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ELISA试验总论
ELISA试验方法

ELISA试验方法ELISA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也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敏感且特异性的实验方法。
ELISA试验既可以用于研究基础科学,也可以应用于诊断医学、生物制药、科研开发等领域。
第一步:固相吸附首先,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加入固相载体,如微孔板或磁珠,通过吸附作用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固相。
然后,将未被吸附的地方进行阻断,例如使用牛血清蛋白(BSA)或胸腺素等阻断剂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第二步:样品加入将待检样品加入固相,并充分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反应。
如果待检物是抗原,则待检样品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会与固相上的抗原结合。
如果待检物是抗体,则待检样品中存在的抗原会与固相上的抗体结合。
第三步:洗涤通过反复洗涤固相,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确保只有特异性结合物留在固相上。
典型的洗涤液包括缓冲盐水或洗涤缓冲液。
第四步:二抗加入将经过酶标记的二抗加入固相,使其与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酶标记的二抗可以与特异性结合物形成二抗-抗原或二抗-抗体复合物。
第五步:洗涤再次进行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的二抗,确保只有特异性结合的复合物留在固相上。
第六步:底物加入将含有底物的反应物加入固相,使其与酶标记的二抗发生反应。
底物与酶标记的二抗之间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即可定性或定量检测待检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第七步:反应停止通过加入反应停止剂,停止酶反应,阻止进一步的底物转化为产物。
产物的生成量与待检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最后,通过光度计或酶标仪等检测设备,测量产生的颜色变化的光密度,可以定性或定量计算待检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ELISA试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检测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它的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检测、植物检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ELISA试验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抗体的质量和纯度、试剂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等,因此在进行ELISA试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ELISA基本原理和方法课件

ELISA应用领域和案例
医学领域
• 肿瘤标志物检测 • 感染病及免疫状态检测
食品领域
环境领域
• 动物和植物源性污染物检测 • 农药残留等检测
• 有毒物质或污染物检测 • 水质和空气质量检测
ELISA常见问题
Q:为什么ELISA的专一性很高?
A: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特定的生物分子, 因此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灵敏度。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需要使用软件进行标准 曲线拟合和未知样品度计算, 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ELISA优缺点与发展方向
1 优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多 样性和可靠性好、适用范 围广。
2 缺点
容易受到技术和环境因素 的影响,需要严格操作和 质量控制。
3 发展方向
ELISA在新型技术、新型仪 器和新型试剂的推广应用 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如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 特异性检测方法。
Q:ELISA的数据分析是什么?
A:ELISA的数据分析是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未知样 品浓度的计算,其中包括线性回归、拐点法、 ABA法等。
Q:ELISA与其他免疫分析方法的比较?
A:ELISA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快速的检测时间、 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 限制和缺点。
Q:ELISA试剂盒的选择?
