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 用脉冲电流,刺激不同 部位的神经,观察神经 及其支配肌肉的生物电 变化。
➢ 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状态
诱发电位学
➢ 给周围神经或其它感觉 器官以适当的刺激,观 察这刺激在中枢神经系 统引发的生物电反应, 借此反映中枢神经系统 的功能状况
.
绝缘层 针芯 针体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质量差异的关键:电极、放大器
.
SLSEP由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节段性SEP
L3
L1
T11
刺激:皮节刺激
T9
T7
记录:随刺激位置 T5 上升从Cz逐渐旁开 T3
应用:脊髓损害定位
10ms/D
LD1 LD2 损害平面以下波幅下降
损害部位潜伏期差明显大于正常
优点:与下肢SEP结合,可以准确定位脊髓损害部位
缺点:操作费时、病人不易合作;诱发电位出波不太清晰稳定
.
神经元
轴索 正 常
雪旺氏细胞
裂完 全 断
性顺 向 变
郎飞氏节 肌肉
.

裂轴




*正常:
n 神经性损害 m 肌性损害
无自发放电
插入电位
*自发电活动 n m 失神经电位 n
纤颤电位: 时限 <=3ms 波幅几十-
几百μV.
终板放电
正相电位 正锐波 正尖波
自发电活动(失神经电位) m 肌 细胞 受损
终 板
乙酰胆碱酯酶缺乏症
乙酰胆碱受体


.
肌细胞
刺激:连续脉冲 周围神经 频率1、3、5、10、30Hz
神经:尺、腋、面
记录:小指展肌、三角肌、 眼伦匝肌
观察:CMAP波幅、面积 衰减百分比

肌电图基本知识doc解读

肌电图基本知识doc解读

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

正常肌电图在插入导针时,因刺激引起短暂的电活动,称为插入电位,针极移动停止电位迅速消失。

当肌肉在完全松弛状态时无动作电位出现,在肌电图上呈一直线,称为电静息。

当肌肉作小力收缩时可出现单相、双相、三相动作单位,各电位在描记图上互相分离,称为单纯相。

加大肌肉收缩力,各电位在描记图上互相重叠,基线不完全清晰,但仍可以辨认,称为混合相。

继续加大肌肉收缩力,各电位互相重叠干扰,基线不能分辨,称为干扰相。

病理状态下,肌电图会发生相应地改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纤颤电位: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在受到刺激电极插入后,处于肌静息时出现的短时限、低电压电位,称为纤颤电位。

2.束颤电位:肌肉在放松时出现的自发运动电位,其时间宽、电压高,单个、成对或成群发放。

3.正锐波:很多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同步放电时,可产生波形呈正相的正锐波,其波形呈V 型。

多见于失神经变性的晚期。

4.多相电位:正常肌肉的多相电位不超过总数的5%,但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时出现大量的多相运动单位电位。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变性,在肌静息时,可出现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及正锐波。

在肌肉收缩时,可出现多相电位。

但是也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却并未有纤颤电位、束颤电位或正锐波。

异常自发电位:①纤颤电位:见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②正锐波:意义同纤颤电位。

③束颤电位: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④多相电位:为神经部分损伤而肌肉收缩不同步所致。

⑤肌颤搐电位: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

⑥复杂重复放电:见于肌肉病变及慢性神经病变。

3-肌电图知识

3-肌电图知识
7
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 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8
(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
研究表明,在肌肉工 作过程中,肌电信 号的频率特性可随 着肌肉的机能状态 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反应肌电信号的频 率特性的指标有平 均 功 率 频 率 (MPF)
9
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的 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降低。
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肌电图MPF的下降情况 10
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
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 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 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
20
绕螺时的肌电变化
21
22
Noraxon Telemyo 2400T G2 Telemetry EMG System
23
24
25
肌电贡献率 力电比 过零率
26
五、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 征也不同。慢肌纤维百分数较高的受试 者(ST%>59),在各种负荷(30%MVC、 50%MVC 及 79%MVC) 至 疲 劳 的 工 作 中,MPF下降斜率比慢肌纤百分数较低的 受试者(ST<49)要低,当负荷增加时更明 显。
频率范围:0 500 Hz
主要频率范围: 50 – 150 Hz
6
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 及机制。
(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
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 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课件——第五章 肌电图机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课件——第五章  肌电图机
(3)运动单位电位(MUP)
正常肌肉不同程度收缩时的肌电波形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的基础知识
2.常规肌电图检查
(3)运动单位电位(MUP) ② 时程(时限) 指运动单位电位从离开基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运动单位电位时程变动范围较大,一般在3~15 ms范围。
时程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的基础知识
2. 常规肌电图检查
(3)运动单位电位(MUP)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有以下特征: ① 波形 分段正常肌肉的动作电位,用单极同 心针电极引导,由离开基线偏转的位 相来决定,根据偏转次数的多少分为 单相、双相、三相、四相或多相。
运动单元电位波形图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的基础知识
2. 常规肌电图检查
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第一节 肌电图检查的基础知识
二、常规肌电图检查
1. 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就是表示肌肉功能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 的肌纤维构成。 一个运动单位所包括的肌纤维数目有多有少,一般为10~1000根。 当运动神经兴奋时,便通过神经末梢的突触传给运动终板的肌膜,使肌细胞内外 的离子平衡发生变化,产生终板电位而引起肌肉收缩,于是产生了运动单位的动 作电位。 通过骨骼肌不同状态下的肌电变化,可以了解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功能状态。 临床上常用骨骼肌松弛、轻度收缩、大力收缩、诱发刺激后肌电变化来分析。 典型的肌电图检查可包括常规肌电图检查(自发肌电图检查)和诱发肌电图检查。
2.动作电位
肌细胞受单个电脉冲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翻 转为正电位,即由-90 mV变为+30 mV。
肌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和再极化的 变化,并向周围扩布,故该过程引起的电位称 为动作电位,其持续时间约为0.5~1 ms。

