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PB实验4

合集下载

重庆邮电大学PB实验2

重庆邮电大学PB实验2

用户界面设计(一)实验日志指导教师刘伯红实验时间:2010年10月19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3110903学号2009214458姓名骆潇龙实验室S312实验题目:用户界面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窗口画板的使用2、熟练使用基本控件设计用户界面3、掌握菜单和工具条的设计方法4、掌握SDI风格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实验要求:1、窗口及基本控件使用2、菜单和工具条设计3、设计SDI风格的程序实验主要步骤:1、创建一个工作区2、应用程序的创建3、窗体的创建4、了解窗口画板的简介和基本控件的简介和使用5、窗口画板的控件增加6、基本的属性设置和对象设置7、运用程序的open事件8、参数设置实验重点:窗口画板简介根据图形界面讲解(如图),重点介绍位于界面上方的菜单栏、工具栏、界面中间的视图区以及界面右方的属性区,参照教材P179-181页内容✧基本控件的简介和使用参照教材P222页表8-1介绍PowerBuilder的功能性控件,重点介绍常用的功能性控件,包括:CommandButton、PictureButton、CheckBox、RadioButton、StaticText、SingleLineEdit、MultiLineEdit等,简单介绍其具有的重要属性及实现功能,并演示控件的显示效果。

✧菜单和工具栏设计新建一菜单Object,在菜单根结点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Insert SubmenuItem”创建子菜单项目如图:在“Properties”的“General”里设置“Name”、“Text”、快捷键等属性。

在“Toolbar”里有选择的设置“ToolbarItemText”和“ToolbarItemName”等属性,观察菜单视图栏的变化。

继续进行类似操作设置菜单各项目。

实验结果: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试验我了解了窗口画板的使用,使用基本控件设计用户界面,菜单和工具条的设计方法,SDI风格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窗口及基本控件使用,菜单和工具条设计,设计SDI风格的程序。

PbMoO4原位高压拉曼光谱和电导率的研究

PbMoO4原位高压拉曼光谱和电导率的研究

PbMoO4原位高压拉曼光谱和电导率的研究于翠玲;刘才龙;王玥;邹广田;于清江;高春晓;刘鲍;贺春元;黄晓伟;郝爱民;张冬梅;崔晓岩【摘要】钼酸铅(PbMoO4)具有高的声光品质因数、低的声损耗、良好的声阻抗匹配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声光偏转器、调制器、可调滤光器、声表面波器件等各类声光器件,其优异的低温闪烁性能亦引起人们的注意,具有在核设备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探讨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在金刚石对顶砧上原位测量了PbMoO4的拉曼光谱,并测量了其在几个不同压力点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实验发现,压力在12.5 GPa时,拉曼峰完全消失,说明压力在10.8~12.5 GPa之间PbMoO4样品出现了非晶态转变. 当从26.5 GPa卸压到9.4 GPa时,PbMoO4的拉曼谱在低波数出现无序化,而在2.4 GPa压力下858 cm-1峰又重新出现,说明样品结构由无序向晶化回复.压力在10.8 GPa以上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随着压力的增加也明显增加.【期刊名称】《高压物理学报》【年(卷),期】2007(021)003【总页数】5页(P259-263)【关键词】高压高温;钼酸铅;电导率【作者】于翠玲;刘才龙;王玥;邹广田;于清江;高春晓;刘鲍;贺春元;黄晓伟;郝爱民;张冬梅;崔晓岩【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21.21 引言钼酸铅(PbMoO4)晶体属四方晶系,无对称中心,无旋光性,是一种优良的声光介质材料。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物理B(下)》2019-2020学年期末试卷B卷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物理B(下)》2019-2020学年期末试卷B卷

4.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折射率为n 的介质薄膜,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12r r -(B)12])1([r t n r --+(C)12)(r nt r --(D)tnt -5.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二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A) λ / 2.(B)2λ.(C)3λ /2.(D) λ.6.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λ1=450nm 和λ2=750nm (1nm =10-9m)的光谱线.在光栅光谱中,这两种波长的谱线有重叠现象,重叠处λ2的谱线的级数将是[](A)2,3,4,5......(B)2,5,8,11......(C)2,4,6,8......(D)3,6,9,12......7.K 系与K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 '系相对于K 系沿O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 '系中,与O 'x '轴成30°角.今在K 系中观测得该尺与Ox 轴成45°角,则K '系相对于K 系的速度是:[](A)(2/3)1/2c .(B)(1/3)c .(C)(2/3)c .(D)(1/3)1/2c .8.设某微观粒子的总能量是它的静止能量的K 倍,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以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1-K c.(B)21K K c-.(C)12-K Kc.(D))2(1++K K K c.9.康普顿散射中,当散射角为[]时,x 射线的波长变化最大。

