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性状的研究进展-洛阳会议

合集下载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焦仁海仲义刘俊蔡鑫茹吴凤新刘兴二夏远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是全国第1大粮食作物[1,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开发诸如工业乙醇等新能源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自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科技战略的核心。

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潜力70%依靠新品种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而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展决定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水平。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1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驱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发展现代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种质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有益基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均源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鉴于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围内的种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资源的争夺和发掘已成为竞争焦点,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

从种质资源中获取“基因主权”,带来巨额财富,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别国经济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

种质资源不被专利保护,但从种质资源中获取的优异基因序列却可以实施专利保护,不仅可以使窃取别国基因资源的“生物海盗”合法化,而且将致使种质资源拥有国应用本国种质资源时变成非法化。

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实力、提升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性。

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品质分析

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品质分析

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品质分析王付娟;全胜利;孙君艳;库丽霞【摘要】[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拉的品质.[方法]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的郑单958,浚单18,像单2001和像单2002共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语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氛酸含量.[结果]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品质含贡存在一定差异,4个杂交种果穗上部、中部、下部的蛋白质和赖氛酸含量依次增高.其中,浚单18和像单2001的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是中部最高,其次是上部,下部最低;郑单X58和豫单2002的粗淀粉含量则高低依次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氛酸含量变化一致,上部<中部<下部;粗脂肪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结论]为今后推广高品质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Objective] The quality of maize hybrid seeds at the different ear positions was analyzed. [Method] The content of starch, protein , lysine and fat in the seed of the maize variety: Zhengdan 958, Xundan 18, Yudan 2001 and Yudan 2002, was tested with the method of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 [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four main quality indexes was obvious different in the seed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ear. The order of th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lysine in the seed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four varieties was in basal kernel > middle kernel > apical kernel, the content of starch of Xundan 18 and Yudan 2001, middle kernel > apical kernel > basal kernel and Zhengdan 958 and Yudan 2002, apical kernel > middle kernel > basal kernel, and there was obvious variation principle in content of fat amongdifferent parts of kernel. [ Conclusion] The reference for the extension of good - quality maize variety was provid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6【总页数】2页(P9526-9527)【关键词】玉米;杂交种;果穗部位;籽拉;营养品质【作者】王付娟;全胜利;孙君艳;库丽霞【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科系,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科系,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科系,河南信阳464000;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籽粒中含有淀粉、亚油酸、维生素E、赖氨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1],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2],在国民生产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玉米(Zea may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农业和人类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贡献。

籽粒性状是玉米产量和机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研究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可以指导玉米育种和农艺措施的改进,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机收的效益。

下面将对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籽粒大小和重量:籽粒大小和重量是玉米产量和机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籽粒大小和重量与玉米产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籽粒越大、重量越重的玉米产量越高。

籽粒大小和重量也影响玉米的机收效果,籽粒大、重的玉米更易于机械收获,减少收获损失。

2.籽粒形状:籽粒形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籽粒较圆的玉米多产、易机收,而籽粒较长的玉米产量和机收效果较差。

这是因为籽粒较圆的玉米充实度高、堆积性好,籽粒较长的玉米充实度低、堆积性差。

3.籽粒颜色:籽粒颜色是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对产量和机收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籽粒颜色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机收有一定影响。

光色的籽粒在机械收获时更容易被机器识别和分离,降低了收获损失。

4.籽粒硬度:籽粒硬度影响着玉米的加工利用和机收效果。

研究发现,籽粒硬度与玉米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硬籽粒的玉米产量较高。

硬籽粒的玉米在机械收获过程中更不易破碎,提高了机收效果。

5.籽粒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对玉米产量和机收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合适的籽粒含水量可以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过高或过低的籽粒含水量都会影响产量和机收效果,过高的含水量容易导致籽粒腐烂、霉变,过低的含水量则会增加籽粒破碎率。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籽粒大小和重量、形状、颜色、硬度以及含水量等因素都对产量和机收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籽粒性状和玉米产量、机收效果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艺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机收效果,为玉米的种植和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云南农业 YUNNAN AGRICULTURE 2010,""(7) 0次
参考文献(17条) 1.杨彦忠.玉米蛋白质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01,(3):3~5. 2.王振华,亢伟民,张新.高淀粉玉米及其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2002,10(3):90~92. 3.陈绍江.高油玉米发展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2001,9(4):80~83. 4.汪黎明,石德权,等.高翰氮酸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作物学报,1994,20(4):446~452. 5.蓝希舞.高蛋白与高翰氮酸玉米杂交后代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及选育[J]].北京农业科学,1999,17(3):7~10. 6.刘仁东,石德权,等.玉米籽粒含油f的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及其AV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1992,25(6):52~57. 7.赵元增.玉米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增):42~45. 8.师惠英.玉米品质育种工作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5,(6):5~6. 9.王振华,王永普,等.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J].种子,1994,(3):33~36. 10.朱丹,郑大浩,等.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J].延边大学农学报,2000,22(2):96~101. 11.蒋基建等.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间相关和配合力分析[J].延边农学院学报,1987,(1):1~14. 12.吴显荣,粱鸿秋.玉米氮荃酸的生化分析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1):77~83. 13.宋同明.含油量选择与玉米籽粒的品质改良[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12(3):251~256. 14.祁新,赵颖君,等.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2001,9(1):26~30. 15.祁新,赵颖君,等.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1,26(3):32~35. 16.王振华,王义波.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相关分析[J].玉米科学,1998,6(3):25~28. 17.李九云.玉米资源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农作物研究.1993,(3)18~11.

