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认知过程 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语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
与文化学的关系
文化背景对现代汉语修辞学 的影响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化学的 相互影响
文化学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研 究的启示
汇报人:
比喻
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 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常见形式: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注意事项:在使用比喻时需要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歧义和误导。
拟人
定义:将事物 人格化赋予其 人类的行为、 情感或语言特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 可以为现代汉语修辞 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指 导推动现代汉语修辞 学的进一步发展。
与文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文学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接受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艺术魅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特点。
添加标题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调语言的表 达效果
旨在提高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 达水平促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功能
表达情感:通过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增强语言表现力: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突出重点:通过修辞手法强调某些内容使其更加突出 增强语言节奏感: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
分类: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类型。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3.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 修辞感受的。一般说,修辞要在合乎 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 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 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 的。
•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 “艾艾”,算到 1950 年正月 15 元宵节,虚岁 20 ,周 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 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 记》) 只使用短句平铺直叙,却收到了简洁、明快,清晰利 落的表达效果。
吃饭没?
总问我吃饭没? 我有钱吃饭。
语境功能
制约
语音、词汇、语法;规范与偏离
协调
省略
过滤与添加;经济原则
补充
引导
牵引思维的方向,增加新意
创造
小组课外练习 模拟丘吉尔演讲,结合语境理论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 never give up
写文章多用散句。多用于一般记叙文、说明文等 。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 婷《致橡树》)
•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徐刚《黄山拾美》)

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 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 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 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 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刘白羽《长江 三日》)
月亮真好
月色如水 月色如水近楼台
2. 语境类型及其构成因素
类型: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长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爱做作
的,爱谈笑的,浑名“九娘子”

肥胖妇人。
短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肥胖妇人,
爱021/10/10
2.用否定词来简化表示条件、假 设关系的复句,避免分句间词语 的重复。如:一个青年一定要有朝气,要有坚
强的意志,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否则就不是一位 新时代的革命青年。
结论:修辞是以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 言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所 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而追求理想的表达 效果,则是修辞的根本任务。
12
2021/10/10
二、修辞学的范围 修辞学A (广义): 修辞哲学 修辞学(核心)B:修辞学C(狭义)、
修辞术、修辞工程 边缘修辞学:语境学、语体学、文风学、
3.用“的”字结构使句子尽量变 简。如:整个阵地都被我军占领了,敌人溃不成
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35
2021/10/10
4.用重复分散法
A.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 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奋 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B.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英 雄,是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 心的英雄,是奋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另一种是改变词语的适用环境。(降用、易色)
二、改变词性
25
2021/10/10
第三节 词语的代用 一、相关的借代
借代由本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重在事物的相关 性 。分为:1.特征代本体 ;2.具体代抽象 ;3.部分 代整体 ;4.材料或工具名称代与之有关的事物 ;5. 地点、作者、商标等代替与之有关的事物。; 6.典型人物代一般;7.结果代原因 ;
22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另一个说法,结果把两种不同说法糅在一起,造 成了结构上的混乱,这就是句子杂糅的毛病。例 如: + 对于怎样提高学习效果这个问题上,我已经找到 了有效的方法。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现代汉语 修辞

现代汉语 修辞
明,而能不能科学地说 明,与修辞学者的修辞学识渊博与否、语言修养的高低等等有着 密切的联系。 我国修辞学分为古代和现代两段。古代修辞学总结的方法和 理论成果分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是我国语言表达的瑰宝。当 时虽然没有被称为“学,但它的内容的丰富已为世界所罕见。我 国现代修辞学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 步建立起来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 的修辞学体系。

