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2.6化学反应与能量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化学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化学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A组基础巩固练1.(2022北京丰台区一模)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2>0B.1 mo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 968 kJC.ΔH2=ΔH1-ΔH3D.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 484 kJ2.(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目的之一是防止电池污染环境B.可通过电解NaCl溶液制取金属NaC.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镀锡铁表面有划损时,仍能保护铁不受腐蚀3.(2022广东广州一模)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家用消毒液发生器,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通电时Cl-发生氧化反应C.通电时电子从阳极经食盐溶液流向阴极D.该装置的优点是现用现配4.(2022广东茂名五校联盟第三次联考)氢能是21世纪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H2O(g)1O2(g)+H2(g)ΔH=+285.8 kJ·mol-12C.1H2、2H2互为同位素D.10 g 2H2O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5.(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铝—空气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种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正极,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OH-往b电极迁移C.电路中每转移4 mol电子,消耗22.4 L氧气D.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 O2-+2H2O6.(2022湖南衡阳二模)自由基是化学键断裂时产生的含未成对电子的中间体,活泼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点。

HNO自由基与O2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产物P1与P2的分子式、氧元素的化合价均相同C.该过程中最大正反应的活化能E正=+186.19 kJD.相同条件下,Z转化为产物的速率:v(P1)>v(P2)7.(2022广东广州一模)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附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附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以辉铜矿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提高辉铜矿煅烧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填两种)。

(2)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气体的一种用途___。

(3)蒸氨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溶液E与Na2CO3溶液反应制取Cu2(OH)2CO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5)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E与Na2CO3溶液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对产品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加料顺序及方式沉淀颜色沉淀品质产率/%序号1溶液E一次加入Na2CO3溶液中并迅速搅拌浅蓝色品质较好87.82溶液E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暗蓝色品质好71.93Na2CO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中并迅速搅拌浅绿色品质好96.74Na2CO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中并不断搅拌浅蓝色品质较好102.7由上表可知制取Cu2(OH)2CO3最佳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是___(填序号)。

【答案】减小辉铜矿颗粒大小、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增大O2浓度等 SO2制备硫酸、漂白剂、防腐剂等 [Cu(NH3)4]Cl2+H2O CuO+2HCl↑+4NH3↑ 2Cu2++2CO32-+H2O=Cu2(OH)2CO3↓+CO2↑ 3【解析】【分析】辉铜矿通入氧气充分煅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固体B主要为CuO、Fe2O3,加入盐酸得到含有Cu2+、Fe3+的溶液,加入过量氨水,可得到[Cu(NH3)4]2+和Fe(OH)3,[Cu(NH3)4]2+经加热可得到CuO,加入酸酸化得到Cu2+,经浓缩后在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可得到碱式碳酸铜,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通过粉碎辉铜矿减小辉铜矿颗粒大小、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增大O2浓度等措施均可提高辉铜矿煅烧效率;(2)Cu2S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SO2,SO2是酸性氧化物,有漂白性、还原性,则利用SO2制备硫酸、漂白剂、防腐剂等;(3)蒸氨过程[Cu(NH3)4]2+经加热可得到CuO,反应的方程式为[Cu(NH3)4]Cl2+H2O CuO+2HCl↑+4NH3↑;(4)向含有Cu2+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生成Cu2(OH)2CO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2CO32-+H2O=Cu2(OH)2CO3↓+CO2↑;(5)由图表信息可知Na2CO3溶液一次加入溶液E中并迅速搅拌,获得浅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品质好,且产率高,故制取Cu2(OH)2CO3最佳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是实验序号3。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A组基础巩固练1.(2024四川凉山检测)下图是CO和O在钌催化剂的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和CO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该过程中,CO先断键成C和OC.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D.钌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2.(2024湖北省名校联盟联考)某Li-CuO二次电池以含Li+的有机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的工作原理为2Li+CuO Li2O+C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的流向:Li→电解质溶液→CuO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O-2e-Cu+O2-C.充电时,Li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D.充电时,阳极的质量减轻3.(2024陕西渭南二模)如图分别代表溴甲烷与(CH3)3CBr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CH3Br+NaOH CH3OH+NaBrⅡ.(CH3)3CBr+NaOH(CH3)3COH+NaBrA.反应Ⅰ的ΔH<0B.反应Ⅰ有一个过渡态,反应Ⅱ有两个过渡态C.反应Ⅰ中C—Br键未断裂,反应Ⅱ有C—Br键的断裂和C—O键的形成D.增加NaOH的浓度,反应Ⅰ速率增大,反应Ⅱ速率不变4.(2024四川凉山检测)以下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个装置,下列关于这些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在运用过程中,电池内部电子从Ag2O极通过隔板移向锌粉B.装置乙在运用过程中,电池外壳会渐渐变薄,简单出现漏液C.装置丙在运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不会发生变更D.装置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5.(2024新疆乌鲁木齐第一次诊断)已知正丁烷、异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3CH2CH2CH3(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CH3)2CHCH3(g)+O2(g)4CO2(g)+5H2O(l) ΔH=-2 869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D.异丁烷和正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6.(2024贵州贵阳一模)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七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学生版

