数 患 者 可 起 效 。达 终 点 后 , 减 半 量 维 可
现的高血压 , 或原 有高 血压 的患 者 , 用后 血压难 以控制 , 或更 升高 ( 收缩 压上升 ≥
2 m g舒 张压 上升 ≥1m g 。它 的 0 mH , 0 mH ) 发生似乎与尿毒症 伴随的缺陷有关 , 因为
想不到的疗 效 , 而且 相对不 良反 应较 轻 。 最早 在 英 、 两 国 临 床 试 用 。18 年 美 96 Wier nal 和 E cbc s等 sh ah等 先 后 报 道 了 r E O对 肾性 贫血 的显著疗效 。同时也 Hu P
加 2 / g 0U k。最好增加 用 药次数 , 以符合
维普资讯
社 区 雨 药 指 导
c N ES co M M UN I v O o c T kS Hj E T O
重 组 人 类 红细 胞 生成 素 ( r u P 在 肾衰治 疗 中评 价 CH E O)
李 艳 凤
峰浓度维持时 间的差异 。研 究证实 : 激 刺 红细胞生成 的作用 取决 于促 红细胞 生成
升高 <l/ l则增 加 5 %r u P g d, 0 H E O量 , 如 经处理后至 1 月 H 个 b升高仍 <l/ l应 gd ,
性贫血患者则会发生 。可能机制 : ①外周
重组人促红素概述及应用前景

2 . 2外科手术前期 的红细胞动员。 2 - 3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应用化疗引起的贫血 。不用于治疗肿 瘤病 人 由其它 因素( 如: 铁或 叶酸盐缺乏 、 溶血或 胃肠 道 出血 ) 引起 的贫血脚 。 2 . 4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 包 括体力耐受 、 情绪 、 起居方式 和性 功能等方面 。 3 副 作 用
E P 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 的英文简称 。人体 中的 3 . 6消化 系统 : 偶尔会出现恶心 、 呕吐 、 食欲不振 、 腹泻 的情 况发 。 促红 细胞生成素是 由人体 中肾皮 质肾小管周 围间质细胞 和肝脏分 生 旧 泌 的一种激素类物质 , 能够促进红细胞 的生成 。由于 E P O在体内的 4 应用前景 作用非常大而天然来源却十分有限( 主要从贫血 患者的尿 中提取) Ⅲ , 据不完 全统计 , 截至今年 中国每年大约有近 3 0 0万人需要血 液 以重组 人促红素为药物治疗 的药品市场前景非 常广阔 。 今后 , 人们便开始利用基 因重组技术获得 ,它 由不 同的糖基 化体 构成 , 各 透析 , 例如, 术后造血 , 再生障碍性 种糖基化体 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糖基在整个分 子中所 占的 比例不同 , 如果能扩大重组人促红素的适用范 围, 它一方面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及时有效地增加红 细胞 的数量 ; 贫血等骨髓疾病的治疗 , 以及用来改 善癌症 和风湿病 患者的贫血 症 另一方 面能够增强 机体 对氧 的结合 、 运输 和供应 能力 , 有 利于改善 状 , 可以预见 , 还能进一步扩大重组人 促红素的市场规模 , 渴望在利 用生物技术医药 中成为最大的产 品。 人们 盼望重组人促红素不仅 可 缺氧状态 , 促进肌 肉中氧生成 , 使肌肉更有力 、 工作时间更长。 1 生物 学 作 用 的研 究 进 展 以作 为肾性贫血 的造血 剂 , 还 能作 为术前术后 的造 血剂 , 如果在 需 1 . 1肾性贫血 : 肾 陛贫血是重组人 促红素最早应用 的一个适应 要少 量输血 的小手 术前后使用 , 那么就可 以不用输 血 , 这不仅节 省 症, 慢性 。 肾衰竭患者经过数月治疗 , 基本都能获得很好 的疗效 。 开支 , 还能避免 输血时带来 的不可 预测危险 , 虽然重组人促 红素 的 1 . 2艾 滋病贫血 : 艾 滋病贫血是犹 豫艾 滋病病毒直 接攻 击骨髓 功能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可 , 但是使用的人数仍然有限。 另外 , 随着 会有更 多的患者来使用重组人促红 素治疗 干细胞导致 的 , 重组人促红素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也是很有 效果 的。 此类产品逐渐纳入医保 , 1 - 3癌症 贫血 : 贫血 是癌症患者 的普遍疾 病 , 并 且放疗 , 化疗引 疾病 , 这说 明重组人促红素 的市场有着非 常可观 的前景 。 起 的骨髓抑 制也加剧贫血。 重组人促红素也是 癌症贫血 的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药 物嘲 。 f 1 ] 杨 元生,陈垦, 石 星亮,等. 促 红细胞生成素的 临床应 用进展 『 J 1 . S T I C , 2 0 0 9 ,7 f 9 ) . 1 . 4 术前造血 动员 : 人体在 手术 时往 往大 量失血 , 重组人 促红 中华全科 医学 I 素可 以在术 前提高人体红 细胞含量 , 并且在术后 恢复期 间 , 特高人 『 2 1  ̄ , 1 、 晓阳,王香团.注射 用重组人促红 素临床 用药的观察『 J 1 .华 北 煤炭 医学院学报 , 2 0 0 8 ,5 ( 1 :6 3 7 . 体造血 功能 , 减少外援输血 。 1 . 5 提高人体机能 : 重 组人促红素 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人体 『 3 3 1杨 凤铎。李明.促 红细胞 生成素 临床 研 究综述 [ J ] .林 区教 学。 耐受机 能 , 提高人体体 内红细胞含量 , 使人耐力增强 , 起 初成为长距 2 0 1 3( 1 ) :1 1 9 — 1 2 0 . 4 1 张祖 凤, 雷招 宝. 重组人促 红素致 可疑缓发 型急性 荨麻疹 1例 离 耐力项 目运动员为 了提 高成绩 而使用 的药品 , 后来被 国际奥委会 f 『 J ] .药物流行病 学杂志, 2 0 1 2 ,2 1 ( 0 0 7 ) :3 6 2 — 3 6 2 . 定位违禁药 品。 2 适 应 症 [ 5 ] 莫湛宇, 梁东. 促红素 治疗 肾性贫血的 临床观 察[ J ] .中国中西 医 0 0 2 ,3 f 2 ) :1 0 3 — 1 0 4 . 2 . 1用 于治疗 慢性 肾衰 患者 的贫血症 ,包 括透析及 非透析 病 结 合 肾病 杂 志,2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易善红【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07(23)1【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及Epo治疗组3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血丙二醛(MDA)、肌酐(Cr)、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
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作者】易善红【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许华;海广范;许虹;向继洲2.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制备和鉴定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赵天;杨橙;胡林昆;许明;林淼;薛寅佳;谢勇威;戎瑞明;朱同玉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仇方忻;饶小胖;田芳;刘雪梅4.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J], 李衡;纳宁;黄正宇;缪斌;赵大强;华学锋;洪良庆5.