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nn综合征临床表型和基因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Noonan综合征一、疾病概述Noonan综合征(Noonan syndrome,NS)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身材矮小、发育迟缓、肾脏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发病率约为1/2 500~1/1 000[1.2],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表现为散发或家族聚集。

目前认为,NS的发病与RAS - MAPK传导通路信号上调相关,该通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将生长因子、激素等细胞外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等[3]。

现已明确9个与NS相关的基因,分别是PTPNlj、SOSl、RAF1、BRAF、KRAS、NRAS、SHOC2、CBL和RIT1,编码产物参与RAS - 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NS发病与该通路的信号上调相关[4-6]。

二、临床特征面容与骨骼肌肉系统的特征性表现对于N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面容主要见于婴幼儿,往往随年龄增长越来越不典型。

80%以上的NS患者合并有心脏病变,其中以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ar stenosis,PVS)最常见,常伴有瓣膜发育不良,友生率50%~60%,其次为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

然而,NS患者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除特殊面容及心脏病变外,常伴其他多脏器系统受累。

三、诊断该病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目前仍采用1994年荷兰学者提出的诊E标准183(见表2)。

若存在典型特殊面容,还需满足2A- 6A中的1条或2B - 6B中的2条标准;若面容特殊但不典型,则需满足2A -6A中的2条或2B - 6B中的3条标准。

表2 Noona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特征A=主要标准B=次要栎准1.面容典型的特殊面容特殊面容2.心脏PVSa、HCMb.NSc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其他心脏缺陷3.身高<同龄同性别儿第3百分位<同龄同性别儿第10百分位4.胸廓鸡胸、漏斗胸胸廓宽5.家族史一级亲属确诊NSc 一级亲属疑似NSc6.其他同时存在智力落后、隐睾、淋巴管发育异常存在以下之智力落后、隐睾、淋巴管发育异常注:a.肺动脉瓣狭窄( pulmonary valvar stenosis.PVS).b.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c.努南综合征( noonan syndrome, NS)四、鉴别诊断1.LEOPARD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主要与PTPNl1基因的错义突变及缺失突变,及RAF1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虽与NS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雀斑样痣、心电图异常、眼距宽、PVS、HCM、外生殖器异常、矮身材和耳聋等。

Omenn综合征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

Omenn综合征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
临 床儿科杂志 第 36卷第 2期 2018年 2月 JClin d 打Vo1.36No.2Feb.2018 doi:10.3969 ̄.issn.1000—3606.2018.02.007
Omenn综合征 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
袁建 涛 雷 婷 咸 宁市第 一人 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咸 宁 4370nn综 合 征 的临 床特 点及 其致 病 基 因。方 法 回顾 分 析 2例 Omenn综合 征 患儿 的临 床资 料 和 基 因检测结果。结果 男女患儿各 1例,分别为6个月、8个月 ;均有反复感染、皮疹病史 ;免疫球蛋 白水平均降低 ,CD8 T 淋 巴细胞 降 低 ,CD 19 B淋 巴细 胞严 重 降低 ,自然杀 伤 细胞数 量 升高 。利 用高 通量 测序 方法 对 2例 患儿 及其 家庭 成员 进行 免 疫 缺 陷相关 基 因检 测 ,并利 用 sanger测序 法 验证 ,例 1的 RAG1基 因外显 子 2存在 c.1211G>A(p.R404Q)纯合 突变 ,分 别 遗传 自其 父 母 ,患儿 叔叔 亦为 携带 者 。例 2的 RAG2存 在母 源 C.830A>G(p.Y277C)突变 以及父 源 c.104G>C(p.G35A) 突变 ,2个 突变 位点 均未 见报 道 ,生物 信 息学 预测 2个 突变均 为可 能致 病性 异 常 。结 论 Omenn综合 征患 者 发病年 龄较 早 , 免 疫功 能低 下 。基 因检测 有利 于早 期诊 断 及遗传 咨 询 。确认 了 2个 可 引起 Omeu n 综 合征 的新 突变 。
infection and skin rash.The level of IgA ,IgM and IgG was decreased.Both of them have a lower level of CD 8 T lym phocytes

