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格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中“通感”修辞格运用分析

现代汉语中“通感”修辞格运用分析

( )听觉与其它感官相通 二 1 听觉 与 味觉 相通 。郭小 川 《 日谈 ( )》 中有 . 秋 一


“ 感 ” 的修 辞 效 应 通
句: “ 他那哲 理式 的语 言啊 ,不亚于浓 烈的酒 ”, “ 语
通 感 是 借 助 于 联 想 和 想 象 , 把 各 种 感 觉 沟 通 融 合 起 言 ” 是 诉 之 于 听 觉 的 , “ 烈 的 酒 ”是 味 觉 ,两 者在 此 沟 浓
来 , 以创 造 出新 颖 神 奇 的 意 境 。人 的视 、 听 、 嗅 、 味 、触 通 并 形 成 比喻 。
等各种感 官虽有 分工 ,但是 它们的感受 能够相通 ,人类运 用抽象 思维 “ 把某个 感官上 的感觉移植 到另一个感 官上 , 凭借感 受相通 ,互相 映照 ,以启发读者 联想 ,体昧 余韵 , 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 3
( )视 觉与 其 它 感 官相 通 一
2 听 觉 与 嗅 觉 相 通 。 如 严 辰 的 《 和 马 》 : “ 过 马 . 歌 喝
奶 的,谁不会歌 唱 ?……马奶般醉人 ,玫瑰 花般 芬芳 。” 把诉之于听觉 的歌声,想象成会有玫瑰花那样的芳香。 3 听觉 与触 觉 相通 。如 “ . 晨钟 云 外湿 ” ( 甫 《 杜 夔 州 雨湿 不 得上 岸 作》 ) ,以 “ ”字 形容 钟 声 ,所 闻之 湿
现代汉语中 ‘ ‘ 通感’ ’修辞格运用分析
。胡 海 利 王 国宏
摘 要 : “ 通感”是一种巧妙的 “ 移花接木” ,运 用通感要注意两种 感觉之 间的联 系。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 到另一个感官上 ,凭借感受相通 ,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 ,体味 余韵 ,用 来渲染并深化诗 文意境 。通感并不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又称辞格、辞式。

