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散系

合集下载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3.胶体性质的应用 (1)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2)胶体的介稳性常用于涂料、颜料、墨水的生产等 领域。 (4)胶体聚沉可用于明矾净水、制肥皂、制豆腐和果 冻等。

学 习 小 结
例3 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铁稀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自来水中,继续加热煮沸 B.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慢慢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 拌 C.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中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 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 ①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 溶液; ②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 浊液 ; ③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 径的大小
向沸水中逐滴滴入5~6滴 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
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FeCl3+3H2O
△ ====
Fe(OH)3(胶体)+3HCl。
相关视频
特别
提示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的注意事项
(1)要选用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
(2)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不能长时间加热。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碘酒、蔗糖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 泥浆、油水混合物、
盐酸、酒精溶液 溶液、蛋白质溶液
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2.胶体的性质
溶液 浊液 一条光亮的“通路”
散射
加热 如煮鸡蛋 加电解质 如盐卤点豆腐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时,二者数值近似相等。
27
1.4 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溶剂与溶质分子之间、溶质分子之间没 有相互作用的溶液,为一种理想化的溶液模型。 稀溶液的通性:
在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中,溶液的某些性质仅与 溶剂中溶质的独立质点数相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 如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等,这类性质称 为稀溶液的通性或依数性。包括: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现象。
M x[M (C) M (H)] x (12.0g mol1 1.01g mol1 )
解得:x = 6,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
10
1.2.2 分压定律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的各组分气体均 充满整个容器,混合气体中任一组 分的分压与该组分气体在相同温度 约翰· 道尔顿(1766下独占整个容器所产生的压力相同, 1844 )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而总压力p等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 近代化学之父。 气体的分压之和。
28
1.4.1 溶液蒸汽压的下降
液体的蒸发
一定温度下,敞口容 器中液体将不断蒸发 至没有液体留下。 一定温度下,密 闭容器中的液体 随着蒸发进行, 最终将达到液体 蒸发与气体凝结 的动态平衡状态, 蒸气压力不再变 化。
a 敞口容器
b 密闭容器中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蒸气平衡时 的蒸气压力为该温度下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26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
nB nB nB cB V m/ m
i)两组分溶液,溶质B含量较少时:
nB nB nB cB bB m mA mB mA
(1-9)
ii) 稀薄水溶液中: 当cB的单位为mol L-1,bB的单位为mol kg-1

无机及分析化学01-分散体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01-分散体系
低分子或离 子分散系
分散质 粒子直径/nm <1
(小分子、离子 或原子 )
分散系
真溶液: 食盐水 高分子溶液: 血液 溶胶: AgI溶胶
主要特征
均相,稳定,扩散快, 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均相,稳定,扩散慢, 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粘度大。
1~100 胶体分散系
(为大分子或分 子的小聚集体)
单 相 体 系
分散系的分类
第3 页
节目录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章目录 章目录
1.1 1.2 1.3 1.4 1.5 1.6 1.1.1 何谓分散系?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 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相)(dispersion phase)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dispersed medium)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形成的分散系。
溶液
低分子或离子 分散系
溶液属于分散体系,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
特征:均相,稳定,扩散快,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第8 页 节目录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章目录 章目录
1.1 1.2 1.3 1.4 1.5 1.6 1.2.2 溶液组成的量度方法
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 表示物质所含基本单元数目多 少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m( B ) w( B ) m(液)
例2
注意: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单位必须相同 质量分数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即质量 百分数或质量百分百浓度。
第14 页 节目录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章目录 章目录
1.1 1.2 1.3 1.4 1.5 1.6
溶液组成的量度方法 1.2.2 (5)其他表示方法 ①体积分数 φ(B):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5. 正常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分别是2.5 mmol·L -1和27 mmol·L -1,化验测得某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质量浓度分别是300 mg·L -1和1.0 mg·L -1。

试通过计算判断该病人血浆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是否正常。

解:该病人血浆中Ca 2+ 和HCO 3-的浓度分别为11-1222L mmol 5.7mmolmg 40L mg 003 )(Ca )(Ca )(Ca --+++⋅=⋅⋅==M c ρ121-1-3-3-3L mmol 106.1mmol mg 61L mg .01 )(HCO )(HCO )(HCO ---⋅⨯=⋅⋅==M c ρ该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均不正常。

7. 某患者需补充0.050 mol Na +,应补充多少克NaCl 晶体? 如果采用生理盐水(质量浓度为9 g·L -1) 进行补Na +,需要多少毫升生理盐水?解:应补NaCl 晶体的质量为m (NaCl) = n (NaCl) · M (NaCl) = n (Na +) · M (NaCl)= 0.050 mol ×58.5 g·mol -1 = 2.93 g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为mL 325L 325.0L g 9mol g 58.5mol 0.050)NaCl (11-==⋅⋅⨯==-盐水盐水ρm V16.从某种植物中分离出一种结构未知的有抗白血球增多症的生物碱, 为了测定其摩尔质量,将19.0 g 该物质溶入100 g 水中,测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220 K 。

