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
(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
(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
);“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
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
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代兄弟。
温颜:指父母慈颜。
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
(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
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 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 境、气氛。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 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借代”,也叫作“换名”,是指不直说某 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 去代替它的辞格。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是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的。
一、意义的锤炼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二、声音的锤炼 运用平仄变化提升表达效果。 中国有句老话: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是指,在多种 同义句式间选择一种最适合当前
语境,表达效果最好的句式。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 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真实。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3.要注意思想感情。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 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
陈家庄奔去。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5.不要拘泥于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师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甲当作乙来写的辞格。 大地母亲是宽厚仁慈的。 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 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 修辞是在各种同义手段中选择适 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广告、新闻、演讲等领域。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比喻是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方法。
例如,“苹果”和“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们相似之处在于都代表着幸福和平安。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我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它强调了跑得很快这个事实。
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元素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我们一家人都很善良”、“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排比表达。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或相对的方式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偶表达。
反复是一种通过多次重复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君一面之词,暂不论其事实如何,至少可以感受到其语气的强烈和坚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复表达。
除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外,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一些高级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借代等。
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月亮”和“浪漫”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暗示了月亮代表着浪漫和诗意。
象征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红玫瑰”和“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象征,使用红玫瑰象征着爱情。
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其他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表自己或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
例如,“长城”和“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代,用长城来代表中国。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一)修辞的基本概念1、概念★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基本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修辞的基本概念★初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高中修辞:引用、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
2、类型高考必备12种修辞比拟考试频率最高!(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概念:根据两种事物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类别: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甲像乙)例如: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比喻词:像、如、似、好像、好比、仿佛、宛如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注意:比喻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若是同类事物,即使有“像”,也不算比喻。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父亲。
(不是比喻)(2)暗喻(甲是乙)(甲成为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比喻词:是、成为、成了、变为、就是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3)借喻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甲说成/比喻成物乙,无比喻词。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常见作用)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议论文)注意:回答“作用类”题目,要考虑两个角度——(1)形式上,可准备的“套语”;(2)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类别:拟人、拟物。
★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物当作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或语言。
例如: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2)拟物(把人当作物)把活生生的人写成静态的,或者动物。
关键在模拟,并不求相似。
例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作用:拟人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 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 可以是复句)
•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 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 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 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 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 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 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 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 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 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 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意义的锤炼
•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 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
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 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 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 2.(2004年高考湖南卷)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
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 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 解析:本题以改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的运用。需要熟悉排比句的 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式, 还需要对原句进行分析,找出能构成相同结构句子的内容。
【答案】:他们都是怀有远大理想而又德才兼备,志愿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祖国的应届 毕业的大学生。
练习2
LOGO
• 2.把下面画线的长句改写成短。 • 有人把学习基础知识比作从“一”做起。没有第一块
基石、第一条小溪、第一步前进,就没有高楼的耸立、 滔滔的大河、万里的征程。
【答案】:没有第一块基石就没有耸立的高楼;没有第
• 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炼句。
• 句式的选择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认真地安排、选择 语句,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句式选择的内容
LOGO
几和 种变 常换 见方 句法 式 的 特 点
(一)长句和短句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与被动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
生 动 明 快 , 活 泼 有 力 。
节 奏 短 促 , 干 脆 利 落 ,
经典展示
LOGO
• 长句 • ①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
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 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 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②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 敢于和残酷的命运殊死搏斗! 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 在历史的长河上驾时代飞舟!