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

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只出现喻体。

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实用现代汉语:修辞格

实用现代汉语:修辞格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主人下马客在船。
13、顶真
顶真也也叫顶针、联珠、蝉联、连环等。它是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 句的开头,使相邻的词句首尾相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手法。其语言模 式是“甲——乙,乙——丙,丙——丁……”。 例如: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7.生命,对有些人十分慷慨,但只是在消耗;对另外一些人却十分悭吝,不知道多 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会对人类作出多么大的贡献啊!
• 8.被角的湿冷使我惊醒,歌声还在心的深处长颤。(沈从文 《遥夜》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 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 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 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 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 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 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 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
绿茵场终看强者逞威 ,悬崖边但闻黑马嘶鸣。
富士康的十三跳难道不让国人震惊和深思吗?有什么搜索不到? 是你嘴角那三十五度的微笑。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2. 互文
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 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 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 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 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反复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1、正对 、
上下句意义相近
2、反对 、
上下句意义相反
3、串对 、
上下句意思相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返回
排比:由三个 排比: 或三个以上结构 相同的句子或短 语构成 。 层递: 层递:排列顺 序是层层递进的 (是排比中的一 个特殊次类) 个特殊次类)
2、暗喻 : “甲是乙” 甲是乙”
喻词用“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成为、成了、变成”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一堵绿色的墙
返回 开始
用甲感觉去 描写乙感觉。 描写乙感觉。 又称“移觉” 又称“移觉”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开始
用与本体有密切 关系的名称或属性 来代替本体 ——实际上是一种 实际上是一种 艺术换名” “艺术换名”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一)什么叫比喻? 什么叫比喻?
——就是打比方。 就是打比方。 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 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
(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修辞效果: 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二)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明喻 : “甲像乙” 、 甲像乙” 2、暗喻 : “甲是乙” 甲是乙” 、 暗喻的其它形式: ▲暗喻的其它形式: (1)不出现比喻词 ) 2) (2)程度不等的比喻 ——差喻 差喻 (3)否定的比喻 ) 3、借喻:“乙代甲” 、借喻: 乙代甲”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返回
1、明引 、 ——有说明出 有说明出 有引号。 处或有引号。 2、暗引 、 ——无说明出 无说明出 无引号。 处也无引号。
PowerPoint 课件
现代汉语
修 辞 格
比喻、比拟、通感、借代) (比喻、比拟、通感、借代) 长泰电大 王永诚
修 辞 概 说
一、什么叫修辞? 什么叫修辞?
——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不像比喻那样追求两个事物的相似点, 比拟不像比喻那样追求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而是 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并使本体具有拟体的特点。 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并使本体具有拟体的特点。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
比拟的表达效果主要是赋予感情, 比拟的表达效果主要是赋予感情,因此使用比 拟特别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 拟特别要注意感情真切自然,用语和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协调。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协调。如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夹着尾巴逃跑了 白灵鸟在树上欢快地歌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白灵鸟在树上欢快地歌 唱”。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①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祥林嫂)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祥林嫂) 是一个活物。 是一个活物。 活物 洁白的 ②我在记忆中保存这一支永不凋谢的花——洁白的 我在记忆中保存这一支永不凋谢的花 洁白 祝福,献给一切追求真与善的眼睛,愿心灵美丽。 祝福,献给一切追求真与善的眼睛,愿心灵美丽。 返回
3、借喻 : “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乙代甲”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 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明喻: 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3)不出现比喻词: )不出现比喻词:
小小的船。( 同位式) 。(AB同位式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同位式) 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两座大山。( 同位式) 。(AB同位式 这两座大山。( 同位式) 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已经破灭。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定中关系)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千声万声呼唤你,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延安就在这里。(本体和喻体倒置 就在这里。(本体和喻体倒置—— 倒喻) 倒喻) 母亲 延安就在这里。(本体和喻体倒置 返回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反仿 、 ——同中有异 ——同中有异 2、类仿 、 ——异中有同 异中有同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返回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1、反话正说 2、正话反说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1、谐音双关 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 2、语义双关 (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
返回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返回
把抽 象的数 字具体 化、形 象化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九 反复 (十)换算 十 换算 (十一)设问 设问 无疑而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十二)反问 反问 (十三)对偶 对偶 (十四)排比 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引用
返回

(一)什么叫比拟? 什么叫比拟?

——就是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 就是运用联想,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 就是运用联想 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修辞效果:赋予感情。) 修辞效果:赋予感情。)
(二)比拟的三个构成要素: 比拟的三个构成要素:
▲暗喻的其它形式: 暗喻的其它形式:
(1)否定的比喻: )否定的比喻:
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 不是高 ④ 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 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 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 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 鲁迅 忆韦素园》 鲁迅《 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开始
1、拟人 、 ——把物当人写 把物当人写 2、拟物 、 ——把人当作物 把人当作物 来写, 来写,或把甲物当 作乙物来写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A、本体:表达对象 、本体: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喻体: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喻词:表示“相似” D、喻解:即“相似点” 、喻解: 相似点” 返回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甲像乙”
本体( )、喻体( )、喻词都出现。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喻体 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 常用的喻词有: 好像、 如同、仿佛、宛然、 宛如、 似的、 …… 一样、 一样、 …… 一般 宛如、 ……似的、 似的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荷叶)出水很高, 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般 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 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 雾那样温柔; 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 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 轻轻地, 微风拂过琴弦, 落花飘零在水上。 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返回
A、本体:表达对象 、本体: B、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通常总是隐去) 、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通常总是隐去) C、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 、拟语: 返回
1、拟人:把物当人写。 拟人:把物当人写。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袅娜地 开着的, 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地打着朵儿的 ②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 送来沁鼻的花香 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给予肯定与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