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病房护理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1. 背景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旨在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加速康复过程。

为了确保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评估方案和处理流程变得尤为重要。

2.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方案2.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通过收集患者的详细信息来确定其手术风险和特殊需求的过程。

术前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 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 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心肺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 心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2.2 术中评估术中评估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和手术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术中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 镇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 输血评估: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给予输血。

- 抗感染评估: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2.3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是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安全和舒适的过程。

术后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复苏评估: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神志等情况,确保患者迅速恢复。

- 疼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 伤口护理评估: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 宣教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后宣教,解释注意事项、康复计划等。

3. 围手术期护理处理流程3.1 术前准备- 提前安排手术室和所需设备。

- 阅读患者的病历和相应的医嘱。

-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解答疑问并提供必要指导。

3.2 术中处理- 配合手术人员完成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手术条件。

- 给予患者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保持患者的体位和舒适。

3.3 术后处理- 将患者转移至恢复室或病房,并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应急预案1、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发现患者身份有误,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再次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手腕带,口头开放式提问患者身份信息,并追踪原计划手术患者的去向。

2、确认患者身份错误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并与主刀医生联系,做好沟通安抚工作,由手术室人员护送患者安返病区,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在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现患者身份有误,立即停止手术,再次核对信息,报告护士长、相关手术科室主任、医务科、护理部。

4、注意言行,保护好现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全力采取补救措施,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安抚及善后工作。

5、上报不良事件,按流程上报。

处理流程患者接受手术前发现身份有误→立即停止操作→再次核对身份信息→追踪原计划手术患者去向→确认患者身份错误→安返病房→患者接受手术后发现身份有误→立即停止手术→再次核对、上报护士长及相关部门→观察病情、安抚善后工作→上报不良事件术中物品清点不符时应急预案1、台上、台下仔细查找,包括手术台、器械、车、鞋底、污染敷料、手术衣、垃圾袋、吸引器瓶、手术间各个角落。

2、立即报告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手术野内查找。

报告护士长,再次查找。

3、可显影物品通知医学影像科即刻拍片,确认是否遗留术野内,术中无法拍片时,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拍片,确认无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如在术野内即行取出。

4、非显影物品,请术者在术野内仔细查找,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5、术后另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并请术者签字后交护士长存档,如有X片一同存档。

6、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处理流程仔细查找→立即报告、暂停手术→可显影物品通知拍片→非显影物品,术野内仔细查找→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记录事件经过→存档→做好交接全麻术后窒息的应急预案1、预防(1)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禁食4-8小时、禁水2-3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呕吐或误吸。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与技术规范围手术期:又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术后),指从迎接患者进入病房到患者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

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1、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遵医嘱行术前准备。

2、护理核查:严格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和部位,检查术前准备完成情况。

3、手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心理指导,告知手术相关知识,做好皮肤、肠道、尿道、会阴等准备,协助医生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4、与手术室联系,做好患者手术安排。

5、手术当日准备:再次核对腕带,更换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准备床单元等。

6、入手术室前查对:与手术室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药品等,并依照《患者交接记录单》内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

(二)术中护理1、患者入手术间后依照病历资料、手术通知单、患者腕带等再次核查手术相关信息,建立静脉通道。

2、妥善安置患者于手术床上,并固定约束带,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再次核对患者相关信息。

3、器械护士根据手术方式和手术需求做好器械、物品等准备,并与巡回护士共同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

4、麻醉实施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核对手术患者信息,确保患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正确无误。

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摆置手术体位,防止体位损伤。

5、手术实施,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患者信息无误后开始手术,开始手术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准确记录签名。

6、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术中出血情况,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观察受压部位及静脉通道情况,做好记录并签名。

7、妥善保管手术标本,术后及时送检。

8、手术结束,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共同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送患者至相关科室。

9、全麻患者术后由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送患者到麻醉恢复室,详细交接患者术中情况,用药、输液、输血、引流管、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等并在《患者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围手术期服务规范及流程图

围手术期服务规范及流程图

围手术期服务规范及流程图
一、规范要求:
按医嘱对病人进行合理而周密的围手术期服务。

二、规范程序:
1.核对医嘱,通知责任护士。

2.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做好术前健康宣教。

3.为病人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检查、备皮、皮试、发放手术衣裤)。

4.通知手术室,及时进行手术病人术前访视。

5.书写护病记录,与夜班交班。

6.夜班护士再次评估病人,按医嘱给予相应的术前晚准备工作。

7.手术当日晨再次评估病人整体情况,测T、P、R、BP等,更换手术衣,

医嘱给术前用药。

8.送手术室前检查其贵重物品是否保管好。

1.护送病人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的腕带,做好术前用药、病历
资料等交接工作。