Noonan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房性心律失常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Noonan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房性心律失常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Ras/MAPK通 路 调 节 细 胞 周 期 以 及 细 胞 生 长 、 分 化 和 衰 老 。R A F 1编 码 R A F 1蛋 白 ,该 蛋 白 是 R as的 下 游 产 物 ,向 下 游 M EK和 ERK发 出 信 号 , 增 强 MEK-ERK信 号 传 导 [5]。R A F1由三个保守区 ( conserved region, CR ) 或 结 构 域 (CR1 、CR2 和 CR3 ) 组 成 。CR 1 (残 基 6 1 - 1 9 2 ) 由外显子2-7编 码 ,包含Ras结 合 结 构 域 和 富 含半胱氨酸结构域。 CR2 ( 残基251-266 ) 由外显子7编 码 ,作为调节性 磷 酸 化 位 点 而 起 作 用 ,并且与包括残基Arg2 5 6 、 Ser2 5 7 、Ser259和Pro261 的 14-3-3蛋白相关。CR3 (残 基 333-625 ) 由第 10-17外 显 子 编 码 ,与 14-3-3 蛋 白 相 互 作 用 并 编 码 激 活 片 段 [61。7 9 % 的RA F1基 因突变发生在CR2结 构 域 ,RAF1基因突变常见的 临 床 表 现 是 多 痣 、头 颅 增 大 ,膀 胱 畸 形 、肥厚性 心 肌 病 和 身 材 矮 小 ,9 5 % 合并肥厚性心肌病m ,因 R A F 1的CR2 结 构 域 中 基 因 变 异 与 N S 中的肥厚性心 肌 病 相 关 ,本 例 报 道 患 儿 携 带 RAF1基因c.770C > T (p.S257L ) 杂合变异正是位于CR2区 ,临床表现 有心肌肥厚、身 材 矮 小 ,前额宽大突出,但未见多 痣和 头 颅 增 大 。RAF1基因突变更容易发生心脏畸 形 ,除肥厚性心肌病外,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也较PTPN11,SOS1 、KRAS等基因突变常见,而 肺 动 脉 狭 窄 较 少 见 ,而 本 例 报 道 患 儿 正 是 合 并 房 间 隔缺损。此 外 ,RAS-MAPK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还 是 癌 症 发 展 的 主 要 贡 献 者 之 一 ,因此 RAS相关基因 突变病 人 患 肿 瘤 的 风 险 增 加 。NS也与恶性肿瘤风 险 增 加 有 关 ,患 者 具 有 血 液 恶 性 肿 瘤 的 倾 向 ,包括 幼年单核细胞白血病w ,以及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 病[9]。此 外 ,还有几种实体肿瘤与NS有关[1' 然 而 报道的NS中癌症的患病率相对其余RAS基因突变疾 病 低 % 。而 本 例 患 儿 暂 无 并 发 肿 瘤 。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康复分析:1例报告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康复分析:1例报告

治疗周期及效果评估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 案,确定康复治疗周期,一般
为数月至数年不等。
评估指标
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包括患者 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言语 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以全
面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反馈与调整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反 馈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 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对威廉姆斯综合征的认识与理解
威廉姆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 传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 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心理 障碍以及特定器官的功能障碍。
威廉姆斯综合征的病因是基因突 变,这种突变导致了机体对铜的 吸收和利用障碍,进而影响机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
威廉姆斯综合征的症状多样,缺 乏特异性,因此常常被误诊或漏 诊,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
调整方案
根据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和患者情况 ,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实施
专业团队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师 团队实施康复治疗,确保 治疗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
互动与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 程,与治疗师密切配合, 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 高治疗效果。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 复过程,对患者进行日常 训练和监督,促进患者的 康复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营养不足,肌肉发 育不良,体型偏瘦 。
生长发育曲线平缓 ,与正常儿童相比 有较大差距。
骨骼系统异常
骨骼发育畸形,如脊柱后凸、胸廓畸形等。 关节不稳定,容易受伤。
手指和脚趾异常,如短指、并指等。
面部特征及表情
面部表情呆滞,鼻梁低平,眼距宽。 嘴唇薄,口腔较小。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康复分析:报告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康复分析:报告
斯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同时,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威廉姆 斯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并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和 帮助。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威廉姆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骨骼、
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异常。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的临床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 征及康复分析:报告
2023-11-0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概述 •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临床特征研究 •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康复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威廉姆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其病因是7号 染色体长臂上的一个微小缺失。这种综合征会影响患者的身 体、智力和情感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
基因突变
威廉姆斯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通常是由父母遗传给儿童的。
遗传方式
威廉姆斯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如果父母携带突变基因,他们的子女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04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康复 分析
康复目标与原则
康复目标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的康复目标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生长发育,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发病率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7500至1/20000,男女发病率相等。
分布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没有地域性或族群性差异。
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omenn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回顾