言辞外语境 自然环境 情境 言辞内语境 语体风格语境
10
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价值观 词语 句子 段落 章节语境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解释作用;二是过滤 作用。前者主要帮助听话人准确理解话语,后者主要帮助说话人 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所谓修辞效果指的也就是话语说得 好不好。这个“好不好”的评判标准就是选用的语言材料对上述 语 境诸多因素的适合程度。适合程度越高,表达效果越好。反之就 没有什么效果。例如: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段对话:一辆公共汽车待上完客人后, 开始徐徐启动。这时,打扮入时的女售票员一边朝前挤一边高声 叫道:“买票、买票!”当售票员挤到一位戴眼镜的乘客面前时, 看见这位眼镜乘客正专心读一份报纸,就大声吼了一声:“喂, ‘眼镜’,买票!”这眼镜乘客被吓了一跳,立即掏出一元钱边 递过 去边说“到广兴车站”。女售票员接过钱装入票箱就“啪”的一 声关 了票箱。待她转身要走开时,“耳环,请撕票!”(“撕票”即 撕下 11 一张票——给乘客)售票员火了,说: “你怎么乱叫
4
修辞作为一种活动,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言 语交际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思考内容——言语表达——言语传递——言语接收——言语理解 在这五个阶段中,从“思想内容”到“言语表达”的语词转 换过 程中,就有一个追求语词表达效果的工作活动,这个活动就是 “修辞”。例如,首都师大的曲啸老师曾经应邀去某市监狱向在 押 犯人演讲。怎们称呼成了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称“同志”, 不 够格;称“罪犯”,听者不舒服。最后曲啸称他们“触犯了国家 法 律的年轻朋友们”,一声称呼,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这里称呼 的选择就是一个选择锤炼的过程。 言语表达效果的加强,最根本的就在于完善和优化词语,要 5 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话语情景的语言材料,进行恰当的表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 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 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 可以是复句)
•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 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 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 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 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 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 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 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 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 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 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意义的锤炼
•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 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
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 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 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修辞活动 即在说写中,积极调整语言的一种行为 修辞现象 指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语文现象 修辞规律 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技巧
、手段和法则
修辞学
即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题旨、情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 学总是着力阐述下列三个问题:
保持自我本色,看清交际对象”,是 指语言运用要适应交际双方,要依据听 读者和说写者两方的具体情况做到适 当、适度和适量。
“保持自我本色”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自我,
即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自己的话,它包含两
层意思:
其一 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 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辞句。 用词造句要符合使用者本身具备的主观因素, 诸如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处境心 情、职业阅历、经验识见等。
B 被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忘记了社会环境,就谈不到提高表达效果,不了 解社会环境,也谈不到通过语言来表达或理解某 种思想。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
“物理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世界”。词语是物理世界中单个事物的符号,句子 是物理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不同层级的语 言单位同其所反映的物理世界的对象有“同构性”, 这就要求运用语言一般来说应同物理世界保持一致。
1、修辞一定要适切题旨(何故、何事) 修辞要“适切题旨”,就是指在修饰、调 整语辞时,一定要使修辞手段或方法与思 想感情和说写目的相适应、相切合。
交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给 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在交际中, 用不用或用哪种修辞手段或方法,完全要看题旨的 要求而定:该用的不省,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甲的 不用乙,该用乙的不用甲。
语境,是衡量修辞好坏的准则。
(三)修辞原则的层次性
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唯一最高原则。一切修 辞,是得体的,便是成功的,不得体的,便 是失败的。但是,得体性具有层次性。这是 由语言环境的多层次性所决定的。
小语境得体性 大语境得体性
大、小语境的得体度与修辞效果的关语境 修辞效果
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 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1 2 3 4 5 6
适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穆修) 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 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话》)
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欧阳修同院)
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修 辞 学
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 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 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 ——萨丕尔《语言论》
修辞学是语言运动学或叫语言动力学中 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修辞学研究的 对象是运用中的语言和语言的运用问题。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修辞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综合运用的科学, 是语言学中的一 种专门学问。汉语修辞学 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其古老,是因为早在古代,人们对它 就有了研究。
其二
有不同主观因素的“自我”会用不同的方式 说话,使用语言的特点也会不同。即以“身 份地位”而言,同一个说写者的身份地位是 同其听读者的身份地位相对而言的,不是固 定不变的。面对不同的听读者,说写主体有 时是老师,有时是学生,有时是父亲,有时 是丈夫,有时是下级,有时是上级,有时是 同学,有时是朋友等等,处于不同的身份, 就要说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的话语,这样, 才能收到好的交际效果。
所谓适应交际对象,就是进行言语交际时, 要和交际对象的各种特点相和谐、相一致。
也就是要适应交际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 文化修养、思想性格、职业身份、经验阅历、 生活习俗、心理状态(希望尊重、信任、同情 、关爱、年轻、吉利等)以及适切与交际对象 的关系。不管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口语中,都要 看清交际对象。
得体
得体 不得体 不得体
得体
不得体 得体 不得体

