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否讲求修辞,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引孔子的话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孔子认为言辞如果缺乏文采,就不会广泛流传。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杨子荣的唱词,原来是:“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天换人间!”1965年毛泽东同志看了演出以后,建议将最后一句的“春天”,改为“春色”。

“春天”,仅仅表示时令、季节;而“春色”,“春天的景色”之意,使人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而且“春色”既指自然界,又兼指人类社会,语意双关,大大地丰富了词语的信息含量。

真是一字之改,全词增辉。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的效果。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例如语言的声律美和语音有关,词语、句式的精美适当,和词汇、语法有关。

有时话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甚至会同时涉及到以上几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1)禁止践踏草地(2)足下留青这是我们在公园里常见到的,恐怕谁都认为(2)比(1)好。

为什么?(1)是命令、训诫的语气,使人反感;(2)是祈使、劝导的语气,显得有礼貌。

不仅两个句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态度不同,而且(2)的语言艺术含量也更高。

我们知道,四个字的语音段落是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的一种格式,而这一点又是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分不开的:一个字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独立运用的词;很少形态变化,不至入句后引起音节数量的变化。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

(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

(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

);“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

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

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代兄弟。

温颜:指父母慈颜。

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

(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

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广告、新闻、演讲等领域。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比喻是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方法。

例如,“苹果”和“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们相似之处在于都代表着幸福和平安。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我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它强调了跑得很快这个事实。

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元素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我们一家人都很善良”、“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排比表达。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或相对的方式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偶表达。

反复是一种通过多次重复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君一面之词,暂不论其事实如何,至少可以感受到其语气的强烈和坚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复表达。

除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外,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一些高级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借代等。

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月亮”和“浪漫”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暗示了月亮代表着浪漫和诗意。

象征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红玫瑰”和“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象征,使用红玫瑰象征着爱情。

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其他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表自己或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

例如,“长城”和“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代,用长城来代表中国。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
•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 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 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 可以是复句)
•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 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 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 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 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 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 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 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 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 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 修辞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它同语音、词 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 属关系。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
意义的锤炼
•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 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
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 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 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来源:徐昌火的日志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复叠复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

(《》)折绕:有话不直接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的。

小栓的爹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老昏)画饼就是我们的午餐。

回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注意区分互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

(汉乐府《战城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涌上宽宽的大街,穿过长长的小巷,我们相逢在上班路上,你用铃声问好,我用铃声歌唱,心怀一个共同的方向。

(王晓岭《歌曲·车铃》)错综:把可有整齐形式、共同词面的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

抽换词面: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交蹉语次: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伸缩文身: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变化句式:肯定句/否定句;直陈句/询问句、感叹句2、谭永祥等总结的修辞新格移用:为了表达的需要临时打破时代、地域等限制而巧妙运用词语,揭示特征,形成情趣或讽刺。

包括古词今用、今词古用、异词汉用、方言通用等。

古词今用:门外画角声呜呜地吹起,不时有得得的马蹄声经过。

(郑振铎《桂公塘》)今词古用:灾荒得久了,大学早已解散,连幼稚园也没有地方开,所以老百姓都有些混混沌沌。

只有文化山上还聚集着许多学者,他们的食粮,是都从奇肱国里用飞车运来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够研究学问。

(《理水》)异词汉用:即使天气预报说NO,我们照样说OK.(美国中央铁路公司广告)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就是雇“刚朵拉”(Gondola)。

“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

(朱自清《威尼斯》)方言通用:这两天了,大家都觉得祥子是刘家的走狗,死命的巴结,任劳任怨的当碎催。

(老舍《骆驼祥子》)断取:只截取一个语词的部分用于表意,而置其余于不顾,以造成新奇感或讽刺性。

那个原先负责给这类事签字画押的书记,这时候,正戴着堂堂皇皇的高帽子,不知道在哪条街上“鞠躬尽瘁”呢!(陈世旭《打赌》)绝语:把事实上绝无可能的甲情况作为假定的乙情况发生的条件,从而强化对乙情况发生可能性的否定。

功名富贵如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江上吟》)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衰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铙歌·上邪》)舛互:对同一情况,完全否定的同时部分肯定,或者完全肯定的同时部分否定。

貌似违背逻辑,实则只有表面不合逻辑,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强调肯定或否定的部分。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

只有老王太太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牵了一匹热毛子马。

(《暴风骤雨》)才到房门,只见赵姨娘和周姨娘都来瞧宝玉。

宝玉和众人都起身让坐,独凤姐不理。

(《红楼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同异:将字面同中有异的词语用于同一上下文中形成前后对照和映衬。

前同后异:有的人是有文凭没文化,有学历没学问。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一巴掌把我打蒙了,同时也彻底把我打醒了。

前异后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好,好,我的话你可以不听。

不过我劝你不要热血沸腾,一“沸腾”就要折腾……我想嗣后办事,除了牢记分清“延安”、“西安”之外,还牢记分清“淮南”、“淮北”,庶几近乎马列的宗旨罢。

别解:在运用中,临时改变本义,赋予语词原本不曾有的新义。

二楼三楼——厂长书记;四楼五楼——亲属、关系;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找到一半(打一字);灭火(打一字)大学生毕业后不肯到新西兰,只愿意到天南海北。

列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直接组合构成非主谓句,以达到言简意丰的效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明月。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蓝的天,绿的地,长长的小路,她走来了!近了,近了,只有百十步远了!(张枚同等《麦苗返青的时候》)怕的事可多了!呼啸的风,雨打落叶的声音,不知名的野兽的哀嗥,空寂里猛然的电话铃;还有,看不见也听不见,但却仅仅纠缠着我的思亲之念!(於梨华《我的旅美经历》)一只风筝,一株榕树,一片绿叶,全都绾系着绵绵不尽的乡情。

析词:把词或固定短语拆开来用,赋予新的含义。

使表意新鲜生动。

不懂得路就问路,不认得的事物就请教。

谦而不虚,采用老实的办法;狂而不妄,采取认真的态度。

(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

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绝,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鲁迅《高论自由的界限》)易色:根据表达需要,变化词和短语固有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来使用。

褒词贬用: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

也算是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没有呢?这就是一个!贬词褒用:我在你出走时就想用爱心来感动你,也许你会流着泪回到我的怀里来,再做我唠叨的妻子。

(三毛《警告逃妻》)语体易色:在一篇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应具有或隐或显的“向心力”。

游历于主题之外的多余的材料,决不可有。

(刘锡庆《基础写作学》)顾名:由人或事物的名称生发联想、衍生新意。

一般叫顾名思义。

名实相符:不知怎的,大家都这样情意缠绵,望着这些“流连果”,都真正“流连”不忍去了。

(曹靖华《天涯处处皆芳草》)彭德怀同志是有德可怀啊!名实不符:秋雪湖的战友啊,你还记得那没有了秋雪的秋雪湖吗?(石言《秋雪湖之恋》)当场卖货不认帐施美商场不施美(《经济生活报》1993年10月26日)田间的诗深入田间家友是千家万户的朋友设彀:交际中诱使对方说出某些话语,从而陷入己方预设的圈套。

编辑:年轻人,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年轻人:是的,每一行都是我写的。

编辑:那么,莎士比亚先生,见到您我很高兴,我以为您早已不在人世了呢!(王玮《中外幽默小品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