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8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的八大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的八大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的八大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它总结了许多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在其中,有八大养生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八大养生原则,并给出一些实践方法。

第一大养生原则是“保持乐观情绪”。

黄帝内经认为,乐观的情绪可以调动人体的积极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干扰。

第二大养生原则是“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要,合理搭配饮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同时,要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第三大养生原则是“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黄帝内经提倡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

但是,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第四大养生原则是“保持良好的作息”。

黄帝内经认为,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第五大养生原则是“调节情绪”。

情绪的波动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第六大养生原则是“保持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物,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外的卫生和整洁。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避免过度压力和紧张。

第七大养生原则是“适度起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一定的生物钟,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调整作息时间。

适度起居可以帮助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八大养生原则是“注意防病”。

黄帝内经认为,预防胜于治疗。

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方式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内经中的生命规律“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身体变化,调节营养、养生、保健,让身体按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变化。

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和男性最巅峰的年龄段,但此时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让自己一生落下病根儿。

人与动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为人类的男与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

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

所以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

《黄帝内经》上讲: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7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4岁)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21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8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35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42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9岁)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七详解《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会齿更发长,而男子八岁则发长齿更。

上面这句话的后面两个词明显地颠倒了一下,这个变化暗示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小男孩小女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作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

黄帝内经揭秘“女七男八”的生命规律,不可不知!

黄帝内经揭秘“女七男八”的生命规律,不可不知!

“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身体变化,调节营养、养生、保健,让身体按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变化。

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和男性最巅峰的年龄段,但此时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让自己一生落下病根儿。

人与动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为人类的男与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

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

所以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

[MISSING IMAGE: , ]《黄帝内经》上讲: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7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4岁)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21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8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35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42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9岁)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七详解《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会齿更发长,而男子八岁则发长齿更。

上面这句话的后面两个词明显地颠倒了一下,这个变化暗示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小男孩小女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作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11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

释⽂:到了四⼗九岁左右,任脉空虚,冲脉的⽓⾎衰弱,天癸竭尽,经闭不⾏,机体衰⽼,便没有⽣育能⼒了。

12⼗⼆经脉,三百六⼗五络,其⾎⽓皆上于⾯⽽⾛空窍。

其精阳⽓上⾛于⽬⽽为睛。

其别⽓⾛于⽿⽽为听。

别⽓者,⼼主之⽓也。

释⽂:周⾝的⼗⼆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五络脉,其所有的⾎⽓都是上达于头⾯部⽽分别⼊于各个孔窍之中的。

其阳⽓的精微上注于眼⽬,⽽使眼能够看见东西;其旁⾏的经⽓从两侧上注于⽿,⽽使⽿能够听。

13夫邪之⽣也,或⽣于阴,或⽣于阳。

其⽣于阳者,得之风⾬寒暑;其⽣于阴者,得之饮⾷居处,阴阳喜怒。

释⽂:邪⽓侵犯⼈体⽽产⽣病变,有的先发⽣在阴经⽽后才影响到阳经,有的则先发⽣在阳经⽽后才影响到阴经。

先发⽣在阳经的病变,多数是由于遭受了风⾬寒暑等外邪的侵袭⽽引起的;先发⽣于阴经的病变,则多数是由于饮⾷失调,⽣活起居没有规律,*过度以及情绪波动剧烈等内因所导致的。

14是以圣⼈为⽆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之守,故寿命⽆穷,与天地终,此圣⼈之治⾝也。

释⽂:所以明达事理的⼈,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不利的事,⽽能顺乎⾃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快乐,使⾃⼰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忧⽆虑的境界,因⽽可以长寿。

