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学学习资料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与心理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语言使用中的心理认知过程 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语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
与文化学的关系
文化背景对现代汉语修辞学 的影响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化学的 相互影响
文化学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研 究的启示
汇报人:
比喻
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 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常见形式: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注意事项:在使用比喻时需要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歧义和误导。
拟人
定义:将事物 人格化赋予其 人类的行为、 情感或语言特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 可以为现代汉语修辞 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指 导推动现代汉语修辞 学的进一步发展。
与文学的关系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文学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的表达和接受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与文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艺术魅力。 现代汉语修辞学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特点。
添加标题
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调语言的表 达效果
旨在提高人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 达水平促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功能
表达情感:通过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增强语言表现力: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突出重点:通过修辞手法强调某些内容使其更加突出 增强语言节奏感: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
分类: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类型。
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修辞活动 即在说写中,积极调整语言的一种行为 修辞现象 指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语文现象 修辞规律 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方法、技巧
、手段和法则
修辞学
即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在题旨、情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 学总是着力阐述下列三个问题:
保持自我本色,看清交际对象”,是 指语言运用要适应交际双方,要依据听 读者和说写者两方的具体情况做到适 当、适度和适量。
“保持自我本色”就是言语交际要适应自我,
即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自己的话,它包含两
层意思:
其一 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 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辞句。 用词造句要符合使用者本身具备的主观因素, 诸如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处境心 情、职业阅历、经验识见等。
B 被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忘记了社会环境,就谈不到提高表达效果,不了 解社会环境,也谈不到通过语言来表达或理解某 种思想。
修辞要适应自然环境
“物理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世界”。词语是物理世界中单个事物的符号,句子 是物理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不同层级的语 言单位同其所反映的物理世界的对象有“同构性”, 这就要求运用语言一般来说应同物理世界保持一致。
1、修辞一定要适切题旨(何故、何事) 修辞要“适切题旨”,就是指在修饰、调 整语辞时,一定要使修辞手段或方法与思 想感情和说写目的相适应、相切合。
交际的目的各种各样,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给 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在交际中, 用不用或用哪种修辞手段或方法,完全要看题旨的 要求而定:该用的不省,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甲的 不用乙,该用乙的不用甲。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中文系
10级语文教育一班
殷玉兰
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许 你在我的世界走来走去。
该句运用了舛互。
舛互是指故意违反“矛盾律”,对某一事物
先全部肯定,然后再部分否定;或先全部否 定,然后再部分肯定,利用字面矛盾组织语 言,达到突出强调作用的一种辞格。 该句属于先全部肯定,然后再部分否定。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该句运用了比拟和对比。
该句既属于容上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 形式如何。两体对比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 一起进行对照使两者的特征更加显著。 把“理想”和“现实”拟人化,用“丰满”和“骨 感”来形容,是比拟修辞手法。“理想”与“现实” 相对立,“丰满”与“骨感”相对立,是对比修辞 手法。
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
该句运用了对偶。
对偶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
的短语或句子对称组合起来表达相关的意义 内容的一种辞格。 该句属于宽对,除字数必须相等外,结构可 以相似,词性和平仄要求不严,可以有重复 的字词。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 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 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 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该句运用了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语气 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以 增强语势。 排比的各项中往往会重复一些词语,重复的词语
叫提示语。该句中的“说…,是…”就是提示语。
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
该句运用了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同音或多义条件,有意使语句
同时兼含表面与内里两种意义——“言在此而 意在彼”的一种辞格。 该句属于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 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不吃饱就没有力气,吃饱了就减不了肥。该 句最终是为了表达“不要减肥”的意思。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汉语修辞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汉语中的修辞效果和手法。
汉语修辞学常用于文学评论、语言教学、广告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
对于汉语修辞学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概念1.修辞:指语言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言词技巧。
汉语修辞学所研究的修辞,包括音韵、字义、词类、句子和篇章等几个方面。
2.修辞手法:指修辞技巧的种类。
