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2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0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新课标全国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28分)(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了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解题时要根据图文材料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大纲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9选D,10选B,11选D。
【思路点拨】解答试题,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2)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3)北半球中纬某区域是该地的纬度特点,图中的海拔高度及地表起伏状况是该地的地形特点。
【精讲精析】
第9题,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
第10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下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此时三地的大气状况如下图所示:
第11题,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且海拔高度在200~500米,属于丘陵地区,分析四个选项,只有
D项符合题意
另解:9、10、11题【答案】D B D
【分析】本题组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地形和8时气温的垂直分布剖面图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及大气的运动状况、垂直等温线剖面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移动及特定时刻的天气现象、判读图示所属的区域(区域定位)等知识。重点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综合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本组题图像和材料新,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相结合,并提供新情境和新知识,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难度大。
第9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差越小,气流越稳定。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和试题中提供的新知识,近地面与高空比较,气温差异大,地表湿度大的地区,地表大气密度越小的甲乙两地,大气对流运动活跃而丙地近地面大气最稳定。其中甲地比乙地垂直方向上温差大,甲地比乙地大气更活跃
第10题,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侧高空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8时至12时历时4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20千米,共计自西向东移动80千米),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均提示乙地水汽丰富),近地面大气密度乙地小,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
11题、图中地势起伏和缓(200米左右)、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小部分在中纬(北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第36题以南亚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中甲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农业和工业区位条件。
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
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
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
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问题
图3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解析】6.A本题考查考生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中提供的纬度和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判断其主要分布在10°S~20°S,结合非洲气候特点,可以判断该流域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
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解析】7.B 本题考查考生自然地理特征。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而板状根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地区的乔木特点,其树干长。
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解析】9.B本题是考查自然带形成差异的原因。在非洲南半球20度的大陆东西两岸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和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两岸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距离海洋不远,都以高原为主。
39.(60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德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注:图中原图例有误)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