(纪宇:《风流歌:真正的风流》)
LOGO
句式转换
LOGO
1.(2002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 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 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 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 短句
• ②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 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 1950年正月15元宵节,虚岁20 ,周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 “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 上。
句式转换
LOGO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
(一)长句和短句
LOGO
色学 适势细 能
和作 宜畅致 使
心 理 活 动 的
品 中 描 写 自
于 政 论 性 的 文
达 。
, 使 条 理 贯
表 达 严 密 、
内然章 通精
容景和 气确
。文
、
定 的 语 气 等
气 氛 , 激 越 的 情 绪 、 坚
尤 其 适 宜 于 表 现 紧 张 的
适 宜 于 叙 述 性 文 章 ,
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内容。
• ①我像一朵鲜花,开在枝头,
• 我像一个姑娘,目光含羞; • 我像一只牡鹿,跳涧越沟, • 我像一头雄师,尾摇鬃抖。 • (纪宇:《风流歌:风流的自述》)
• 3、反复句
强调某种意思,加强某种语气,突出某种感情。 ①总理呵,我们的 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一条小溪就没有滔滔的大河;没有第一步前进就没有
万里的征程。
(二)整句和散句
LOGO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 相似的一组句子。 修辞效果是形式整 齐,音节和谐,气 势贯通,意义鲜明。
结构不整齐,句式长 短不齐,交错运用。 修辞效果是能使语 句灵活自然,富•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
这类题按照或明或暗的语意要求选择句式,所选句式正好适合 所给出的语境,上下衔接,语意连贯。这类选用句式题称为语 境型句式选用题。
• 答案:C
LOGO
结构模式
形式: 话语的表达形式
内容: 话语所表达的信息 和思想之间的相互 关系。
句模仿真
LOGO
• 1.(2013·山东高考)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 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 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 默默无闻。
•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 学生乙:
。
• 答: 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句式的选择主要表现为同义句式的选择。 LOGO
• “同义句式”,是指表示相同或者相近的 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 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
答案:D
LOGO
• 【例2】( 2012·山东高考)例如: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 的一项是( )
•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反对:上下两句意义相反,互相映衬。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串对:上下两句意义紧密相接,前后连贯,又叫“流 水对”。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LOGO
• 2、排比句 • 排比句是对偶句的发展和扩大。它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内部的逻辑关系。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LOGO
• A、他翻译了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 • B、他把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翻译了。 • C、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被他翻译了。 • D、马克•吐温的一篇小说翻译了。
• 以主动者为陈述对象的句子,叫主动句。—强调主动者 • 以被动者为陈述对象的句子,叫被动句。—强调被动者
整句的形式美 LOGO
• 1、对偶句
•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近、相 关或相反的内容的句式,叫做对偶句。俗话叫“对对子”。 例如:
• ①重视知识,尊重人才。 • ②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 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对偶的类型
LOGO
正对
反对
串对
LOGO
(1)正对:上下两句意义相近,互为补充。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 【解析】题干要求将一组短句变为一个长单句。三个
句子的结构相同,只有“东西”前的定语不同,所以 将“东西”前的定语用并列结构表示,即可得出答案。 • 【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 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或:真善美的东西总是 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选用被动句,往往会产生较好的修辞效果。 LOGO
• 1、为了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语气贯通,适合选用被动句。 • ①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
乡》) • 2、为了突出受动者,而又不宜说出或者无从说出施事者,也宜用被动句。 • ②电镀液中的金属粒子不断的被还原,变成了金属原子。 • 3、有时为了强调人物的不幸遭遇或叙述不如意的事情,选用被动句。 • ③他被人骗了。 他被处罚了。 • 4、如果说话人要突出主动者,可以用主动句式;如果要突出被动者,则用被
• (二)变换和选用的原则: • 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
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实战演习
LOGO
1.(2013龙岩模拟)将画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可适当增删字词)
当初,苹果公司开除乔布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在 已经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仍然放言要以自己颠覆性的产品去创造 一个崭新的IT王国的“壮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是青年时 期所遇到的思想上的依托——禅,给了他最温暖的安慰,使他 很快从狂躁中回复了清净、澄澈,找到了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 理想世界
现代汉语修辞
Modern Chinese Rhetoric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LOGO
辞
修
词
句
辞
辞
辞
辞
格
辞
语
式
格
格
格
格
的
语
的
的
综
概 说
锤 炼
选 择
(
(
一 )
二 )
( 三 )
( 四 )
合
体
运
用
【学习目标】
LOGO
• 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
• 掌握句式选择的要求。
【学习重点】
LOGO
句式的选择
长句 短句
整句 散句
主动句 被动句
肯定句 否定句
一、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
LOGO
句际关系
求得上下文 的紧密联系
合乎逻辑 严密突出
切情切境 增强魅力
实战操练
LOGO
• 【例1】(2011·北京卷)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