肌电图知识

肌电图知识

肌电图是个奇怪的领域,医学院背了几年书,又突然冒出来电路、公式、一堆物理概念,太有违和感了。

我这几天努力细水长流的把这个又臭又硬的砖头帮大家给变香软化。

欢迎去医脉通网站留言,提供建议性意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Read more“即可)。

第一天,先说说框架吧和原理吧。

狭义的肌电图指的常规针电极肌电图。

而广义的肌电图包括常规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多种电生理检查,他们作用是不一样的。

步子太大会扯着蛋,今天先看看常规针电极肌电图。

先懂些原理,打好基础,后面你就会发现无往而不利。

针极肌电图是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附近肌纤维的放电。

针极肌电图在神经内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鉴定神经源性改变和肌源性改变。

当然,对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也有诊断价值,我们先抓最主要的,剩下的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收拾。

先上个图,看看常规针极肌电图怎么做的。

一般由技术员姐姐把一根针扎到你的肌肉里面,一定要快准狠,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越温柔越痛(你这该死的温柔)。

同心圆针电极的针芯(上图的core),为记录电极,外面的皮(上图的Cannula)为参考电极,二者的电位差就传进电脑生成数据、图像和声音(多媒体哈,真先进)。

顺便补一句,依屌丝、中产还是土豪,针芯可能是镍络合金、银或白金做的。

针在肉里插着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拔出来,肌肉静息状态、肌肉轻度自主收缩状态和肌肉大力收缩状态。

讲电位前,先明确一下,正向电位指向下,负相电位向上,似与常识不符,但事实就是如此。

一. 肌肉静息状态就是你肉里面明明扎着一根大粗针,痛的想抽筋,技术员姐姐还温柔的叫你放松,不要挣扎。

屏幕上一般是静悄悄背景上一点点噪音,可以看到插入电位、终板噪音和终板电位(终板棘波)。

1. 插入电位好理解,就是直接捅伤肌肉,机械刺激脆弱的肌纤维产生的,每次针在肉里动一下,肌纤维就会嗷的叫一下,稍侯片刻即可消失。

2. 终板噪音,神经肌肉突触前膜乙酰胆碱小囊泡自发破裂产生的,小而短暂。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传统的诱发电位研究刺激为声、光、电 近年来也有对其它刺激,如:气味、温度等的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了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临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项目
刺激 反应部位
1、SEP 2、BAEP 3、VEP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本体感觉皮层

脑干

视觉皮层
4、MEP
5、P300
产生机理、意义、特点
少、小
肌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针电极刺入
多、大
n
周围神经 轴索 中枢 下运动神经元
其它自发性放电 肌强直放电:
强直性肌病的特征电位
m
电位发生机理不明
声音特征: 飞机俯冲样 摩托车启动样
束颤电位: n
下运动神经元
肌细胞 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早期
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同时出现才视为有意义
眶上N 三叉N 刺激 眼 R1、 R2 三叉N主核 中间N元 面N核 面N 眼 轮 轮 匝 R2’ 三叉脊束核 中间 中间N N元 元 面N核 面N 匝 肌 肌 格林巴利综合症 三叉神经压迫性病变 多发性硬化 听神经瘤
应用: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Bell麻痹 Wallenberg综合征
神经轴突末梢
腰骶干 全部S ,CO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 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
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神 经 元
轴索
肌细胞
郎飞氏结
轴突
髓鞘 突触前膜 乙酰胆硷囊泡 突触 终板皱褶 线粒体 末梢
轴突末 梢分支 雪旺氏细胞 终板 肌原纤维
突触后膜皱褶
肌细胞 突触间隙
运动单位