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性分析

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性分析

第3期(总第523期)2021年3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3Mar.文章编号:1671-9646(2021)03a-0050-03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性分析滕超1,2,张小涵】,周明春1,夏韩硕1,范光森2,3,杨然2,3,*李秀婷1(1.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100048; 2.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 3.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8)摘要:为了解河南省小区域范围内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所含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在河南省3个不同的产地对其广泛推广的3种玉米品种进行扦样,对其所含蛋白质、脂质、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间营养品质差异性较为显著,同一产地不同玉米品种间营养品质差异较小,同一玉米品种不同产地间的营养品质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明在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种植下,这3种玉米品种均可以表现出其优良品质,可以进行混合种植。

关键词:玉米;品种;产地;营养品质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21.03.014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fferent Com Varietiesin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TENG Chao1-2,ZHANG Xiaohan1,ZHOU Mingchun1,XIA Hanshuo1,FAN Guangsen23,YANG Ran2-3,U Xiuting1(1.Beijing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2.Beiji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Additives and Ingredients,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3.Beijing Food Addi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rch Center,Beijing Technology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learn the difference of proximate compositions of corn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and varities in small areas of Henan Province.The samples of three widely popular corn varieties in three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carried out,and the content of protein,lipids and starch was determin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tritional 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corn varieties in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an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different corn varieties in the same producing area was relatively small.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of the same corn varieties,demonstrate suitable environment and reasonable cultivation.All three high-quality corn varieties could show their excellent quality for mixed cultivation.Key words:corn;variety;origin;nutritional quality玉米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与其他传统粮食作物相比,其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营养价值较高,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主要品种特性

玉米主要品种特性

玉米主要品种特性玉米新品—洛玉四号作者:李继军(2007 年10月08日)品种来源洛玉4号系由洛阳农科所选育出的高产、抗倒、抗病、耐密植的玉米新品种。

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由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开发。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6~99天,株型紧凑,株高240~244厘米,穗位高98厘米,抗倒性强;果穗中型,穗长18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18行,白轴,籽粒黄白色,半马齿形,千粒重348.5克,出籽率90.1%。

中抗大小斑病、茎腐病,高抗矮花叶病。

品质分析籽粒粗蛋白9.85%,粗脂肪4.59%,粗淀粉71.24%,赖氨酸0.30%,容重738克/升。

产量表现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连续两年第一,分别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6.4%和增产7.5%。

栽培要点采用宽窄种植,宽行90厘米,窄行40厘米。

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亩。

苗期注意蹲苗,应保证充足的肥料供应,并注意N、P、K配合使用。

该品种活秆成熟,叶片功能期长,果穗包叶发黄后5~7天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适宜地区适宜黄淮海各区域及同生态类型区种植。

郑单95郑单958 是堵纯信教授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

20 加年先后通过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和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定为重点推广品种。

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优点:高产、稳产:1998 、1999 两年全国夏下米区试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增产28. 9% 、15 .5%。

1998 年区试山东试点平均亩产达674 公斤,比对品照种增产36.7%;高者达927 公斤。

经多点调查,958 比一般品种每亩可多收玉米75 公斤——150 公斤。

郑单958 穗子均匀,轴细,粒深,不秃尖,无空秆,年间差异非常小,稳产性好。

抗倒、抗病:郑单958 根系发达,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经19 99 年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矮花叶病毒、黑粉病,抗大小斑病。

品质优良: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8.47 %、粗淀粉73 .42 %、粗脂肪3.92%,赖氨酸0.37 %;为优质饲料原料。