这就是聪明⼈的养⽣⽅法。

15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不⽌。

悲哀动中者,竭绝⽽失⽣;喜乐者,神惮散⽽不藏;愁忧者,⽓闭塞⽽不⾏;盛怒者,迷惑⽽不治;恐惧者,神荡⽽不收。

释⽂:所以怵惧、惊惕、思考、焦虑太过,就会损伤神⽓。

神⽓被伤,就会经常出现恐惧的情绪,并使五脏的精⽓流散不⽌。

因悲哀过度⽽伤及内脏的,就会使⼈神⽓衰竭消亡⽽丧失⽣命;喜乐过度的,神所就会消耗涣散⽽不得藏蓄。

忧愁过度的,就会使上焦的⽓机闭塞⽽不得畅⾏;⼤怒的,就会使神⽓迷乱惶惑⽽不能正常运⾏;恐惧过度的,就会使神⽓流荡耗散⽽不能收敛。

16⼤怒则形⽓绝,⽽⾎菀于上,使⼈薄厥。

《黄帝内经》本神第八

《黄帝内经》本神第八

本神第八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两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者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1.“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五脏主藏。

2.“天之罪与?”与通“欤”。

“欤”与“乎”,皆类似于现在的“吗”。

3.“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正确的顺序“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4.“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的逻辑关系⑴乾→天→德↘↗⑸阳→⑺有形→身(魄)↘⑶生→⑷精>⑼心⑵坤→地→气↗↓↘⑹阴→⑻无形→神(魂)↗命(命运)→⑽意→⑾志→⑿思→⒀虑→⒁智①上天有好生之德,故称为天德。

②人为父母所生,而父母追根溯源是天地所生,故此篇中省去了父母,这是《内经》又一独特的表达方式。

③人在出生时命就定了,这是由乾坤两卦所定的。

④精分为阴精与阳精,又分先天之精(肾)与后天之精(脾)。

⑤魄,先天的本能,如感知觉、运动等。

⑥肝不藏魂,易梦幻、幻觉、夜游等。

睡少梦多是是肝不藏魂的表现,也是神不安的表现。

须肝神并治。

⑦神=五神(魂神意魄精)+志思虑智⑧心,日有所新谓之“新”。

⑨意,意识、意念、观念。

⑩思,反复计度衡量。

⑾虑,由近及远,慕逆将来。

⑿任物,接受外物,即格物。

⒀健康长寿十三字诀:“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德,顺天德;气,接地气;生,重养生;精,节阴阳;神,不伤神;魂,藏好魂;魄,强体魄;心,静安心;意,去杂念;志,存大志;思,勤动脑;虑,慕将来;智,有办法。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

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

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

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

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

黄帝内经中8个不生病的秘诀

黄帝内经中8个不生病的秘诀

黄帝内经中8个不生病的秘诀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讲述了预防疾病的方法。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8个不生病的秘诀:
1. 合理饮食:饮食应根据季节、地域、个人体质等因素合理搭配,避免过饱或过饥。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保持心理平衡:情绪波动大会影响身体健康,保持心理平衡可以降低心理压力,预防疾病。

4. 睡眠充足: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容易引起疾病。

5. 温热适宜:保持身体适温,避免过度受寒或受热。

6. 饮食清淡:避免过量的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身体健康。

7.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8. 合理用药:使用药物时要依据医生的建议,不要滥用或乱用药物,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 1 -。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补。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演。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八讲北京吴式太极网2010-01-09 15:30:27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上古天真论篇第八讲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播出时间:2009-01-24 23:00—24:00经文: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蚂蚁、慧从卢溪等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

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让我很兴奋的,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老师,您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过年好,该过年了。

梁冬:诶!差不多。

诶,上一期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这个,女子啊,是以“七”为周期来进行她这个生理变革的,啊,这么说,套用一句比较熟悉的话,叫“生理变革”。

第一个七年之后就有齿更发长,就是牙齿开始换了,女孩子哦,头发该长长了,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七七四十九,啊,八七。

