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作业习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含答案(极品)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含答案(极品)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故事情节,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能力目标:1.学习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

2.正确把握课题含义,理解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们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看看莫顿·亨特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自学:①能正确拼写加点字读音,大声朗读词语。

闷.热()颤.抖( ) 着.眼( ) 凸.出()纳罕..( ) ()迂.回( )啜.泣( ) 训.诫()耸.立()蓬.乱()玩弹.子游戏( ) 瘦骨嶙.峋( ) 峭壁凝视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②在4-5分钟内默读课文后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①.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灰心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探究,深入思考:一、自学,互学:1、小组合作: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练习复述“我”冒险和脱险的经过。

2、小组代表复述,思考问题,分析结构:a.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四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

b.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三)、结果(6—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四)、启示( 24 )走一步,再走一步c.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3、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合作:找出描写“我”在冒险和脱险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语句,按照规定的句式每人回答一次,不能重复同一句话。

句式:课文第()节“()”这句话,运用()描写的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

最新人教课标(2017)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训练3

最新人教课标(2017)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训练3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耸.立()qiào()壁tū()出颤.抖()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母亲的训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瘦骨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闷热训诫凝视B.游戏告戒胸腔C.安慰晕倒慢长D.蓬乱掇泣屡次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①一个普通少年有一天说了一句非常不普通的话,他说:“我某某某是为北大而生的。

”②父亲听后在心里暗自发笑。

因为父亲知道儿子的资质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

虽如此,父亲还是懂得不能打消儿子的积极性,只好报以微笑首肯。

③少年继而又道:“我以前的时间都是浑浑噩噩,全部浪费了。

”④见儿子说出这样一句话,父亲有些惊讶了。

父亲很慎重地看了看儿子,又想了想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原来,儿子的一个好同学转到一所省重点中学就读去了,回来后两个人刚刚在一起聚了一次。

⑤看见儿子坚定的神色,父亲觉得儿子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⑥其后的日子,父亲发现儿子有了很多变化。

以前要钱总是买零食,如今去买各类学习资料;以前要家长督促学习,现在却要家长督促休息。

而且,长时间地坚持着。

⑦又一天,少年在餐桌上对父亲说:“爸爸,我现在发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试题(含答案) (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试题(含答案) (20)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理,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此题要求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景物描写都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

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

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

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试卷第1页,总1页。

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随堂检测习题 新人教版

2017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随堂检测习题 新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酷.热(kù)厌倦.(juàn)灼.人(zhuó)附和.(hé)B.呻.吟(shēn)抽噎.(yē)犹豫.(yù)闪烁.(shuò)C.突兀.(wù)边缘.(yuán)严禁.(jìn)怦.怦(pīng)D.滑稽.(jì)嘲.笑(cháo)晕眩.(xuàn)挪.动(nuó)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寻觅哭泣恍惚悬涯B.骄傲耸立雀班嗓子C.岩脊怒吼畏惧逼迫D.惊讶既使漫长安慰3根据句中括号内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感觉着岩石。

()(3)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

()(2)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3)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4)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时,不要畏惧,将其分解开来,一步,再一步,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B.“很好。

”爸爸喊道。

“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C.我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D.这道悬崖从底部到顶部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试题(含答案)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复习试题(含答案) (12)

心;其次,你的品学、成绩是对社会最好的捐献。

1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问中两个“抬起头来”相同之处是: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

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来”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来”指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努力奋斗。

12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及阅读感悟的表达能力。

解答标题的含义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阅读感悟要结合文章内容及自身生活体验展开,注意紧扣“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主题来谈。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作业。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练习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练习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一、课内练兵: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头晕目眩________ 迂回________ 啜泣________瘦骨嶙峋________ 耸立________ 训诫________2.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家)作家,选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你从这篇文章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精读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这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所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

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

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最新】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训练答案-人教部编版.doc

【最新】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训练答案-人教部编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训练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啜泣(chuò)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D.陡峭(dǒu) 动弹(tɑn) 摔死(shuāi) 翼翼(yì)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训诫:告诫,教导B.嶙峋:形容人瘦削灌木:灌溉树木C.目眩:眼睛昏花啜泣:抽抽搭搭地哭D.纳罕:惊奇,诧异小心翼翼:谨慎小心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4.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那座悬崖就_______ _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________垂直的________,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_的灌木。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6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分层提分精练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分层提分精练

