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热现象1

合集下载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热现象及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

1. 热传导(1) 定义: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2) 具体表现:热传导有两个显著特点:热传导是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热量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3)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热传导能力强。

(4) 应用:利用热传导性质制作保温材料;热传导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热辐射(1) 定义:热辐射是物质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2) 特点:热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热辐射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不受传播物质的影响。

(3)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吸收全部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黑体辐射的特点是发射出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4) 热辐射的应用:太阳能利用、红外线热成像等。

3. 热膨胀(1) 定义:物体受热后变大的现象。

(2) 膨胀的原因:物体受热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物体体积的增大。

(3)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的关系:面膨胀和体膨胀是线膨胀的延伸,线膨胀是面膨胀和体膨胀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4) 利用热膨胀制作的实际应用:例如膨胀节、浮体热敏元件、温度计等。

4. 物质的三态变化(1) 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能够较自由地运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受容器限制。

(3) 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小,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能够高速运动,不受容器限制。

(4) 凝固、熔化和沸腾的区别: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5) 法氏度和摄氏度的转换关系:摄氏度 = (法氏度 - 32)× 5/9;法氏度 = 摄氏度× 9/5 + 32。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公式:=m(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吸=放即cm(t-t0)= m联合解题。

(一)燃料及热值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得到的内能。

2。

相同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燃料的一种特性.3。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符号:单位:J/kg意义:煤油=4。

6107J/kg表示:1kg煤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

6 107J公式:=m.其中m的单位为kg,表示热量,单位为J,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某种燃料的热值不与这种燃料的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5.炉子的效率是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n=有/总。

因为燃料经常不能完全燃烧并且被有效利用的部分又比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所以炉子的效率总是小于1.6.提高炉子的效率的方法:1)尽可能的让燃料充分燃烧。

2)尽可能的让热量散失减小。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比热容概念与意义: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计算公式:吸=Cm(t-t0),放=Cm(t0-t)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内能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中考物理专题热现象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热现象习题

热现象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图1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5.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树上的雾凇——凝华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7.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8.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9.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图2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B.图2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图2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D.图2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10.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图3A.滑下滑梯B.弯折铁丝C.做功冲程D.压缩空气点火1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2.下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4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3.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14.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图5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二、填空题15.如图7所示,甲、乙两图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s。

2022部分省市物理中考题热学部分(含答案)

2022部分省市物理中考题热学部分(含答案)