2
检测过程
检测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ELISA试剂盒和标准曲线,以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
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未知样品浓度的计算,需要注意统计学方法和误 差分析。
ELISA检测过程详解
前处理
前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的收集、稀 释、净化等,需要遵循标准化的 程序和实验操作规范。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

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免疫学的诊断技术,属于发光免疫分析( FIA)的一种,它能判断待测物质是否含有某种抗原或抗体。
ELISA 是由分子生物学家Peter Perlman在 1969 年发明的,它是由免疫学家和检验室专业人士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检测工具。
ELISA 试验有三个主要步骤:配制板(Prepare Plate)、抗体配体结合(Antibody-Antigen Binding)和检测(Dectection)。
首先在特定医学实验室中将待测抗原或抗体与其他分子结合在反应基片或其他特定容器上。
随后,将特异性的抗体结合该特定的抗原或其抗体,以形成特异性的蛋白质复合物;最后,将一种特定的发光抗体,经过特定的化学或物理反应,与试剂相结合,从而检测到这种抗原和其抗体。
ELISA 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检测抗原的ELISA,也被称为酶免疫吸附法(EIA);另一种是检测抗体的ELISA,也被称为免疫印迹分析(IIA)。
酶免疫吸附法(EIA)的主要特点是反应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可以快速地检测特定抗原。
它的原理是将适当浓度的待测抗原与抗原试剂相结合,然后将相互作用的悬液加到对应的孔板上,再将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悬液加到孔板中,当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时,会形成一个抗体复合物,并产生一个抗原复合物;最后,将作用到抗原复合物上的特异性发光强度肽或其他发光物质,最终显示出抗原浓度水平,以便进行分析。
而免疫印迹法(IIA)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相对浓度较低的抗体进行检测,可以精确地评估特定的抗体水平。
原理是将含有特定酶质的试剂加到孔板上,然后将抗原悬液加入酶质中,将含有特定抗体的悬液加入酶质中,当与特定抗原结合时,形成抗体复合物,将特定发光抗体结合到抗原复合物上,从而检测特定抗体水平。
ELISA 应用非常广泛,在生物学、药物学、流行病学等一些领域中都有应用,并且能够检测出抗原和抗体的小量组分,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抗原和抗体,从而更有效的同时体现出检测的准确性。
ELISA试验技术要点

ELISA试验技术要点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在样本中的存在量。
ELISA试验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的一种快速、敏感的定量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ELISA试验技术的要点,包括原理、步骤、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一、ELISA试验的原理ELISA试验通过测定受检物质与特定抗体之间的结合来检测受检物质的存在量。
ELISA试验通常包括4个基本步骤:涂底板、孵育、洗板和检测。
在涂底板过程中,将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底板上。
然后,在孵育过程中,将待测样本加入底板,与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接着,在洗板过程中,清洗掉未结合的物质。
最后,在检测过程中,使用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确定结合的抗原和抗体的量。
二、ELISA试验的步骤1.涂底板: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底板上。
2.孵育:加入待检测样本,经过特定时间让抗原和抗体发生结合。
3.洗板:清洗掉未结合的物质,防止干扰物质的干扰。
4.检测: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测量酶标记反应的信号强度。
三、ELISA试验的优缺点1.优点:ELISA试验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量。
此外,ELISA试验的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2.缺点:ELISA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有时需要多步骤操作,容易出现误差。
四、ELISA试验的应用范围ELISA试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诊断感染病原体、筛查肿瘤标志物等。
在生物化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酶活性等。
在环境科学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检测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
在食品安全领域,ELISA试验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等。
总之,ELISA试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ELISA的原理与应用解读

ELISA的原理与应用解读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实验技术。
它使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被测物相结合,并通过测量酶催化产生的颜色变化或荧光强度来定量检测目标物。
ELISA是一种灵敏、专一、经济且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ELISA的原理是建立在免疫学原理的基础上。
ELISA通常通过将样品(如血清、细胞上清等)与涂有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微孔板高度特异性地结合。
然后,通过给予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特异结合于该反应体系,并产生可定量测量的信号。
常见的ELISA有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捕获ELISA。
直接ELISA是通过将标记有酶的一抗直接与靶抗原相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对目标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检测限制。
间接ELISA则使用非标记的靶抗原与目标抗体相结合,然后再使用标记有酶的二抗与目标抗体结合。
该方法对目标抗体更加敏感,并可以用于定量抗体的浓度。
