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见的胆道疾病有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或胆管炎,胆道占位,胆道蛔虫病等。
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腹部彩超,彩超价格较低、无创,对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非常高,通过彩超可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可以了解胆囊和胆道的形态,有无水肿炎症,以及初步诊断胆道良恶性肿瘤,但胃肠道积气等对彩超的影响较大。
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指发生于胆道系统的疾病。
胆道系统起始于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步汇合为各级肝内胆管分支,至肝门部成为左、右肝管,最后在肝外汇总为肝总管。
胆囊经胆囊管与肝总管相连,自胆囊管与肝总管连接处以下即称为胆总管,其终末端有奥迪(Oddi)括约肌,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常见的胆道疾病包括结石、肿瘤、寄生虫病、先天性畸形等。
胆道的病变可造成胆道梗阻使胆汁淤滞,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且常导致继发感染,胆道结石等慢性刺激也可诱发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患者可无症状,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胆道相关症状,如右上腹痛,可向右侧肩胛区和背部放射。
胆囊炎可伴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急性胆管炎会出现查科三联征或雷诺五联征;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胆道出血可出现周期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检查:1.超声检查胆道疾病首选初筛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意义有限。
此外,术中超声检查和内镜超声检查对术中定位和鉴别胆道的病变有特殊意义。
2.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对胆道的病变显示较清楚。
3.胆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胆道内有无病变,病变的性质、部位,且能去除胆道结石,扩张狭窄的胆管等。
4.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一种创伤性检查,对诊断胆管结石、判断胆道阻塞的病因和部位有较大意义。
5.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有帮助。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胆道疾病是指影响胆囊、胆管或肝脏的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炎症、胆管狭窄等。
以下是常见的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疼痛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对腹部进行触诊等体格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等,可以评估胆囊、胆管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发现结石、胆囊炎、胆管狭窄等病变。
3.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肝功能和胆道疾病相关的炎症标志物,如胆红素、ALT、AST等。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或治疗炎症,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2. 胆道造影和取石术:对于胆结石等疾病,可以通过胆道造影和取石术来清除胆道中的结石。
这些程序通常通过内窥镜或经皮途径进行。
3. 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炎症、胆结石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这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完成。
4. 胆管扩张术:对于胆管狭窄等疾病,可以通过胆管扩张术来纠正狭窄部位,通常使用内窥镜引导进行。
5. 肝移植:对于一些严重的胆道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能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来纠正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胆道疾病情况不同,因此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道疾病,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胆道疾病》课件

胆道疾病的分类
介绍不同胆道疾病的分类, 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炎 和胆道蛔虫症等。
常见胆道疾病
1 胆囊炎
探讨胆囊炎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 供预防措施。
2 胆石症
介绍胆石症的形成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并解释为什么预防很重要。
3 胆管炎
解释胆管炎的危险性,讨论常见症状和治疗 选项。
4 胆道蛔虫症
《胆道疾病》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胆道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胆道的组成和 结构、胆道疾病的原因、分类、常见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和预 后等内容。