2022部分省市物理中考题热学部分1.(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2.(河北)在劳动课上,小明利用钳子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铁丝内能的.如图1所示,在剪断铁丝的过程中,钳子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3.(河北)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2所示.天然气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该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Ckg/(J o⋅]4.(安徽)小明利用家中的燃气表和温度计测量燃气灶烧水的效率.将1kg的水从20℃加热到60℃,消耗了0.01m³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Ckg/(J o⋅,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³,则此次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北京)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的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3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5min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乙所示.(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来反映的.(2)由图像可得出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过程中.6.(福建)如图4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温度升高,图1图2图3图4达到艾绒的着火点.7.(广东)家庭电路中,电热水壶应与其他家用电器联.若用电热水壶加热0.8kg 的水,使其温度从30℃升高到8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J.此过程中,电热水壶实际消耗的电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吸收的热量.[C 水=4.2×103)C kg /(J o ⋅]8.(江西)太阳能属于(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已被广泛使用,如平板式集热器可吸收太阳辐射,将集热器内的水加热,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9.(江西)如图5所示,某同学用燃气灶烧水给餐具消毒.已知密闭锅内水的质量为5kg,水的初温为22℃,当水刚好烧开时,共消耗了0.06m³的天然气,该燃气灶烧水的热效率为7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C kg /(J o ⋅,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³]求:(1)0.06m³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2)以上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3)密闭的锅内水烧开时的温度.10.(陕西)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6甲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 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但温度.时间/min 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6乙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11.(重庆A)《三国演义》有“青梅煮酒”的典故,芒种节气正是青梅煮酒季,煮酒可利用“水浴法”对酒进行加热.质量为0.5kg 的酒从20℃升高到40℃吸收的热量是J[C 酒=3.4×103)C kg /(J o ⋅];煮酒位置海拔越高,水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会越.12.(重庆B)小铭周末在家做家务,他在水壶中装入质量为2kg、温度为18℃的水后,图5甲乙图6放在燃气灶上加热,利用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直至将水加热到68℃,这个过程水吸收的热量为J.[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C kg /(J o ]13.(云南)如图7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小亮利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 的示数,作出如图7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分析图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16乙中,21~t t 时间内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 的示数,绘制出图7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明当地的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 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14.(吉林)图8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8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海波是,第9min 时海波处于(填物质的状态)15.(武汉市)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选填“汽化”甲乙丙图7甲乙图8“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3)图9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 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0t =℃.16.(泰州市)在“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1)由于燃料充分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燃料种类这一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时必须控制酒精和碎纸片的相等;实验中还需控制被加热的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以便于.(2)如图10是小明安装好的实验装置,其中存在的错误是.(3)小华纠正了小明的错误,又组装了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备好秒表,在两燃烧皿中分别加入准备好的酒精和碎纸片,读出水的初温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先点燃酒精,再点燃碎纸片.②保证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间相同,读取温度计的示数.③待酒精和碎纸片充分燃烧结束,分别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小红认为上述操作中,操作是错误的.小明根据正确操作获得的数据,算出了燃料的热值,发现结果小于该燃料的实际热值,原因是.17.(荆州市)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1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时间/min 01234567温度/℃909398100102102102(2)在实验过程中,2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1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其余实验数据见上表,由表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甲乙图9图10标准大气压.(3)图11丙是A、B 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18.(随州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李明和张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如图12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12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为200g,结合图像推算,他实验时min 4~0水吸收的热量为J.[)C kg /(J 102.4o 3⋅⨯=水C ](3)分析图像可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19.(临沂市)用图13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甲乙丙图11甲乙图12甲乙丙图13泡不断上升且(选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丙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0.(岳阳市)图14甲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1)两支试管里水和煤油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2)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由图14乙可知,的吸热能力更强.甲乙图142022部分省市物理中考题热学部分(答案)1.C【解题思路】“雾”和“露”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项错误、C 项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项错误.2.做功省力【解题思路】弯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弯折处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丝内能的;由题图可知,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省力杠杆.3.不可再生保持不变 3.36×105【解题思路】天然气是化石能源的一种,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水吸收的热量)(0t t Cm Q -=吸=)C kg /(J 102.4o 3⋅⨯×J1036.3C 20C 100kg 15o o ⨯=-⨯)(4.42%【解题思路】水吸收的热量)(0t t cm Q -=吸=)C kg /(J 102.4o 3⋅⨯×1kg ×(60℃-20℃)=1.68×105J,0.01m³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Vq Q =放=0.01m³×4.0×107J/m³=4×105J,则此次燃气灶烧水的效率放吸Q Q =η=J 104J 1068.155⨯⨯=42%.5.(1)加热时间(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解题思路】(1)用同一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可以认为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可由加热时间反映.(2)由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仍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做功增大【解题思路】当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套筒时,压缩套筒内的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时艾绒燃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套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的.7.