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张渝华;张勤;郭东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论著 临床研究作者简介:刘伟坤(1983~)ꎬ男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及骨肿瘤ꎮ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刘伟坤(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骨科ꎬ武汉市㊀430040ꎬ电子邮箱:liuweikundongxihu@163.com)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C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的临床疗效ꎮ方法㊀将80例ASCI患者分为rhCPO组和对照组ꎬ各40例ꎮ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ꎬrhCPO组给予皮下注射rhCPOꎬ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ꎮ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评估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ꎬ并检测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ꎬ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ꎮ结果㊀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ꎬ两组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ꎬ且rhCPO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ꎬrhCPO组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ꎮ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rhCPO用于治疗ASCI能发挥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ꎬ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ꎬ安全性较高ꎮʌ关键词ɔ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ꎻ急性脊髓损伤ꎻ运动功能ꎻ感觉功能ꎻ安全性ꎻ有效性ʌ中图分类号ɔ㊀R651.2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20)05 ̄0573 ̄05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20.05.13Clinicalefficacyof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for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spinalcordinjuryLIUWei ̄kun(DepartmentofOrthopedicsꎬWuhanDongxihuDistrictPeopleᶄsHospitalofHubeiProvince&UnionDongxihuHospitalꎬ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Wuhan430040ꎬ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icacyof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CPO)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spinalcordinjury(ASCI).Methods㊀EightypatientswithASCIweredividedintorhCPOgroupandcontrolgroupꎬwith40casesineachgroup.ConventionaltreatmentswereperformedinbothgroupsꎬbasedonwhichtherhCPOgroupwasgivensubcutaneousinjectionofrhCPOꎬandthecontrolgroupwasinjectedwiththesameamountofnormalsaline.beforetreatmentꎬoneandthreemonthsaftertreatmentꎬthemotorandsensoryfunctionsofthepatientswereevaluatedꎬthelevelsofredbloodcellandhemoglobinweredetectedꎬ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㊀Oneandthreemonthsaftertreatmentꎬthe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motorfunctionscoreandsensoryfunctionscorewereincreasedinbothgroupsascomparedwiththosebeforetreatmentꎬandtherhCPOgroupgothigherscoresthanthecontrolgroup(allP<0.05)ꎬtherhCPOgroupexhibitedhigherlevelsofredbloodcellandhemoglobinincomparisonwiththecontrolgrouporpretreatment(allP<0.05).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incidencerateofadversereactions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㊀rhCPOexertsafavorableneuroprotectiveeffectonASCIandcaneffectivelyimprovemotorandsensoryfunctionsinthepatientsꎬachievinghighersafety.ʌKeywordsɔ㊀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ꎬAcutespinalcordinjuryꎬMotorfunctionꎬSensoryfunctionꎬSafetyꎬEffectiveness㊀㊀近年来ꎬ随着高能量创伤患者不断增多ꎬ急性脊髓损伤(acutespinalcordinjuryꎬASCI)已成为脊柱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ꎮA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性疾病ꎬ主要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㊁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ꎮASCI在全球的发生率为20~40/100万人ꎬ每年新增ASCI患者约1万人ꎬ平均年龄为31.7岁ꎬ大多因跌倒㊁车祸㊁暴力伤害等造成脊柱骨折或脱位ꎬ进一步加剧脊髓损伤[2]ꎮ既往研究显示ꎬ早期应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手术减压治疗ASCI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ꎮ然而ꎬ由于苛刻的治疗时间窗和并发症等问题ꎬ甲强龙的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ꎮ因此ꎬ寻找一种与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甚至取代激素的有效药物ꎬ一直是ASCI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4]ꎮ近年来有研究结果显示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ꎬrhCPO)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药物ꎬ具有显著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5-6]ꎮ本研究探讨rhCPO治疗ASCI的疗效ꎬ为ASC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ꎮ纳入标准: (1)诊断符合英国国家急救X线影像学研究机构标准和加拿大颈椎标准[7-8]ꎻ(2)伤后至入院时间<24hꎻ(3)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㊁B㊁C㊁D级患者ꎻ(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ꎬ且能协助完成6个月的病情随访ꎮ排除标准:(1)年龄ɤ15岁或者ȡ71岁ꎻ(2)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或者功能不全ꎻ(3)血红蛋白>130g/Lꎻ(4)合并缺铁性贫血或者铁代谢不良ꎻ(5)拒绝使用rhCPO治疗的患者ꎻ(6)既往罹患脊柱退行性疾病或者脊髓疾病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CPO组和对照组ꎬ每组40例ꎮ其中ꎬrhCPO组男性25例㊁女性15例ꎬ年龄(35.32ʃ9.41)岁ꎬ受伤后至入院时间(10.56ʃ1.64)hꎬ受伤部位为颈椎11例㊁胸椎17例㊁腰椎12例ꎬ手术治疗28例㊁保守治疗12例ꎻ对照组男性24例㊁女性16例ꎬ年龄(40.36ʃ10.82)岁ꎬ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57ʃ3.25)hꎬ损伤部位为颈椎10例㊁胸椎16例㊁腰椎14例ꎬ手术治疗26例㊁保守治疗14例ꎮ两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㊁受伤至入院时间㊁受伤部位㊁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ꎮ1.2㊀方法1.2.1㊀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的治疗方案[9]及时给予规范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ꎬ生产厂家:辉端制药比利时公司ꎬ生产批号:JX20000424ꎬ规格:40mg/瓶)冲击治疗ꎬ首剂使用甲强龙30mg/kgꎬ在15min内完成静脉注射ꎬ45min后按照5.4mg/(kg h)治疗量维持治疗23h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后24h开始使用rhCPO注射液(依普定ꎬ生产厂家: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ꎬ生产批号:S20000007ꎬ规格:3000IU/支)6000IU静脉注射ꎬ3次/周ꎬ连续治疗4周ꎬ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ꎮ对存在手术指征的ASCI患者行椎管减压手术治疗ꎬ手术均由同一医疗组的医生在入院后3d内进行ꎮ甲强龙冲击治疗期间给予心电监护ꎬ根据具体情况联合采用制动固定㊁抗感染㊁抑酸㊁脱水消肿等对症支持治疗ꎬ观察rhCPO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有皮疹㊁发热㊁瘙痒㊁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ꎮ1.2.2㊀观察指标:(1)治疗前㊁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ꎬ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ꎬ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对脊髓损伤水平进行评分ꎬ评估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10]ꎮ运动功能评分用以评估双侧四肢共10组肌节的肌力ꎬ按照肌力0~5级的评定情况对应评分为0~5分ꎬ评分越高说明肌肉运动功能越好ꎮ感觉功能评分主要评定双侧共28个关键皮节的针刺觉和轻触觉ꎬ每种状态的正常情况为2分ꎬ躯体单侧的针刺觉和轻触觉总分均为56分ꎬ感觉功能评分总分224分ꎬ评分越高说明肌肉感觉功能越好ꎮ(2)治疗前㊁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ꎮ红细胞正常参考值:男性4ˑ1012/L~5.5ˑ1012/Lꎬ女性3.5ˑ1012/L~5ˑ1012/Lꎻ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性120g/L~160g/Lꎬ女性110g/L~150g/Lꎮ(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消化道反应㊁泌尿系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ꎮ1.3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ꎮ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ꎬ比较t检验ꎻ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ꎬ比较采用χ2检验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㊀治疗前ꎬ两组患者的ASIA运动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ꎬ两组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ꎬ且rhCPO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ꎮ见表1ꎮ表1㊀rhCPO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组别nASIA运动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ASIA感觉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rhCPO组4045.56ʃ11.3467.46ʃ9.84∗95.42ʃ9.87∗129.91ʃ12.15173.26ʃ14.31∗210.11ʃ11.62∗对照组4046.37ʃ10.5758.92ʃ10.11∗80.53ʃ9.13∗128.73ʃ11.42150.14ʃ15.68∗186.21ʃ12.37∗㊀㊀㊀㊀㊀t值0.3313.8287.0040.4486.8908.906P值0.742<0.001<0.0010.656<0.001<0.001㊀㊀注: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ꎮ2.