计算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

解: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为f A Bf B T m m k M ∆⋅⋅= 1331molg 106.1K0.220kg 10100g 0.19mol kg K 86.1---⋅⨯=⨯⨯⨯⋅⋅=19. 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为240 mmol·L -1, 若把蛙肌细胞分别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10 g·L -1,7 g·L -1和3 g·L -1 NaCl 溶液中,将各呈什么形态?解:10 g·L -1,7 g·L -1和 3 g·L -1 NaCl 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 1111os1L mmol 342L mol 0.342mol g 58.5L g 102(NaCl)----⋅=⋅=⋅⋅⨯=c1111os2L mmol 402 L mol 0.240mol g 58.5L g 72(NaCl)----⋅=⋅=⋅⋅⨯=c1111os3L mmol 031L mol 0.103mol g 58.5L g 32(NaCl)----⋅=⋅=⋅⋅⨯=c 与蛙肌细胞内液相比较,10 g·L -1,7 g·L -1 和3 g·L -1 NaCl 溶液分别为高渗、等渗和低渗溶液。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Van’t Hoff (范特霍夫)
V nRT
cRT bRT
:渗透压;V:溶液体积; T: 热力学温度; n: 溶质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R:气体常数; R = 8.314 J ·mol-1 ·K-1
▪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人的营养循环; ② 植物的生长; ③给患者输液的浓度。水主分要在依小靠肠营的养吸素收吸
(374℃) 。即高于647.35K水只能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再加多大外压气体也不能液化。所以647.35K和221Pa是 气-液平衡曲线的顶端。就是水的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气液 共存的一种边缘状态。 8、超临界流体
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流体。 特点: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度高,黏度、扩散系数接近于气 体,扩散速率快,容易实现快速分离。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1、 蒸气压下降(核心) (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发:在液体表面,超过平均动能的分子克服邻 近分子的吸引进入气相中的过程。 凝聚: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不断蒸发的同时,部 分蒸气分子又会重新回到液体的过程。 饱和蒸气:一定温度,在密闭容器中,当蒸发与 凝聚达到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气。 饱和蒸气压:由饱和蒸气产生的压强。 蒸气压只与液体本质和温度有关。不决定于液体 或蒸气的体积。
Δp: 纯溶剂蒸气压与稀溶液蒸气压之差。
对于稀溶液,溶剂物质的量nA 远远大于溶质物质 的量nB ,即nA nB
X B nB (/ nB nA ) nB / nA
设溶液的浓度以1000g溶剂(水)中含的溶质物质的
量nB为单位,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为: b = nB(mol ∙ kg-1)
相的概念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完全相同的且与其他部 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 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N:1s2 2s2 2p3 Z = 26 Fe: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半满全满规则:
当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时,原子较稳定。
Z 24 Cr: 1s 2s 2p 3s 3p 3d 4s
2 2 6 2 6 5
1
Ar3d 4s
5
1
Z 29 Cu:1s 2s 2p 3s 3p 3d 4s
[(SiO2)m • n HSiO3- • (n-x) H+]x- • x H+
胶粒带电,胶团不带电 (电中性)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1、熵(S):是反映体系内部质点运动 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三定律: T = 0K时,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 值为零,表示为S。= 0.
2、 自由能
定义:等温等压下,体系中可作有用 功的能量称为自由能(自由焓),符号G , G = H -TS,自由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第四章 物质结构
1、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和取值
2、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分布三规则: • 最低能量原理 电子在核外排列应尽先分布在低能级轨 道上, 使整个原子系统能量最 低。
• Pauli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两个自旋方式 相反的电子。
• Hund 规则 在 n 和 l 相同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 可能分占 m 值不同的轨道, 且自旋平行。
当KI过量时,胶粒带负电荷 ,胶团结构如下:
[(AgI )m • n I- • (n - x ) K+] x- • x K+ Fe(OH)3溶胶: { [ Fe (OH)3]m • n FeO+ • (n - x) Cl-}x+ • xClAs2S3溶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

(2)第一章第一节课时2分散系及其分类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A.蔗糖溶液B.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OH)胶体C.3D.硫酸溶液2、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3、将少量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加入10mL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的是( )FeCl溶液A.蔗糖B.植物油C.硫酸钡D.NaOH溶液和3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B.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D.Fe3+、H+、Cl-在Fe(OH)3胶体中可以大量共存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有9种方式7、“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胶体是带电的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0、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

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

3. 溶液的沸点升高
1) 沸点 液体的沸点 是该液体的蒸 气压等于外界 大气压时的温 度Tb
2) 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沸点与 纯溶剂的沸点之差
△Tb=Tb-Tb*=Kbb(B) ◆ 它只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 溶质的本性无关。
Kb 为沸点升高常数
(2) 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1) 蒸气压 当蒸发速率与凝结速 率相等时,液体上方 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 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气 压(简称蒸气压)。
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蒸 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 蒸气 压,称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P=P*-P 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A.溶液表面溶剂分子 数减少; B.形成溶剂化分子;
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全部溶液的 ① 定义: 物质的量之比 。 ② 公式: ③ 量纲: 1 XA=nA/(nA+nB)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1. 依数性: 只与溶质所含粒子的数目有关,而与 溶质的本性无关。(稀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2) 沸点升高 3) 凝固点下降 4) 渗透压
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溶液上方施加一外压P, 使半透膜两边溶 剂分子进出的速率相等时,体系所处的状态。 3)渗透压 为了维持渗透平衡向溶液所施加 的最小外压。 4)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① 有半透膜的存在; ② 膜两边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5) Van’t Hoff 定律
πV = nRT π = nRT/V = cRT R= 8.315Pa. m3.mol-1.K-1
② 公式: C(B)=n(B)/V (mol· -1) L
③ 单位: mol · -3 dm
2) 质量摩尔浓度 b(B)
① 定义: 一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