竞争ELISA利用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从而定量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间接捕获ELISA使用两个特异性抗体来捕获目标抗原,并通过标记有酶的第三抗体来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对于检测低浓度的目标抗原非常敏感。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ELISA被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并用于疾病诊断、疫苗开发、药物筛选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例如,通过ELISA可以检测感染的病原体、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
ELISA还可以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如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激素等。
在临床诊断中,ELISA是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利用ELISA可以检测并诊断多种疾病,如艾滋病、疟疾和癌症等。
这些检测通常基于特定抗体与疾病相关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艾滋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HIV抗体来进行。
此外,ELISA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和生物技术产业中。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和类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测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来检测身体内部特定物质的存在与否。
ELISA的原理基于体外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类型。
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的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待测样品,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定抗体,它们将结合到被固定的特定抗原上。
接下来,加入与特定抗体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间接ELISA是常见的ELISA类型。
在间接ELISA中,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待测样品,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定抗体,它们将结合到被固定的特定抗原上。
接下来,加入与特定抗体结合的次级抗体,该次级抗体已与酶标记物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竞争ELISA(也称为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测定种属特异性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的方法。
在竞争ELISA中,首先在表面上涂覆特定抗原,使其与固相试剂反应。
然后,加入已知浓度的酶标记抗体和待测样品,并使它们在未饱和条件下与被固定的抗原竞争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观察酶催化的氧化型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可检测的产物颜色的变化。
总的来说,ELISA的原理是通过将被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结合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来检测和定量测量特定物质的存在。
这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ELISA干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ELISA干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
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在检测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反应。
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通过反应结合在固相载体上。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一、ELISA样本的处理ELISA的检测目的是为了实验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收集标本前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注意事项1、每个样本量收集体积=100ulx检测种类,如果要做复孔,标本量收集体积=100ulx检测种类x22、样本收集后若在一周内进行检测可保存于2-8°C,若不及时检测,请进行分装,冻存于-20°或-80°C,避免反复冻融3、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不等同于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范围,建议实验前通过相关文献预估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并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本。
4、血清标本采集是应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溶解是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溶血标本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5、为了保证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必须正确收集尿液标本和保存,收集尿液的容器必须要清洁干燥,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容器,避免因用药并清洁不到而造成的污染,尿液样本必须新鲜,留取后,应及时检测或保存6、标本宜在新鲜是检测如有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如在冰箱中保存过久,其中可能发生聚合,间接法ELISA中乐视本底加深,7、反复冻融会使蛋白效价降低,所以待测样本如需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冻存二、标本类型01、ELISA的常见标本液体类标本:血清、血浆、尿液、细胞上清、脑脊液等培养细胞组织标本02、ELISA标本的保存一般来说,再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放置于4°C,标本再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IgG聚合,是间接法的试剂本底加深,超过一周测定的需-20°C保存,冻结血清溶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不均,应充分混匀并避免产生气泡,浑浊或有沉淀的血清标本应先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
ELISA实验报告(两篇)

引言概述: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抗体或抗原的定量和定性的快速、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技术。
