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回顾与拓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习作指导+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习作指导+口语交际指导方案一、语文园地1.1单元主题回顾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关于“观察与发现”的主题。
孩子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生活中的事物,锻炼了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
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1.2词语盘点1.2.1形容词积累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形容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如:美丽、可爱、高大、娇小等。
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造句来巩固这些词语。
1.2.2动词积累动词是表示动作的词,如:观察、发现、感受、倾听等。
孩子们可以通过仿写句子,运用这些动词。
1.3句子仿写例1:我喜欢观察大自然,因为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仿写:我喜欢________,因为它让我感受到________。
例2:我发现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仿写:我发现________在________,仿佛在________。
二、习作指导2.1习作主题本次习作主题为“我的观察日记”,要求孩子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2.2习作指导2.2.1选材指导孩子们可以选择观察大自然、生活用品、人物等,关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
2.2.2写作指导1)观察要细致。
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声音等。
2)表达要清晰。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事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你所观察到的内容。
3)结构要合理。
日记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使文章条理清晰。
4)情感要真挚。
在写作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喜悦、愤怒、悲伤等。
三、口语交际指导3.1交际主题本次口语交际主题为“我的观察故事”,要求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感受。
3.2交际指导3.2.1表达要流畅在讲述观察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避免出现断句、重复等现象。
3.2.2语言要生动运用形象的语言,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你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3.2.3态度要自信在讲述过程中,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出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顾·拓展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回忆·拓展四
【 - 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这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回忆·拓展四》是为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
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课本上已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课外拓展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
二、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课本上已学的知识要点。
2.进行课外拓展,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例如:
(1)通过朗读课文、答题等方式复习课文内容。
(2)通过填空、解释词语、画画等方式巩固课文的语义理解。
(3)通过情境对话、口头表演、讨论等方式练习运用语言。
2.课外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选择拓展的知识点。
例如:
(1)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或故事条目。
(2)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练习,如写一篇自己的故事、作文等。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总结:
1.复习巩固:
(1)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巩固课文的应用能力。
2.课外拓展:
(1)通过阅读拓展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2)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一份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专题精讲】第六单元知识梳理及强化+课件-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反义词盘点
连续—间断 立刻—迟缓 瘦弱—强壮 停止—继续 弯曲—笔直 忙碌—清闲
疲惫—轻松 仰—俯 偏僻—繁华 恋恋不舍—扬长而去 人山人海—门可罗雀
腼腆—大方 湿润—干燥 沉重—轻快 满怀信心—灰心丧气
重点词语盘点
常考四字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手脚并用 恍恍惚惚 人山人海 一如既往
文学常识是语文检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需 要我们牢固的深刻入我们聪明的头脑,对于第 六单元的文学常识,老师从多个方面总结归纳, 让我们去课件中看一看,有没有你没注意到的 地方?让我们去记一Biblioteka ,攻克这个难题吧!日积月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
用纯
课文主旨探究
1.《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 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掏”字说明母亲的钱不多;“揉得皱皱的毛票” 说明这些毛票在母亲的身上已经很长时间了;“用龟裂的手 指数着”说明母亲对这点钱是十分珍惜的。
《父爱之舟》课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 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 谢。“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小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 ,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 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 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 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和这两种评价 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受到的父 母深沉的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六单元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素材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六单元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素材新人教版深夜,似睡似醒,耳畔得得有声,仿佛是一支手杖点地,由远而近……父亲,是你来了么?骤然醒来,万簌俱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打开台灯,父亲在温暖的灯光中向我微笑。
那是一张照片,是去年陪他去杭州时我为他拍的,他站在西湖边上,花影和湖光衬托着他平和的微笑。
照片上的父亲,怎么也看不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人。
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为他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一个月前,父亲突然去世。
那天母亲来电话,说父亲气急,情况不好,让我快去。
这时,正有一个不速之客坐在我的书房里,是从西安来约稿的一个编辑。
我赶紧请他走,还是耽误了五六分钟。
送走那不速之客后,我便拼命骑车去父亲家,平时需要骑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十几分钟,也不知这十几里路是怎么骑的,然而我还是晚到了一步。
父亲在我回家前的十分钟停止了呼吸。
一口痰,堵住了他的气管,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两声:“我透不过气来……”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救护车在我之前赶到,医生对垂危的父亲进行了抢救,终于无功而返。
我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平静地躺着,没有痛苦的表情,脸上似乎略带微笑,就像睡着了一样。
他再也不会笑着向我伸出手来,再也不会向我倾诉他的病痛,再也不会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创作,再也不会拄着拐杖跑到书店和邮局,去买我的书和发表有我文章的报纸和刊物,再也不会在电话中笑声朗朗地和孙子聊天……父亲!因为父亲走得突然,子女们都没有能送他。
父亲停止呼吸后,我是第一个赶回到他身边的。
我把父亲的遗体抱回到他的床上,为他擦洗了身体,刮了胡子,换上了干净的衣裤。
这样的事情,父亲生前我很少为他做,他生病时,都是母亲一个人照顾他。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到浴室里洗澡,他在热气蒸腾的浴池里为我洗脸擦背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记得,想不到,我有机会为父亲做这些事情时,他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父亲,你能感觉我的拥抱和抚摸么?父亲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总是含着宽厚的微笑。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了解文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
3.学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掌握阅读方法,如速读、跳读、精读等,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
适的阅读方法。
5.学习写简单的书信,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和礼仪。
6.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如对联、灯谜等,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7.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等。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语言环境,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1/ 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回顾与拓展
一、看拼音,写汉字,我能写规范工整。
xīfâi xū shān jī chàn tãng háo
( )日 ( ) 洛( ) ( )抖 ( )写自( )
二、形近字组词。
搂()爆()版()祥()
楼()瀑()板()详()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破烂不()一如()往满怀()心
轻歌()舞()耳欲聋雪上加()
四、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2句有关孝敬或立志的名言。
1、兄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亲者,_________________;敬亲者,___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困难再大,我们()不怕。
2、()你坚持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3、我们班的小妍()爱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
六、按课文填空:
1.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地震中的父与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位( )的父亲;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看到一位( )的父亲和一位( )母亲。
《慈母情深》向我们描述了一位( )的母亲,《学会看病》中的母亲则是一位()的母亲。
2.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你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他的名字是___________,他当时在废墟中可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身边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 ),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段,请你仔细回答问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道:“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现在,我写了许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现在,我写了许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
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请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和内容。
2、“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3、请从文段中找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的词。
斜路()小心()
4、从上文的叙述来看,作者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概括说来,起初是,几年后是,成年以后是。
(3分)
5、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知道了爱有两种形式。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想一想,写下来。
6、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文中的作者,更喜欢听的还是好话。
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这是为什么?(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
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
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琴声。
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动,高的时候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突然,“嘀哒”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
真是的,怎么往地板上倒水?于是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楼上是谁,怎么天花板上滴水了!”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弹着。
琴边放着一盘水。
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汉的贝多芬把手指往里一浸,又断续弹下去。
哪!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满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哪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分)
2、在文中最后一个的自然段的“”上加上标点符号。
(2.5分)
3、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正确的词,打“√”(2分)
4、用“﹏”线画出描写优美的钢琴声的句子。
(1分)
5、楼上滴水的原因:(2分)
6、文中划“”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7、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8、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