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芯的第四纪环境遗迹研究值得重视——第四纪孢粉环境信息对全球环境研究的倡议
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姓名:张瑞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萧家仪2003.5.1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太湖地区的古环境摘要全新世环境变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研究全新世环境变迁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其中全新世以来史前时期是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和难点。
孢粉学在全球环境演变研究中提供了大量证据,发挥了重大作用,成果显著。
苏州博物馆与昆山文物管理所合作,2001年对太湖流域大型考古遗址——绰墩遗址进行了第四次发掘,笔者参与了其中古环境演变的研究。
本文根据孢粉学和考古学证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古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综合研究的角度,重建史前时期化石花粉——孢粉植被——古气候环境的演变序列,着重探讨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环境变迁与古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文化断层的成因及其机制。
~、『根据绰墩遗址孢粉记录与考古发掘,结合太湖地区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产1、绰墩遗址七个探方的发掘材料显示,新石器时期自马家浜直到马桥四个文化期在该遗址中都有分布,文化层较连续且分布范围较大,表明该地自然环境相对稳定,适宜古代先民生存。
该遗址孢粉记录表明,良渚文化晚期和马桥期出现大量的香蒲,遗址周围池塘沼泽面积较大。
2、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的兴衰与地势、气候、海平面的变化以及太湖碟形湖盆体系的发育密切相关。
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是影响本区新石器文化兴褒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海面的升降起着更加直接的作用。
良渚文化末期,气候暖湿,温度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流宣泄不畅,水域面积扩大,加之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多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因此良渚先民遭受了一场大洪水灾难,遂使良渚文化迅速衰落。
3、苏南常州、无锡、常熟、昆山和青浦一带曾经是长江河口地区的基岩山地,在全新统地层分区上属于常州一昆山区,是古地面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
良渚文化末期至马桥文化期,为太湖湖盆体系扩大时期,水域较大,所以马桥文化遗址集中于太湖东部与上海西部地势较高的基岩山地和砂堤之上。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孢粉 ! 植被 ! 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 杨振京!,
徐建明"
!###$%)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正定
摘
要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植被(气
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花粉过敏症、 农业收成预 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 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 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 (中全新世) 及 !’ *+,( 末次盛冰期) )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 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 孢粉学 空气孢粉 表土孢粉 第四纪孢粉数据库 古生态环境重建 冲积物孢粉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 考古
植物生态学报
(增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复习资料

写在前面:在此,谨代表个人对以上参与复习资料整理的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由于整理同学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可能有很多不如意之处,希望同学们包容,并能帮助更正。
欢迎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或补充,以提供更好的版本给供大家复习之用。
此外个人觉得分数各章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均的,不是这个复习资料上多的部分,就需要多复习。
建议平均用力。
江奇达2015月5月4日第一讲: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导论•地球演化的最新地质时期13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地球自诞生起,从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到显生宙,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变,到最近的260万年前进入第四纪。
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第四纪仅仅是暂短的一瞬。
地球年龄:45.67-45.68亿年,第四纪2.58Ma。