(A)︒45(B)︒90(C)︒135(D)︒18010.氢原子中处于3d 量子态的电子,描述其量子态的四个量子数(n ,l ,m l ,m s )可能取的值为[](A)(3,2,0,21).(B)(1,1,1,21-). PS 1 S 2r 1ntr 2屏(C)(2,1,2,21).(D)(3,0,1,21-).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写在每题中有下横线的空白处。

重庆邮电大学PB实验1

重庆邮电大学PB实验1

PB集成环境与建立应用程序实验日志指导教师吴思远实验时间:2010年10月12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311093学号2009214458姓名骆潇龙实验室S312实验题目:PB集成环境与建立应用程序实验目的:1、熟悉使用PowerBuilder9.0开发环境的方法,2、学会自己建立、编写、调试、运行一个PB程序的方法、流程。

3、熟悉菜单、工具栏、编程界面的使用,为后续的实验打好基础。

实验要求:1、通过阅读生成的代码,掌握应用程序对象的程序执行顺序;2、深对应用程序对象和事务处理的认识和理解;3、基本掌握程序配置参数的使用。

实验主要步骤:1、创建一个工作区2、应用程序的创建3、窗体的创建4、运用程序的open事件5、设置事物对象和属性6、参数配置实验重点:1.PB程序的创建流程。

一个简单的PB程序的创建过程见图1-1。

2.工作区的创建。

工作区(WorkSpace)是创建、修改、调试和运行PowerBuilder目标的地方。

从“File”菜单中选择“New”菜单项;然后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WorkSpace”标签页中的“WorkSpace”项;命名后完成。

如图1-2 工作区的创建所示。

3.应用程序的创建。

在保证工作区为打开的情况下,点击“File”菜单中选择“New”菜单项;然后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Target”标签页中的“Application”项;命名完成后,建立的结果将会显示在屏幕左边的系统树视图中。

如图1-3 系统树视图所示。

4.窗体的创建。

点击“File”菜单中选择“New”菜单项;然后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PB Object”标签页中的“Window”项;命名完成后将在系统树视图上出现窗体图标。

5.应用程序Open事件。

如图1-4 应用程序示意图所示,需在应用程序Open事件中添加相应的代码,以打开指定窗口。

要打开窗口需在该事件中书写以下代码:open(窗口名)6.了解事务对象和属性设置(教材42页)。

无传感器式交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直接转矩控制

无传感器式交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直接转矩控制

无传感器式交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直接转矩控制郑太雄;周花;古宏鸣【摘要】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成为发展方向,为适应交流电动机特点,基于模糊规则的助力-回正特性,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估算定子磁链与位置,利用直接转矩控制算法对助力电动机进行控制,以提高电动机响应速度与精度.参照国标对该系统的转向轻便性与回正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在电动机助力后转向效果明显,方向盘平均操作转矩减小45%,转向轮回正时间缩短了50%.台架试验结果显示,系统动态响应快,能够很好地完成助力控制目标.【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4(045)003【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助力-回正控制;扩展卡尔曼滤波【作者】郑太雄;周花;古宏鸣【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65;重庆邮电大学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44+4引言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是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1-3],而助力电动机及其控制是EPS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以其效率高、体积小、温升低等优势缩短了EPS系统从小型轿车到中大型客车应用的发展周期[4-5],克服了直流电动机寿命短、功率密度低、换向损耗等缺点,是高性能EPS系统的发展趋势[6]。

基于PMSM的EPS系统研究在国外比较成熟[7-9]。

国内EPS系统基本还是以直流电动机为主,将PMSM作为助力电动机仅限于学术研究。

冯英本等[10]提出将 PMSM作为 EPS系统助力电动机,探讨了采用脉动高频信号注入法观测电动机转子位置的可行性以及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以上研究或存在繁琐的坐标变换和磁场定向问题,或存在设计过于复杂导致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且系统助力特性也都借用直流电动机广泛采用的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3种助力曲线,这些助力特性不能满足交流电动机驱动的EPS系统的要求。

