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技术标准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目录一、总则 (1)二.荷载 (1)1、楼面恒载 (1)2、楼面活荷载 (1)3、建筑墙体荷载 (1)4、风荷载 (2)三.地基与基础 (2)1、基础选型及技术要求 (2)四.主体结构 (3)1、地上部分 (3)1.1结构布置 (3)1。
2剪力墙、边缘构件、连梁 (3)1.3楼板 (8)1。
4楼梯 (9)1.5雨蓬、阳台、挑檐 (10)2、地下室部分 (10)五.结构计算 (11)1、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的要求 (11)2、结构计算若干原则 (12)3、结构整体分析结果的指标控制 (13)六.结构材料 (13)1、混凝土: (13)2、钢筋选用和代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则1、本标准适用于住宅产品线中的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项目。
2、本标准是在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对住宅产品的要求及以往住宅设计经验对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和常用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后编制而成。
二.荷载1、楼面恒载1。
1 楼面:板自重(25×板厚)+ 1.0(50mm细石混凝土垫层)屋面:板自重(25×板厚)+3.331。
2 装修荷载的取值可以根据《建筑装修标准》相关文件中的楼面建筑装修做法确定.1.3 楼面恒载计算时要注意降板房间的荷载增加。
(按轻集料混凝土考虑)2、楼面活荷载2。
1 住宅的楼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3、建筑墙体荷载3。
1 结构洞处的填充墙、室内隔墙等非结构承重的墙体材料,在单项工程设计之前结构专业必须提请建筑专业向甲方落实墙体材料。
若有明确文字确认时,按实际材料计算.若无法确定则按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考虑。
3。
2 荷载计算时考虑灰缝、灌孔等因素影响,所有墙体均考虑每面20厚砂浆双面粉刷荷载。
住宅建筑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住宅建筑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框支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结构体系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它是将剪力墙结构体系与框支转换层结构体系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布置形式。
本文主要对住宅建筑中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住宅建筑;带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1住宅建筑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设计及计算优化1.1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1)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应沿主轴或其它方向双向布置,形成空间结构。
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剪力墙单向布置,使两个应力方向的抗侧刚度相互接近,从而具有更好的空间性能。
为了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减轻结构的重量,增加剪力墙结构的可用空间,不应将剪力墙布置得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当的侧移刚度。
(2)剪力墙部分应该是简单和常规,剪力墙的垂直刚度应该统一,剪力墙的门窗开口应该上下对齐,排成一排,形成一个明确的墙肢和连系梁,应力分布规则,和当前常用的计算图更加一致,设计结果安全可靠。
建议避免采用墙肢刚度差异较大的开孔设置。
当剪力墙的孔布置出现错孔或错孔的叠加时,墙内钢筋应形成框架形式。
(3)长剪力墙应划分成几个长度相对均匀的墙段,墙段之间应采用弱连接梁。
各独立墙体截面总高度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 2,以避免剪力墙的脆性剪切破坏。
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在孔与墙之间或两个孔之间出现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 4 的小肢墙。
当小肢墙体截面高度小于墙体厚度的4倍时,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箍筋应按框架柱加密区要求进行完全加密。
(4)剪力墙的特点是面内刚度和承载力大,而面外刚度和承载力相对较小。
因此,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稳定。
1.2剪力墙结构计算方面的优化(1)楼层最小剪力系数的调整原则在满足短肢剪力墙底部的第一振型地震倾覆力矩的底部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不超过 40% 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剪力墙布置,与大空间剪力墙布局为目标,使结构具有适当的横向刚度,减少地板剪切系数接近规范限制(不少于)。
剪力墙设计(结构)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施工方法,如预制装配式、整体
浇筑式等。
施工顺序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过程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施工不 当造成结构损伤。