并 1.68×105大于【解题思路】家庭电路中,电热水壶与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它们之间是并联的;t m C Q ∆=水吸=)C kg /(J 102.4o 3⋅⨯×0.8kg ×50℃=1.68×105J;由于存在热损失,电热水壶的加热效率小于100%,因此电热水壶实际消耗的电能大于水吸收的热量.8.可热传递【解题思路】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平板式集热器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9.【分析解答】(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J104.2m /J 100.4m 06.06373⨯=⨯⨯==气气放q V Q(2)水吸收的热量J1068.1J 104.2%7066⨯=⨯⨯==放吸Q Q η(3)水烧开时升高的温度C 80kg5)C kg /(J 102.4J 1068.1o o 36=⨯⋅⨯⨯==∆水水吸m C Q t 使用密闭的锅烧水时,锅内的气压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锅内水烧开时的温度C102C 80C 22o o o 0=+=∆+=t t t 10.(每空1分)(1)自下而上(2)吸热不变(3)98低于(4)时间质量【解题思路】(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2)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由表格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由于当地水的沸点小于100℃,由此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由题图乙可知,水的沸点相同,两次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至刚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第一次实验时间较长,第二次实验时间较短,原因可能是第二次实验时水的质量比第一次实验时的小.11.3.4×104低【解题思路】酒吸收的热量t m C Q ∆=酒吸=3.4×103)C kg /(J o ⋅×0.5kg ×(40℃-20℃)=3.4×104J;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12.热传递 4.2×105【解题思路】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把水壶放在燃气灶上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水吸收的热量t m C Q ∆=水吸=4.2×103)C kg /(J o ⋅×2kg ×(68℃-18℃)=4.2×105J13.(1)温度计A 的玻璃泡未在碎冰内部(或温度计B 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2)晶体(3)固液共存(或冰水混合物)增加(4)95小于(5)不会【解题思路】(2)分析题图乙可知,在21~t t 时间内,试管中的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点,冰是晶体.(4)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题图丙可知水的沸点为95℃,而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说明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5)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 两温度计示数相同,说明此时试管中的水已达到沸点,但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14.均匀晶体液态【解题思路】实验时采用“水浴法”给试管中的海波加热,可使海波受热均匀,并且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由题图乙可知,min 7~3内,海波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海波的熔化过程,说明海波是晶体;7min 时海波熔化结束,故在第9min 时海波处于液态.15.(1)变大液化(2)持续吸热(3)87【解题思路】(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2)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必须持续吸热.(3)因为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 温度升高5℃,所以加热5min 水升高的温度C 5.12C 5min2min 5o o =⨯=∆t ,由图像可知,水的初温C 87C 5.12C 5.99o o o 0=-=∆-=t t t .16.(1)质量通过比较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2)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和液体充分接触(3)②存在热散失(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解题思路】(1)本实验中,需要控制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相等,还需要控制被加热的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以便于通过比较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2)题图实验装置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和液体充分接触,安装错误.(3)由mq Q =放可知,影响燃料充分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的另一个因素是燃料的质量,故实验中应控制充分燃烧的燃料的质量相等,不同燃料的燃烧快慢不同,故让不同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并不能控制燃料燃烧的质量相同,故操作②是错误的.该实验中,认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利用吸放Q Q =,即t m c q m ∆=水水燃料,计算出燃料的热值燃料水水m t m c q ∆=,由于热量散失等因素,实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完全被水吸收,故这样算出来的燃料的热值较小.17.(1)由下到上(2)96大于(3)水的质量不同(合理即可)【解题思路】(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为了保证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好烧杯的位置,再固定温度计的位置,因此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由题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6℃;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102℃,故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18.(1)自下而上(2)840(3)相同【解题思路】(1)为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放好酒精灯并点燃后,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到水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所以应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2)张红所用水的质量2m =200g=0.2kg,由图乙可知,min 4~0水升高的温度t ∆=99℃-98℃=1℃,则水吸收的热量t m c Q ∆=水水吸Q=4.2×103)C kg /(J o ⋅×0.2kg ×1℃=840J.(3)由图乙可知,李明使质量为1m 的水从99℃加热到100℃用了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1Q ,水温升高了1t ∆=1℃;张红使质量为2m 的水从98℃加热到100℃用了8min,水吸收的热量为2Q ,水温升高了2t ∆=2℃,由于加热器相同,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122Q Q =,由t cm Q ∆=吸,可得1:12211221121=∆⨯∆=∆∆=Q t c t c Q t c Q t c Q m m 水水水水,所以李明和张红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19.(1)烧杯(2)94(3)变大(4)错误(5)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即可)【解题思路】(3)水在沸腾时,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因为水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因而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而且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处的深度越来越小,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气泡体积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是因为石棉网等仪器的温度还较高,水还能继续吸收热量,能继续沸腾.20.(1)相同(2)等于(3)水【解题思路】(1)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时,应该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2)该实验中采用相同的热源给水和煤油加热,则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由题图乙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升高得多,因此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热现象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的相关考点有温度计的原理、读数及使用,熔 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六种物态变化,识 别生产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 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由某种物态变化的现象判断属于何种 变化(即物态变化的名称)并且判断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 热情况是中考命题的重点,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 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 变化的图像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仍是今后中考命 题的热点,常见题型是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在20℃的房间里,放有一烧杯酒精,将温度计放入酒 精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它的示数,则发现( C ) A高于20℃ B 低于20℃ 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20℃不变 D一直为20℃
【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都属于汽化现象 B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液化现象 C前者是汽化现象后者液化现象 D都是液化现象
【答案】“汽化”“水蒸气液化”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把-5 ℃的冰拿到10 ℃的房间里,它将立即熔化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夏天吃雪糕时,揭开包装纸后,雪糕会冒“白气”, 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D将壶里的水加热至100 ℃时沸腾,若壶里的水只有一 半,只需加热至50 ℃即能 沸腾
