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 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修辞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和修辞 学著作,以拓宽视野和增强对修辞的 理解。
持续学习
提醒学生保持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 关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随着学科的发展,现代汉语 修辞将与心理学、社会学、 文化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形 成更为丰富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的运用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增强文学表 现力。
反语
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押韵
使诗歌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音乐美感。
反复
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对偶
使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使诗歌更加工整、优美。
讲解了句子的结构、表达 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排比 、对偶、顶真等,以提高 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完整 的文章或语篇,包括文章 的开头、结尾、过渡、呼 应等方面的技巧。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实践
建议学生在日常表达中积极运用所学修 辞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与讨论
建议学生加入相关的学术讨论群体,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05
现代汉语修辞的 基本概念…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句子修辞
篇章修辞
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修辞 的定义、特点、原则和功 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
讲解了如何通过语音手段 ,如押韵、节奏、语调等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探讨了词语的选择、搭配 、锤炼等方面的技巧,以 及如何通过词语的巧妙运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另一个说法,结果把两种不同说法糅在一起,造 成了结构上的混乱,这就是句子杂糅的毛病。例 如: + 对于怎样提高学习效果这个问题上,我已经找到 了有效的方法。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现代汉语修辞学PPT..

去,都是词语的超常搭配。 区别 :1.从内容上看,移就移的一般是表示人的情 状或人的感受的词语 ;拈连所拈的是一些表示具 体行为动作的动词。 2.从结构上看,移就所涉及的两项一般构成限定关 系;拈连大多数是把表现甲事物的动词拈用到乙事 物身上,构成动宾关系的结构。
通感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有意识地将视觉、听觉、
①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
上下来做饭。 ②在汉江南岸的那些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 上下来做饭。 ③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 从阵地上下来做饭。 ①他们走出咖啡店,夜已经来了。寒气迎面袭 来,他打了个寒噤。(巴金《寒夜》) ②他们走出咖啡店,夜已经来了。寒气迎面扑 来,他打了个寒噤。(巴金《寒夜》)
(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
2、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
第一,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语境具有消除歧义、化解逻辑矛盾的功能。 第三,语境对使用语言有约束力量。
第四,语境是评定修辞优劣的客观依据 。
五、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词语的运用
第一节 词语的选用 一、词语选用的原则____适应特定的题 旨情境 二、选用词语的要求____准确、贴切 注意 :1.要看清对象; 2.要留心环境 ; 3.要注意真实 三、选用词语的范围 :动词、形容词、名词……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2) 生活永远是诗的土壤。 (未央一篇论文的标题) (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 死了。 (臧克家《有的人》)
( 4 ) 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
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 以为他一定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 实他心里却是很苦的。 ( 5 )又一阵残暴的脚步声,震动着 魔窟,渐渐近了,就在窗前经过。
现代汉语电子课件修辞-PPT精选文档

三、借
代
1.类型:(1)特征代本体。 (2)专名代泛名。 (3)具体代抽象。 (4)部分代整体, (5)质料代本体。 (6)定数代不定数。 (7)处所代本体。
2.借代与借喻区别
(1)构成基础不同 借代是相关性;借喻是相似性。 (2)作用不同 借代重代,借体代本体; 借喻重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3.比喻的用法
(3)迂回设喻
通过“否定”喻体以引出本体,否定喻体是假 ,更巧妙地将喻体和本体联系起来是真。 例:站在高山向西看,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 原是新开么路上岭来。 (青海民歌《站在高山上》) (4)喻中有比 进一步把本体同喻体比较,为的是更强调事 物的特性。 例:“南霸天比豺狼还凶狠。”
二、比
拟人和拟物两种合为比拟。
拟
1.拟人:也叫“人格化”,把人所具有的动作、 感情等赋予物。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甲物当作乙物写。
二、比
拟
比拟的应用要注意: 根据事物特点比拟; 思想性和感情色彩; 比拟与比喻区别: (1)意义上比喻重在喻,突出事物相似点; 比拟重在拟,干脆把甲当乙写。 (2)形式上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词语身份 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的成分一般是描 写性的往往是动词性词语充当。
4.比喻的运用
(4)比喻要贴切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必须有相似点。而“宏伟的教学楼就像高 楼大厦”“劳动一天累得像一朵花一样没 有一点力气”不贴切。
4.比喻的运用
(5)比喻与平语要配合恰当 原文: 一晃,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最 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改文:……一幕,…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件珍贵的衬衫》 (6)比喻要新颖 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修辞ppt

6
(一)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Fra bibliotek基本原 则可以概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 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 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 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何故”、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 、“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7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 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 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 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 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一) (二)
1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 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 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 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 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 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 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 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 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 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 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
4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
(一)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Fra bibliotek基本原 则可以概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
语境,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 语言使用 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 成的语言环境。陈望道先生在《 修辞学发凡》中所说的“六何”——“何故”、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 、“何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7 任何词语、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孤立地、静止 地看,无所谓好 坏。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修辞效果也 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 现出来。同一句话,此时此地说合适,而换 一个时间、地点、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 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一) (二)