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㊀治疗前ꎬ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ꎻ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ꎬrhCPO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ꎮ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ꎬrhCPO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㊁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ꎬ且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升高(均P<0.05)ꎻ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红细胞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但治疗3个月后的红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均升高(均P<0.05)ꎮ见表2ꎮ表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组别n红细胞(ˑ1012/L)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红蛋白(g/L)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rhCPO组403.78ʃ0.284.08ʃ0.29∗5.12ʃ0.29∗#118.31ʃ8.92128.38ʃ5.63∗134.75ʃ6.79∗#对照组403.68ʃ0.323.81ʃ0.314.26ʃ0.43∗#118.73ʃ6.72122.52ʃ7.68∗126.63ʃ6.84∗#㊀㊀㊀㊀㊀t值1.4904.02310.4900.2383.8905.329P值0.140<0.001<0.0010.813<0.001<0.001㊀㊀注:与治疗前比较ꎬ∗P<0.05ꎻ与治疗后一个月比较ꎬ#P<0.05ꎮ2.3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5%(3/40)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80ꎬP=0.671)ꎬ其中rhCPO组发生消化道反应2例(大便潜血阴性及阳性各1例)㊁泌尿系感染1例ꎬ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反应1例(大便潜血阳性)㊁泌尿系统感染2例ꎬ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ꎮCHO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皮疹㊁发热㊁瘙痒㊁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ꎮ3㊀讨㊀论ASCI是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ꎬ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可使脊柱脊髓功能发生改变ꎬ造成患者身体麻木ꎬ甚至终身残疾ꎮASCI伤残率和致死率较高ꎬ多有严重的后遗症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ꎮ据统计ꎬ我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超过200万ꎬ而且每年新增10万人左右[11]ꎮASCI的损伤机制主要有:(1)原发损伤机制ꎬ直接暴力损伤破坏脊髓组织和细胞膜ꎬ影响血液供应ꎻ(2)继发损伤机制ꎬ脊髓损伤后24h内机体的代谢和生化发生改变ꎮ原发性损伤通常是指外力直接损害神经自身组织ꎬ随着病情的进展ꎬ绝大多数的原发性损伤会进一步诱导继发性神经损伤的发生ꎬ通过早期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延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12]ꎮ目前临床上有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ASCIꎬ但大部分效果欠佳ꎮ甲强龙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数量ꎬ减少细胞凋亡和脂质氧化ꎬ改善受损组织的血管通透性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ꎮ早期制定的临床指南推荐激素作为ASCI的一线用药ꎬ但近年来较多国家在脊髓损伤治疗指南中已不推荐使用激素治疗ꎮ随着药物研究的快速发展ꎬ有关减缓和限制继发性神经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越来越多ꎬ促红细胞成生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因子ꎬ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ꎬ并成为包括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在内的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13]ꎮ目前认为ꎬ人类的神经系统存在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ꎬ当机体和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时ꎬ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可以被大量诱导生成ꎻ当机体出现外伤㊁出血或者缺血性疾病时ꎬ局部神经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和变性坏死ꎬ最终导致持续缺血缺氧ꎬ进而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大量生成并与其受体结合ꎬ保护神经避免进一步损伤ꎮ然而ꎬ当出现急性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时ꎬ机体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迅速生成充足的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ꎬ因此ꎬ在这一阶段应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机体在短时间内与神经组织内增多的促红细胞成生素受体结合ꎬ从而延缓甚至部分逆转神经损伤的进展[14]ꎮ研究显示ꎬ当细胞或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改变时ꎬ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应用能够避免神经进一步损伤ꎬ有效地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15-16]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ꎬrhCPO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SIA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ꎬ且rhCPO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ꎮ这提示rhCPO可以减轻和抑制ASCI病灶周围神经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进展ꎬ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ꎮ何玉宝等[17]研究结果显示ꎬ对伤后8h内的ASCI患者采用甲强龙联合rhCPO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ꎮ本研究中ꎬ对照组单独应用甲强龙后的ASIA运动评分和ASIA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ꎬ且两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这体现了甲强龙在ASCI治疗中的有效性ꎬ也是多数国家仍然将甲强龙作为治疗ASCI首选的原因之一ꎮ此外ꎬ动物实验证实rhCPO能够减轻大鼠脊髓内的炎症反应ꎬ同时还可以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