高中化学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七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学生版

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这几年高考中该类试题的数目呈上升趋势,考查的内容不断拓展,难度有所提高,过去以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及热量计算为主,近两年对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盖斯定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①比较反应热的大小;①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①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①.客观题(1)结合图像考查对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理解。

(2)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以及ΔH 的计算及比较。

①.主观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中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等。

一、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基本概念:①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用符号“ΔH ”表示。

单位“kJ/mol”。

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用E 反表示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E 生表示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①若E 反>E 生,为放热反应;当ΔH 为“-”或ΔH <0。

①若E 反<E 生,为吸热反应;当ΔH 为“+”或ΔH >0。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类型判断:通常情况下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酸反应制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为吸热反应。

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2)由物质的聚集状态判断: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本身具有的能量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大于液态,液态具有的能量大于固态;物质处与稳定状态的能量小于不稳定状态的能量。

如:硫蒸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大于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所以由石墨命题趋势考点清单专题 七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3)由盖斯定律判断:如一个反应可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通过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值来进行计算,若ΔH>0,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则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2-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典例7(2020年浙江7月学考)机动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构造如图所
示,其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为Pb+PbO2+2H2SO4 === 2PbSO4+2H2O。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为正极 B.二氧化铅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从铅电极经导线流向二氧化铅电极 D.铅电极的电极反应式:Pb-2e-+ SO42- === PbSO4
-13-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答案 B 解析 氢分子在合金表面变成氢原子,该过程氢分子中化学键发生 断裂,需要吸收能量,A不正确;对城市废弃物进行处理后焚烧,利用 产生的热量供暖和发电,B正确;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 定的环境污染,C不正确;氢气主要来源是水,由水制备氢气能耗大、 成本高,D不正确。故选B。
有两个 ②
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石墨)
电极 燃料电池可以是两种相同的电极材料(如
石墨、Pt)
③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 ④形成闭合回路
-16-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4)原电池正、负极的常见判断方法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17-
第十二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5)电极反应式与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列物质标得失—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课标导引
知知识识整整合合
答案 B 解析 分析总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Zn为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石墨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氧气在多孔石墨电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电子从负极(锌电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石墨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训练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化学能与电能专题训练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模拟——化学能与电能一、选择题1.(2022·浙江金华·二模)固体电解质是具有与强电解质水溶液相当的导电性的一类无机物,一种以RbAgals 晶体为固体电解质的气体含量测定传感器如图所示,固体电解质内迁移的离子为Ag +,氧气流通过该传感器时,2O 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膜进入体系,通过电位计的变化可知2O 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银电极为负极,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B .2O 透过聚四氟乙烯膜后与3AlI 反应生成2IC .多孔石墨电极附近发生如下反应:2I 2Ag 2e 2AgI +-=++D .当传感器内迁移2mol Ag +时,有标准状况下222.4LO 参与反应2.(2022·江苏·模拟预测)利用电解可以实现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同时可以将甲烷转化成乙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时,电极A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B .电解时,O 2-由电极B 向电极A 迁移C .电极B 上的反应式为:2CH 4+4e −+2O 2-=C 2H 4 +2H 2OD .若要脱除1mol NO 2,理论上需通入CH 4的物质的量为2 mol3.(2022·河南郑州·二模)钛铁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在航天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图是以二氧化钛、氧化亚铁混合粉末压制的块体和石墨坩埚分别做电极材料,以CaCl 2熔盐为离子导体(不参与电极反应)制备钛铁合金的电解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坩埚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入Ar气主要是为了保护石墨坩埚不被氧化C.TiO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TiO2-4e-=Ti+2O2-D.每生成16.0g TiFe2时,流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大于4.48LMoS)中的钼4.(2022·辽宁·模拟预测)天津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吡啶()中的氮原子与二硫化钼(2原子可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系,该复合体系可用作全pH范围内的电解水析氢催化剂,某电极的催化原理如图所示(Pyridinic N表示吡啶中的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复合催化剂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B.催化过程中钼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C.该复合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也能起催化作用D.图中表示的过程是阴极的变化过程5.(2022·广东·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一模)利用电解法将CO2转化为CH4的原理如图所示(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且完全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H O+4e=4H+OA.电极a上的反应为-+22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Na2SO4溶液浓度增大C.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每转移1 mol电子,此时生成的O2和CH4的质量比为4∶16.(2022·河北·模拟预测)某Li—CuO二次电池以含Li+的有机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的工作原理为2Li+CuO=Li2O+Cu。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概念辨析 反应热概念判断和比较类试题
[母题 1] 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Δ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 O2(g)===2SO3(g) ΔH=-197 kJ/mol 是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 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 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g)和 1 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 mol SO3(g),故 Q<197 kJ。
答案:D
解析:本题将燃烧热与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融合在一起,解答时要紧扣燃烧热的相关概念,注意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乙醇与汽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即 1 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 0.1 mol 乙醇和 0.9 mol CxHy。0.1 mol 乙 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 366.8 kJ/mol×0.1 mol=136.68 kJ,又 知 1 mol 混合物完全燃烧共放出 Q kJ 热量,则普通汽油的燃 烧热为(Q-136.68)/0.9 kJ/mol,据此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原则可判断选项 D 正确。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电化学知识》高考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电化学知识》高考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据此化学反应可分为:二、重要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相同,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2、焓:物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焓是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具有确定的焓值,但目前人们无法求得,只能判断其相对值。