本文将继续讨论ELISA实验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控制样品的使用、结果分析和解释。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实验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ELISA的原理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和标准曲线- 收集所需的样品,可以是血清、尿液或细胞上清等。
- 确定需要测定的抗体或抗原,并准备相应的标准曲线。
2. 处理样品- 样品处理包括离心、稀释或加热等步骤,以去除可能干扰测定的物质。
3. 准备实验板- 将酶标板预先涂覆上抗体或抗原,然后用非特异性蛋白质阻断剂进行阻断。
4. 加入样品和标准曲线- 将处理后的样品和标准曲线加入预先涂覆抗体或抗原的孔中。
5. 孔洗涤和加入检测抗体- 通过洗涤孔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 加入检测抗体,它可以是与标准曲线中的抗体相同的抗体或与待测物质结合的抗体。
6. 孔洗涤和加入底物- 通过洗涤孔来去除未结合的检测抗体。
- 加入底物,它会与酶结合并产生可测定的信号。
7. 信号检测和结果记录- 使用酶标仪测量底物的反应产物生成的光信号。
- 将光信号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二. 控制样品的使用1. 阳性对照样品- 阳性对照样品是已知含有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阴性对照样品- 阴性对照样品是未含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确定实验的特异性。
3. 反应性对照样品- 反应性对照样品是含有不同浓度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样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定量测定。
4. 标准曲线的制备-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制备标准曲线,该曲线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目标物质的定量结果。
5. 控制实验条件- 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和洗涤次数等,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 结果分析1. 原始数据处理- 使用酶标仪测量的吸光度值为原始数据,在计算吸光度值之前,需要进行空白校正和标准曲线外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使原来许多经典的分析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能相比。
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IFA)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RIA)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
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法自70年代初期由VAN WEEMEN、SCHUARS.ENGVALL及PERLMAR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引起广泛重视。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
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
因此ELISA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种类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ELISA法一方面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免疫学反应的基础上,因而,具有特异性。
而另一方面又由于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是酶分子与抗原或抗体分子的结合物,它可以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放大作用,正因为此种放大作用而使本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因此,ELISA法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方法。
常用的ELISA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测定抗原的,主要有四种方法。
1、竞争法(Competition method):方法的基本原理可见图1:本法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我们把抗原和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的这个过程,称为包被(Coated),也可叫做致敏。
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而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我们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所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因此,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之类的测定常用此法。
该法的优点是快,因为只有一个保温洗涤过程。
但需用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为其缺点。
图1:竟争法测抗原示意图2、双抗体夹心法方法的基本原理可用图2来表示图2.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示意图本法首先也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欲测的抗原必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因为其一端要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作用,而另一端则要与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作用。
因此,不能用于分子量小于5000的半抗原之类的抗原测定。
我们用在霍乱肠毒素的测定。
HbSAg及HbS的测定。
3、改良双抗体夹心法:本法是双抗体夹心法的一种改良形式,也是用于测定抗原的,其原理可用图3来表示。
图3.改良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示意图本法首先是将特异性抗体a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加入含有欲测抗原之待检样品。
经孵育洗涤后再加一次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b,而这次加入的抗体b于第一次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a对被测抗原来说都是特异性的,但不是用同种动物免疫制备的,否则可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经孵育洗涤后,再加酶标记抗b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与双抗体夹心法不同之处是多加了一层抗体。
因此,放大的倍数更高,故比双抗体夹心法更加灵敏。
同时避免标记特异性抗体,而另一优点是只要标记一种抗抗体,即可达到多种应用。
用于测定抗原的尚有第4种叫做抑制性测定法(见图4),它是先用抗原包被固相载体,然后分为二组,一组加入用参考抗体和被检标本混合孵育后的混合溶液,假如标本中不含抗原,则参考抗体未被结合。
因此它可以和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结合。