增殖[18]ꎬ这可能是rhCPO治疗可促进ASCI运动功能恢复的原因ꎬ然而ꎬ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ꎮrhCPO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发热㊁皮疹㊁瘙痒㊁头痛㊁呕吐等ꎬ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还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㊁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14]ꎮAbrishamkar等[19]研究结果显示ꎬ使用2000IU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ꎬASCI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升高不明显ꎬ且无发热㊁皮疹㊁瘙痒等副作用发生ꎬ提示应用2000IU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ASCI患者安全可靠ꎮ何玉宝等[17]对ASCI患者采用甲强龙联合500U/kg剂量的rhCPO治疗ꎬ随后24h内再重复给药1次ꎬ结果显示ꎬ治疗后患者没有发生血栓等并发症ꎬ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明显升高ꎮ本研究中ꎬrhCPO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㊁3个月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升高ꎬ且治疗后3个月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均P<0.05)ꎻ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红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P>0.05)ꎬ但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ꎬ且治疗3个月后ꎬ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升高(均P<0.05)ꎮ这提示采用rhCPO治疗可提高ASCI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ꎬ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ꎬ分析其可能原因为本研究中的rhCPO治疗剂量较大ꎬ疗程较长ꎮ但是ꎬ本研究治疗过程中rhCPO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ꎬ提示本研究的rhCPO使用剂量和疗程可安全应用于ASCI患者的治疗ꎮ综上所述ꎬrhCPO用于治疗ASCI能发挥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ꎬ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ꎬ安全性较高ꎬ可应用于临床ꎮ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ꎬ如纳入的样本含量较少ꎬ且缺乏对不同病情程度患者㊁不同rhCPO剂量或疗程的亚组分析ꎬ可能存在一定偏倚ꎬ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建军ꎬ杨明亮ꎬ杨德刚ꎬ等.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评估㊁治疗与康复 专家共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ꎬ2017ꎬ23(3):274-287.[2]㊀杨俊松ꎬ郝定均ꎬ刘团江ꎬ等.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ꎬ2018ꎬ28(4):368-373. [3]㊀赵文涛ꎬ袁红兵ꎬ李盼盼ꎬ等.甲基强的松龙修复急性脊髓损伤:效果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ꎬ2015ꎬ19(42):6868-6874.[4]㊀ToddNVꎬSkinnerDꎬWilson ̄MacDonaldJ.Secondaryneurologicaldeteriorationintraumaticspinalinjury:datafrommedicolegalcases[J].BoneJointJꎬ2015ꎬ97 ̄B(4):527-531.[5]㊀AlibaiEAꎬBaghbanFꎬFarrokhiMRꎬetal.Effectsofhumanerythropoietinonfunctionaloutcomeofpatientswithtraumaticcervicalcordinjuryꎻapilotrandomizedclinicaltrial[J].BullEmergTraumaꎬ2015ꎬ3(3):79-85. [6]㊀SimonFHꎬErhartPꎬVcelarBꎬetal.Erythropoietinprecon ̄ditioningimprovesclinicalandhistologicoutcomeinanacutespinalcordischemiaandreperfusionrabbitmodel[J].JVascSurgꎬ2016ꎬ64(6):1797-1804. [7]㊀InabaKꎬByerlySꎬBushLDꎬetal.Cervicalspinalclear ̄ance:aprospectiveWesternTraumaAssociationMulti ̄InstitutionalTrial[J].JTraumaAcuteCareSurgꎬ2016ꎬ81(6):1122-1130.[8]㊀KerwinAJꎬYorkgitisBKꎬEblerDJꎬetal.Useofdiaphragmpacinginthemanagementofacutecervicalspinalcordinjury[J].JTraumaAcuteCareSurgꎬ2018ꎬ85(5):928-931.[9]㊀BydonMꎬLinJꎬMackiMꎬetal.Thecurrentroleofsteroidsinacutespinalcordinjury[J].WorldNeurosurgꎬ2014ꎬ82(5):848-854.(下转第585页)cal ̄inducedinflammatoryboweldiseasemodelsinrodents[J].KoreanJPhysiolPharmacolꎬ2014ꎬ18(4):279-288. [4]㊀SalagaMꎬMokrowieckaAꎬZakrzewskiPKꎬetal.Experi ̄mentalcolitisinmiceisattenuatedbychangesinthelevelsofendocannabinoidmetabolitesinducedbyselectiveinhibi ̄tionoffattyacidamidehydrolase(FAAH)[J].JCrohnsColitisꎬ2014ꎬ8(9):998-1009.[5]㊀HuangLYꎬHeQꎬLiangSJꎬetal.CIC ̄3chloridechannel/antiporterdefectcontributesto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nhumansandmice[J].Gutꎬ2014ꎬ63(10):1587-1595. [6]㊀MałopolskaMꎬFolM.Intestin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orthetreatmentof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J].MedDoswMikrobiolꎬ2015ꎬ67(3/4):207-219. [7]㊀Sánchez ̄FidalgoSꎬCárdenoAꎬSánchez ̄HidalgoMꎬetal.DietaryextravirginoliveoilpolyphenolssupplementationmodulatesDSS ̄inducedchroniccolitisinmice[J].JNutrBiochemꎬ2013ꎬ24(7):1401-1413.