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12.4”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合集下载

液态储气罐爆炸事故案例(2篇)

液态储气罐爆炸事故案例(2篇)

第1篇一、事故背景某市一家液化石油气公司于2008年新建了一座液态储气罐,用于储存液化石油气。

该储气罐容积为1000立方米,设计压力为1.6MPa,工作温度为-40℃。

在2010年6月的一天,该储气罐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经过2010年6月15日,液态储气罐在正常储存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瞬间,罐体被炸成碎片,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

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被爆炸声惊醒,纷纷逃离现场。

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前,液态储气罐内液化石油气压力为1.5MPa,温度为-38℃。

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液态储气罐罐体破裂。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经调查,该液态储气罐的设计存在缺陷。

在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罐体承受压力和温度的能力,导致罐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和压力变化而产生疲劳裂纹。

2. 材料质量不合格事故发生后,对罐体材料进行了检测,发现罐体材料质量不合格。

罐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性能,而实际使用的材料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3. 维护保养不到位液态储气罐在使用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

罐体内部沉积物未能及时清理,导致罐体内部压力不均匀,增加了罐体破裂的风险。

4.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液化石油气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液态储气罐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应急预案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

此外,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四、事故教训1. 加强液态储气罐设计审查,确保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2. 严格选用合格的罐体材料,提高罐体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性能。

3. 加强液态储气罐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罐体内部情况,确保罐体安全运行。

4.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5.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五、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液态储气罐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等环节,确保罐体质量。

抚顺洗化厂“9·9”火灾一般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抚顺洗化厂“9·9”火灾一般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抚顺洗化厂“99”火灾一般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22(35)29
【摘要】2021年9月9日17时03分许,辽宁省抚顺市沈抚公路南线20号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洗涤剂化工厂生产分厂烷基苯二套联合装置脱氢单元R2101B脱氢反应器,在还原氢管线引氮气试通作业时,发生一起1人死亡、1人重度烧伤的火灾一般事故,此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350万元。

【总页数】3页(P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衢州中天氟硅“11·9”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2.广东中准新材料公司“7·22”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3.江苏申新公司“6.6”一般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4.广州石化“11·27”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登)(续)
5.广州石化“11·27”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摘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

石化安全事故案例【篇一:石化安全事故案例】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每年发生此类事故的比例都较高,小编在网上整理了10起化工企业爆炸事故的案例,供同行们鉴阅。

一:山西某化工厂冷凝水闪蒸器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 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 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 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 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2024锅炉事故案例

2024锅炉事故案例

监管不力
1 1. 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
监督检查措施。
2 2. 责任落实不到位
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隐患排查
和整改工作滞后。
3 3. 监管力量不足
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有效开展
监管工作。
4 4. 监管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安全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和问
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1 1. 缺乏全面性
安全管理制度未覆盖所有潜在风险,缺乏对液化天然气锅
炉的特殊风险评估。
2 2. 执行不力
安全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对设备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
不足。
3 3. 缺乏监督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安全责任落实不
到位。
4 4. 应急预案不足
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不够完善

应急预案不完善
缺乏全面性
应急预案内容不够全面,没有覆 盖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例 如,没有针对管道破裂导致泄漏 的应急预案。
缺乏针对性
现有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没有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 应的措施。例如,没有针对爆炸 事故的具体应对流程。
演练不足
应急预案缺乏定期演练,导致员 工对预案内容不熟悉,无法在紧 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
责机制。
对事故处置的评价
迅速反应
事故发生后,化工厂立即启动 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 援和控制。
及时控制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有效 控制了火势蔓延,防止了更大 损失。
多方协作
多个部门和机构参与事故处置 ,展现了高效协同和联动机制 。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实现三个继续下降两个进一步好转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事故起数35死亡人数35死亡人数49二是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176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5三是主要相对指标继续下降2014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同比137工况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37工况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1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77四是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四是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案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透过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此次事故中油七建公司大连 项目部将承揽的939号储罐仪表维护平台更换业务非法分包给没有业 务分包资质的淋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进 行安全管控。大连石化分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 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 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隐患排查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 生产事故。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 新《安全生产法》中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为构建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提供了法律的支持,确立了基本工作制度。任何事故都源于隐患, 隐患不除,事故难消。所以说要重预防,抓治本。要把工作重心转到隐 患排查治理上。 总结: 上述案例中,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对隐患不 能足够重视,对待事故不能深刻反思,导致设计上出问题,审查上出问 题,验收上出问题,生产上出问题,救援上出问题,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起又一起事故就在人们猝不及防中发生。 启示: 我们做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隐患排除治理制度,及时发现消 除隐患,并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承包商管理,在存在交叉管理时一定要明确各 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抚顺石化公司闪爆事故致人死亡人失踪