今天呢,我们要聊的话题呢,是跟男子有关。

通常情况之下呢,我们会做一些回顾,比如说上一期大概讲了什么话题,后来我们发现呢,在互联网上啊……徐文兵:呵呵呵。

梁冬:听众朋友对话题太敏感、太热烈了,不需要我们重复了。

大家已经自发地听过了。

啊,还有很多朋友呢,都已经自己甚至打出了相关的文字。

如果您再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呢,您可以去徐文兵老师的博客上看,或者呢,去梁冬吧上也能够看到啊相关的情况。

徐文兵老师的这个名字呢,是文化的“文”,啊,兵,是文武斌的“斌”,是吧?徐文兵:士兵的“兵”,双人徐。

梁冬:你百度一下“厚朴中医学堂”,是吧?徐文兵:对,百度一下“徐文兵”、“梁冬”,一下就蹦出来了。

梁冬:诶,都能看得到了,啊,或者去梁冬吧里面,都能看到我们相关的以前的资料了,啊,上一期的内容。

所以呢,我们就事不宜迟,今天立刻进入关于“八”的话题。

什么叫“八”呢?就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太一样,是吧?《黄帝内经》讲,女孩子呢,是以七年为一个周期,徐文兵:对。

梁冬:进行生理调配的。

徐文兵:对。

梁冬:男孩子呢,是八年。

徐文兵:八年,第一句话。

梁冬:啊,这第一句话呢,话说丈夫,就是男孩子啊,八岁,肾气实,齿长,噢,“发长齿更”。

诶,很奇怪啊,女孩子叫“齿更发长”,而男孩子叫“发长齿更”。

徐文兵:对。

梁冬:这中间会有原因吗?徐文兵:有有有。

梁冬:嗯。

徐文兵:先说第一字啊,叫“丈夫八岁”。

您直接就把它翻译成男孩子了,是吧?我们就问一下,为什么男人叫丈夫?梁冬: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哦。

徐文兵:诶,有意思。

为什么叫丈夫?梁冬:这跟“丈”是不是……徐文兵:“丈”是什么意思?梁冬:夫,夫我们知道,是吧?是,这个比“天”更突出一点点,是吧?夫嘛,对不对?“丈”不知道。

徐文兵:就是说为什么男人叫“丈夫”,啊,我们叫大丈夫,伟岸的丈夫,啊,结婚以后称自己……,以前我们都称自己老公叫丈夫,现在都变成老公了,啊。

梁冬:对。

徐文兵:这个“丈”什么意思?一般人回答说,哦,我们身高一丈,所以叫丈夫。

那成年男子身高一丈,那这儿说了,“丈夫八岁”,八岁不可能一丈吧?梁冬:对呀!徐文兵:是吧?也就个一米几。

所以呢,这个丈不是……,它本身是个尺度单位,但是在这儿,说男人不是尺度的意思。

这个“丈”呢,甲骨文怎么写呢?它底下是个“又”。

梁冬:嗯。

徐文兵:象征着一个手,上面是个“十”字,象征着一个尺子,就是手里拿着个尺子的那个人,就是,他在丈量东西,叫“丈夫”,就是是男人。

这个为什么手里拿个尺子的人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呢?这又是个问题。

梁冬:小时候都是我妈手里拿着一个尺子,打我屁股就是拿这个尺子。

徐文兵:戒尺,梁冬:噢,那是戒尺哈。

徐文兵:但不是戒杖。

这个尺子我们用文言文说一个字,叫什么?梁冬:尺。

徐文兵:呵呵,叫尺。

梁冬:呵呵,不是吗?徐文兵:叫“矩”。

梁冬:噢。

徐文兵:规矩。

梁冬:对对对对。

徐文兵:什么叫“规”?梁冬:“规”是圆规嘛。

徐文兵:诶,规是画圆圈的,叫规。

尺子呢,是量这种横长竖直的,叫矩。

我们经常说“规矩”,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你依规能画圆圈,你依这个矩呢,就能画方了。