例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等。
3.修辞效果:指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例如形象、暗示、音韵美、节奏美等。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1.形象类比喻:通过比较可以表达出某种感情或思想的手法,例如“他像一只狼一样嚎叫”。
拟人:将非人类物品或抽象事物拟人化,例如“花儿笑了”。
拟声:模拟某种声音,例如“咚咚咚”的敲门声。
2.辞格类对仗:重复相同词或句型的结构形式,例如“你爱我,我爱你”。
对偶:重复相同的意思,例如“让我们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
通假:用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词汇,来刻画某种形象或表现一种思想。
3.转化类借代:用一个词表示另一个事物,例如“龙凤呈祥”中的“凤”代表女子。
转喻: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另一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省略:一种将某些信息隐含在文本内部的辞格手法。
三、修辞效果的分类1.形象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造形象的形状、内容、颜色、细节等方面的美感。
2.音韵美:修辞手法可以使汉语表达充满音韵美感,例如排比、押韵等。
3.节奏美: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创造文本的节奏美感,例如对仗、对偶等手法能够使汉语表现出动感和韵律感。
四、其他相关知识1.对于汉语修辞学的学习,需要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2.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尽可能地做到自然、生动、精确、有感染力。
3.修辞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跨越了语言学、文学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现代汉语修辞学

长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爱做作
的,爱谈笑的,浑名“九娘子”
的
肥胖妇人。
短句:这是个顶着假发的肥胖妇人,
爱021/10/10
2.用否定词来简化表示条件、假 设关系的复句,避免分句间词语 的重复。如:一个青年一定要有朝气,要有坚
强的意志,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否则就不是一位 新时代的革命青年。
结论:修辞是以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 言手段为研究对象的,从词、句到篇章、语体的所 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而追求理想的表达 效果,则是修辞的根本任务。
12
2021/10/10
二、修辞学的范围 修辞学A (广义): 修辞哲学 修辞学(核心)B:修辞学C(狭义)、
修辞术、修辞工程 边缘修辞学:语境学、语体学、文风学、
3.用“的”字结构使句子尽量变 简。如:整个阵地都被我军占领了,敌人溃不成
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35
2021/10/10
4.用重复分散法
A.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 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奋 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B.你是英雄,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而是具体的英 雄,是亲切的、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 心的英雄,是奋斗着、希望着的英雄。
另一种是改变词语的适用环境。(降用、易色)
二、改变词性
25
2021/10/10
第三节 词语的代用 一、相关的借代
借代由本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重在事物的相关 性 。分为:1.特征代本体 ;2.具体代抽象 ;3.部分 代整体 ;4.材料或工具名称代与之有关的事物 ;5. 地点、作者、商标等代替与之有关的事物。; 6.典型人物代一般;7.结果代原因 ;
22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一、修辞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题旨:就是表达者说写时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
情境:包括说写时的上下文语境乃至说写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还包括说写时的场合等等。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所谓“消极修辞”,就是“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
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
其适用的范围当然占了(甲)境界(引者注:指‘记述的境界’)的概念的语辞的全部,但同时也做着其余两个境界(引者注:指‘表现的境界’、‘糅合的境界’)的底子。
其适用是广泛语境的全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
假如普遍使用的,便可以称为基本的,那它便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四五页,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由此可知,陈望道所说的“消极修辞”是一种专注于在语法、逻辑上努力的一种语言活动。
即表达者的说写应该合乎语法规范、符合逻辑事理,也就是“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的境界,也就是基本修辞。
所谓“积极修辞”,就是“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
同一切艺术的手法相仿,不止用心在概念明白地表出。
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
这类手法颇不宜用在(甲)境界的语辞,因为容易妨害了概念的明白表出,故(甲)境界用这种手法可说是变例。
但在(乙)境界中,却用得异常多。
”“此外,(丙)境界(引者注:指‘糅合的境界’)的语辞,如一切的杂文,寻常的闲谈等,却又用不用都无妨。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四五至四六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由此可见,陈望道所说的“积极修辞”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调动一切积极手法力图提高表达效果为终极目标的语言活动。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有力”、“动人”的目标,它可以突破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
因此,也可以说,“积极修辞”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创造性语言活动。
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补充:古代“修辞”的含义1.“修理文教”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文言》)唐代孔颖达对这句话的疏解是:②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上云进德,下复云进德;上云修业,下复云居业者,以其间有修辞之文,故避其修文而云居业,且功业宜云居也。
从孔疏中可以看出,“修辞”的原意应为“修理文教”,指人的“修业”(修理功业)而言。
这跟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其义大异。
2.作文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多次提到“修辞”:①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励德树声,莫不树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宗经》篇)②凡群言发(必)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祝盟》篇)这两处引文中的“修辞”,都是作文即写文章的意思。
修辞的这一含义,后代沿用甚久:③勤苦修辞,乙不能也,吹嘘附势,丁亦耻之。
(白居易:《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④平生好修辞,著集逾十卷。
(顾炎武:《春雨》)3.文辞(1)修辞由作文即写文章的意思而引申为“文辞”。
如:①赞曰:毖祀钦明,祝史惟谈。
立诚在肃,修辞必甘。
(《祝盟》篇)②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殷播:《河岳英灵集·李颀》)“修辞必甘”、“修辞亦绣”译成白话就是“文辞必须悦耳动听”,即“文辞亦美”。