视频图像中基于特征匹配的人流量统计

视频图像中基于特征匹配的人流量统计

马 氏距 离特 征匹配 , 得到最佳 的人 数估计。实验表 明 , 算法具有较高 的检测率 , 该 而且 能够 满足实 时性 的要求。
【 关键词】人流 量统计 ; 特征 匹配 ; 氏距离 马 【 中图分类号 】T 3 1 P 9 【 文献标识码】A
St tsi s f Pe sr a Fl ws a itc o de t i n o Ba e o Fe t e M a c ng i Vi e q nc sd n a ur t hi n d o Se ue e G O C e qag U D h , IQ ag HA L A h n i ,Y iu L in ,Z i n ( lm da C mm nctn eer aoao ,C og i e brtr inla d I omai r es g C K S & ) Mut ei o u i i sRsac L brty hn q g K yL oao o Sga n n r tn Po si ( Q L . i ao h r n a y f f o c n
c mp r d o ae wi e c c a s f a l s a e o Ma aa o i t h a h l s o s mp e b s d n h ln b s itn e e t r mac i g o e t t t e p i l u e o d s c fa u e a th n t si e h o t ma ma n mb r f
以及特征 向量提取 。 1 )图像处理
把一 段包含运 动行人 的视频序 列相邻 帧作 差分 , 并 将差分 图像二值化 为只含 0 1 和 的二值 图像 , 则每帧二值
精度 高 、 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而成为当前 的研究热点 , 部 分研究成果在一些特殊 场合得到 了实际应用 。

微机原理第四次上机实验报告_PB

微机原理第四次上机实验报告_PB

微机原理第四次上机实验报告学号:PB12203254 姓名:**潇上机时间:每周五晚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分支程序的两种结构形式:即相当于高级语言中的IF_THEN_ELSE语句和CASE语句。

2,熟练掌握使用条件转移指令实现分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跳转表方法实现CASE结构的分支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和过程】程序1:编写一个程序将一个数组中正数和负数分成两个数组并分别屏幕显示正数和负数的个数。

(一)程序的算法:1,首先是待处理数组的创建:我们通过21H号中断调用的0A号功能调用输入数字串,存于BUFF字符串区(设定为0A号调用的键入缓冲区),这里只负责将键入的以回车符(0DH)结尾的字符串读入数据段,不检查输入是否合法。

但是,我们通过输出提示告知用户键入的数字之间应该使用空格符(20H)来分隔。

实际上,我们在处理数字的时候就是以空格符(当然,还包括尾后输入的回车符)作为一个数字的字符串形式结束的标志(回车符还标识所有数字处理完毕)。

另一方面,我们计划给每个数字分配一个字的储存空间,故我们支持的数字范围为-32768~32767,这同样有键入提示字符串提示。

2,数字处理阶段:----预备处理阶段:初始化用来作为指针和数据暂存的寄存器(DI指向保存正数的数组NUM1,SI指向保存负数对应补码的数组NUM2,BX指向键入缓存区BUFF,数据暂存的CX清0,将要用来读数和处理的AX清0),计数器清零(L1,L2清0,他们分别记录存入NUM1和存入NUM2的元素的个数)。

----正式处理阶段:(a)开始:我们通过BX指向BUFF,通过MOV AL,[BI]j将一个字节读入AL。

(b)判断,是否为回车符(0DH):TURE,所有数字处理完毕,跳转到输出阶段;FALSE,继续执行接下来的指令。

(c)判断,是否为回车(20H):TURE,尚未开始下一个数字的输入,回跳(a)重新读入下一个字节的内容;FALSE,继续执行接下来的指令。

LTE实训报告

LTE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训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 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xinke",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 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LST IPRT:;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HANQU",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第二次数据: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MO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0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0,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故障处理及分析1、首先要了解清楚各单板的功能及其接口,注意是电接口还是光接口,这些要从所给实训数据表中分析清楚,另外在单板中添加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要注意是在电接口端口还是光接口端口,而且在光接口时GE2的IP地址也要配置,第一次实验问题就出在这儿,还好最后我终于发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连接与嵌入式SQL(一)实验日志
指导教师刘伯红实验时间:2010年11月2日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3110903学号2009214458姓名骆潇龙实验室S312
实验题目:数据库连接
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和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2、学会ODBC接口和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SYBASE,ORACLE等)接口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3、掌握文本、电子表格等文件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方法
4、掌握在PB中连接电子表格等非数据库文件的方法
实验要求:
1、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方法
2、ODBC接口连接数据库的配置和连接
3、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口连接数据库的配置和连接
实验主要步骤:
1、了解本次实验的课的内容
2、创建一个SQL数据库
3、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数据源(ODBC)—>系统DSN里面增加创建ODBC接口连接数据库
4、在PB在连接数据库
5、创建工作区,运用程序,窗口等
6、基本的属性设置和对象设置
7、运用程序的代码
8、运行看结果
实验重点:
1.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
●sql server 2000中创建数据库
运行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本指导书都以sql server 2000为例)。