胆道疾病概述
胆道的组成和结构
了解胆道的组成和结构对于 理解胆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 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胆道发生疾病的原因
探索胆道疾病产生的多种原 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 惯和生活方式等。
预后改善措施
探讨改善胆道疾病预后的方 法,包括积极治疗、定期随 访和生活方式调整。
小结
1 胆道疾病的重要性
强调胆道疾病对患者健康 的重要影响,倡导及早预 防和治疗。
2 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预防和治疗胆道疾病 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建 议。
3 对于患者和医生的建
议
向患者和医生提供关于胆 道疾病的建议,包括定期 体检、积极治疗和合理饮 食。
详细描述胆道蛔虫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 法,并提供预防建议。
胆道疾病的诊断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了解病史和进行细致的体格检 查对于胆道疾病的准确诊断至 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
介绍使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超声波和CT扫描)来诊断 胆道疾病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验室检查
探索采用血液和尿液等实验室 检查方法诊断胆道疾病的常见 指标和技术。
外科学-胆道疾病

第33章 胆道疾病
超声表现为胆囊(GB)在空腹时不显示(右)或 显示为小胆囊(胆囊长径≤15mm)(左)
第33章 胆道疾病
治疗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方法。手术宜在出生后2个 月进行,此时尚未发生不可逆性肝损伤。若手术过 晚,病儿已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则愈后极差。
第33章 胆道疾病
手术方式选择: ①尚有部分肝外胆管通畅,胆囊大小正常者,可用 胆囊或肝外胆管与空肠行Roux-en-Y型吻合。 ②肝外胆管完全闭锁,肝内仍有胆管腔者可采用 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
第33章 胆道疾病
第33章 胆道疾病 肝外胆道包括:
左、右肝 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
第33章 胆道疾病
胆总管分为四段: ①十二指肠上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 ③胰腺段 ④十二指肠壁内
段
第33章 胆道疾病
第33章 胆道疾病
80%~90%人 的 胆 总 管 与 主 胰 管 在 肠壁内汇合,膨大形成胆胰壶腹,亦 称乏特(Vater)壶腹。壶腹周围有 括约肌(称Oddi括约肌),末端通常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①黄疽超过3~4周仍呈进行性加重,对利
胆药物治疗无效;对苯巴比妥和激素治疗试验无反 应;血清胆红素动态观测呈持续上升,且以直接胆 红素升高为主;
第33章 胆道疾病
②十二指肠引流液内无胆汁; ③超声检查显示肝外胆管和胆囊发育不良 或缺如; ④99mTc-EHIDA扫描肠内无核素显示; ⑤ERCP和MRCP能显示胆管闭锁的长度。
第33章 胆道疾病
胆道镜检查 术中胆道镜检查适用于: ①疑有胆管内结石残留; ②疑有胆管内肿瘤; ③疑有胆总管下端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开口狭窄。
经胆总管切开处,采用纤维胆道镜或硬质胆 道镜进行检查。术中可通过胆道镜利用网篮、冲洗等 取出结石,还可行活体组织检查。
胆道疾病概论

胆总管探查指征:
a.有黄疸病史 b.术中扪到胆总管结石 c.术前、术中造影见胆总管结石 d.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1.5,
或狭窄、炎症者 e.胰腺有急性、慢性炎症病变 f.胆囊内均为小结石,而胆囊颈较宽
(二)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1.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切除 2.非手术治疗:无症状或有手术禁忌症者 (1)低脂饮食 (2)利胆 (3)溶石:鹅脱氧胆酸、熊去氧胆酸 (4)超声碎石治疗 (5)中医治疗:排石治疗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 肝细胞:每天分泌800~1000胆汁 • 胆管:胆管内压 2.94(30) • 胆囊:胆汁的浓缩和贮存 • 胆汁的排出 • 胆囊的分泌功能
第二节 特殊检查
B超
• 诊断胆系结石:胆囊内>90%;
•
肝外胆管70%左右;
•
肝内胆管>60%。
• 鉴别诊断:诊断阻塞性黄疸>90%
临床表现
• 黄疽: 梗阻性黄疸是本病突出表现。常在生 后1~2周后出现,持续性存在,呈进行性 加深。
• 营养及发育不良: 发病3—4个月后都有营养 和发育不良表现。
• 肝脾肿大: 是本病特点。随病情发展而呈进 行性肿大。
诊断
• 凡生后1~2月仍持续存在的黄疽,陶土色 大便和肝肿大者应怀疑本病。
• B超;;出生4周黄疸仍进行性加重;血清 胆红素持续上升,而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 为主,等。
• 急诊手术适用于①发病在48~72小时以内; ②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恶化;③有胆囊 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坏 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 手术方法: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慢性胆囊炎
• 多为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大多数 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你了解吗?