[8]㊀SchmidtNꎬGonzalezEꎬVisekrunaAꎬetal.Targetingtheproteasome:partialinhibitionoftheproteasomebyborte ̄zomibordeletionoftheimmunosubunitLMP7attenuatesexperimentalcolitis[J].Gutꎬ2010ꎬ59(7):896-906. [9]㊀IsraelAꎬJurdiKEꎬRubinDT.Treatmentde ̄escalationinpatientswith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GastroenterolHepatol(NY)ꎬ2019ꎬ15(6):335-341.[10]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 北京)[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ꎬ2018ꎬ38(9):796-813.[11]BennetJDꎬBrinkmanM.Treatmentofulcerativecolitisbyimplantationofnormalcolonicflora[J].Lancetꎬ1989ꎬ1(8630):164.[12]CuiBꎬLiPꎬXuLꎬetal.Step ̄upfecalmicrobiotatransplan ̄tationstrategy:apilotstudyforsteroid ̄dependentulcerativecolitis[J].JTranslMedꎬ2015ꎬ13:298.[13]UygunAꎬOzturkKꎬDemirciHꎬetal.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isarescuetreatmentmodalityforrefractoryulcerativecolitis[J].Medicine(Baltimore)ꎬ2017ꎬ96(16):e6479.[14]SagePTꎬFranciscoLMꎬCarmanCVꎬetal.ThereceptorPD ̄1controlsfollicularregulatoryTcellsinthelymphnodesandblood[J].NatImmunolꎬ2013ꎬ14(2):152-161. [15]SagePTꎬSharpeAH.TfollicularregulatorycellsintheregulationofBcellresponses[J].TrendsImmunolꎬ2015ꎬ36(7):410-418.[16]李世权ꎬ吕晓丹ꎬ谢彦飞ꎬ等.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Tfh㊁Tfr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8ꎬ58(9):9-12.[17]CannonsJLꎬLuKTꎬSchwartzbergPL.Tfollicularhelpercelldiversityandplasticity[J].TrendsImmunolꎬ2013ꎬ34(5):200-207.[18]MaceirasARꎬAlmeidaSCPꎬMariotti ̄FerrandizEꎬetal.TfollicularhelperandTfollicularregulatorycellshavedifferentTCRspecificity[J].NatCommunꎬ2017ꎬ8:15067. [19]ParamsothySꎬKammMAꎬKaakoushNOꎬetal.Multidonorintensivefa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oractiveulcerativecolitis:arandomisedplacebo ̄controlledtrial[J].Lancetꎬ2017ꎬ389(10075):1218-1228.(收稿日期:2019-12-11㊀修回日期:2020-02-17)(上接第576页)[10]FalavignaAꎬQuadrosFWꎬTelesARꎬetal.Worldwidesteroidprescriptionforacutespinalcordinjury[J].GlobalSpineJꎬ2018ꎬ8(3):303-310.[11]郝定均ꎬ黄大耿.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ꎬ2015ꎬ25(4):293-295.[12]汪靖宇ꎬ刘天健ꎬ王琳琳ꎬ等.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治疗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ꎬ2017ꎬ26(4):470-472. [13]郭卫春ꎬ李㊀军ꎬ熊㊀敏ꎬ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ꎬ2016ꎬ33(1):278-280.[14]CostaDDꎬBeghiEꎬCarignanoPꎬetal.Tolerabilityandefficacyoferythropoietin(EPO)treatmentintraumaticspinalcordinjury:apreliminaryrandomizedcomparativetrialvs.methylprednisolone(MP)[J].NeurolSciꎬ2015ꎬ36(9):1567-1574.[15]CerriGꎬMontagnaMꎬMadaschiLꎬetal.Erythropoietineffectonsensorimotorrecoveryaftercontusivespinalcordinjury:anelectrophysiologicalstudyinrats[J].Neuro ̄scienceꎬ2012ꎬ219:290-301.[16]AlibaiEꎬZandFꎬRahimiAꎬetal.Erythropoietinplusmethylprednisoloneormethylprednisoloneinthetreatmentofacutespinalcordinjury:apreliminaryreport[J].ActaMedIranꎬ2014ꎬ52(4):275-279.[17]何玉宝ꎬ赵云华ꎬ任龙喜ꎬ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ꎬ2017ꎬ33(8):742-747. [18]王康康ꎬ张㊀辉ꎬ方㊀晓ꎬ等.EPO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ꎬ2016ꎬ51(12):1776-1780.[19]AbrishamkarSꎬSafaviMꎬHonarmandA.Effectoferythro ̄poietinonGlasgowComaScaleandGlasgowOutcomeScaleinpatientwithdiffuseaxonalinjury[J].JResMedSciꎬ2012ꎬ17(1):51-56.(收稿日期:2019-10-10㊀修回日期:2020-01-2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致急性肝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致急性肝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CLP组(对照组),CLP组(脓毒症组),rHuEPO组。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急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rHuEPO 组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推注rHuEPO 5000 U/kg。