三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的定义与划分What is the Quaternary?The Quaternary is a subdivision of geological time which covers the last 2.6 million years up to present day. The Quaternary and the Tertiary Periods together form the Cenozoic Era. The Quaternar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epochs: th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 .The Quaternary is an interval with dramatic and frequent changes in global climate. Warm interglacials alternated with cold ice ages. The Earth is right now entering a time of unusually warm climate. Significant and potentially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s could pose major challenges for human habitability.第四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构造运动活跃强烈,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发生,最突出的是气候和生物界发生了剧烈变化,出现了地球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冰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类。
论第三纪-第四纪界线中的孢粉学问题

论第三纪-第四纪界线中的孢粉学问题李文漪【期刊名称】《微体古生物学报》【年(卷),期】1989(6)3【摘要】本文回顾了笫四纪下限的孢粉学研究。
50年代初,Szafer在波兰南部工作中,提出了气候开始变冷的植物标志及其层位,此后,在俄罗斯平原南部,Zagwijn和Suc在欧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区域,以及Selli等(1977)在Vrica剖面的孢粉工作都提出过新的依据和观点,并将这一界线置于年代地层为2.4、2.3—2.1及1.9—1.7百万年前。
在中国北方,上新世-更新世界线的孢粉工作,曾在渭河盆地、泥河湾盆地和河北平原东部进行过,从中看到,在Matuyama-Guass事件界线附近,存在气候变冷变干的植被标志。
而在Olduval事件发生时期,代表寒冷干旱的植被更趋稳定。
孢粉记录说明,跟随气候摆动,植被发生的变化普遍而显著。
然而,基于生物学、沉积学和气候学的统一的第四纪下限的时间层界线,可能是不存在的。
【总页数】11页(P311-321)【关键词】第三纪;第四纪;孢粉学【作者】李文漪【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3.84【相关文献】1.依兰—伊通地区第三纪孢粉组合的地层学意义 [J], 陈秉麟2.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洞穴第三纪堆积的孢粉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J], 刘金荣;张继淹;梁耀成;伍乃东3.南极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早第三纪晚期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 [J], 段威武;曹流4.南亚平宁-卡拉布里亚弧形系统在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构造演化中的综合地层学,构造,构造地貌学和热年代学限制 [J], Stefano Mazzoli;Luca Aldega;万荣胜(译);万玲(校)5.北美西部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孢粉学特征简介--兼评中国东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研究 [J], 刘耕武;Dennis R.Braman;李伟同;Don Brinkma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

第18卷第3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 o l.18,N o.3 1998年8月 M A R I N E GEOLO GY&QU A T ERNA R Y GEOLO GY A ug.,1998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童国榜1,2) 羊向东2) 王苏民2)吴锡浩3,4) 陈 云1) 曹家栋1)1)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2)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南京2100083)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4)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摘 要 通过总结我国不同区域现有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
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数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事件。
突变事件有4起:B etu la2A rte m isia事件(215M aB.P.);A rte m isia2Gram ineae事件(114M aB.P.);Ep hed ra2Chenopodiaceae事件(018M aB.P.)以及P inus2B etu la事件(012M aB.P.)。
它们是第四纪气候旋回和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贫乏事件有11起,首次发现于陕西黄陵剖面,故称为HL1~11事件。
该事件位于黄土古土壤界面处的黄土中,记录了冬夏季风强烈交替的过程。
颤动事件有6起,以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中记录较完整,黄海Q C2孔具代表性,故称为HH1~6事件。