施工监控
采用施工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施工 过程和结构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 全。
05
工程实例分析
某高层住宅楼的剪力墙设计
结构体系的选择与优化
结构形式
根据建筑功能和抗震要求,选择合适 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如框架-剪力墙、 筒体-剪力墙等。
结构布置
结构分析
采用先进的结构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方法,对剪力墙 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优化,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数量和尺寸, 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施工工艺的优化
使用极限状态
考虑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和 裂缝,保证剪力墙的正常使用 功能。
构造措施
根据剪力墙的类型、高度、跨 度等参数,采取相应的构造措 施,如钢筋的锚固、搭接和连 接等。
经济性
在满足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前 提下,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方
法,降低工程成本。
02
剪力墙的受力分析
剪力和弯矩的计算
剪力计算
根据结构体系和荷载分布,计算剪力 墙所承受的剪力,以确定墙体的剪切 承载能力。
剪力墙设计(结构)
• 剪力墙概述 • 剪力墙的受力分析 • 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 剪力墙的设计优化 • 工程实例分析
目录
01
剪力墙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 是一种竖向和水平向均连续的墙 体结构,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 作用引起的水平剪力。
作用
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1. 概述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是一种采用剪力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形式。
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和空间利用率,因此在现代城市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的设计要点、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
2. 设计要点2.1 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同时配合梁、板、柱等构件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的设置应遵循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2 尺寸和厚度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楼层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厚度不小于140mm,且应考虑一定的边缘构件厚度,以提高墙体的受力性能。
2.3 钢筋配置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包括主筋、箍筋、分布筋等。
主筋应采用HRB400级及其他钢筋,箍筋应采用HPB300级钢筋。
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确保墙体的受力性能和延性。
2.4 施工缝处理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施工缝,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施工缝处应加强钢筋焊接,确保墙体的整体性能。
3. 施工技术3.1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进行加固处理。
3.2 墙体施工墙体施工应遵循先主体后围护的原则,采用模板支撑体系,确保墙体尺寸和厚度的准确性。
墙体混凝土应采用泵送浇筑,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3.3 钢筋施工钢筋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规格、数量和布置符合要求。
钢筋焊接应采用专业设备,确保焊接质量。
3.4 楼面施工楼面施工应遵循先梁后板的原则,采用现浇混凝土楼面。
楼面混凝土应均匀浇筑,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4. 注意事项4.1 抗震设防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剪力墙结构设计

(3)、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 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本条所列措施,均可增大墙肢抵抗平面外弯矩的 能力。另外,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 刚接,减少墙肢平面外弯矩。铰接端或半刚接端可通 过弯矩调幅或梁变截面来实现,此时应相应加大梁跨 中弯矩。
≥2000
(a)
(b)
(c)
(d)