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

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

DOI:10.19462/ki.zgzy.20231212008基于穗部和籽粒相关性状的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魏 锋1 卫晓轶1 史大坤1 李方杰1 郑秋道1 高宏伟2 张根峰2(1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 453002;2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乡 453003)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杂种优势,以国审玉米品种伟育618及其双亲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效应,同时计算F1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

结果表明,轴粗、穗行数、穗粗的遗传力较高,行粒数、穗长的遗传力较低;从遗传效应来看,除粒厚外,其余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说明在选育穗部性状及籽粒性状等优良的杂交种时,更应该对双亲的轴粗、穗行数、穗粗等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

除考虑父母本的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外,还要考虑双亲间的杂种优势。

对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进行比较,穗重和穗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高于其他性状,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大于籽粒性状,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过程中,穗重和穗粒重也是重要的选择依据。

对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分析表明,与籽粒性状相比,对玉米穗部性状的选择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籽粒性状;杂种优势Utilization and Study of Heterosis Based on Ear andKernel Related Traits in MaizeWEI Feng1,WEI Xiaoyi1,SHI Dakun1,LI Fangjie1,ZHENG Qiudao1,GAO Hongwei2,ZHANG Genfeng2(1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 453002,Henan;2Henan Bao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Xinxiang 453003,Henan)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内玉米单倍体诱导及籽粒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国内玉米单倍体诱导及籽粒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科学 2020,45(6):28-31,85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6423/ki.1003-8701.2020.06.008国内玉米单倍体诱导及籽粒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王化冰、刘励蔚\朴莲玉\唐铭\冯咏琪2,修荆昌h(1.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长春130000;2.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长春130000)摘要: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改善远缘杂交不亲和等优势,在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中应用十分 广泛,并与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并称为现代玉米育种三大技术。

单倍体育种的核心是利用孤雌生殖 诱导系诱导产生单倍体,进而加倍形成DH系,为配制杂交组合提供材料基础。

中国在该技术应用上起步较晚,但发展 速度较快。

本文就孤雌生殖诱导系的诱导机理、诱导系的选育和单倍体籽粒鉴定方法=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在玉米单倍 体育种诱导及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877(2020)06-0028-04Research Progress on Maize Haploid Induction and Grain Identification in ChinaWANG Huabing',LIU Liwei1,PIAO Lianyu',TANG Ming1,FENG Yongqi2,XIU Jingchang'*(1.Jilin Province Crop Introduction and,Breeding Center of New Varieties,Changchun 130000; 2.Jilin Provincial Seed Management Station,Changchun 130000, China)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maize haploid breed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ening the breeding cycle and improv­ing distant hybridization incompatil)ility.It is widely used in maize breeding research units and enterprises.Maize haploid breeding technology,transgenic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technology constitute three major technologies of modern maize breeding.The core of haploid breeding is to use parthenogenet-ic induction lines to induce haploids,and then to double to form DH lines,providing a material basi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hybrid combinations.China started lat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l>u t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aize haploid breeding in China in three aspects of selection,the in­duction mechanism of parthenogenetic induction lines,selection of induction lines,and haploid identification meth­ods,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direction.Key words:Maize;Haploid;Research progress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以其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改善远缘杂交不亲和等优势被育种工作者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romosome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chr2
gene_id
GO
AC199765.4_FG008 hydrolase activity, hydrolyzing O-glycosyl compounds GRMZM2G177273 dolichyl-diphosphooligosaccharide--protein glycosyltransferase 67 kDasubunit,protein amino acid glycosylation,integral to membrane GRMZM2G002642 ankyrin-like protein,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antiporter/ drug transporter/ transporter GRMZM2G039845 DNA binding,ligand-dependent nuclear receptor activity,transporter activity,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DNA-dependent GRMZM2G114149 binding,transmembrane transport GRMZM2G123122 transporter activity GRMZM2G127591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activity,transmembrane transport
——TG**************GA——————TGTTATGCC—— ——TG**************GA——————TG********CC—— ——TGGAATCATGGA——————TG********CC——
图8 ZmCRP 5’UTP 区域的单倍型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突变体
野生型
叶肉细胞
茎韧皮部细胞
根韧皮部细胞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将控制玉米粒厚的主效
基因定位在120kb内
A B
图3 候选基因的初步定位 表2 目标区域内的候选基因
图4 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4 万株定位群体,将候
选基因定位在 120kb 内,
甲基转移酶
Primer
B-8
B-11
Indel标记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在497份自交系中,该基因启动子区域有4种单倍型
5’UTR CDSf CDSi CDSi CDSl 3’UTR
单倍型A :
单倍型B : 单倍型C : 单倍型D :
——TGGAATCATGGA——————TGTTATGCC——
第五个外显子区域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100份自然群体中启动子区差异位点的测序分析
启动子差异位点的部分测序结果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启动子区域差异在497份自然群体中的关联分析
序列_0 序列_1
序列_0 序列_1
miR164的结合 位点?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0、候选基因的可能miRNA调控机制?
8 7 6 5 4 3 2 1 0 B73-1 X-1 B73-2 X-2 B73-3 X-3 B73-4 X-4
图 miR164在B73和突变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粒长(cm)
粒宽(cm)
粒厚(cm)
图2 突变体和野生型籽粒性状的比较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表型特征观察——突变体表现为植株变矮,胚乳细胞大小无明显变化
140kb
a:大粒的电镜示意图
b: 小粒的电镜示意图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2、组织细胞学分析——突变体的叶片、茎和跟部细胞与正常自交系相同
AS2-1
GGACAGAGACAGGTTTAACAATC
基于AC—PCR的SNP标记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6、候选基因的进化分析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6、候选基因的进化分析
在水稻和大刍草中启动子区域两个差异位点的分析
不同基因型水稻自交系的扩增结果
不同基因型大刍草扩增结果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候选基因100份自然群体中外显子区差异位点的测序分析
第二个外显子区域
第五个外显子区域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100份自然群体中外显子区差异位点的测序分析
外显子差异位点一的部分测序结果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GRMZM2G138125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protein signaling pathway,ATP binding,integral to membrane GRMZM2G176881 structural molecule activity,tight junction GRMZM2G376731 intracellular protein transport, GRMZM2G113990 coiled-coil-helix-coiled-coil-helix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GRMZM2G114153 FIP1 GRMZM2G176677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GRMZM2G357972 histone-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chromatin modification GRMZM2G428386 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ate kinase activity GRMZM2G438841 homoiothermy, GRMZM2G039711 hypothetical protein GRMZM2G053317 No GRMZM2G127581 hypothetical protein GRMZM2G138190 Putative uncharacterized protein
2013年11月洛阳
玉米籽粒发育关键基因的克 隆与功能解析
河南农业大学