13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词语的选择、锤炼,又被称为“炼字”、“炼词”。炼字、 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 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 创新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准确贴切是炼字、炼词的基 本要求,要做到这些,首先 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掌 握了词的本质特征,才不至于把词用错,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 才能把词用得贴切。我们积蓄了大量词语,并且运用自如,就有 了精确地表情达意的条件,就有了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能。往往有 这种情况,某一个词用得不合适,整个意思大受影响,甚至失之 毫厘,差之千里;某个词用得巧妙,会为整篇 文章增添光辉。
4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
❖ 句子的锤炼(又叫“炼句”)有其特有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句子的安排。它指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语序、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句与句的连贯以及句子的 周密照应、省略隐含等都应该仔细推敲,都是修辞 的范畴。
❖ 二是句式的选择。句子的长短、松紧、整散、肯定 与否定、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文言句与欧化句等各 种同义句式,都各有各的特色,句子形式各异,修 辞作用也不同,必须正确选择,还要注意配合使用。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 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 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 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
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即:修饰文字
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
❖ 1.长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2.短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3.相互转换(见书P232-P233)
句式的选择 和转换
(二)整句和散句
1、整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散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整句和散句的转换: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主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被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相互转换: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肯定句——是不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2、否定句:——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1)单重否定句: (2)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和单纯否定句相比,一般是肯定句口气重,否 定句口气轻;肯定句是直接陈述,否定句则比较婉转。
如:“这个人好”(语气强)和“这个人不坏”(语
气较弱)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同义时,一般是否定句比肯定句 口气更重,有明显的强调作用。同时又可以表示委婉 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式:本体和喻体用破折号注释形成比喻。 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暗喻和缩喻?
并列式:结构平行式,把喻体和本体排列起 来,有的又叫“引喻” 例:1、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
2、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 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
三、比喻的作用
例:她(虎妞)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 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的猪肝,颜色复杂 而难看。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溯源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 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三)“修辞”的含义
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 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的原则
是否适合语境 是否得体
辞格的运用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叫“喻词”(像、如、犹如、好比、若、仿 佛)。
例:知识像海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构成比喻的条件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 个事物,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如: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 这本书和那本一样
2、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点,即 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主体相似,才 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二、变式
1、反喻 从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相反相对的方面设喻, 指出本体不具备喻体的某种性质,这种用否 定句式构成的比喻叫反喻,常用“甲不像 (不是)乙”。
例:秋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种半开半醉的 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 重新做
2.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 种辞格叫做比拟。根据拟体的不同属 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具体事物的拟人化)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 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
殊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 言的实践中产生的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本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 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 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
例: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 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朱自清《绿》)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钱钟 书《围城》
注:“像、好像、好似”这类结构均 当成明喻,是不是明喻,要看看有无 比喻关系。
例:周总理
《一件珍贵的衬衫》
2、暗喻(又称隐喻)
表面上是判断、叙述、说明,暗中却包含 着比喻关系,暗喻本体和喻体均出现,常 用喻词“是、成为、变成、当作、看作”等, 有的也不用喻词,即“甲是乙”
这就把虎妞擦着粉的黑脸在灯光照射下的 颜色形象的描绘出来了。?
例: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乱用,甚至干脆不用 形容词和典故的,好像真正美丽的人用不着多施脂 粉,乱穿衣服一样。?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钱,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突出了刽子手的凶狠、残暴、贪婪。?
比喻需要注意的几点: 1、比喻要通俗,就是要用熟悉的、人所共 知的事物当成喻体,不用生僻的事物做喻体。 2、比喻要贴切,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 点,相似程度越高,比喻就越贴切。 3、比喻要新鲜,不落俗套。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fq)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呵,化作一支燎原的火炬
熊熊燃烧。
3、借喻:即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直接将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可用“乙(代甲)”出现
例: (1)在寻找中,我就怕我未成熟的果实,偏 偏毒死了偏爱我果实的人 (鲁迅《写在 坟后面》)
(2)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而且要把 学生引导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瀚无际的海边去。 (骆小所《教学方法杂谈》 (3)他摇曳着一头蓬草
2、较喻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和喻
体不但,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要深 多少倍。
杨朔《茶花赋》 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做燃料得,至于那些 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3、缩喻
省略喻词,只出现本体和喻体的比喻, 结构较为紧凑,语言简练
同位式:(同位短语构成比喻) 例: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在这里!