3、焓变:指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焓变:△H =H 产物-H 反应物。

单位:kJ ·mol -1。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这时的前后焓变即为反应热。

否则,焓变就可能还包含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光、电、波等。

一般说:反应热=焓变=△H4、燃烧热:25℃,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一般:C→CO 2(g ),H→H 2O (l ),S→SO 2(g ),N→N 2(g )*苏教版中“标准燃烧热”:指25℃,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或在标准态下,298K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焓..... 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可燃物都以1mol 为系数,其他可以是分数。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的反应热。

注意:①强酸和强碱中和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

②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会低于57.3 kJ/mol 。

③浓酸、浓碱反应,会受到稀释溶解放热的影响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注意:a.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如s 、l 、g 、aq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
20 mL+20
mL mL+20
mL=x
mol·L-1,同理,c(I2)=x
mol·L-1,
反应情况如下:
K=x-yy··x2-y2y×12=x-4y3y2(mol·L-1)-1。
2.(1)(2016·课标全国Ⅱ)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 048.9 kJ·mol-1
合价由+3 升高到+5,S 元素化合价由-2 升高到 0,1 mol As2S3 共失去 10 mol 电子,1 mol O2 得到 4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 恒可得:2As2S3+5O2―→4H3AsO4+6S,再由原子守恒配平可得 化学方程式:2As2S3+5O2+6H2O===4H3AsO4+6S。该反应加压 时,反应物 O2 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同时能 提高 As2S3 的转化速率。
(4)①a 对:溶液 pH 不变时,则 c(OH-)也保持不变,反应处 于平衡状态。B 错:根据反应方程式,始终存在速率关系:v(I-) =2v(AsO33-),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对:由于 Na3AsO3 总量一定,当 c(AsO34-)/c(AsO33-)不再变化时,c(AsO33-)、c(AsO33-) 也保持不变,反应建立平衡。D 错:由图可知,建立平衡时 c(I -)=2c(AsO34-)=2y mol·L-1,因此 c(I-)=y mol·L-1 时,反应没有 建立平衡。
ΔH =
(4)298 K 时,将 20 mL 3x mol·L-1Na3AsO3、20 mL 3x mol·L
-1 I2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
2OH-(aq)
AsO34-(aq)+2I-(aq)+H2O(l)。溶液中 c(AsO34-)与
(3)令:①As(s)+32H2(g)+2O2(g)===H3AsO4(s) ΔH1 ②H2(g)+12O2(g)===H2O(l) ΔH2 ③2As(s)+52O2(g)===As2O5(s) ΔH3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2-②×3-③可得:As2O5(s)+ 3H2O(l)===2H3AsO4(s) ΔH=2ΔH1-3ΔH2-ΔH3。






加___压__可__以__增__加__反__应__物__O__2_的__浓__度__,__提__高___A_s_2S__3 _的__转__化__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As(s)+32H2(g)+2O2(g)===H3AsO4(s) ΔH1 H2(g)+12O2(g)===H2O(l) ΔH2 2As(s)+52O2(g)===As2O5(s) ΔH3 则 反 应 As2O5(s) + 3H2O(l)===2H3AsO4(s) 的 2_Δ__H_1_-__3_Δ_H__2-__Δ__H_3。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 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为
__x_-4_y_3y__2(_m。ol·L-1)-1
解析:(1)As 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ⅤA 族,说明 As 核外有
4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由题意知 As2S3+O2―→H3AsO4+S,As2S3 中 As 元素化
[全国卷] 1.(2017·课标全国Ⅲ)砷(As)是第四周期ⅤA 族元素,可以
形成 As2S3、As2O5、H3AsO3、H3AsO4 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 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 As2S3)制成浆状,通入
O2 氧化,生成 H3AsO4 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_A_s_2_S_3_+_5_O_2_+__6_H_2_O__=_=_=_4_H_3_A_s_O__4+__6_S__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
上 述 反 应 热 效 应 之 间 的 关 系 式 为 ΔH4 = ____2_Δ_H_3_-__2_Δ_H__2-___Δ_H_1_____。
(2)(2016·课标全国Ⅲ)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23-(aq)+H2O(l) ΔH1
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a_c____(填标号)。 a.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 b.v(I-)=2v(AsO33-) c.c(AsO34-)/c(AsO3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m 时,v 正__大__于____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m 时 v 逆__小__于____tn 时 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理由是__tm__时_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较__低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考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 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 ΔH=H(产物)-H(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 算。
②tm 时,反应正向进行,故 v 正大于 v 逆。 ③由于 tm 时生成物 AsO34-的浓度小于 tn 时 AsO34-的浓度,因 v 逆的大小取决于生成物浓度的大小,故 tm 时的 v 逆小于 tn 时的 v 逆。
④ 反 应 前 , 三 种 溶 液 混 合 后 , c(Na3AsO3) = 3x mol·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