4、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 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 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其他情况如无法避免错洞墙,宜 控制错洞口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设计时应仔细计算 分析,并在洞口周边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图5-1a、b)。 一、二、三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当无法避免叠合错洞布置时,应按有限元方法仔细计算 分析,并在洞口周边采取加强措施(图5-1c)或采用其 他轻质材料填充将叠合洞口转化为规则洞口(图5-1d, 其中阴影部分表示轻质填充墙体)。
图5-5 标准层 结构平 面图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土,基本风 压为 0.5kN / m 2。 (1)、结构方案 本工程上部标准层为住宅,每个单元由9个建筑分 单元组成,其结构布置利用单元中部设置的两部电梯、 设备管道井及一个剪力楼梯所围合的剪力墙内筒体单 元,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但围绕其周围的8个 住宅单元结构如何布置值得推敲。
错洞墙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应符合有关规定。对结 构整体计算中采用杆系、薄壁杆系模型或对洞口作了 简化处理的其他有限元模型时,应对不规则开洞墙的 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补充计算和校核。 目前除了平面有限元方法外,尚没有更好的简化方法 计算错洞墙。采用弹性平面有限元方法得到应力后, 可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按应力进行配筋,并加强构 造措施。
(完整)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1 剪力墙布置原则(1)剪力墙的位置:1)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2)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3)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两端楼(电)梯处,在结构中部尽量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
4)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
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
5)沿高度均匀变化;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6)多均匀长墙(增加抗侧刚度和减少剪力墙数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墙(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单片形(不少于三道,长度不超过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 少复杂形状转折。
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墙端部或柱边。
(2)剪力墙的间距:为了保证楼(屋)盖的侧向刚度,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平面内弯曲变形,应控制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剪力墙的厚度:剪力墙厚度取值由以下因素确定:1)通过结构分析,在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项指标确定每层剪力墙的厚度;2)不同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制;3)构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稳定性一般会满足);对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区,墙厚大多情况下是按稳定性和构造要求所控制的;首先剪力墙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7.7.2条规定(其实是高厚比要求),当不能满足上面几条的时候应按《高规》附录D 计算墙体的稳定,从大量工程实例看,按《高规》附录D 计算的墙厚比《高规》7.2.1条7.7.2条规定的小得多。
镇江某27层剪力墙住宅楼结构设计施工图

住宅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目录一、本文目的二、工程概况三、结构形式优化设计1、剪力墙布置优化2、梁、板布置优化四、经济性比较1、厚板与加次梁板跨的比较2、全楼经济性比较五、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些方法六、结论一、 本文目的1、保证结构的安全、实用的前提下尽量使剪力墙结构布置合理以 达到最经济的目的;2、总结出结构优化布置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以供以后工程中应用;二、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共23层,位于6度区,一层层高为5.4m,且为架空层,其余各层层高为3.0m,总高度为71.4m,建筑的平面面积为591mm2。
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本工程由于跟已施工的某个工程户型相同,因此本工程拟复用已施工工程的结构布置形式,且在原有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图a 标准层建筑图三、 结构形式优化在高层剪力墙住宅建筑标准层单位面积含钢量中, 剪力墙用钢量约占50%左右,剪力墙边缘构件用钢量约占30% ~ 50%,另外梁板的合计用钢量约占40%左右,因此本工程主要对原有工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两方面的优化:1)剪力墙布置形式优化;2)梁、板布置形式优化。