omenn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回顾

•病例报告•Omenn 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回顾赵珍珍1 张金虎2 李丹2 史艳平2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9.014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号)作者单位:712046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1;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2通信作者:史艳平,Email :2459131365@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 )是一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具有严重缺陷的遗传性原发免疫缺陷病,通常于生后2~7个月内出现生长发育停滞、持续性腹泻、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细菌感染和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如不经严格隔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或酶替代治疗,SCID 患儿寿命一般不超过1岁[1-2]。

Rozmus 等[3]的报道称SCID 发病率为(1.0~1.9)/100 000,病死率较高。

目前,SCID 患儿主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Gennery 等[4]的研究表明使用基因相同的同胞供体进行移植,患儿存活率为90%。

Omenn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严重SCID ,大多数患儿都检测到RAG1或RAG2基因的突变,具有明显的表型特征,包括早期发病的全身性红皮病、肝脾大、淋巴结病、血清IgE 升高、T 细胞功能异常等[5]。

Omenn 综合征若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较高,故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一、病例回顾1. 临床特征:患儿,女性,3个月24 d ,以“咳嗽半月余”入院,伴低热,全身皮疹。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面、全身均有湿疹,斑片状,部分融合成片,结痂,破溃,伴瘙痒,呼吸平稳,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心界正常,心率120次/min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区、双肾无叩击痛,肠鸣音约4~5次/min 。

Omenn综合征个案护理

Omenn综合征个案护理

护理评价
评估患者的生 理状况,包括 生命体征、营
养状况等
评估患者的心 理状况,包括 情绪、认知、
行为等
评估患者的社 会状况,包括 家庭支持、社
会支持等
评估患者的护 理需求,包括 医疗、护理、
康复等
评估护理效果, 包括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评估护理过程 中的问题,包 括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等
_
PART THREE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炎、抗过敏、抗感染等药物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 极配合治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发病机制: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状:皮肤、眼睛、肝脏、肺脏等多器官受累 治疗: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器官移植
诊断标准
家族史:家族中有Omenn综合征患者 临床表现: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诊断标准:符合以上条件,可诊断为Omenn综合征
_
PART FOUR
Omenn综合征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避免 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

控制策略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Omenn综合征 个案护理
单击此处_内容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检测报告分析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检测报告分析

马凡氏综合征基因检测报告分析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巨大的身材、长而狭窄的手足、畸形牙齿、眼球突出、胸部凹陷、弯曲的脊柱和心血管异常为特征。

马凡氏综合征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个基因编码了一种叫做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质。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某位患者进行马凡氏综合征基因检测分析。

1.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30岁家族史:患者的父亲和祖父曾被诊断为马凡氏综合征。

2.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使用了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人体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快速高通量测序。

3. 实验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李某的FBN1基因存在一个已知的致病突变。

该突变为FBN1基因的一个错义突变,位于第20外显子上,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4. 临床意义:该突变已被多个研究证实与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通过WES技术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患有马凡氏综合征,这也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家族史相符。

5. 遗传咨询及家族成员基因检测建议:由于马凡氏综合征为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患者的父亲和祖父也被诊断为马凡氏综合征,提示该疾病在家族中可能有遗传倾向。

建议患者在接受遗传咨询的同时,向家族成员提供基因检测的建议,以了解其遗传潜在风险。

6. 马凡氏综合征的治疗与管理:目前,马凡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表现症状的治疗和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矫正畸形和定期的心脏监测。

由于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建议定期复查、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并注意家族中是否存在潜在遗传风险。