手术后连续观察24 h,选择术后2 h、6 h、12 h、24 h为观察点。
分别在各时点随机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NOS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肝功能(ALT、AST);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①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中ALT、AST、TNF-α、iNOS水平的变化为脓毒症组及rHuEPO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rHuEPO组与脓毒症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脓毒症时肝脏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肝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内质网明显减少。
rHuEPO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CLP组明显减轻。
结论rHuEPO能够降低血清中ALT、AST、TNF-α、iNOS水平,发挥调节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感染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标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盲肠结扎穿孔术;脓毒症;急性肝损伤Protectiv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against acut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sepsis in ratsSang Zhenzhen,Xu Yun,Sheng Yingjie,Jia Dong,Jin Shuai,Zhang Pengsi,Zhao M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o Min,zhaom@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促红素对预防急腹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促红素(CHO细胞)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否对急腹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2012.9-2013.2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以急腹症收入院患者,其中住院时间超过72小时、病史资料完整的患者137人,同时根据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慢性肾脏病、血容量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选择高危患者37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9人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18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预防性使用CH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KI的发生率。
结果:37例存在发生AKI高危因素的急腹症患者中,共发生AKI 25人,AKI发生率为67.6%,AKI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肾脏病、血容量不足、低白蛋白血症、慢性心力衰竭。
对照组19人中发生AKI 15人,AKI发生率为78.9%;实验组18人中AKI发生10人,AKI发生率为55.6%,两组比较AK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性使用CHO治疗可以降低急腹症患者AKI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急腹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危险因素预防治疗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 common causes and prognosi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surgical abdomen patients, analyse the risk factors for AKI;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mergency surgery department of Tianjin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August 2012,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87 surgical abdomen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more than 72 hours, and were recorded medical data adequately. Than the 287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AKI group and non-AKI group, compared the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alyz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tiolog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AKI, and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AKI in acute abdomen patients .Results: 83 cases complicated with AKI in 287 patien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KI was 28.92%,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AKI was 1.9:1, the interquartile range of age was 54.5-75 years old, and the median age was 62 years old. The main cause of AKI was prerenal (37cases). According to KDIGO criteria , 56 cases(67.47%)were at AKIⅠphase, 17 cases(20.48% )were at AKIⅡphase, 10 cases(12.05%)were at AKI Ⅲphrase .Till leaving hospital, 58 cases (69.88%) recovered renal function fully , 18 cases (21. 69%) patients got partial recovery, and 7 patients were not recovered (8.43%), 6 cases died (7.23%). 