15《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分层提分精练个性表达(三)【感悟启示题】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等角度来谈。

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感受或启示即可。

格式:①先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感受;②再用两三句话深入展开谈感受。

如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生活经历来谈;③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质疑答疑题】要求:结合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简要回答。

思路:①从内容切入;②从情节切入;③从人物形象切入;④从中心或主旨切入;⑤从写作手法切入。

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xún mì)其他好玩的事。

(2)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yūn xuàn);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3)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 yín(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4)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huǎnɡ hū(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高低不一。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2)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4.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尽管生成茵茵小草,还是长成参天大树,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探索大地的奥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痴想(chī);隐秘(mì);攀上(pān)
B. 枯干(gū);苦涩(sè);漫湿(màn)
C. 诱惑(yîu);幻想(huàn);凝成(níng)
D. 喧腾(xuān);瞬间(shùn);朦胧(méng)
2、下列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B.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C.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D.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幻想凝成诱惑喧腾
B.海潮攀登朦胧痴想
C.隐秘清彻依然枯干
D.漫湿飘来深根瞬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儿子像猴子一般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了?”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一样,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那个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

然而他不敢违抗父亲的话。

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一……二……三!”
咬紧牙,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

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

他睁大了眼睛,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花园的一角跑去。

(有删改)
4、本文通过儿子跳梯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补充儿子表情的变化过程。

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
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一处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下面句子的含意。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赞同文中爸爸的做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9.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长此下去,图中的小宝能找到人生理想的“大海”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1、本课的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山”象征重重的艰难险阻,以“海”象征理想境界。

象征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即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

请你以“松树”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使用象征手法。

一、
1、答案:B
解析:“枯”应读“kū”。

2、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3、答案:C
解析:C项中“清彻”的“彻”应写作“澈”,是“清”的意思。

二、
4.【答案示例】人不能完全相信别人的话,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

【解题思路】文中爸爸讲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完全相信别人的话”,但文中爸爸在儿子从梯子上跳下后说的话告诉我们“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据此可概括出答案。

5.【答案示例】惊愕疑惑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紧扣下面几个句子:“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等,据此概括即可。

6.【答案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把儿子听到爸爸的话害怕得发青的脸比喻成“还没熟透的橘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儿子惊恐的心理。

【解题思路】“还没熟透的橘子”的特点是又黄又青,把儿子此时惊恐害怕而发青的脸比喻成“还没熟透的橘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当儿子听到爸爸的话后惊恐的心理。

7.【答案示例】用玫瑰花鲜艳的颜色表现儿子由惊惧转为欣喜后面色的红润,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心情愉悦。

【解题思路】这句话是写儿子高兴的表情的,“玫瑰花”是鲜艳美好的,“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言外之意是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

8.【答案示例】示例一:我赞同文中爸爸的做法。

他通过让儿子跳梯子一事,告诉儿子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信任的道理,这样的做法更形象,更感性,让儿子感受深刻。

示例二:我不赞同文中爸爸的做法。

他不应该让九岁的儿子冒险跳梯子,道理完全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其他的方式让儿子懂得。

【解题思路】赞同或反对都可,但要自圆其说。

解答时,先明确表态,然后陈述理由,陈述理由时不要脱离爸爸的做法。

9答案:批评了家长溺爱子女的社会现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漫画的解读能力。

漫画中的老人累得满头大汗,从走过的路线痕迹看,已经围绕着小区跑了好几圈,只是为了让孩子吃口饭。

再结合漫画的题目“粒粒皆辛苦”,可以看出家
长溺爱孩子。

10、答案:不能找到。

由于长辈的溺爱,小宝将会养成懒惰、任性等很多不良习惯,不能克服人生中的艰难险阻,将难以找到人生理想的“大海”。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可根据漫画的寓意来作答。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就会养成懒惰、依赖的习惯,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缺少信心和勇气,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言之成理即可。

11、答案:略
解析:提示:学习运用本课的象征手法,以“松树”为话题,确定作文题目,要突出“松树”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