10.回病房准备好床单位及病人手术后的准备工作。

三、规范标准:
1.做好病人及家属健康宣教工作,减轻对手术的恐惧感。

2.做好病人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3.保持记录准确、完整。

围术期护理流程图。

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手术期护理是指在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提供相关护理服务的过程。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是确保病人安全,减轻病人的不适,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的工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病人即将进行手术前,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手术内容以及手术部位,并确认病人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病人沟通并提供相关的术前指导,包括手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术前洗浴要求以及术前服用或停用药物的指导等。

术前准备还包括确定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手术,例如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血样检查,并评估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术中护理是指在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全程监护并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在手术室内,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护士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消毒手术器械、安置手术器械和导管等。

术中护理还包括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重要指标,并及时记录。

护士需要随时提供所需的护理用品和器械,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和安静,确保病人的舒适。

术中护理还包括处理手术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例如出血、休克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是指在病人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和观察,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术后恢复。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意识、伤口状态等,并及时记录。

术后护理还包括处理病人的疼痛,根据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护士还需要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呼吸锻炼、活动和康复饮食的指导等。

术后护理还包括与病人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必要的护理教育和出院指导,帮助病人顺利康复和回归社会。

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护理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等。

手术室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室 围手术期护理

了解患者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 用药史等,以便为手术提供更有针对 性的护理。
手术部位标记与核对
手术部位标记
在手术部位进行明显的标记,以避免手术部位错误。
核对手术部位
在手术前再次核对手术部位,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术前心理护理与指导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 患者放松心情,增强信心。
术前指导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 手术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03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物品核对与准备
手术物品核对
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与手术医 生核对手术器械、敷料、缝合线等物 品,确保准确无误。
手术物品准备
根据手术需求,护理人员需提前准备 好所需的手术物品,如手术刀、止血 钳、缝合针等,并确保其清洁、消毒 合格。
康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 锻炼,促进术后功能的恢 复,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 僵硬。
术后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出血与血肿
密切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术部位是否 有出血和血肿,及时采
取止血措施。
感染
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是否 有红肿、热痛等感染征 象,及时使用抗生素进
行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理人员具备专业水平。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训练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提高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 能力。
考核与认证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要求 持证上岗,确保技能水平符合标准。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防护用品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 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1、手术前护理①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病人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

②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面对现实,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康复。

③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病人应剪指(趾)甲、洗澡,手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备皮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④胃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⑤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⑥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⑦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⑧术晨准备:按要求为病人放置胃管,导尿,病人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

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⑨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术后用物,如: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2、手术后护理①妥善搬运病人②保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病人麻醉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术后病人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⑴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按一级护理要求测量BP、P、R 至平稳。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⑷准确记录出入量。

⑸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②保证引流管通畅。

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⑴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及时通知医生。

⑵切口感染:注意床铺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病人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病人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风险。

1.详细了解病史:包括过敏史、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及手术史等。

了解病情和手术内容,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实施必要的检查: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进行必要的检查,例如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

3.患者准备:患者应按照医嘱进行禁食禁饮,以免术中发生误吸等危险。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准备,解除紧张和焦虑。

4.安全标识:为了防止手术误操作,需要在患者身上做好正确的安全标识,如标注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患者姓名等。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是指手术进行期间,护士需要做好的各项护理工作。

1.建立静脉通道:术中需要给予输液、输血、抗生素等需要通过静脉给药的治疗,因此需要建立静脉通道。

2.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维持患者安全:术中是患者最需要安全保障的时候,护士要注意维持手术室内的清洁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和手术事故的发生。

4.协助手术操作: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递刀、采集标本、持夹等。

5.术中配药:根据医生的嘱托,护士需要配制药物,如稀释药液、准备注射用药等。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对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康复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观察术后病情:术后护理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术后意识状态、呼吸情况、体温、手术切口出血等。

2.维持通畅呼吸道: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分泌物增多、吞咽困难等症状,护士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疼痛管理:术后常常伴随着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4.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如更换敷料、清洁伤口等。

5.康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康复护理,如早期活动、康复体操、呼吸锻炼等,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
围手术期病房护理工作流程
手术前护理工作流程:
1.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据手术通知书,办公班护士核对医嘱无误后送达手术室。

2.与患者多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手术前后配合事项。

3.督促或协助患者清洁皮肤。

4.手术前日下午做好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做术前药物过敏试验。

5.手术前日晚嘱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可服用镇静剂以助睡眠。

6.手术日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无误后给予术前用药,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患者,填写《围手术期
评估及手术记录单》,并护送患者出病房。

手术前护理工作流程图
术前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护
送患者出病房
手术后护理工作流程:
1.铺好麻醉床,如果天气寒冷可给病床加温或提高室温。

2.必要时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随时接待术后患着。

3.患者回病房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术中情况及治疗用药,核对《围手术期评估及手术
记录单》内容,并签字。

4.安置患者上床,妥善放置各种管道,以保持通畅。

5.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听取患者主诉。

6.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

手术后护理工作流程图
注意听取患者主诉
211
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