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 修辞

现代汉语 修辞
明,而能不能科学地说 明,与修辞学者的修辞学识渊博与否、语言修养的高低等等有着 密切的联系。 我国修辞学分为古代和现代两段。古代修辞学总结的方法和 理论成果分布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是我国语言表达的瑰宝。当 时虽然没有被称为“学,但它的内容的丰富已为世界所罕见。我 国现代修辞学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下,逐 步建立起来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 的修辞学体系。

言辞外语境 自然环境 情境 言辞内语境 语体风格语境
10
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价值观 词语 句子 段落 章节语境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解释作用;二是过滤 作用。前者主要帮助听话人准确理解话语,后者主要帮助说话人 恰当表达思想感情。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所谓修辞效果指的也就是话语说得 好不好。这个“好不好”的评判标准就是选用的语言材料对上述 语 境诸多因素的适合程度。适合程度越高,表达效果越好。反之就 没有什么效果。例如: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段对话:一辆公共汽车待上完客人后, 开始徐徐启动。这时,打扮入时的女售票员一边朝前挤一边高声 叫道:“买票、买票!”当售票员挤到一位戴眼镜的乘客面前时, 看见这位眼镜乘客正专心读一份报纸,就大声吼了一声:“喂, ‘眼镜’,买票!”这眼镜乘客被吓了一跳,立即掏出一元钱边 递过 去边说“到广兴车站”。女售票员接过钱装入票箱就“啪”的一 声关 了票箱。待她转身要走开时,“耳环,请撕票!”(“撕票”即 撕下 11 一张票——给乘客)售票员火了,说: “你怎么乱叫
4
修辞作为一种活动,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言 语交际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思考内容——言语表达——言语传递——言语接收——言语理解 在这五个阶段中,从“思想内容”到“言语表达”的语词转 换过 程中,就有一个追求语词表达效果的工作活动,这个活动就是 “修辞”。例如,首都师大的曲啸老师曾经应邀去某市监狱向在 押 犯人演讲。怎们称呼成了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称“同志”, 不 够格;称“罪犯”,听者不舒服。最后曲啸称他们“触犯了国家 法 律的年轻朋友们”,一声称呼,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这里称呼 的选择就是一个选择锤炼的过程。 言语表达效果的加强,最根本的就在于完善和优化词语,要 5 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话语情景的语言材料,进行恰当的表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中职教育-现代汉语(北大第二版 下册)课件:6.3 词语修辞.ppt

中职教育-现代汉语(北大第二版 下册)课件:6.3 词语修辞.ppt

1.词语色彩的选用

词语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人物、事物的褒贬
评价和爱憎感情。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应根据需要,认真
地区分和选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
确地、恰当地表达出来。如果不注意区分和选择,就容易
出现褒贬不当的问题。
1. 词语色彩的选用

如有人将持枪拒捕的歹徒写成“顽强抵抗”,把抓歹
而且还是语言交际中岔题、移花接木、双关等修辞手段构
成的重要语言因素。
2. 同义词的选用

一组同义词可以把同一概念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
所具有的不同属性的细微差别鲜明地表现出来。
2. 同义词的选用
• 如表示“看”这一动作有很多同义词: • 表示已经看到的,如“看见”“见到”等; • 表示向远处看的,如“望”“眺望”等; • 表示向上看的,如“仰视”“仰望”等; • 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视”; • 表示偷偷地看的,如“窥”“窥视”; • 表示专注地看的,如“盯”“注视”等; • 表示仔细地看的,如“审视”“查看”等; • 表示快速地看的,如“瞥”“扫视”等等。
2. 同义词的选用

这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有助
于人们区分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使人们的语
言表达更加精确、严密。
2. 同义词的选用