如标本中含有抗原,则抗原先与参考抗体结合,故参考抗体不再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结合。
对加入酶结合物(抗球蛋白)和底物仅显示剩余结合的抗体量。
再与另一组不加待检标本的参考系统比较,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量成比例,二者之差,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图4.抑制性测定法的原理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的量成比例,二者之差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二)测定抗体方面:所用的方法称为间接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可用图5来表示。
图5.间接法测抗体示意图间接法首先用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这些包被的抗原必须是可溶性的,或者至少是极微小的颗粒,经洗涤,加入含有被测抗体之标本,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入酶标记抗抗体,(对人的标本来说即加酶标抗人球蛋白IgG、IgM),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体的量,其结果可用目测或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本法用不同种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后,只要用一种酶标记抗人球蛋白,即可作多种人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疾病的血清学诊断。
如用酶标记抗人IgM,则可用于早期诊断。
三、ELISA的影响因素这是ELISA检测中的重要部分,可从9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固相载体: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而成为不溶形式,这是进行酶标记测定的基本条件。
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纤维素、交联右旋糖苷、琼脂糖珠、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等。
但在ELISA中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微量反应板及塑料管。
由于微量反应板所用试剂量少,操作方便,适合于大规模应用。
国产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上海塑料三厂出品)目前已大量应用于ELISA测定,并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但每批微量反应板对抗原或抗体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是有显著差别的。
实验证明,吸附效果似乎与塑料的类型及其表面性质有关。
特别是塑料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因工艺不同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极大差异,甚至完全丧失吸附能力。
因此,对每批制品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实验室鉴定,鉴定的方法和标准是对每批购置的微量反应板或塑料管抽样,用0.2ug/ml纯化的正常人IgG进行包被,经洗涤后加酶标记抗人球蛋白进行反应,再经孵育洗涤,加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逐孔在酶标比色计中测定其消光值、光密度(O.D值)。
一般认为全板中每两孔间O.D值的误差不超过10%为合格。
如果中间孔与四周孔O.D值相差太大,或者反应板的这一边与另一边凹孔的O.D值相差大,均不合格。
此外,还要检查阳性和阴性参考血清O.D值是否有明显差别。
一般要求有10倍左右的差异为合格,微量反应板或塑料管在使用前并不一定通过特殊处理。
用蒸馏水冲洗即可应用。
(二)抗原:在ELISA中,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的来源和制备方法对试验结果都有影响。
包被所用的抗原必须是可溶性的,而且要求是优质和稳定的制剂,纯度和免疫原性要高。
如果不纯,由于抗原中所含杂质就会竞争固相载体上的有限位置,降低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还应考虑到制备包被抗原不应破坏其免疫学活性。
经试验证明,适用于其他血清学试验的抗原并非均适合用于ELISA法。
因此,对某一疾病的诊断,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选出适用的优质抗原。
对大多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中所用的抗原并非要求十分严格,一般能用于补体结合试验的可溶性抗原均可用于ELISA,例如超声波抗原、冻融抗原、细菌的外膜抗原、脂多糖(LPS)、细菌的外毒素以及用表面活性剂(如SDS)所提取的抗原等,在作ELISA时,必须要有1-2种试剂、要求纯化,但用表面活性剂提取的抗原在包被前必须透析除去表面活性剂,否则就不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去。
此外,对某些抗原必须进行提纯,如病毒的组织培养和鸡胚培养物以及病毒接种动物的脏器等,它们当中存在着许多非抗原的蛋白质,必须设法除去,常用梯度超速离心或亲和层析法提纯,不经提纯是不能使用的。
在用特异性抗体包被固相载体时也要提纯。
用抗原或抗体蛋白包被固相载体时选择的浓度要适当。
如浓度太高,则低效价抗体可能测不出来,或包被过量形成多层抗原吸附,故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脱落从而降低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用最适稀释度抗原,包被固相载体不仅经济,而且可以克服前带现象。
那么用多大浓度抗原进行包被最为合适呢?可通过棋盘滴定法进行测定,但用单项滴定法更为简便,其方法是将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包被微量反应板,再用一定稀释度的阳性参考血清和阴性参考血清进行孵育后洗涤,再加酶结合物进行反应,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溶液显色,终止反应后分别测定O.D值,选择O.D值≥1.0的那个抗原稀释度为最适包被浓度。
一般总是要选择那个O.D值稍大于1.0,而不选择小于1.0的抗原浓度。
阴性参考血清O.D值要求<0.1-0.2。
也就是要求阳性参考血清和阴性参考血清的O.D值有明显差别。
抗原包被固相载体除浓度外,对时间、温度、PH均有关系。
温度高(如37℃、45℃、或56℃),包被时间可缩短,温度低可延长包被时间。
但为了方便起见,通常采用4℃包被过夜,可使抗原吸附得更加完全且均匀。
在用聚苯乙烯或聚乙烯微量反应板或塑料管作固相载体时,在碱性条件下(如0.1mol/L、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原)4℃包被过夜较为合适。
但在某些试验中,如用LPS或毒素蛋白包被时,用PH 7.2-7.4 PBS稀释才是满意的。
包被特异蛋白质的浓度为1-10ug/ml,而对某些病原微生物抗原以5-20ug/ml较为合适,但均应通过滴定。
(三)试验样品: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均可作为ELISA的试验样品(标本)。
但应注意分离血清时,血液要求放置室温中凝固收缩,不宜置冰箱(4℃)中凝固,否则会使大部分IgM和少量IgG丧失活性。
关于人血清在保存过程中抗体的稳定性报导尚不多。
但一般认为作ELISA血清最好要新鲜,若要贮藏,必须少量分装保存于低温冰箱,并防止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