(2)“作文”和“文辞”这两个古代修辞的含义,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
它们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修辞虽然不无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
即使是元代王构以“修辞”题名的《修辞鉴衡》一书,其《修辞》二字不过是“诗论”加“文论”的代称。
《修辞鉴衡》实际上是“诗文鉴衡”,即教人“为文为诗”之术。
4.谨饰其辞①修辞者,谨饰其辞也。
辞不可以妄发,则谨饰之故。
(文天祥:《西涧书院·释攥讲义》)“辞之义有二:发于言则为言辞,发于文则为文辞。
”把修辞理解为“谨饰其辞”,其源可以上溯到西汉的刘向。
刘向因直言受谤,故竭力注意言说:②夫辞者,人之所自通也。
主人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上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说苑·善说》)“辞不可不修”的“修”和“说不可不善”的“善”互训,修辞就是善说。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谨饰其辞”。
这个修辞,仍不能等同于现代的修辞这个概念。
刘向的“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的“辞”字,是指安身立命的本领、条件。
现代“修辞”的定义“修辞”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有三个义项:①指修辞现象,如“《芙蓉镇》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特色”;②指修辞活动,如“语言大师都善于修辞”;③指修辞学,如“学点儿修辞能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修辞这个概念并非它的三个义项的相加,而是应该具有概括性更强的特定定义。
下面我们把专家学者给修辞下的各式定义,按照部分定义项的相同或相似,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调整、修饰、加工说修辞是对词语的调整、修饰和加工。
如:(1)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3页)(2)修辞就是修饰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李维琦:《修辞学·绪论》)2.选择说表达效果的提高依赖于选择,“修辞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如:(1)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修辞学习》1982年第1期)(2)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这就是修辞。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第475页,1983年版)3.准确、鲜明、生动说表达效果怎样才算提高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修辞学界几乎都援用了这样一个标准:准确、鲜明、生动。
如:(1)要达到修辞的目的,基本要求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要作到准确、鲜明、生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汉语知识》第274页,1979年版)(2)修辞学,研究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表现思想感情,讲究语言的艺术手法。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第23页)4.经济、简练说有的修辞书把要求“经济”、“简练”作为修辞的定义项。
如:(1)讲究修辞就是要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
(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下册)5.适应题旨情境说给修辞定义时,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陈望道提出并一再强调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类似的提法还有吕叔湘:(1)什么叫修辞?……我的认识是: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该用另一种说法(《修辞学习》1986年第1期封二)6.美辞说(1)修辞学,把词义语汇引入新美学范畴,能提高人们对词语的美化力量和欣赏力(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第23页)(2)修辞学是一种追求言辞之美的学问。
(傅隶朴:《修辞学》)7.几个常用定义(1)修辞这两个字大体各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2)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3)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辞海》1979年修订本)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1. 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说得具体点,就是系统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题旨情境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2. 现代汉语修辞学所谓“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系统地研究在以现代汉语为交际语言的语言活动中,如何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力图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种种规律的科学。
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三、1.修辞学与语音学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修辞要研究并利用双声、叠韵、押韵、平仄、谐音、叠音、拟声、儿化韵、重音、轻声、字调、语调、停顿、音节、节奏等手段,研究这些语音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音律美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2.修辞学与词汇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修辞要研究并利用同义选择、反义对举、多义关联、同音关顾、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词语仿造、词语创新、词语变序、词语活用、熟语巧用等手段。
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3.修辞学与语法学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一种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
两者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任务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说来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总结归纳语法规则,指导人们正确、明白地表情达意;而修辞学则是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律,总结归纳尽可能有效的语言表达模式和方法,使表情达意尽可能的圆满。
所以,修辞学不仅研究如何正确运用语法规则明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规律,也研究如何适应题旨情境突破语法规范使达意传情效果趋于最大值的一些规律、方式。
修辞学与语法学之间是一种既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学科。
对此,吕叔湘曾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说明:从原则上讲,语法讲的是对和不对,修辞讲的是好和不好;前者研究的是有没有这种说法,后者研究的是哪种说法比较好。
从修辞的角度看,没有绝对的好,倒可能有绝对的坏,例如使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词语。
哪种说法最合适,要看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对谁说话,上一句是怎么说的,下一句打算怎么说。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典雅点较好,有时候大白话最为相宜。
好有一比:我们的衣服,上衣得像个上衣,裤子得像个裤子,帽子得像个帽子。
上衣有两个袖子,背心没有袖子,如果只有一个袖子,那就既不是上衣,又不是背心,是个“四不像”。
这可以比喻语法。
修辞呢,好比穿衣服。
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
总之是各有所宜。
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