同义词可以满足交际上的需要,构成“委婉语”、
“禁忌语”等,如在某些场合,用“丰满”代替“肥
胖”,用“苗条”代替“瘦”,用“洗手间”代替“厕
• (孙懿华、周广然著《法律语言学》)
1. 词语色彩的选用
• 例②是个公诉词片断, 运用“惊慌失色”“终日惶惶不安 ”“罪行败露”“阴谋”“孤注一掷”“暴力”等感情色 彩鲜明的贬义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被告人手段之残忍, 犯罪后果之严重。公诉人通过这些词语创造了一种令人愤 慨的氛围。这种氛围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激起听众、法 官对被告的愤怒和谴责。所用的语句情感、语势强烈,显示 出咄咄逼人、无可辩驳的气势。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
❖ 句子的锤炼(又叫“炼句”)有其特有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句子的安排。它指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语序、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句与句的连贯以及句子的 周密照应、省略隐含等都应该仔细推敲,都是修辞 的范畴。
❖ 二是句式的选择。句子的长短、松紧、整散、肯定 与否定、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文言句与欧化句等各 种同义句式,都各有各的特色,句子形式各异,修 辞作用也不同,必须正确选择,还要注意配合使用。
在现代,“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1)指运用 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 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 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
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即:修饰文字
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
❖ 1.长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2.短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的语境) ❖ 3.相互转换(见书P232-P233)
句式的选择 和转换
(二)整句和散句
1、整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散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整句和散句的转换: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主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2、被动句——特点、修辞效果、适用语境 3、相互转换: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肯定句——是不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2、否定句:——含有否定词语的句子。 (1)单重否定句: (2)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和单纯否定句相比,一般是肯定句口气重,否 定句口气轻;肯定句是直接陈述,否定句则比较婉转。
如:“这个人好”(语气强)和“这个人不坏”(语
气较弱)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同义时,一般是否定句比肯定句 口气更重,有明显的强调作用。同时又可以表示委婉 的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参差。人
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多用散句。多用于一般记叙文、 说明文等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 虹霓。(舒婷《致橡树》)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 难而不俗。(徐刚《黄山拾美》)
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 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 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 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 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刘白羽《长江 三日》)
主观语境因素,指包括身分、职业、思想 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 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 言风格。
客观语境因素,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
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3.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制约修辞手段的使用。修辞中语言手段 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 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
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 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 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 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 较好的修辞效果。
2.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 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 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 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
3.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什么是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研究 怎样运用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语音、词 语、句子等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规 律的科学。
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及文 字学并不处于同一平面和同一层次。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
(三)“修辞”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 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 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2、短句: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的 句式。
短句特点:短句结构简单,具有干净 利落地特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 有力。
多用于叙事和抒情。叙事简明,抒情 强烈激越。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 一般也多用短句。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 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1950 年正月15元宵节,虚岁20 ,周岁19。庄上 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 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 树理《登记》)
(宋祁《玉楼春》)
求特效
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或使语言幽默诙 谐,人们有时突破常规,变异地使用词语,以 求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1.曲解词义 2.转换功能 3.反用色彩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 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吴敬梓 《范进中举》
第三节 句子的配置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 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 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 果。
只使用短句平铺直叙,却收到了简洁、明 快,清晰利落的表达效果。
二、整句和散句
单独的句子无所谓整句和散句之分。整句和散句 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一系列语句结合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或者行使某种语
法功能的时候,就存在着整句和散句的区分了。
整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相同或相 似。常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艺性文体中。
整散结合,可以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获得良好的
修辞效果。
其实大学生活可短暂了,有时想一想:寝室 一出,一进,一天过去了嚎;寝室一出, 不进,四年就过去了嚎!你知道大学四年 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没去上课, 老师点名了!你知道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那你知道比这两 种都痛苦的是什么吗?那就是第一堂课去 了老师没点名,第二堂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 修辞感受的。一般说,修辞要在合乎 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 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 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 的。
三、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1. 语境的含义
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 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 情况和关系等。
2. 构成语境的因素
(二)“修辞”的一般含义
1.指修辞活动。
当表达这个意思时作动词用,如“修辞要适应题旨 和
情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2.指修辞这一事物本身。
是指从人们的修辞活动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有效运用 语言的规律,这个意思当名词用。
3.指修辞科学 。
用作该义时,也是一个名词,是对客观存在着的修 辞规律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和学说。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 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 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 人更加感到沉寂。(鲁迅《祝福》)
求生动
语言生动可提高表达效果,使人爱听爱读。词 语的选择要追求表意的生动。 1.化静为动 2.形象描绘 3.含蓄表意
绿杨烟外晓寒轻一节 修辞概说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 第三节 句子的配置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第五节 语体风格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溯源
在中国最早把“修辞”这两个字连起来用的是孔 子。据《易·乾·文言》所述:“子曰:君子进德 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
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 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 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 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要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有 机联系,就不能不考虑所调动的语言因素和 非语言因素对于所采用的修辞方式是否恰 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修辞效果。
二、修辞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
1. 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省略、填充功能。
语义获取的功能。语境无论是句义还是 词义,都可以在作用下发生变化,产生新 意。
四、修辞的原则
是否适合语境 是否得体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
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 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 就是说,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 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求准确
表意准确是词语选择最基本的要求。 1.准确传神 2.寓繁于简 3.细察同义
一、长句和短句
1、长句:有较长的修饰语或者词组作句 子成分而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
长句的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 严密、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适宜 表现较强的逻辑力量,表达严密的思想。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书面 语使用的频率较高。因为抒情深沉、细腻,文 学作品也有采用长句形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