较好 不好 最不好
目的 (何故) 题旨
事项(何事)
交际场 交际者(何人)
表达者(说写者)
接受者(听读者) 社会环境(大、小环境)
情境 交际环境 (何地、何时) 自然环境
前言后语
口语语体 语体风格 (何如) 书面语语体
六、怎样学习修辞
1、正确认识修辞学的地位和作用 2、修辞必须联系表现内容和生活实际 3、学习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并同平时的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4、修辞学习必须同学习其他学科紧密 结合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说:“夫人之立 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 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 一而万毕矣!” 《文心雕龙· 炼字》还说:“富于万篇,贫 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钱秉镫也说过:“句工只在一字之间”, “若是乎一字之恰好之难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修,饰也,从彡, 攸声。”又说:“彡,毛 饰画文也”。清代段玉裁 注:“饰,刷也。引申为 文饰之义”。又说:“不 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 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修。 ”可见,“修”还包括“ 去其尘垢”,即今之所谓 修改病句和删除一些不必 要的内容。
“修辞”之“辞”并非单个儿的“词”, 而是指言辞和文辞,即说的话和写的话。 “修辞”在古代,最早是指修饰、整理诉讼 用辞的本领,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发展 到后来,主要指修饰文辞。“诚”指真诚, 贴切。“修辞立其诚”就是修饰文辞、言辞 要建立在真诚、贴切的原则之上,把说写的 方式(修)、对象(辞)和原则(诚)都说 到了。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修辞的最早的最有 权威的名言。先秦以降,陆续出现了许多关 于修辞学的专门著论,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修辞”这一概 念。《易· 乾· 文言》中说:“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 其诚,所以居业也。’”
唐代孔颖达《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 义》中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 其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 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宋代王应麟在《困学纪闻· 易》中 解释“修辞立其诚”说:“修辞 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 则为巧言。”显然,他是认为, 语言既要有实在的内容、真诚的 感情,又要具有文采,这是从内 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解释的。
(2)适应交际环境 (何地、何时)
“交际环境”只包括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这二者不管 是哪一种,都存在于一定的时 空中,所以又称为时空环境, 它们都是非语言环境。
修辞要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A 交际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大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民 族和文化背景。 小环境——居室内外,即特定的交际场合。
适应语言风格:
语体风格
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个人风格 表现风格
语体:
语体,又称言语体式, 是一种语言 的功能变体,是依赖语境而形成的 言语特点的体系。
语 体
口头语体
语境类 型不同
更多地适应于日常生活的领域,它是在人们之 间日常的、随意的、非专门性的交谈中构成的 ,它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其主要特点是生动活 泼,亲切朴素,是文学语言的源泉。
自然环境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所以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准确地反映自然环境 并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③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贺敬之《回延安》 ④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棵是 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三、学习修辞的意义
1
学习修辞的基本理论,有助于自觉地掌握 修辞规律,揭示语言之迷,提高自己的言语 修养和交际能力。
2
学习修辞学基本知识,可提高阅读、欣赏 水平。
学习修辞,可增强说话能力和写作能 力,使语言明确、简捷、生动、深刻。
3
四、修辞原则
(一) 什么是修辞原则
修辞原则就是:为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 修饰、调适语辞时必须遵守的标准或准则。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如:
魏代曹丕的《典论· 论文》 西晋陆机的《文赋》 梁代钟嵘的《诗品》 南朝齐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某些篇章 南宋陈骙的《文则》 唐代刘知己《史通》中的某些章节 元代王构的《修辞鉴衡》 明代李腾芳的《文学法三十五则》 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等一系列著作对修辞问题都有新见解。
说修辞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因为它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只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事情. 这一时期,一些学者,把修饰文辞和言辞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问来著书立说。如近人唐钺的《修辞格》、王易的《修 辞学通诠》、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等专著,尽管不 全面不系统,但已经形成了修辞学的不同体系。1932年4月出 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则是全面讲修辞学的。它 是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专著,对修辞的性质、任 务、功用和研究方法都作了全面的论述,被誉为中国现代修辞 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嗣后,又出现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二座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