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合集下载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玉米杂交种则是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农艺性状的玉米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于种植者选择适合的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抗逆性强玉米杂交种一般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抗逆境等。

在实际生产中,抗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而抗逆境能力则可以使玉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抗逆性强是玉米杂交种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二、早熟性强早熟性是指玉米杂交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比一般品种更早成熟,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节省生长周期。

早熟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降低气候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抢收抢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产量玉米是以产量为主要经济性状的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

这是通过杂交育种选择出来的优质品种所具有的优势。

较高的产量可以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四、较好的抗逆适应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抗逆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也能够减少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较好的品质除了高产量外,玉米杂交种还具有较好的品质。

这包括玉米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食用品质等方面。

较好的品质可以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六、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保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能够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七、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能够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品质,延长商品期,提高商品价值。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一)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一)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一)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背景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种子作物之一。

然而,玉米的生产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田间调查以确保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章将介绍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调查项目以下是玉米田间调查项目的详细列表:•植株生长情况:调查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等因素;•田间气象情况:调查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土壤质量:调查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土壤紧密度等因素;•病虫害情况:调查是否存在病虫害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灌溉和施肥:调查灌溉和施肥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收割季节:在适当的时间收割并保证玉米的品质。

标准以下是玉米田间调查的标准:•玉米植株高度应在1.8m-2.5m之间;•叶片颜色应为深绿色;•土壤pH值应在6.0-6.8之间;•养分含量应保证足够,但过量施肥要避免;•病虫害情况应被及早发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自然灌溉是首选,必要时进行人工灌溉;•玉米在成熟季节应及时收割,保证成熟度和品质。

结论以上介绍了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通过有效调查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注意事项为确保调查准确性和品质,应注意以下事项:•田间调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且应该配备适当的器材;•不要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以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时常对玉米田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修剪和除草。

总结玉米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在田间调查过程中,需要关注植株生长情况、田间气象情况、土壤质量、病虫害情况、灌溉和施肥情况以及收割季节。

通过以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包括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叶片大小和颜色、生长势、抗病性能、耐旱性能、产量等。

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指玉米幼苗地面至茎尖的距离,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度合适的植株有利于降低倒伏率,增加产量。

通常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高度要比品种高,约在2-3米之间。

2、穗位高度穗位高度是指玉米穗在植株中的高度位置,处于植株中部位置的穗一般较易成活、结实、产量高。

玉米杂交种的穗位较为统一,在植株中部或中下部,容易收获,降低了收割损失。

3、茎粗茎粗是指玉米植株茎的粗细程度,与植株的稳定性、干物质积累以及耐倒伏能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茎粗适中,既不粗,也不细,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

4、叶片大小和颜色叶片大小和颜色与植株的生长势息息相关。

健壮的生长势会使叶片茂盛,通常呈深绿色,叶面光泽度较高。

反之,生长势不佳、营养不良的植株叶面颜色为黄绿色、红色或苍白色。

5、生长势玉米的生长势包括株高、生长速度、叶片和根系的发育程度、芽数等多个方面。

健壮的生长势是高产的前提之一,行稀密、施肥量、雨量和温度等均对玉米生长势产生影响。

6、抗病性能玉米的抗病性能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较具有抗病性的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不同杂交种对病害的抗性能力不同。

7、耐旱性能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旱情对其影响较大。

耐旱性较好的玉米杂交种能够抗旱、逆境,旱情发生时干物质积累不减少或减少较少,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

8、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产量。

优秀的杂交种通常具备耐病、耐旱、稳产且产量高的特点,其单产远远高于普通品种。

为达到最佳的产量表现,需在合适的时期、合适的施肥方案下进行正确的管理。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玉米杂交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类,具有高产、耐性、耐候等优点。

其主要农艺性状包括生长速度、茎秆高度、叶片特征、穗长、穗重、籽粒形态和数量、籽粒含水量和质量等方面。

1. 生长速度:玉米杂交种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和生长程度。

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玉米杂交种的生长速度能够比传统种类快3-4倍。

2. 茎秆高度:玉米杂交种的茎秆高度相对于传统种类更高,能够达到2-3米的高度,这有助于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光能和增加穗部的数量,提高产量。

3. 叶片特征:玉米杂交种的叶片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良好,叶面横宽、长,叶片边缘更加平整,有助于增加光合作用和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

5. 穗重:玉米杂交种的穗重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重,能够达到500-1000g的穗重,这有助于增加单株的产量。

6. 籽粒形态:玉米杂交种的籽粒形态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加标准,形状规整且更为笔直,这有助于增加籽粒的数量和质量。

7. 籽粒数量:玉米杂交种的每个穗部所产生的籽粒数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多,通常可以达到400-600个以上。

9. 籽粒质量:玉米杂交种的籽粒质量相对于传统种类更佳,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并且口感更好,这有助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则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简析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产量性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是衡量杂交优势的重要指标,也是农民关注的重点。

一般而言,杂交种的产量比传统的自交种和直系后代更高。

这是由于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效应,杂交种的子代具有更好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从而保证了更高的产量。

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还受到种植密度、施肥水分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分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产量。

2. 抗逆性性状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的影响,如干旱、病虫害等。

玉米杂交种的抗逆性性状对于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在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保持更好的生长状态和产量表现。

通过对杂交种抗逆性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具有抗逆性的玉米杂交种,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稳定性。

3. 品质性状玉米的品质主要包括玉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外观品质包括玉米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而食用品质则包括玉米的口感、甜度、香味等。

对于玉米杂交种而言,其品质性状对于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在品质性状上具有更好的表现。

杂交种的玉米粒更加饱满、色泽更加鲜艳,口感更加甜美。

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通过对品质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优质的玉米杂交种,满足市场需求。