抚顺石化公司闪爆事故致人死亡人失踪

抚顺石化公司闪爆事故致1人死亡2人失踪辽宁省抚顺市石化公司石油二厂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19日9时25分发生闪爆事故;截至下午16时;共有1人死亡;2人失踪;数十人受伤..目前;残余明火已被控制..p.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no-repeat00;margin:010px10px-10px;*margin-right:7px;padd ing:1px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 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0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 ;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00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00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 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事故原因和经济损失正在调查中..这是19日傍晚拍摄的爆炸火灾现场..19日9时25分;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发生闪爆..记者于10时多紧急赶到事发厂区;看到浓烟滚滚;方圆百米之内厂房玻璃受爆炸冲击;多数被震碎..事故发生后;辽宁省主要领导立即做出指示;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联动预案;积极进行施救..辽宁省随后调集沈阳、鞍山、本溪、辽阳和铁岭等地的消防车辆增援抚顺..据现场救治人员介绍;120救护车已将数十名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治疗..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爆炸还造成周边4个乡、街道1000多户居民房屋受损;主要是窗框扭曲变形、玻璃破碎..当地政府已组织相关部门走访房屋受损居民;多方筹措玻璃、塑料布等物资;帮助居民连夜修缮房屋;避免受冻..19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仍有消防车辆进出厂区..石油二厂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现场还有残余明火..发生爆炸事故的重油催化装置现已停产..政府和事发企业组织力量加强现场保护和警戒;避免发生意外..在爆炸事故中失踪工人的家属一直聚集在石油二厂办公楼内;等待确认最终结果..。

油气管道典型事故案例

油气管道典型事故案例

事故教训
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完善油气管道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加快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健全完善安全标准规范。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保护油气管道安全
刻不容缓
谢谢!
二、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716”输 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特殊警示作用)
2010年7月16日,位于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 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 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导致部
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 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 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直接财产损失 2.23亿元。
南京“728” 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 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道爆炸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
擅自组织开挖地下管道,现场盲目 指挥,野蛮操作挖掘机挖穿地下丙烯管 道,导致丙烯大量泄漏,迅速扩散后遇 点火源引发爆燃。
事故间接原因:
事故间接原因
大连市和大连德泰易高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城镇地面开挖和地下施工安全管理缺失;大连 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施 工;中石油管道分公司对所属管道监护管理不 到位。
事故教训
严格落实企业(管道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管道巡护质量和日常管理,保证管道高危区 域受控。 进一步明确管道保护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职责, 进一步加强地面开挖和地下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2022年化工厂事故案例

2022年化工厂事故案例

一月份2022年1月5日,河南宇天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50万元。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副省长武国定分别在事故快报上作出批示,要求查清原因、严肃处理;安阳市要吸取教训,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防范疫情风险。

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动,确保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通报如下:01.事故经过复盘河南宇天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铜冶镇安阳新型煤化工园区。

该公司现有2套8万吨/年苯加氢装置、1套10万吨/年蒽油加工装置和1套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精制装置;主要生产苯、甲苯、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重质苯、粗蒽、精葸亚氨基二亚苯等。

事故发生地位于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原料罐区,该装置于2021年12月13日停产。