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 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 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小运动单位: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运动神经 元,只支配6-12根肌纤维。

肌电图简介

肌电图简介

• 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 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4)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 判断预后。
电生理诊断原则
• 明确病变的解剖分布是电生理诊断的基本内容 (1)能够通过最少的神经和肌肉检测,获得最多的和足够
3 临床意义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的运动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轴索损害时, EMG可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的特点,而单纯脱髓鞘病变没有激发轴
索损害,则EMG通常无异常,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
波增多。 (2)通过选择不同肌肉进行测定,可以协助进行定位。 (3)肌肉肌病
三、F波
1 检测内容
2 结果判断和意义: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当刺激
点远端正常时,F波异常可以提示神经根、神经丛、近端 运动神经的病变。F波出现率下降,是脱髓鞘病变最早的 表现。 3 临床应用
(1)AIDP和CIDP等神经根神经病的诊断
(2)颈椎病、腰椎病神经根病变的辅助诊断
F波的临床应用
• F波的研究对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病变部位的确定以 及对功能恢复的动态观察特别是累及近端的神经损害的观 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五、瞬目反射 1 检测内容
2 结果判断和意义
3 临床应用
(1)三叉神经、面神经通路周围和中枢病变的辅助定位诊断,
特别是脑干外病变的诊断。 (2)判断面神经炎的预后。 (3)眼睑痉挛或面肌痉挛者,潜伏期可以缩短,波幅增高 (4)部分PD患者瞬目反射的波幅可以增高。
六、H反射 1 测定参数
2 结果判断和意义:反映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通路的病变,有

表面肌电图基础知识

表面肌电图基础知识
一、表面肌电图的原理
双极电极的模型
表面肌电信号示意图 图形显示的是一块肌 肉的许多肌纤维的电 压值叠加后的效果。 压值叠加后的效果。
表面肌电图:肌肉在运动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 表面肌电图 肌肉在运动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 肌肉在运动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电 在皮肤表面通过两个测量电极测量生物电的电压值, 在皮肤表面通过两个测量电极测量生物电的电压值, 经过放大器放大、 经过放大器放大、记录后所得到的图形 ,称为表面 肌电图。 肌电图。
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则是临床判别肌肉活动时的疲劳 度的最常用指标 。
四、表面肌电临床应用 表面肌电图的信号检测是一种无创 电生理检测方法, 电生理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4.1脑瘫、卒中后偏瘫评估(神经内科、康复科) 脑瘫、卒中后偏瘫评估(神经内科、康复科) 脑瘫
4.4疲劳研究(康复科、各体育学校、竞技运动队、 疲劳研究(康复科、各体育学校、竞技运动队、 疲劳研究 体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 体科所、综合院校体育系、综合院校的人体工效学方 向)
肌肉疲劳的测定无论在康复医学还 是体育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 有研究表明,中位频率在肌肉疲劳 时向低频转移,并与肌肉疲劳有较 时向低频转移, 好的相关性。 好的相关性。
主 评 的 的差
4.2疼痛评估(康复科、疼痛诊疗研究中心、疼痛科、 疼痛评估(康复科、疼痛诊疗研究中心、疼痛科、 疼痛评估 骨科) 骨科)
腰部肌肉收缩协调性 肌肉疲劳程度 肌肉收缩力量 评价肌肉功能水平及 状态, 状态,为腰痛病人寻 找临床指标
腰痛病人腰部的易疲劳测试或术后肌肉耐疲劳效果测试; 腰痛病人腰部的易疲劳测试或术后肌肉耐疲劳效果测试; 辅助诊断腰背部疾患评估椎旁肌功能; 辅助诊断腰背部疾患评估椎旁肌功能; 在手术、外伤、颈肩腰腿痛及其他肌肉功能障碍情况下, 在手术、外伤、颈肩腰腿痛及其他肌肉功能障碍情况下, 通过潜在的肌电信号改变确定肌肉的功能障碍、 通过潜在的肌电信号改变确定肌肉的功能障碍、疼痛等严 重程度。 重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编辑修改-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
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
判断等方面。
一、 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
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
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
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
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
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
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
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编辑修改-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
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
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
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
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
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 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 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
般当天可取报告。
2、 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
者。
3、 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 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编辑修改-
耐受(几个月的婴儿到80岁的老人都可以进行肌电图检测)。
一次检查大约需0.5—2小时。
5、 针极肌电图检测需要扎针,目前有两种针电极。一是可重复使
用的针,在每人检测完毕后,都严格按程序进行消毒。另一种
是一次性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编辑修改-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