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的变革,地主阶级的形成。

2. 亚洲封建社会:中国、日本、印度的封建制度及特点。

3. 欧洲封建社会: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比较的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单元,引出封建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分析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封建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掌握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完善,基督教会的统治。

2.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与教会的权力斗争。

4.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教学重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教学难点】1.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引出中古欧洲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中古欧洲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章:近代早期的英法美【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

2. 掌握近代早期英法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兴起,封建制度的变革。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起源。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3.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2.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背后的内外因素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2. 评价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原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绽放的花朵——科学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和文学艺术作品。

2. 分析科学和文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1. 19世纪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四章:两种制度的较量【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的过程和影响。

2.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

2.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2017-2018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8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A.2月B. 3月C. 10月D. 11月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3、完成《填图册》第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5、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

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

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练习巩固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D )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2、列出与1、23、完成《填图册》第3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4、建议学生结合政治科内容,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

5、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