其孢粉序列表现为大幅度的摆动,处于全新世环境变化阶段的界面附近。
关键词 气候事件 孢粉植物群事件 第四纪 中国 深海沉积氧同位素及黄土—古土壤磁化率与粒度序列较好地记录了第四纪环境变化过程的特征及周期性变率[1~3]。
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质事件的研究颇为关注,取得一批成果,如:地外物体撞击事件[4,5]、气候事件[6]、H ein rich事件[7]、黄土风化强度(LW)事件[8]、孢粉植物群事件[9]等。
孢粉分析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

孢粉分析在环境考古中的应用
张玉兰
【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随着环境考古工作的深入,孢粉分析越来越受到考古界的重视.它可用来确定考古遗址的年代;根据孢粉资料推断古人类生活的环境;还可以了解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孢粉中出现的栽培作物的花粉,还可阐述社会的文化发展及某些作物起源和发展.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张玉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
【相关文献】
1.孢粉古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鲁洪波;姜在兴;唐大海
2.孢粉分析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J], 赵徐;于洋;钟雷;李吉晶
3.孢粉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周永红;刘占锋
4.数值方法在孢粉分析中的应用简介 [J], 杨宝兰
5.孢粉分析法在土壤地理中的应用——以连云港土壤孢粉研究为例 [J], 于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章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冰芯
冰芯气候资料的特点: 高保真好(低温环境) 分辨率高(年) 记录信息长(几十万年) 信息量大
冰芯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 末,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 研究雪冰内各种信息的交 叉性前沿科学。
从冰芯中能够提取的信息:
用氢氧含量、δ18o 推求冰川形成时的温度; 冰川的净累积率可以作为降水量变化的指标;
树木年轮可提供时间分辨率为年或季的全球变 化信息,是重建几十到几百年尺度全球变化的最 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气候代用指标: 年轮的宽度与树 木年龄、前期生 长状况和环境等 多方面因素有关。 树木年轮稳定同 位素组成的变化
与温度、降水、 大气二氧化碳含 量相关;
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关系
当水分成为限制因子时(干旱,半干旱),年轮宽度常与降
2005年03月24日来自 南极冰盖最高点地区的 135米长的冰芯运抵上海。 现有冰芯可以提供至少 2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 化历史。
树木年轮
树木年轮是树木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季节差 异明显的地区,温暖或湿润的生长季树木生长快, 细胞大而细胞壁薄,形成较宽的浅色早材;寒冷 或干燥的季节树木生长缓慢,细胞小而细胞壁厚, 形成较窄的暗色晚材;早材和晚材合起来为一个 年轮。
水正相关;当水分充足或过多时,年轮宽度与降水无关或成 负相关。
在生长季开始时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延长生长季,温度与年轮
宽度成正相关;在生长旺季,温度往往不再是限制因子,这时 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蒸散加剧,在水分不足时往往限制了树木 生长, 多表现为与年轮宽度的负相关; 在亚高山地区,由坡向、坡度等地形条件所决定的温度、湿
4.1.1 重建的基本假设
⑴ 均一性假设 ⑵ 协同性假设 ⑶ 全息假设
几种常用古气候代用指标在盐湖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21.05科学技术创新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可通过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如:黄土、深海沉积物、湖泊、冰芯、石笋等。
通过有效手段提取这些古气候代用指标中蕴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某一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
湖泊沉积物的沉积过程必定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记录了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
在各类湖泊中,盐湖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封闭性、成盐过程的多期性和长期性、咸-淡韵律性等特点[1],成为了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
近年来,学者们利用湖泊沉积物不同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有元素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孢粉、介形虫壳体、磁化率等。
1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其应用1.1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指代意义湖泊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比值对区域构造变动及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信息。
沉积物中水迁移系数较大的元素,其含量受古气候制约,因此K 、Na 、Ca 、Mg 、Sr 、Ba 等元素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古气候的干湿变化[2]。