梁冬:对。

徐文兵:为什么拿尺子的人是男人呢?再往前捯,就是说什么叫男人?梁冬:上面有田,下面有力。

徐文兵:在田里干活出力的那个人,那么就说起这个“田”字了,你在谁家的田里干活呢?啊我家的田里。

你家有几亩地呀?梁冬:嗯。

徐文兵:这就涉及到一个什么?丈量土地的问题。

所以男人手里拿个尺子,是在他在田里干活之前,先规划丈量土地的那个人。

梁冬:啊哈。

徐文兵:我们现在叫做丈量土地,你是几亩、几分、几顷地。

这其实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权力象征。

梁冬:嗯。

徐文兵:我们现在说掌权的人,什么叫掌权的人?梁冬:就是权杖嘛,对不对?徐文兵:权杖,这个权呢,我们经常说权衡,权是一杆秤,一杆秤,那个秤坨叫衡,那个,这个秤杆,称几斤几两重,决定说了算的,啊,你这个交来租子、谷子是几斤,我说了算,我们说这个人有话语权。

所以掌权的人,掌握度量衡的人,掌握这个几斗几升,掌握重量、掌握尺度的人都叫“丈”。

梁冬:嗯。

徐文兵:所以呢,男人是在田里干活的,而且是掌握这种规划土地的。

我们现在搞这个房地产开发批个地也很难。

梁冬:嗯。

徐文兵:批块地,就得说了算的人。

所以,这个“丈”是从这儿来的。

梁冬:噢~徐文兵:那么对应来讲,女人手里拿什么?梁冬:女人手里拿着男人。

徐文兵:哈哈哈……梁冬:呵呵呵……徐文兵:男人手里拿个尺子。

梁冬:女人手里拿着什么呢?徐文兵:诶,这要是有短信互动的话,我们可以有奖竞猜了。

我刚才讲了规矩,男人手里拿着是矩,那么女人手里拿着是什么?梁冬:嗯。

徐文兵:规。

梁冬:噢,真的吗?徐文兵:诶,我当时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当时想,我说如果我的……,按我的推论正确的话,那么那个女人手里应该拿的是规,圆规。

梁冬:嗯。

徐文兵:这时候我就想起咱们中国最早的祖先,最早的那一对儿男女是谁?西方人说是亚当、夏娃。

梁冬:不是,是伏羲嘛。

徐文兵:伏羲跟女娲。

梁冬:对啊,伏羲嘛。

徐文兵:所以我们古代留下了很多壁画,或者丝绸的帛画,它里面有伏羲女娲的像,它底下是像两条蛇样缠绕在一起,上面是分开两个人形,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梁冬:嗯。

徐文兵:男的有胡子,手里拿着一个东西,女人,女娲手里也拿一个东西。

当时我就在网上我就要搜,说如果我判断对的话,老天爷肯定不会骗我的,那个,男人手里拿的是尺子,女人手里拿的是规。

等我打开你们那个百度那个图片搜索,搜索一打开,我眼前一亮,伏羲手里拿着尺子,女娲手里拿的是规,底下还有详细文字说明。

梁冬:说明什么呢?徐文兵:说明就是,我的判断。

梁冬:不是,我是说那个详细说明,说明是什么?徐文兵:说明就是说,这个,伏羲手里拿着一个尺子,但是它没说他要干什么。

梁冬:嗯。

徐文兵:那个,它说了,就是介绍了,这人家手里拿的是什么家伙什儿。

梁冬:嗯,噢。

徐文兵:大家现在有兴趣还可以上网去搜,啊,伏羲女娲图片,然后你就看看那些,他们手上拿些什么东西。

它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么拿,但是在它这个人像边上呢,上面有一个太阳,太阳里面有一个三足的鸟,叫朱雀。