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你了解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右上腹疼痛右上腹疼痛是肝内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种疼痛可能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严重时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结石刺激胆道壁,引起炎症反应。
长期受累可能导致疼痛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发热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导致胆道感染,引发发热症状。
发热可能呈高热或低热,严重时可能伴有寒战。
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寒战、黄疸等,应立即就医诊治。
三、黄疸黄疸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之一。
黄疸的原因是结石堵塞胆道,导致胆汁淤积。
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而异。
如果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右上腹疼痛、发热等,应立即就医诊治。
四、其他症状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肝内胆管结石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结石刺激胆道、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如果伴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五、治疗方法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取出结石,解除梗阻,恢复胆道通畅。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六、预防措施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胆道疾病。
避免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通过科学预防,可以降低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总之,了解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
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
胆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胆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胆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背景介绍胆道疾病是指胆囊、胆管等胆道系统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等。
影像学诊断是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胆道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二、胆道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⒈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胆道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声波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异常情况,如胆结石、胆囊壁增厚等。
⒉胆道造影胆道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入对比剂来显示胆道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见的胆道造影方法包括经口胆道造影和经静脉胆道造影。
通过观察对比剂在胆道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胆道的通畅性及有无病变。
⒊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来胆道系统的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胆管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胆道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⒋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胆道功能和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胆囊机能检查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核医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胆囊功能、排空时间等参数,对于一些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三、胆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⒈胆结石胆结石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通过超声、CT扫描、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胆结石的存在和位置。
对于复杂的胆结石病例,可以使用ERCP(内镜下逆行性胆管造影)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⒉胆囊炎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内梗阻、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胆囊炎症,通过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增厚、腔内液体积增大等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胆囊炎和其他疾病。
⒊胆管炎胆管炎是胆道系统的炎症性疾病,通过超声、CT扫描、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胆管的扩张、壁增厚等异常情况,可以帮助鉴别胆管炎和其他疾病。
⒋胆道肿瘤胆道肿瘤包括胆囊癌、胆管癌等,通过超声、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胆道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等特征,对于胆道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准确性。
肝胆外科相关知识点总结

肝胆外科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肝胆外科常见疾病1. 肝肿瘤:肝癌、肝血管瘤、肝脂肪变性等。
2. 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
3. 胆道疾病:胆管结石、胆管炎、胆总管扩张等。
4. 肝外科损伤:创伤性肝脏破裂、刀伤、枪伤等。
二、肝胆外科临床表现1. 肝肿瘤: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肝功能不全等。
2. 胆囊疾病: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3. 胆道疾病:上腹部疼痛、黄疸、发热、腹部肿胀等。
4. 肝外科损伤:腹部外伤、休克、严重失血等。
三、肝胆外科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CT、MRI、B超、PET-CT等。
2.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血液生化等。
3. 内镜检查:胃镜、胆道镜、肠镜等。
4. 基因检测:肝癌相关基因、特异性检测等。
四、肝胆外科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介入手术等。