主窗口左窗格列出了当前可管理的数据库。

选中“数据库”选项单击鼠标右键再选择“新建数据库”,出来数据库属性设置框。

各参数设置对应如下:
✧选择数据库存储位置及数据库名
✧选择数据库事务日志存储位置及文件名
✧选择数据库使用的页面大小
●sql server 2000中删除数据库
运行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

主窗口左窗格列出了当前可管理的数据库。

选中要删除的数据库单击鼠标右键,点击“删除”即可完成删除数据库操作。

●使用SQL语句创建
运行查询分析器,输入数据库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管理界面。

在SQL Statement 区输入如下语句:
CREATE DATABASE Sales
ON
( NAME = Sales_dat,
FILENAME = 'e:\saledat.mdf',
SIZE = 10,
MAXSIZE = 50,
FILEGROWTH = 5 )
LOG ON
( NAME = 'Sales_log',
FILENAME = 'e:\salelog.ldf',
SIZE = 5MB,
MAXSIZE = 25MB,
FILEGROWTH = 5MB )
GO
2.在PB中访问数据库
Powerbuilder访问数据库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能够快捷有效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应用程序在操作数据库之前必须首先通过数据库接口程序与数据库连接。

PB中提供了ODBC通用接口(可以连接目前流行的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针对特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专用接口(MS SQL,SYBASE,ORACLE等)。

1).ODBC接口
在PB中使用ODBC接口访问数据库需先定义ODBC数据源,然后再进行数据库的配置。

以下将介绍其方法。

使用Windows下的ODBC数据源管理器进行ODBC数据源的定义和删除(具体操作过程见演示)。

数据库的配置和连接
PowerBuilder中连接数据库的过程:先定义数据库描述文件,然后通过描述文件进行连接。

配置DB Profile(具体操作过程见演示)
在数据库画板Objects视图中右击“ODB ODBC”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New Profile”,弹出“Database Profile Setup-ODBC”窗口,选择“Connection”选项卡。

各参数说明如下:
✧Profile name:DB Profile名
✧Data Sourse:数据源列表,需要在下拉列表框中选取已定义好的数据源
✧UserID:用户名
✧Password:用户密码
使用Preview选项卡可以查看自动生成的连接语法,点击“OK”配置完成鼠标右键点击刚创建的DB Profile,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elete”进行删除操作。

连接数据库
在需要连接的DB Profile名上单击右键,选择“Connect”,若连接成功,DB Profile的图标上会打上“√”标记,单击DB Profile左边的“+”号展开列表,会列出与该数据库有关的用户、表格、视图等。

若要断开连接直接选择“Disconnect”命令断开数据库连接即可。

2).专用接口(MS SQL,SYBASE,ORACLE等)
专用接口的连接比较简单,只需定义数据库描述文件,然后通过描述文件进行连接即可。

与定义ODBC接口不同的是在数据库画板Objects视图中选择的不是“ODB ODBC”项,而是针对指定数据库的专用接口,如要连接SQL Server 2000,直接选“MSS Microsoft SQL Server”项,要连接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就选针对Oracle的接口即可。

其它的参数设置同上。

3.在PB中访问非数据库文件
在Powerbuilder中配置DB Profile并连接excel表中数据。

方法:需先设置ODBC数据源,然后在进行描述文件的设置。

注意:需对excel表中的数据指定名称(在连接成功时显示为数据库中表的名称),否则连接成功后将看不到任何的数据。

4.数据库中数据的导入导出
运行sql server 2000企业管理器。

选中“数据库”选项单击鼠标右键。

在“所有任务”中选择“导入数据”,然后按提示的步骤即可完成数据的导入。

若要从数据库中导出数据,直接在“所有任务”中选择“导出数据”即可。

实验结果: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学会ODBC接口和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SYBASE,ORACLE等)接口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文本、电子表格等文件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方法和在PB中连接电子表格等非数据库文件的方法。

这次实验是我认识到PB开放端口的强大,并于以前学的SQL联系到一起发现了他们的在应用方面的作用,忽然感到自己SQL学的其实并不好,以后要努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