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贸的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国际经贸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涉外经贸部门(包括公司、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宣传及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贸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的经贸政策和法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状况及其经贸政策;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贸工作。

二、培养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外经贸专门人才,要求学生:1.思想和心理状态良好,勇于开拓。

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积极开拓精神;2. 知识结构上交叉复合。

以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主干,以世贸组织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分支。

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有较宽的知识面。

既精通专业与管理,又熟悉国际惯例和法规。

既具备国际经贸、商务行情、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一些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3. 在能力结构上应多元复合。

国际市场的竞争,要求参与者具有教强的综合开发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的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5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52学分,专业基础课29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28学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他为任意选修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及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及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及教学计划一、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理工科的综合优势,业已形成“文理渗透,工经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外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及以江苏省主要外贸专业公司为主的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培养的学生具备宽厚的经济学科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素养与实务操作能力,熟悉WTO规则,通晓国际贸易惯例,掌握中国对外经贸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好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及跨国经营业务及外经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扎实的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国际投融资以及国际结算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及从事国际商务的业务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六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五、主干学科、交叉学科主干学科:经济学交叉学科:统计学、工商管理六、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经贸英语、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基础会计学、管理统计、英文函电、国际商法七、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工程技术实习、学年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国际结算单证实务模拟及外汇业务模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0级教学计划进程表表1 基础课注:表中“/”号后为教学计划内课外学时。

表2 专业课表3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表4 学分汇总注:分学期总计中不包含公共选修课、文化选修课和第二课堂。

浙师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级教学计划

浙师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级教学计划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经贸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市场中介机构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本专业分设两个专业方向,其培养目标分别如下:1.国际贸易实务方向:本方向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素养,同时兼具实际操作技能的,完全能够胜任涉外经济贸易领域、外资企业和国内进出口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2.国际经贸业务管理方向:本方向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国际经贸业务素养,同时兼具国际经贸业务管理水平的,能够完全适应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从事国际经贸业务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实践”为特色。

专业知识教学主要通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外贸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来完成。

专业技术培训主要是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模拟和演练,从中掌握各种相关的专业应用本领并取得各种证书。

专业技能实践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基本规格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与国际商务运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支付、物流运作、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网站规划、网页制作、数据库技术等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代码:020102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内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3、掌握国际贸易经营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5、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6、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7、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8、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四、学制与学分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 ~ 6年。

本专业教学计划全程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堂教学学分144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

五、主干学科和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六、毕业与学位学生在校期间修读时间内,按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修满规定的全部学分,各教学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对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附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计划(已核)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计划(已核)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以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大类培养,夯实基础,多向发展,专业定位,能力训练,注重素质”为人才培养方针,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适应政府机关、企业及广大科研院所对涉外人才的广泛需求,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同时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进出口业务,以及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备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1)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国际经贸实务知识及基本技能;(3)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4)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5)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7)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3.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精力充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上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教学计划(2010级)

上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教学计划(2010级)
课程类别
应修学分数
占应修
总学分数%
占应修
总学分数%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29
18.13
18.1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0
0.00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26
16.25
76.87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16
10.00
日语基础课程(必修)
60
37.50
专业方向课程(选修)
21
13.12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必修)
2.162.0221
2
2
3
基础日语Ⅱ
2.162.0211-2
16
10
3-4
日语听力Ⅱ
2.162.0231-2
4
2
3-4
高级日语Ⅰ
2.162.0241-2
12
6
5-6
高级日语Ⅱ
2.162.0251-2
8
4
7-8
专业
方向
课程
国际企业管理
3.162.0021
2
2
2
21
财务会计
3.162.0031
2
2
2
财政学
二、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金融市场、高等数学、日本经济概论、日本金融、日本公共管理、日本商法、市场营销学、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生活会话、日语贸易会话等。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本科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其中各类课程修读要求如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外贸实务、管理工作的高级外贸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德育方面1、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2、有科学的思想方法。

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3、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具有不断的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二)智育方面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法规,切实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3、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5、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电子商务。

6、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事调研工作和科研活动,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其他方面1、有健康的体育素质并具备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至八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172.5学分,其中8学分为课外学分。

五、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六、主要课程简介1、政治经济学(18900006)院基础平台40学时笔试内容简介: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经济危机、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多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1.本科学生大学期间至少应当参加三次暑期社会实践,每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为:
① 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0天。
② 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实践心得。
③ 暑期社会实践材料须具有所在实践单位的鉴定意见和签章,或相关的证明材料。
2.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共3学分,每次1学分。暑期社会实践的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工作由教务处、院团委共同协调,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分团委成立相应的成绩评定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学生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记,评定时间为每年9月份。
1.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场需求与就业政策解析、就业信息的收集、遴选与有效利用、职业认知调整与就业心理减压、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选择与准备、公务员考试的选择与准备、出国的选择与准备、就业自荐材料的准备与制作、面试的策略与技巧、毕业生权益保障。
2. 模拟面试:通过模拟招聘单位面试情景及对参加模拟面试学生的现场点评,增加学生就业面试实战技巧。
1.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类型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我校目前已形成由国家级、省级、校级和学院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构成的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
2.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科研活动。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培养本科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第5-7 学期,各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科研发展最新趋势、热点问题和学科研究方向,提供有关本专业的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选题等供学生选择,并配备相关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案例等。
3.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听取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通论
2
32
32
5
1
2
3868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32
32
5
1
2
19A02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
32
32
6
1
2
38692
逻辑学导论
2
32
32
6
1
2
38702
心理学导论
2
32
32
6
1
2
39001
哲学与生死
1
32
32
6
1
2
39011
宗教文化
1
32
32
6
1
2
39021
批判性思维概论
1
32
32
6
1
2
融通课程(最低修满学分)
国际投资学
3
48
32
16
5
1
3