梁冬:嗯。

徐文兵:底下还有一个月亮,有这个玉兔,周围还有一些北斗啊,还有其他的星辰,这整个一副完整的中国古代的这种崇拜信仰的图画。

梁冬:嗯。

徐文兵:那么我们就说了,女娲拿着圆规干什么?你现在想想。

梁冬:诶,这个问题呀,真的学问学问呐,还不在回答,还是在提问,是吧?为什么我就没问这个问题呢?徐文兵:呵呵呵,你没钻进去。

梁冬:诶,拿着这个圆规我估计是……你说吧。

徐文兵:就是,我当时也在考虑,就是说男人在田里干活需要拿一个尺子去量土地。

梁冬:嗯。

徐文兵:那么女人干什么呢?你还记得我讲过巫的事吗?梁冬:对。

徐文兵:是吧?巫干嘛的?梁冬:巫是沟通天地鬼神嘛。

徐文兵:对,巫是沟通天地的人。

那么这个规,我们说一下这个圆规的规。

梁冬:嗯。

徐文兵:大家都参观故宫的时候呢,看过故宫前面摆着一个古代的时钟,叫什么?两个“土”叠一块儿,叫什么?梁冬:叫什么呢?稍微休息一下,呵呵,广告一下,马上回来,继续来探讨,为什么女人手上,拿着是一个圆规,噢。

(广告片花)梁冬:诶,好!回来之后呢,继续和徐老师聊到,本来呢,以为今天可以把“八”,男人的这个“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七八,七八啊,聊完的,但是呢?看来才……,没什么机会了,我们才聊了两个字,“丈夫”还没聊完。

刚才讲到啊,你去故宫的时候呢,发现女人呢,手上拿着规。

徐文兵:哈哈,没有。

梁冬:不是这样说的吗?徐文兵:不是,我是搜索图片,古代人画伏羲女娲那个画像。

梁冬:你刚才说到你要去故宫的呀?徐文兵:故宫呢,是这样,它摆那个,故宫那个太和殿前摆着一个称量的用的梁冬:啊。

徐文兵:另外一个摆的就是那个,我们叫“日圭”。

这个“圭”怎么写呢?两个“土”。

它还有个名字也叫“晷”,是上面一个太阳的“日”,中间一个处长的“处”,底下一个“口”,也念gui。

这个晷是干嘛,它是圆的。

梁冬:啊,那个字念“gui”呀,我一直以为那个字念什么“mian”呀,或者怎么样,“冕”不是?徐文兵:跟无冕之王那个“冕”类似,但不一样。

梁冬:噢,对。

徐文兵:那念gui。

梁冬:嗯。

徐文兵:所以呢,它这个天……,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天圆地方”,你拿尺子量方的,你是在耕种、量土地。

拿那个规是干什么呢?是研究天文星相的。

梁冬:噢,对。

徐文兵:所以女娲拿个圆规跟这个日晷,就是太阳照在一根棍儿上,那个影子变化。

我们中国人研究节气啊,研究这种时间的变化。

最早中国的历法,都是在女娲那个时候制定下来的。

梁冬:是由女性来制定的吗?徐文兵:诶,最早的历法叫“女娲历”。

大家都听过一个成语叫“女娲补天”。

梁冬:对。

徐文兵:补什么天啊?不是说天漏了,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每……,就是公历的一年是365又1/4天,就是说比365天多那么1/4天,每四年呢,我们就加一个天,闰一天,把那一天补在二十九号,二月二十九号,是吧?其实在古代,女娲——就是我们古代这些大巫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们制造的这个历法叫“女娲历”。

女娲历呢,它补那一天,就意识到这一天的缺失,她就给补上了,这就是女人做的。

另外一种历法呢,还有一种说法说,最早的历法——女娲历呢,它是根据女人的月经的周期,来定的,标准女人的月经周期是28天,那么那会儿的一年呢,就有13个月,13个月乘以28其实是364天,那么还差一天,那,又是女娲把这一天补在了二月二十九号。

那么就是说,那会儿一月是28天,但是唯有2月呢是29天。

所以从这个事情上,就是我们再回顾一下就是上古天真的那个年代,男人们是在地里干活的,而女人们是在研究这些虚无缥缈,与天地沟通的这些玄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