4. 生长期性状玉米的生长期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也影响着玉米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玉米杂交种的生长期性状对于玉米的生产和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杂交种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生长过程并进入收获期。

这对于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生长期性状的分析,可以选育出更快速、更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杂交种,从而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评价标准(重要)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叶片上有平行于叶脉的褪绿条纹。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主要症状:在果穗、茎秆、叶片、雄穗上产生白色的瘤状突 株/小区 起。后期病瘤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计数收获区内感病株数。病株雌穗短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 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 株/小区 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株/小区 基部第一二节间变色、变软、腐烂的株数 1-9级,1=最好 果穗顶端结实情况,结实到顶最好。 收获区内所有植株的数量,含倒伏、倒折株。 植株正常,果穗结实不正常(无穗或结实少于50%)的株数(不包括自交苗、小苗或由 病虫害导致的异常株)。 计数收获区内的总收获穗数。 公斤 所有收获果穗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 所有收获籽粒的重量,保留2位小数。 % 出籽率=样本籽粒重/脱粒前样本果穗重*100 % 称取籽粒重量后,立即 用水分仪测定籽粒水分含量,保留2位小数。 公斤/亩 标准产量=(100-籽粒含水量)/86×(小区籽粒重/收获区面积)×666.7 计数果穗单行籽粒数,取5穗平均。 取5穗平均。 厘米 测量从穗基到顶端的长度,取5穗平均。 厘米 测定并排5穗果穗中部的宽度/5。 克 随机称取100颗籽粒的重量,取3次平均。
Page 1 of 1
玉米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调查记载标准
性状名称 出苗期 保苗数 行长 行距 行数 前期倒伏 吐丝期 株高 穗位 倒伏 倒折 小斑病 大斑病 灰斑病 纹枯病 观测时间 (播种后天数) 5-8 30 30 30 30 吐丝前 50-60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85-95 观测对象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收获区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5穗样本 数据单位 月/日 株/小区 米 厘米 行/小区 株/小区 月/日 厘米 厘米 株/小区 株/小区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概述
长达2cm~3cm。 4、抽雄期:全田有50%植株雄穗尖端从顶叶
抽出。 5、开花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雄穗中部小穗
开花。
6、吐丝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 叶。
7、成熟期: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由黄变 绿,籽粒硬化。
8、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玉米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7、穗粗:果穗中部的直径,以cm表示。
8、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末结粒部分长度,以cm表 示。
9、秃尖度:秃尖长度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0、穗行数:果穗中部的行数。
11、行粒数:计数一行的籽粒数。
12、穗粒数:果穗上的全部粒数。
13、籽粒出产率:籽粒重量 (风干重) 占全部果穗 重量 (风干重) 的百分率。
17、有效穗数:每公顷实收株数与单株有效穗 数的积,以穗/hm2表示。
18、
产 量 ( kg/hm2)= 每 公 顷 株 数 × 单 株 粒 干 重 (g)/1000
19、生物学产量:单位面积上的地上部干物质 重量。
生物学产量=每公顷籽ຫໍສະໝຸດ 产量+茎叶干重+穗轴 干重。
20、经济系数:同小麦。
1、株高:自地面至雄穗顶的高度,取10~20 株平均,以cm表示。
2、穗位高:着生果穗的节至地面茎的高度, 以cm表示。
3、双穗率:一株结2个果穗的百分株率。
4、多穗率:一株结2个以上果穗的百分株率。 5、空秆率:没有果穗或果穗不发育的植株的
百分率。
6、穗长:自果穗基部量至果穗顶部的长度 (不包括果穗柄)(cm)。
二、注意事项
1、不同玉米品种或栽培措施下收回的考种植 株。测产规、钢卷尺、米尺、剪刀、天平、千 分卡、瓷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

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
×0.7。

每公顷叶面积(m2)=平均单株叶面积(cm2)×每公顷株数÷10000
(cm2/m2)上式中平均单株叶面积的计算通常需在20株以上。

在叶面积测定过程中,应将测定植株始终固定,对其绿叶面积予以系统的测定,一般每隔7~10d测定一次。

但在某一措施(如施肥、灌水)实施后或受某种特殊条件影响后,均应及时测定叶面积的变化,而不必受7~10 d的限制。

25.叶面积指数: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叶面积。

其计算如下: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叶面积(m2)÷10000(m2)
26.光合势: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一定时期内,每天绿色面积的总和。

2222
LA(LA(
1m/m)
2m/m)
光合势(m d/m)该时期的总天数(d)
2
式中,LA
1为某一时期开始时的绿叶面积,LA
2为某一时期结束时的绿叶面积。

光合势22
和叶面积的单位分母中的m2也可以是hm2。

全生育期的光合势应等于全生育期中各时期光合势的总和。

27.净同化率:指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干物质生产的效率,是反映光合作用能力的指标,即1 m2绿叶面积工作一天实际累积的干物质的克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时期内增加的干物质重量(g/m2)
净同化率(g/m/d)
22
该时期的光合势(m d/m)
2
测定净同化率的取样株数,通常每次每一处理在20株以上,取样区内应不包括受边际影响的植株,每次取样的生长情况应力求接近。

测定时,将取样植株齐地面砍下,在105℃烘箱中杀青30 min,然后降低至80℃烘干至恒重时称其干物质重,如风干乘一系数0.86即得干物质重。

28.根系分布: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1株,挖一个80 cm深的剖面,绘根的分布图。

29.根量:每处理取代表性植株一株,测定不同土壤层次(0~20、20~40、40~60和60~80cm)根的重量,取样面积为单株营养面积的1/4。

然后换算成单株不同层次的根重,以克表示。

30.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31.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32.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33.植株整齐度:开花后期目测全区植株生长的整齐程度,以整齐、中等、不整齐3级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