8 (9.64%) patients received hemodialysis treatment, in which 3 cases recovered renal function,independent of dialysis, 2 cases died and 2 cases received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Univariate analysis relveal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hypovolemia, hypoalbuminemia, chronic heart failure (all P < 0.05). Four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KI by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age≥65y (OR=2.965,P=0.008), CKD (OR=2.849,P=0.000), hypovolemia(OR=2.404,P=0.018), chronic heart failure(OR= 4.272,P=0.042).Conclusion: AK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surgical abdomen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was 28.92%, the main cause was hypovolemia. AKI prognosis is related to its stage,the prognosis is poorer with the higher AKI stage.The study shows that age≥65y, CKD, hypovolemia,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re risk factors most likely associated with AKI development in acute abdomen patients.Keywords:Acute kidney injury Surgical abdomen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isk factors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是近年来肾脏病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它是急重症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张鹏通过研究发现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急腹症患者AKI 的发病率为28.92%,远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并且通过分析得到发生AKI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慢性肾脏病、血容量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
目前对AKI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CHO)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CHO对于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机制主要为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症反应等。
但目前大部分CHO肾保护的研究都基于基础实验而缺乏临床研究证实。
本研究探讨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急腹症患者预防使用CHO能否降低AKI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9-2013.2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急诊以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溃疡穿孔、腹部外伤等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首次入院的急腹症患者169例,排除病史资料不完整、患者年龄未满18 岁、住院时间不到72小时、患者因尿毒症正在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或经历过肾移植手术、最终主要诊断为腹部以外的疾病而表现为急腹症的患者后,最终选取患者137例。
在这137例患者中,根据AKI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慢性肾脏病、血容量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最终选取AKI 高危患者3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65-87岁,中位年龄73岁,四分位间距(67-78岁)。
1.2 研究方法1.2.1参照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 KDIGO) 于2012年3月发表的关于AKI 指南,AKI 的诊断标准为:48 h 内血肌酐( Scr) 增高≥26. 5 μmol /L ;或Scr 增高至≥基础值的 1.5倍,且明确或经推断其发生在之前7 d 之内;或持续 6 h 尿量<0. 5 mL /( kg ·h) 。
基础肌酐值定义为住院期间测得的血清肌酐最低值,AKI 分期标准见表1。
表1 KDIGO 指南关于AKI 的分期标准1.2.2 将37例存在发生AKI 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19例,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预防性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HO)进行治疗。
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清肌酐和尿量来诊断AKI 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AKI 的发生率。
1.2.3 研究选用CHO 由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商品名益比奥,规格1ml :10000IU ,国药准字S2*******,使用方法为1000IU/Kg ,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
研究终点为患者发生AKI 或死亡或出院。
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使用前均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制定实验排除标准如下:患者存在重度高血压、对本品过敏或既往对人血清白蛋白过敏。
同时研究期间监测患者血压及红细胞压积。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 0 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_±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 检验。
P < 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2.1 在入组的37例存在AKI 高危因素的急腹症患者中,共25例患者发生AKI ,AKI 的 发生率为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