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郭锡良古汉 复习要点(1)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古汉郭锡良版 重点复习

简答:(一)文字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西周金文(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隶书(汉)—楷书章草(魏晋)—草书行书演变规律:A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转变B由繁到简2.六书的贡献: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
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的表义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的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3.六书的局限性:A六书以小篆形体为分析对象,它既不能解释全部古文字,也不能解释全部今文字。
象形.指事只能用来解释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今文字不再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了。
B六书定义过于简略,界说不够严密。
1.转注界定不明,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
2.指事字的定义与象形会意界限不清。
C有的例字与定义抵触,如假借的例字。
4.指事与象形的区别:象形字都是具有形象描写,而指事字却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会意与指事的区别;会意字由几个符号构成,每个意符基本上由它形象来会意。
指事字则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形声与会意的区别: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表示字义类属,声符表示字的读音。
会意字由几个意符互相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意义,会意字的构成一般没有表音成分。
(二)词汇【词类活用+例子】1.名词用作动词 A名词后有宾语 B名词后有补语 C名词被修饰(名词放在副词后面)D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E名词通过而同动词组合 F名词同特殊代词所“者组合。
2.形容词用作动词3.象声词用作动词 4数量词用作动词 5.带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
如:……2.古今词义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
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古代汉语复习要点(郭锡良版)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古代汉语复习要点(郭锡良版)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2、《经传释词》(同上) 3、《词诠》(同上) 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2、《经传释词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 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 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 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 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
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 字)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这个音义相兼的部分叫作亦声。例如:坪, 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内形外声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 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项。 基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 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 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 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 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 紧:当真;使数:奴仆。 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
3、古代汉语: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 古代汉语。 4、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古代汉语常识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 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 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 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 传释词》、《词诠》;“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 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 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古代汉语复习要点(郭锡良版)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选部分复习要点《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古汉语常识复习要点一、古书的注解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4)2.阅读675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76)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古书的标点问题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合起来就叫“句读”。
2.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1)必须符合原文文意;(2)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3)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4.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答:(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
5.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答:(1)点破了句子;(2)用错了标点符号。
6.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三、古汉语今译问题1.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
2.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
(3.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四、古代的文体1.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
2.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
3.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4.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5.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6.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7.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8.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9.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0.“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1.掌握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等修辞格的含义,书中列出了定义或概念的,要掌握其定义或概念。
2.对文中所举的例子,尤其“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等辞格中的例子要看懂、理解、掌握。
:3.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分析文句的辞格,所以必须掌握例子。
六、古今语音语音的异同1.掌握三十六字母。
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2.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3.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包括重唇音“帮、滂、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八个。
4. 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八个。
4. 三十六字母中的齿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和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十个。
6.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
7. 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包括“影、喻、晓、匣”四个。
8.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
9.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个。
10.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个。
11.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清声母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个。
12.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清声母有“滂、敷、透、彻、清、穿、溪”七个。
13.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七、上古音简说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2.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3.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所编。
5.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
;6. 什么是“叶音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
“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
7.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8.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哪些(答案从略,见课本1054页)9.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入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叶”十一部。
10.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阴声韵部有哪些答:有“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九部。
:11.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阳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蒸、冬、东、阳、耕、元、真、文、侵、谈”十部。
12.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和“古无舌上”两条重要结论。
13.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钱大昕之后,章炳麟又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认为喻母也应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匣母,一部分归定母。
八、古书的读音问题1.名词解释:A.“同音通假”(P1067) B.“读破”或“破读”:(P1070)2.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
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
如“早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
3.掌握1074页所列字的特殊读音。
掌握本节所举例子的读音。
4.在阅读古代诗文时,我们不主张用所谓古音来读古书,尤其是对古代的韵文作品,应该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去读,即使不押韵了,也不要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
九、诗律1.近体诗的特点是:(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2.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
3.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有两个:(1)一般只用平声韵。
(2)近体诗不能“出韵”,即必须用同一韵部里的字。
/4.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供诗人写诗押韵的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93韵。
宋代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
5.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6.关于律诗“平仄”的掌握方法:首先,掌握平仄句式,五言四种、七言四种,共八种:(1)五言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以上四种句式,只要掌握了(甲)其他三中都可以推导出来,七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从五言的四种句式上推导出来,即在五言(甲)、(乙)、(丙)、(丁)四种句式前加上与每个句式开头的平仄相反的平仄就行了。
那么七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2)七言句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掌握五言、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即:以上句式在一首律诗中的排列形式,根据我的总结,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不外四种:*(1)、(甲)(乙)(丙)(丁)(甲)(乙)(丙)(丁)(2)、(丁)(乙)(丙)(丁)(甲)(乙)(丙)(丁)(3)、(丙)(丁)(甲)(乙)(丙)(丁)(甲)(乙)(4)、(乙)(丁)(甲)(乙)(丙)(丁)(甲)(乙)注意:以上四种格式中,(1)、(2)两种的差别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3)、(4)两种的差别也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
可以认为(2)是(1)的变体,(4)是(3)的变体。
掌握了以上这些内容,就基本掌握了律诗“平仄”的内容。
7.律诗的平仄并不是绝对严格,也允许有些变通,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变通的方法。
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在判断一句诗的格式时,如果第二个音节是“仄”,哪怕第一个音节是“平”,也要认为该句诗开头的两个音节的格式是“仄仄”,反之亦然,总之,要以偶数字的音节定平仄,即依据一句诗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确定该句诗的平仄格式。
其实,面对一首诗,只要能够把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判断准确,如果符合(甲)、(乙)、(丙)、(丁)四种句式任何一种,整个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