在剪力墙布置形式的优化中主要考虑了结构的剪重比、轴压比、位移比等参数的影响,进而还对剪力墙边缘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1、剪力墙布置优化原工程结构布置形式如图b所示且命名为“形式一”。
图b 形式一原结构形式一STAWE的计算结果如表a所示,其中X向与Y向剪力墙布置比较均匀,并且计算结果满足规范参数的要求。
表a:结构形式周期 剪重比 位移比位移角地震作用下 风荷载作用下 X Y T X Y X Y X Y X Y形式一2.126 1.779 1.6997 0.81%0.91% 1.18 1.221/34041/4335 1/4302 1/4483形式2.732 2.272 2.2064 0.75%0.80% 1.14 1.231/21021/3218 1/1995 1/2291四从剪重比这一项可以看出原结构形式一中X向刚好满足规范要求的0.8%,Y向剪重比则大于0.8%,因此Y向刚度过大,有一定的富余,因此可以进行一定优化,减小剪力墙的数量,尽量使其刚度接近规范的最小要求,这样可以减少结构的用钢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构件—梁
一、梁的分类 连梁,框梁,框支梁(转换梁),次梁
二、梁与墙相连 情况一 梁与剪力墙 在同一平面时,作为 抗侧力构件的连梁, 按《抗规》及《高规》 执行。当L n/h≥5,框 梁;当Ln/h<5,连梁。
情况二 梁一端与墙 在同一平面内,另一 端与墙不在同一平面 时(梁垂直相搁), 除按《抗规》及《高 规》执行外,应注意:
C40
一、二级 抗震 14 18 22 25 16 22 25 三级抗震
一、二 级抗震 12 16 20 22
400
25
纵向钢筋的锚固平段长满足0.4 LaE( HRB400,d≦25)表:
C30
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二级抗震
C35
三级抗震 二级抗震
C40
三级抗震
16.2d
14.8d
14.8d
13.5d
电
算
总信息、模型、结果分析、归类总结、超筋处理、局部人 工处理 连梁超筋处理——连梁刚度可折减,指地震作用。注意风 作用下为弹性,不可折减 ——抗剪问题,与建筑协调,梁宽加大 ——考虑大震下连梁退出,点铰,包罗设计。 注意对承受竖向荷载安全
边框架梁受扭讨论
梁的扭矩产生分二类: 1)平衡扭转 2)协调扭转,与构件刚度、边界、协调变形有关 框架梁搁置端次梁 次梁支座处弯矩、转角与框架 梁的扭转角相协调,属于第二种。 规范协调变形-----混凝土开裂前为弹性理论 -----混凝土开裂后内力重分布,规范 以裂缝宽度及经验,扭矩可折减 0.4。但周边条件,研究复杂。
三、连梁、框架梁、转换梁 梁作为抗侧力构件,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分 Ln/b<5---连梁 Ln/b≥5---框梁 从梁、墙的强弱及位置等判断。
连梁 ----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墙同级,墙体水平 分布筋应 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 ---- 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 (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当连梁h>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 的构造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框架 ---- 配筋率>2%,箍筋直径最小+2mm 转换梁---- 点取,腰筋最小d≧16, @≤200 …………
竖向构件—墙
长厚比 一般墙 短肢剪力墙 墙柱 L/B >8 4、5~8 3
墙柱 —— 按规范框架柱等相关要求 短肢剪力墙 ——《北京细则》,当短肢剪力墙两侧均为较 强的连梁(Lb/hb≤2.5)相连时或有翼墙 相连的短肢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广东高规补充》当墙的厚度不小于层高 的1/15,且不小于300mm,可不作为短 肢剪力墙。 ——受力纵筋尽量靠近端部 一般剪力墙 —— 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特注:《高规》及 《抗规》对一、二级抗震墙要求不一致。高层建筑从 严要求,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区应设置约束边缘 构件(与墙轴压比无关)。 约束边缘构件的实际范围与规范规定的出入(应力分布)
13.5d
12.4d
钢筋最大直径选用表: HRB400
C30
墙厚 200 250 300 350 400
C35
三级抗震 12 14 18 22 25 一、二级 三级抗震 12 16 20 22 25
C40
一、二级 三级抗震 14 18 22 25
一、二
级抗震
10 14 16 20 22
抗震
12 14 18 22 25
国外规范、应用讨论
端次梁设铰,框架梁附 加混凝土开裂扭矩 Tc=0.7ftWt 配筋 端次梁支座上铁Tc→M; 1/4跨中下铁,以上选 大者 Mt=2Tc Mt=2Tc/3
体积配箍率ρv →→→λv,fc, fyv 与混凝土及钢筋强度等级、 抗震等级、部位等有关。 画法 计算方法 例 ρv = Vs/( Ac*S) Vs = As[(bw-2as)×m + (a- as)×n] Ac =(a- as)×(bw-2as) as ≈20 注意: 保护层、不重叠计算
纵向钢筋的锚固平段长满足0.4 LaE( HRB335,d≦25)表:
C30
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级抗震
C35
三级抗震 二级抗震
C40
三级抗震
13.6d
12.4d
12.4d
11.6d
11.6d
10.4d
钢筋最大直径选用表: HRB335
C30
墙厚 200 250 300 350
C35
三级抗震 14 18 22 25 一、二级 抗震 14 18 22 25 14 18 22 25 三级抗震
抗震
12 16 20 22 25
注:《高规》§7.1.11条条文说明,“…… 当墙截面厚度较小时,可适当减小梁钢筋 锚固的水平段,但总长度应满足非抗震或 抗震锚固长度要求。” 对常用200墙厚,以d=14较宜;对实际选用 多排钢筋,应考虑ho的取值;梁与墙刚接 条件下的墙平面外问题。
情况三 梁两端与墙 垂直相搁 当梁高小于墙厚的2倍, 通常梁端为铰接。 非抗震,铰接钢筋12d 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