课前热身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 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在 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最小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 液泡应与待测液充分接触,但不能与容器壁相碰,待 温度计在液体中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齐.家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5℃~42℃ ______________. 2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 “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 冒出一股“白烟”,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沸腾 液化 _______.
典型例题解析
【例5】火箭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高 温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底面,工作人员在发射台下建成一个大水 池,让火焰喷到水中 ,利用水的 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 在电视上看到的火箭升高瞬间 ,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就是由 于 “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
典型例题解析
【例4】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名称 熔点 /℃ 固态 水银 -38.8 金 1064 铜 1083 铁 1535 钨 3410 固态氢 -259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课时训练
4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 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在制 汽化 和______. 液化 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
5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 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 减慢 的水分蒸发_______.
课时训练
1晶体被加热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将______ 不变 ;无论晶体或 放出 热量;高空的水蒸气经 非晶体,在凝固 过程中都要______ 凝华 过程凝成小冰 晶,即雪花. _______ 熔点 2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 加压 的办法使它成 高,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_______ 为液态,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3用锅烧水,揭开锅盖会看到锅盖内侧有许多小水珠,这 液化 成为小水珠,属于_____ 液化 现象,封闭在 是锅内水蒸气_____ 注射器中的乙醚,当体积压缩时发生液化 _____现象,这是利用 加压的方法 来使气体液化. 了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解析
【例3】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妈妈让他把烫 伤的手指放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小明让妈妈赶 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敷在被烫伤的部位,请你说 明, 采取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哪种方法更 好? 【答案】手指被烫后,相关部位的温度迅速升高,使肌 肉组织受到破坏,若能让被烫部位温度降低,则可使肌 肉组织的破坏程度降低,这两种方法目的相似 ,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只能利用水流与手指接触过程中水温 升高达到吸热的目的,而用 冰块敷时有三个吸热过程: 即零摄氏度以下的冰决温度升高到0 ℃,0 ℃的冰块熔 化成0 ℃ 的水;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而1 g 0 ℃的冰熔 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 g水温度升高80 ℃所 吸收的热 量,所以,第二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D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课前热身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有时植物上有露水 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8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由于 ( D ) 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 C铁比锡传热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
课前热身
9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C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10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 因是( C ) A泥沙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 C近年来植被破坏,增加了裸地面积,使得土壤中的水分 蒸发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时训练
BC 6如图2-1-1所示的曲线表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其中_____ 段曲线表示 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叫做该晶体的______. 熔点
图2-1-1
课时训练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 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 清晰起来,在镜 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 A先液化后汽化 B只有液化 C只有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用久了的灯泡,灯丝会变细,玻璃会发黑这一过程 中发生了( C ) A升华和液化 B升华和汽化 C升华和凝华 D汽化和凝固
方法小结
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在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 首先明确变化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变化后物质处于何 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 热.固态和液态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熔化和凝固.由 于固态物质由晶体和非晶体之别,在发生这两种物态 变 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同,且状态的变化也不 相同,但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则是共同的特征.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称为熔点,而且同一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 方式,复习时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影响液 体沸点变化的原因;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注意汽化 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前热身
3某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 解旱情,人们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 雨.飞机在高空中投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干冰进入冷 升华 成气态,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 云层,就很快_____ 凝华 成 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便_____ 固态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就______ 4为了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变干,可采取的措施是 用衣服架撑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衣服在阳光下曝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训练
11用一支温度计给两个病人量体温,第一个病人的体温 为38 ℃,在给第二个人测体温时 医生没有甩体温计,第二 人的实际体温为37 ℃,则测量的结果为( B ) A 37 ℃ B 38 ℃ C 385 ℃ D高于38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后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放出很少热量时,温度一定不变
课前热身
5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 C汽化、凝固和升华 D凝固、液化和凝华
D )
6关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以下描述中哪一 个是正确的( B ) 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 B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沸腾时,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
课时训练
9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火焰烧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医用酒精棉球擦 1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 烧着,这是因为( A ) A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B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将热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中专大专技校信息网 技校网 / 技校网 中专大专技校信息网 ; ;四川成都中专学校招生问答 /list.php?fid-384-page-1.htm 四川成都中专 学校招生问答;
东西,只不过浑身都是粉红色の,挺萌挺可爱の."嘿嘿,想找咱?没那么容易."小家伙喃喃自语,还口吐人言,古灵精怪の自言自语道:"哎真是很无聊呢,放个屁都将这些家伙给弄疯了,这可不能怪了咱呀.""不过那家伙挺有意思の,不知道现在去哪里玩,咱得跟着去说不定有什么好玩の."小家 伙隐进虚空中,和空气完全融合了,然后就消失了.根汉壹路往南飞,南面是磁怪出来の光门所在の位置.只有从这里才能进入到磁怪の体内,才能冲出堕仙牢,才能有机会从堕仙牢中返回天之尽头.由于他飞出来,有些距离了,现在想再回去也不是壹天两天の事情.伊莲娜尔问他:"你想好了应 对の办法了吗?""其实也没什么别の办法,只能是硬拼了,咱不相信那家伙能扛の住,他也得对咱忌惮三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