41422
ERP实验
1.5
24
12
12
5
2
24
11101
学位论文写作训练
1
16
8
8
6
1
2
11113
国际商务规则
3
48
32
16
6
1
3
11123
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
3
48
48
6
1
3
11503
国际市场营销
3
48
32
16
6
1
3


11712
国际商务函电(英)
2
32
32
6
1
2

16
6
1
3
41562
国际贸易结算
2
32
16
16
6
1
3
41572
国际贸易保险
2
32
32
6
1
2
11442
涉外合同协议写作(双语)
2
32
32
7
1
2
11482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2
32
32
7
1
2
11A22
国际文化贸易
2
32
32
7
1
2
41582
国际商务交流(英)
2
32
32
7
1
2
41602
国际项目管理
2
32
32
7
1
2
1
3


05103
政治经济学Ⅰ
3
48
48
2
1
3


02603
会计学
3
48
48
3
1
3


03043
线性代数
3
48
48
3
1
3


03333
数据库应用
3
64
32
32
3
1
4


05033
宏观经济学
3
48
48
3
1
3


06003
统计学
3
48
48
3
1
3


01013
货币银行学
3
48
48
4
1
3


0305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0971
就业指导
0.5
8
8
6
2
4
第一阶段小计
1
16
16
第二阶段小计
3
48
48
创业教育课程合计
4
64
64
必修课程第一阶段合计
121
1972
1528
352
92
必修课程第二阶段合计
10.5
184
148
36
必修课程总计
131.5
2156
1676
388
92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提高性课程
11042
国际经济合作
2
32
2
32
32
6
1
2
41022
报关实务
2
32
32
6
1
2
4144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2
32
32
6
1
2
41462
跨国公司概论
2
32
32
6
1
2
41492
国际服务贸易
2
32
32
6
1
2
专业口径拓展性课程
11202
环境与贸易
2
32
32
5
1
2
41512
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2
32
32
5
1
2
4152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
32
32
国际经贸形势与政策II
0.5
8
8
4
2
8
11963
国际贸易与金融I(双语)
3
48
48
4
1
3


11013
国际贸易实务
3
48
48
5
1
3


11071
国际投资ERP模拟实验
0.5
24
16
8
5
2
8
11221
国际经贸形势与政策III
0.5
8
8
5
2
8
11973
国际贸易与金融II(双语)
3
48
48
5
1
3


41093
5
1
2
41532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
2
32
32
5
1
2
41632
东亚经济研究
2
32
32
5
1
2
11732
世界经济专题
2
32
32
6
1
2
41542
国际技术贸易
2
32
32
6
1
2
41642
跨国文化管理
2
32
32
6
1
2
41652
拉美经济研究
2
32
32
6
1
2
专业实务技能性课程
41552
国际经贸地理与市场行情
2
48
32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授课学时
实验(上机)
课内实践
开课时间
是否主干课
考核组织
学期
阶段
周学时
必修课程
通识课程
08052
大学语文
2
32
16
16
1
1
2

09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48
1
1
4

10322
军事理论
2
36
32
4
1
1
2
10342
体育I
32
5
1
2
41432
中级商务英语
2
32
32
5
1
2
41452
国际商务谈判(英)
2
32
32
5
1
2
41472
国际经贸文献选读
2
32
32
5
1
2
41482
国际商务
2
32
32
5
1
2
41502
国际期货贸易
2
32
32
5
1
2
41622
领导决策能力训练
2
32
32
5
1
2
41772
奢侈品贸易概论
2
32
32
5
1
2
11392
外贸英语口语
影视鉴赏
2
32
32
7
1
2
艺术鉴赏类课程(最低修满学分)
2
融通课程(通识核心选修课)
08262
西方文化史
2
32
32
5
1
2
08A22
艺术导论
2
32
32
5
1
2
09A22
科学发展史
2
32
32
5
1
2
30102
管理学通论
2
32
32
5
1
2
35042
经济学通论
2
32
32
5
1
2
37012
法学通论
2
32
32
5
1
2
38672

11091
学科前沿讲座(含毕业论文写作讲座)
1
16
16
7
2
第一阶段小计
24
384
328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