2、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使文章有风趣。
例:牛皮不要吹的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4、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深刻的道理通 俗易懂。
西双版纳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 边疆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 《围城》)
同时,有些比喻比较隐晦,难以会意, 就需要加以解释,也有比喻,故意不出 现相似点,使读者发挥想象,得其意于 言内,又得其意与言外,给人以含蓄美
例:一个朴实无华的片名 像一杯泥土 像一簇山花 像一滴露珠
(抽象概念的拟人化)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 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把人当物)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 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把甲 物拟作乙物)
比拟的作用:
1、抒发强烈的情感,寓情于物,借景抒情
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绝不是平凡的树!…….但它伟岸,正直、朴质、 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 挺拔,他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个例子喻体比较多,除了泥土的相似点“朴素” 出现,其他喻体相似点均没有出现,故意给读 者留下思考余地,发挥主观联想,去捕捉真正 含义。
比喻的类型(基本类型和变式)
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中间常用“像” 类喻词来连接。
基本形式:本体(甲)+“像”类喻词+喻体(乙)
“像”类喻词包括?
喻体后面有的同时用上“一样、一般、似的”一类 词语与之呼应
暗喻和缩喻?
并列式:结构平行式,把喻体和本体排列起 来,有的又叫“引喻” 例:1、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
2、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 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
三、比喻的作用
例:她(虎妞)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 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的猪肝,颜色复杂 而难看。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溯源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 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三)“修辞”的含义
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 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的原则
是否适合语境 是否得体
辞格的运用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叫“喻词”(像、如、犹如、好比、若、仿 佛)。
例:知识像海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构成比喻的条件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 个事物,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如:她长得像她妈妈一样 这本书和那本一样
2、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点,即 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主体相似,才 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二、变式
1、反喻 从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相反相对的方面设喻, 指出本体不具备喻体的某种性质,这种用否 定句式构成的比喻叫反喻,常用“甲不像 (不是)乙”。
例:秋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种半开半醉的 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 重新做
2.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 种辞格叫做比拟。根据拟体的不同属 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具体事物的拟人化)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 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 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
殊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 言的实践中产生的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本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 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 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
例: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 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朱自清《绿》)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钱钟 书《围城》
注:“像、好像、好似”这类结构均 当成明喻,是不是明喻,要看看有无 比喻关系。
例:周总理
《一件珍贵的衬衫》
2、暗喻(又称隐喻)
表面上是判断、叙述、说明,暗中却包含 着比喻关系,暗喻本体和喻体均出现,常 用喻词“是、成为、变成、当作、看作”等, 有的也不用喻词,即“甲是乙”
这就把虎妞擦着粉的黑脸在灯光照射下的 颜色形象的描绘出来了。?
例: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乱用,甚至干脆不用 形容词和典故的,好像真正美丽的人用不着多施脂 粉,乱穿衣服一样。?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钱,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突出了刽子手的凶狠、残暴、贪婪。?
比喻需要注意的几点: 1、比喻要通俗,就是要用熟悉的、人所共 知的事物当成喻体,不用生僻的事物做喻体。 2、比喻要贴切,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 点,相似程度越高,比喻就越贴切。 3、比喻要新鲜,不落俗套。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fq)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呵,化作一支燎原的火炬
熊熊燃烧。
3、借喻:即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直接将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可用“乙(代甲)”出现
例: (1)在寻找中,我就怕我未成熟的果实,偏 偏毒死了偏爱我果实的人 (鲁迅《写在 坟后面》)
(2)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而且要把 学生引导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瀚无际的海边去。 (骆小所《教学方法杂谈》 (3)他摇曳着一头蓬草
2、较喻 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本体和喻
体不但,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要深 多少倍。
杨朔《茶花赋》 我们四川人还有用牛粪做燃料得,至于那些 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3、缩喻
省略喻词,只出现本体和喻体的比喻, 结构较为紧凑,语言简练
同位式:(同位短语构成比喻) 例: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在这里!
2、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使文章有风趣。
例:牛皮不要吹的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4、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深刻的道理通 俗易懂。
西双版纳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 边疆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里浸了一浸(钱钟书 《围城》)
同时,有些比喻比较隐晦,难以会意, 就需要加以解释,也有比喻,故意不出 现相似点,使读者发挥想象,得其意于 言内,又得其意与言外,给人以含蓄美
例:一个朴实无华的片名 像一杯泥土 像一簇山花 像一滴露珠
(抽象概念的拟人化)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 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把人当物)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 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把甲 物拟作乙物)
比拟的作用:
1、抒发强烈的情感,寓情于物,借景抒情
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绝不是平凡的树!…….但它伟岸,正直、朴质、 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 挺拔,他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个例子喻体比较多,除了泥土的相似点“朴素” 出现,其他喻体相似点均没有出现,故意给读 者留下思考余地,发挥主观联想,去捕捉真正 含义。
比喻的类型(基本类型和变式)
1、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中间常用“像” 类喻词来连接。
基本形式:本体(甲)+“像”类喻词+喻体(乙)
“像”类喻词包括?
喻体后面有的同时用上“一样、一般、似的”一类 词语与之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