2022年1月5日,该公司委托某施工队加工渣油收集槽,采用的作业方式为电焊作业。

当日14时许,施工队人员办理动火作业票,作业内容为在原料罐区防火堤内焊接集油槽,动火具体地点距离7号葸油罐西侧约5米。

焊接完成后,监火人发现7号葸油罐出口管线有漏点,准备汇报公司领导重新开具作业票。

在尚未重新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情况下,施工人员擅自动火焊接引发着火事故,造成现场3人死亡。

02.初步原因分析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根据现场情况,经初步分析,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违规动火作业。

在发现作业现场出现新隐患时,未按标准要求办理特殊作业证,超出动火作业许可范围组织动火作业,未按要求对动火全过程监督管理施工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二是承包商管理制度不落实。

未按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检维修作业,没有认真审核外来施工人员从业资格证,对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特殊作业周边环境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准确,未按要求对停产的设备设施进行清理置换,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混乱,事故救援措施不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顺市“12.4”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
2006年12月4日6时20分,抚顺液化气有限公司操作工人在对厂区内液化石油气球形储罐进行脱水作业时,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储罐液化石油气泄漏,共外泄液化石油气40.9吨。

泄漏中心区方圆百米漂浮大量液化石油气,附近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一、应对措施
接到报警后,抚顺市立即启动重大火灾应急预案和重大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协调市消防局出动25台消防车、125名消防官兵,在6时45分到达事故现场,并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市消防局官兵到达现场后,集中力量封堵泄漏储罐阀门。

用2支喷雾水枪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使其浓度降低,设置2支泡沫枪对泄漏储罐的防护堤进行覆盖处理,减缓泄漏液化石油气挥发速度,同时成立3个攻坚小组,编成梯队掩护接应,对泄漏的储罐阀门实施关闭。

同时,抚顺市政府协调市公安局调动400名警力赶赴事故现场,做好相关抢险工作。

一是对警戒区内的30余户居民进行紧急疏散,要求居民撤离时关闭电源,熄灭明火;二是立即组织力量,关闭泄漏储罐阀门;三是立即设置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在泄漏区域2.5公里范围设
置警戒线,下风方向扩大到5公里,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通行,进入现场工作人员一律关闭手机;四是要求周边企业停止生产。

经过艰苦奋战,8时10分泄漏储罐阀门被成功关闭,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转危为安。

二、事故原因
一是作业人员违反了操作规程,没有按照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进行作业,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并且在脱水操作前没用蒸汽进行暖阀。

二是该公司液化石油气护罐岗位操作程序不规范。

没有明确开闭阀顺序和阀门开度大小以及冬季暖阀如何进行开启等。

三是蒸汽暖阀设施设备不建全,造成脱水阀门冻结,脱水不畅。

当阀门开到一定程度时,因内部压力过大,水和液化气同时喷出,造成石油气严重泄漏事故。

四是管理层对监管工作不到位。

两名作业人员均为新参加工作,而且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属无证上岗作业。

五是缺乏应急处理规程和装备,错过了最佳处置时间,导致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三、成功处置的几点启示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抚顺市、区党政领导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
事故现场,科学指挥、措施得力、处置果断。

为确保事故处理工作
顺利进行,抚顺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孟凌斌为总指挥的事故抢险
现场指挥部,并设四个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是应急
预案启动及时、应急管理机制运转高效。

近年来,抚顺市组织了多
次针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演练,落实应急专家和救援队伍,构建起应急救援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报告、应急处置、调
查评估等工作机制。

在此次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急专家迅速调集、
救援队伍和物资及时到位,确保应对工作有效开展。

三是各有关部
门配合密切。

在这次事故处置过程中,公安、消防、环保、建设、
安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

公安部门
对局部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并划定警戒区域;东洲区委、区政府组
织组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和居民家中,做好受威胁区
域的居民疏散转移和现场指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环保部门按照
指挥部统一部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三次对受威胁的区域进行
布点监测,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现场指挥部于12月4日下午3时30分解除应急状态,被疏散居民陆续返回住地,周边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