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当堂达标(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C、D中哪张图相似?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地点四:东面小山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

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

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D_____________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4)容易发育河流。

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新版新人教版

A

500
甲B 300 1、A的海拔是 300 米, B的海拔是 400 米, AB的相对高度是 100 米。
2、图中有甲乙两条登山路线,选择哪条路线比较省力? 为什么?
甲省力,等高线稀疏,坡缓。
山峰


鞍部

山峰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特点?
山峰
600 500 400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这是山峰吗?
300 200 100
0 -100 -200
小结
海拔
图地 形
相对 高度
分层设色 地形图
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着色
等高线地形 图
棕褐色表示


等高线数值大,地势 ,等高线数值小,地势 。
等高线密集,坡度 ,等高线稀疏,坡度 。
等高线形状 山地地形部位
沿某一方向剖开
地形剖面图
作用:最直观地反映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还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 是等高线地形图
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过等 程高
海拔相同
线
地 110米


100米






水平面
等高距 等高线
等高线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估算海 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材料拓展新版新人教版-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材料拓展新版新人教版-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我国海拔高度起算的零点
我国地图上的海拔高度,普通都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起算零点。

这个海平面不受外界作用的影响,是个理想的、静止外形的平均海平面,它是经过较长时期潮汐观测后计算得到的。

我国从1957年开始分歧采用黄海平均海平面,其高度零点设在青岛市海军1号码头边的验潮站内。

由于青岛地处我国纬度中段的花岗岩地区,纬度地位较适中,地壳较不变;验潮站附近海水较深,既无岛屿、浅滩等妨碍海水流入,又无大河流入构成水位变化等干扰要素,不利于潮汐观测。

青岛验潮站在1898年设立,验潮工夫长,材料最多,因而采用青岛验潮站多年的验潮材料推算出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高程起算的基准面,这就是“黄海平均海平面”,也就是我国高程起算的零点。

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新版)新人教版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6.(2014益阳)图1-4-9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B
A.130米 C.150米
B.180米 D.210米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7.(2014宿迁)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
A.高原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2.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不一定相等
B.等高线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高
C.等高线不能重叠
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为陡坡
3.在陆地五种地形类型中,内部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地形
景观图
山地
丘陵
盆地
微博天地
课前预习
等高线特征
高线较密且数 值较高,内高 外低,山顶呈 封闭曲线等
与山地相似, 但等高线数值 较低
等高线呈封闭 曲线,数值与 山峰相反,内 低外高
海拔
在500米 以上
在500米 以下
无一定标 准
地面起 伏程度
起伏很 大
起伏较 大
起伏不 大
精巧点拨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精巧点拨
4.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 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来说,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深浅不同的黄 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褐色、紫色表示高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1.海拔和相对高度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10/15
13
谢谢欣赏!
2019/10/15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 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等。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点击文字进相应图片
山脊
山顶
山谷
陡崖
试一试 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顶
山脊
山谷
陡崖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2000米,比乙地低1000米,则()A.甲地海拔1000米 B.甲乙两地相对高度1000米C.乙地海拔1000米 D.甲地海拔3000米
2.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B.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得不一样
C.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
D.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固定为100米
3.下列有关山脊和山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弯曲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为山脊
B.一组弯曲等高线的凸出方向指向海拔高处为山谷
C.山谷处容易发育河流
D.山脊线一般是分水线
4.看等高线地形图中,下列数字表示地形正确的一组是()
A.①陡崖②盆地③山谷④山峰
B.①陡崖②鞍部③山谷④盆地
C.①鞍部②陡崖③山脊④盆地
D.①陡崖②鞍部③山脊④山峰
5.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地海拔小于C地
B.E地位于山脊
C.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
D.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40千米
6.读右图判断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的是山峰,虚线表示的是
山谷
B.B、C两地的海拔高度相差350米
C.C处为鞍部
D.如果在D坡和E坡选择一处开
垦梯田,应该选择D坡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绿颜色,据此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8. 能直观表现区域内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经纬网图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

A C D E F
(2)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______,
理由是___ __.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AD
的坡对面爬到山顶较______(吃力
省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C 6.B 7.C 8.B 9.(1)山脊陡崖山峰鞍部山谷
(2)BF 此处为山谷,山谷处才能发育河流。

(3)省力 AD等高线稀疏坡缓
(4)1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