3. 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胆道支架植入等。
4. 对症治疗:止痛、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五、肝胆外科的手术技术1. 肝脏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等。
2. 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
3. 胆管手术:胆管肿瘤切除术、胆管重建术等。
4. 肝移植手术:活体肝移植、脑死亡捐赠器官移植等。
六、肝胆外科的并发症防治1. 术后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抗生素预防等。
2. 出血:准确止血、输血支持等。
3. 肝功能不全: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准处理等。
4. 肝性脑病:术后密切监测、积极处理等。
七、肝胆外科的术后护理1. 临床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肝功能等。
2. 药物治疗:镇痛、抗感染、血液净化等。
3. 饮食调理:低脂肪、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4. 恢复训练:恢复运动、呼吸锻炼、心理疏导。
通过以上对肝胆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手术技术、并发症防治和术后护理的全面介绍,相信读者对该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肝胆外科的相关知识能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面对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 Mirizzi综合症
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较大结石压迫或嵌顿引起 造成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 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或波动性黄疸
▪ 胆囊积液
长期嵌顿未合并感染 胆色素被吸收,分泌黏液性物质 胆汁呈透明无色(白胆汁)
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 1、分泌的量与成分:800~1200ml/日 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磷脂、 胆色素及其他。
❖ 调节:神经内分泌因素 ❖ 代谢:胆固醇的存在形式微胶粒、球泡;
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相互依 存,呈Admirand三角关系。
微胶粒溶液区
胆固醇在 胆汁中呈 过饱和, 析出结晶
其他检查
口服法胆囊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功 能,已逐渐为B超所替代。
静脉法胆道造影已废弃不用。 术中、术后胆管造影,术中、术后胆道
镜检查均为了了解胆道系统内有无结石 残留、狭窄等病变以及进一步的处理。
第四节 胆石病(cholelithiasis)
概述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结合型(胆红素)
ß-葡萄糖醛酸酶
胆色素代谢鄣碍
(胆道感染) 非结合型(UCB)
Ca2+
结石形成(胆色素)
胆囊、胆管的生理功能
肝胆汁的分泌:肝细胞的分泌压为 30cmH2O;当胆道压力>30cmH2O有胆 血反流
胆囊的充盈:oddi括约肌造成的高压区 决定。总胆管内压为12cmH2O,胆囊内 压为10CmH2O,Oddi括约肌收缩时为 12~15cmH2O。
1.左、右肝管:左 水平、90度、>2cm 右 粗短、150度、0.7cm
2.肝总管:Φ=0.4~0.6cm、L=2~4cm 3.胆总管: Φ=0.6~0.8cm、L=7~9cm、
分四段 4.胆囊:分底、体、颈部
(囊性扩大--->Hartmann袋) 5.胆囊管: Φ=0.3cm、L=2~3cm、
Heister瓣、锐角汇入
第二节 特殊检查
B超:
由于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价廉等特点, 是目前胆道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诊断胆道结石的准确率达95%以上,鉴别黄 疸的原因准确率达93%-96%,还可诊断胆 道肿瘤、蛔虫、畸形等其他疾病。 明显的不足之处是诊断率依赖于检查者的经 验。
CT与MRI
可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 结石的分布,肿瘤的部位、大小,胆管梗阻 的水平以及胆囊病变等。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一、概述
胆固醇结石或混和性结石为主 女性常见,男女之比为1:3
二、病因(causes)
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
胆固醇过饱和状态
成核因子
黏液糖蛋白
胆汁流体力学改变
胆汁淤滞 沉淀下来
三、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静止性胆囊结石(asymptomatic):
胆固醇的溶解和运输:
胆汁酸-卵磷脂-胆固醇:微胶粒形式运输 胆固醇-磷脂构成:泡,另一种形式 当胆固醇过饱和时,胆固醇就从泡中析
出结晶,形成结石
胆汁中的的胆红素:由衰老的红细胞的血 红蛋白分解后生成。使胆汁成黄色
胆囊的功能:
胆囊的浓缩:使胆汁浓缩5-10倍,每天排出的胆汁,大部分浓缩在 胆囊里面
胆总管的分段
1.十二指肠上段 2.十二指肠后段 3.胰腺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
85%---->共同通道(Vater壶腹、oddi 括约肌包绕、开口于乳头)
15~20%---->分别开口 返回
解剖异常或变异
肝管的变异: 右肝管的前支或后支汇入左肝管、肝总 管或胆囊管。
胆囊管的变异:平行于胆总管汇入右侧
跨过肝总管的前或后方汇入左侧
胆囊的变异:少见。
血管的解剖
胆囊动脉:正常 右肝A的分支、平行于胆
囊管(内侧)、浅支和深支 异常 左肝A、肝总A、胃十二指
肠A、肠系膜上A等 肝外胆管的血液供应:
左肝A、右肝A、肝总A、胃十二指肠A、胰 十二指肠上A 胆囊三角(Carot三角):
1.构成--->肝下缘、肝总管、胆囊管 2.内容物--->胆囊A、右肝A、副肝管 3.辩认标记--->胆囊淋巴结
常见胆道疾病
胆道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九节
解剖生理概要 特殊检查 胆石病 胆道感染 胆道肿瘤
肝内胆管(intrahepatic ducts)
一级支: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 二级支:右前支、右后支;左外叶支、
左内叶支 三级支:各肝段支
III II I
肝外胆道的正常解剖 extrahepatic biliary tract )
概述
流行病学资料
1981年以前,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色素结石多。 1983-1985年调查显示,胆囊结石高于胆管结石, 胆固醇结石多。
胆石分类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和性结石
按组成、颜色、 形状大小、质地、 剖面、发生部位、
X线显影否分类。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占20~40%,终生无症状。
症状性胆囊结石(symptomatic) 症状出现与否和下列因素有关:
结石大小、部位 合并感染、梗阻 胆囊有无功能
主要症状(symptoms)
消化不良 胆绞痛 Mirizzi综合症 胆囊积液
▪ 消化不良
进油腻食物后出现 右上腹饱胀不适等 易误诊为胃病
▪ 胆绞痛(biliary colic)
胆囊收缩排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分泌功能:分泌粘液性物质,胆囊管阻塞的时候,可以形成白胆汁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80%的结合型胆汁酸在末端回肠被主动吸 收,其余没有被吸收的部分在回肠和结 肠内分解后被被动吸收。
少量的非结合型胆汁酸被吸收,部分随粪 便排出体外
Maki学说
胆道感染与胆管结石的关系:
MRCP又可显示肝内外胆道情统的形态,梗 阻情况,病变部 位,病变范围、 性质等。不足之 处在于有创检查, 可能有出血、胆 漏等并发症的发 生。
ERCP
可在直视下或通过 造影显示十二指肠 乳头、胰导管和胆 道系统的病变情况。
也可用于ENBD和 EST 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