一般情况下,湖水中的Mg/Ca 比值随盐度的上升而升高[3]。
Sr/Ba 和Sr/Ca 高值都指示了较高的古盐度[4]。
Mn 含量高一般指示干旱,反之指示潮湿;Fe 容易氧化形成Fe (OH)3胶体,因此沉积物中Fe/Mn 比值高对应温湿气候,比值则低为干热气候[4]。
1.2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在盐湖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魏海成[5]等对察尔汗ISL1A 孔岩芯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入湖径流量的变化对Si 、Al 、Fe 、P 、K 、Ti 、Mn 、Rb 等元素含量变化产生了主要影响,Ca ,Sr 元素含量则与湖区蒸降比的变化相关。
张文翔[6]根据贝壳堤剖面元素及其相关参数变化特征,重建了察尔汗古湖43.5~22.4cal.kaBP 期间由淡水-半咸水-咸水-盐湖的演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奖) 20 年中国科技最高奖之后 , 和 03 更望砂芯等第 四纪研究为国家做出第三大贡献 一 第四标准 一 第五载体 的研究成 果 ( 因冰芯 、 黄土 、 深海沉 积是研 究 全球环境 变 化 国际对 比的三 大标 准及 载体 , 青藏是 第 四载体 ) 。
S nd r lsf rExa i a i n a y Co eCa l o m n to
Bo e o eKT1 3 。 4 N, 3 5 E,6 38 m, r l d a e c n r f a l k n De e t i w r yf r r h l , 8 7 8。 7 5 . d i e t h e t o k a Ma a s r, s o t l t e T h o
罗宝信 , 李凤林 , 陈建 国 , 潘桐 , 盛晶瑾
( 国地 质调 查 局 天 津 地 质调 查 中心 , 津 ,0 10 中 天 307 )
19 9 6年究所 参 加 了新疆 地 矿局在 塔 克拉玛 干 沙漠 的地下
水勘查工作 , 负责沙漠 中心 区 K 1 塔中南侧 3 m处 ,8 4 N 8 。5 E 孔深 63 m) T 孔( 8 k 3。 7 ,3 7 , 5 . 的野外岩 8 芯编 录 、 取样 和综合 研究 。K 1 基本上 是砂 层与 泥质沉 积 的互 层 , T孔 大致划分 为 22层 、0 1 16个互层 、3个 中 5
示, 今后 大 于 4 0m砂 芯 中 , 次确 认 有 同时 限周期 大 于 6 互层 旋 回的岩芯 剖 面 , 与 黄土 和 K 1 0 再 0个 可 T 孔类
比时 , 望为 中国第 四纪古气 候 、 环境研 究及 全球 同期环 境对 比提供 新 的依 据 。 于 K 1 相 当一部 分孢 有 古 鉴 T孔 粉 获 自砂 质 沉积层 , 者 因此特 别呼 吁重视 对砂 芯 的研究 , 在本 刊始 印与 首次 建议 地学 中创用 “ 芯 ”沙 笔 并 砂 ( 漠区大 于 4 0l钻孔岩 芯为 主的松 散沉积 物 的简称 ) 0 I l 一词 , 国际上常用 的“ 芯 ” 体相对 应 。上世纪 后半 与 冰 载 叶 ,冰芯 ” 词在 国际上创 用 到获 得公 认 的历 程 , “ 一 将是 “ 芯 ” 砂 等研 究应 该 效仿 的 成功 范例 ; 球 分布 辽 阔 , 全
L a—i, I e gl , H N i —u , A o g S NG J g i UO B oxn L n -n C E J ng o P N T n , HE i -n F i a nj
( i j e t , hn e lg a S re , G , i j 0 10 C ia Ta i C nr C ia oo i l uvy C S Ta i 3 0 7 , h ) nn e G c nn n
级旋 回 , 与黄 土和地 球轨 道变 化 同时 限的周期 ( 芷生 , 四纪研 究 ,99第 2期 ,6 安 第 18 , 13页 ) 似 。尽管 其 中 类
砂质岩芯( 砂芯 ”内孢粉稀少( T 孔砂芯样的孢粉粒数少于泥炭湖沼孢粉富集样 , ” ) K1 需付 出多于湖沼 区的 工作量才 能找到孢粉)但砂芯绝非“ , 哑地层”仍可发现一定数量的孢粉 , , 从而推测出相 当一部分层位 的温
d ti d p le e vrn n a rc n t cin t c r S s b iie no 2 ly r n h s 6 c ce a ig eal aa o n i me tl e o s u t .I oe i u dvd d it a es a d tu 1 y ls h vn e o r o s 1 2 0
度 与湿 度 。如 邻 区北 疆 的 “ 、 蒿 桦等 在 低 温期 多 , 、 柳 等在 暖 期 占优 ”李 文 漪 等 , 洋 出版 社 ,90 7 藜 柽 ( 海 19 ,0 页) 的规 律 , K 1 在 T 孔砂 芯 亦有 发 现 , 而 洞悉 整个 钻孔 垂 向上 植物 科属 的发展 规律 , 此作 出了塔 中地 区 从 据 25 至今 植被气候 环境 变化 推测 曲线 。 曲线 以多达 16个 旋 回的较完整 古 气候 数据 为基础 , 中得 到启 . Ma 该 0 从
但往昔调研尚少的沙漠深底 、 海岸带 、 红土等 , 冰芯”黄土大规模研究之后 , 当“ 、 必将列入今后研究的议事 日 程 。通过未来研究 的积累 ,砂芯” “ 等第四纪环境遗迹有可能像 “ 冰芯”黄土一样 , 、 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中 国际对 比标准 的重要 载体 。 ’
继 黄土 和青藏 第 四纪研 究为 国家 做 出两大 贡献 ,即获 20 美 国泰勒 环境 奖 ( 02年 国际 环境 诺 贝尔最 高
第3卷第4 1 期
2 0 年 1 月 08 2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0L OG1 CAL S URVE AND RES Y EARC H
Vo3 1 l No4 .
De 20 e. 08
砂芯 的第 四纪环 境 遗迹 研究 值得重视
一
第 四纪孢粉环境信息对全球环境研究的倡议
at r t n fo s n y t d y s di n s Th xse ay oo ia t d a a t l e e l d t e c a g fb t l nai r m a d omu d e me t . ee it d p n l ge su y h sp ri l r v ae h h n eo oh e o l l ay tmp rt ea d h mi t n t ec r o h s 5 Ma T slngs c in o e e ai n c i t u v yg v e e e aur n u di i h o efrt el t . hi o e t fv g tto - l y a 2. o maec r ema iea 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