2013年6月27日
一、玉米籽粒发育关键基因克隆研究意义
提高玉米单产的三个要素: 增加亩穗数——种植密度、株型(叶夹角)、抗倒性等 增加穗粒数——穗行数(穗粗)和行粒数(穗长) 提高粒重——增加籽粒体积(库)和光合产物积累(流)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在水稻和大刍草中对启动子区域两个差异位点进行分析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7、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候选基因主要在分裂活跃的组织和器官中表达,而且野生型中的表达 量明显高于突变体。 B A
1
0.8 0.6 1.5 0.4
2.5
2
Wild type Mutant
豫82
玉米的高密度栽培
2009年河南玉米的大面积倒伏
一、玉米籽粒发育关键基因克隆研究意义
籽粒体积大小是光合产物积累的“库”,是决定玉米籽粒重
量的关键因子。
粒长
粒宽
粒厚
籽粒体积的三个构成因子
一、玉米籽粒发育关键基因克隆研究意义
光合产物的有效 积累期,即“流”
15d
35d
45d
玉米灌浆速率的动态曲线
预测有3个候选基因。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4、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目标性状的候选基因
候选基因在突变体与野生型的 启动子区域有 2 个插入,编码区不 存在差异。
该 基 因 编 码 Cyclin-related
protein,全长2578bp,包含5个外 显子,编码337个氨基酸。
野生型 突变体
1.40 1.20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1.26 1.25
Wild type Mutant
百粒重(g) 32.90 40.00 22.06
0.75 0.72 0.47 0.36
30.00 20.00 10.00 0.00 Wild type Mutant
5、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确定目标基因的单倍型
编码区差异位点在497份自然群体中的关联分析
Primer
CACGACGTTGTAAAACGACCACCACAGAAGTCGAGATGG CACCACAGAAGTCGAGATGC
AS1-1
CACGACGTTGTAAAACGACGGACAGAGACAGGTTTAACAATT

序列_0 序列_1
miR164的抑制 表达的转化?
CACGTGCTG-----CCTCGCCCGTTTGATTTCTCCGTGCCCGAAGACGCGCCGTGAAACC CACGTGCTGTTATGCCTCGCCCGTTTGATTTCTCCGTGCCCGAAGACGCGCCGTGAAACC ********* **********************************************
图9 ZmCRP在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 和根中的表达

ZmCRP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不
同时期胚乳中的表达
二、玉米粒厚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8、候选功能分析——ZmCRP 过表达可以导致拟南芥籽粒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