7. 结束语: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FBN1基因突变被证实与该疾病的发病有关。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为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并有助于家族成员的遗传风险评估。

然而,患者和家庭成员在接受基因检测前,应充分了解基因检测的目的、方法和潜在风险,同时接受专业的遗传咨询和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Omenn综合征一例临床表型和基因诊断分析
作者:王艳琼, 崔玉霞, 冯杰, WANG Yan-qiong, CUI Yu-xia, FENG Jie
作者单位:王艳琼,WANG Yan-qiong(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 崔玉霞,冯杰,CUI Yu-xia,FENG Jie(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贵阳,550002)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3,51(1)
1.Omenn GS Familial reticuloendotheliosis with eosinophilia 1965
2.Villa A;Santagata S;Bozzi F Omenn syndrome:a disorder of Ragl and Rag2 genes 1999
3.Villa A;Sobacchi C;Notarangelo LD V (D) J recombination defects in lymphocytes due to RAG mutations:severe immunodeficiencv with a spectrum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 2001
4.Bories JC;Cayuela JM;Loiseau P Expression of human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s (RAGI and RAG2) in neoplastic lymphoid cells:correlation with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ntigen receptor expression 1991
ngerak AW;van Den Beemd R;Wolvers-Tettero Molecular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the Vbeta repertoire for clonality assessment in mature TCRalphabeta T-cell proliferations[外文期刊] 2001(1)
6.Puzenat E;Rohrlich P;Thierry P Omenn syndrome:a rare case of neonatal erythroderma 2007
7.Villa A;Santagata S;Bozzi F Partial V (D) J recombination activity leads to Omenn syndrome 1998
8.Oettinger MA;Schatz DG;Gorka C RAG-1 and RAG-2,adjacent genes that synergistically activate V(D) J recombination 1990
9.Van der Burg M;Van Veelen LR;Verkaik NS A new type of radiosensitive T-B-NK +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aused bv a LIG4 mutation 2006
10.Giliani S;Bonfim C;de Saint Basile G Omenn syndrome in an infant with IL7RA gene mutation 2006
11.Wada T;Yasui M;Toma T Detection of T lymphocytes with a second-site mutation in skin lesions 2008
12.Roifman C;Zhang J;Atkinson A Adenosine deaminase deficiency can present with features of Omenn syndrome 2008
13.Roifman CM;Gu Y;Cohen A Mutations in the RNA component of RNase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might cause Omenn syndrnme 2006
14.Ege M;Ma Y;Manfras B Omenn syndrome due to ARTEMIS mutations 2005
15.Mancebo E;Recio MJ;Martínez-Busto E Possible role of Artemis c.512C 》 G polymorphic variant in Omenn syndrome 2011
16.Ochs HD;Davis SD;Mickelson 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and reticuloendotheliosis with eosinophilia 1974
17.Aleman K;Noordzij JG;De Groot R Reviewing Omenn syndrome[外文期刊] 2001
18.Wong SY;Lu CP;Roth DB A RAG1 mutation found in Omenn syndrome causes coding flank hypersensitivity:a novel mechanism for antigen receptor repertoire restriction 2008
19.Facchetti F;Blanzuoli L;Ungari M Lymph node pathology in primary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1998
20.de Saint-Basile G;Le Deist F;de Villartay JP Restricted heterogeneity of T lymphocytes in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hypereosinophilia (Omenn's syndrome) 1991
21.Rieux-Laucat F;Bahadoran P;Brousse N Highly restricted human T cell repertoire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issue-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Omenn's syndrome 1998
22.Brooks EG;Filipovich AH;Padgett JW T-cell receptor analysis in Omenn's syndrome:evidence for defects in gene rearrangement and assembly 1999
23.刘宇隆;刘恩梅RAG1/RAG2缺陷 2001
24.Glastre C;Rigal D Omenn syndrome 1990
25.Faaij CM;Annels NE;Ruigrok G Decrease of skin infiltrating and circulating CCR10 + T cells coincides with clinical improvement after topical tacrolimus in Omenn syndrome 2010
26.Fagioli F;Biasin E;Berger M Successful 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n two children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2003
27.Loechelt BJ;Shapiro RS;Jyonouchi H Mismatch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Omenn syndrome:a variant of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199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130101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