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完整版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

《刑事科学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课程名称:《刑事科学技术》英文名称:Criminal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12学分:3适用对象:法医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刑事科学技术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刑事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科本身而言,其范畴非常广泛。
根据当前刑事技术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法医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刑事科学技术》总学时为54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犯罪现场的概念及构成、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现场访问、现场勘验的实施、可疑犯罪痕迹的发现提取、犯罪现场勘验记录、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勘验重点、犯罪现场评析、侦查实验、勘查后现场的处理等。
其中安排4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12学时综合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全面掌握犯罪现场和现场勘查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现场勘查在刑事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形成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现场分析的方法;具备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绘图的能力。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根据公安机关内部发行1999年第一版《犯罪现场勘查》(警官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犯罪现场的概念及构成目的要求:1、掌握犯罪现场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3、了解犯罪现场的分类。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犯罪现场二、主要教学内容:1、犯罪现场的特点2、犯罪现场的类别3、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第二章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
2、掌握现场指挥人员职责。
3、掌握痕迹勘验检查人员职责。
刑事科学技术完整版

1.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2.加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手上的附着物脱落附着于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手印为加层手印。
3.减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将客体表面的附着物沾起而形成的手印。
4.平面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无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5.平面减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造痕体的凸起表面将承痕体表面的附着物质粘附起来而形成的平面足迹。
6.立体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起结构具有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7.原始现场:是一个没有伪装、未被破坏、毫无变动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现场。
8.枪弹痕迹:是指从枪管发射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形成的痕迹及弹头击中物体所留下的弹道痕迹的总称。
9.枪弹贯通伤: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创道又射出体外的枪弹伤。
此类刨伤有入口、出口和创管,有时有空腔效应。
10.侵彻:尤其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
11.工具伤痕: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12.工具表面特征:多是一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凸起点、线、面状的特征或凹下的点、线、面状的特征。
13.变动现场:是指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外来因素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受到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破坏的犯罪现场。
14.刑事摄影内容:现场摄影、物证摄影、辨认摄影、检验摄影。
15.刑事摄影的种类:方位摄影、概貌摄影、重点部位摄影、细目摄影。
16.相向拍摄法: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依次拍摄某一对象。
17.多向拍摄法:围绕被摄客体从三个或四个方向进行交叉拍攝的方法。
18.细目摄影原则:影像清晰、完整、不变形。
19.尸体辨认摄影种类:尸体的相貌摄影、全身衣着摄影、尸体特殊标记摄影。
刑事科学技术(毕业论文)

刑事科学技术(毕业论文)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法医学、犯罪心理学、痕迹学、侦查学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手段的日益翻新,刑事科学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刑事科学技术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现状1.1 法医学的发展法医学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犯罪现场、尸体、生物检材等进行分析,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我国法医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DNA鉴定技术、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物学等领域的突破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1.3 痕迹学技术的应用痕迹学是研究犯罪现场痕迹的学科,它通过对痕迹的分析,推断犯罪过程、犯罪工具等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痕迹学技术在指纹识别、足迹分析、工具痕迹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1.4 侦查学的发展侦查学是研究犯罪侦查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现场勘查、侦查策略、证据收集等方面。
在我国,侦查学的发展逐步完善,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问题2.1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如生物检材提取、微量物证分析等。
2.2 人才培养不足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然而,我国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部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高。
2.3 法制建设滞后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
然而,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还存在滞后现象,影响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3.1 技术创新3.2 国际合作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水平。
刑事科学技术

厨房情况
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勘验,不仅提取了学生的呕吐 物,还多部位、多点处提取了剩余的 早点、贮蓄室里加工食品用的食油、 食盐、面粉、大米等检材26件。5日下 午6时30分许,经省厅刑事技术部门检 验,在呕吐物、剩余的稀饭、灶台提 取物里检出含有“毒鼠强”成份。Fra bibliotek外口锅
里口锅
现场提取遗留物位置
刑事科学技术
内容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与对象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任务和作用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体系 四、同一认定理论 五、种属认定理论 六、物证鉴定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
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 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 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 和痕迹进行发现、提取、分析、记录和鉴定 时,所使用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物以手工及印证具现检照痕场验相迹录、、检像 足检 验等 迹验 、。 检照 枪验相 弹、 痕笔迹记检检验验以、及言牙语印识、别、 车印辆章痕检迹验检、验印等刷。文件检 毒验物、化污验损、文毒件品检化验验等以。 及附着物、遗留物、残 人留体物组的织检、验血。液、精斑、 唾液、毛发等。
内容体系 刑事摄影 痕迹检验 文件检验 刑事化验 法医物证
“2002、12、5”特大投毒案
简要案情
2002年12月5日,镇江市丹阳皇塘 镇发生了一起特大投毒案件,作案人 利用“毒鼠强”在吴塘初级中学食堂 厨房内投毒,致100余名学生中毒。
厨房内的灶台上有 3只大铁锅,经访问得 知:当天粥是在边上两 只锅内煮的。室内的台 板上放有桶和盆,早餐 完成后,工作人员已将 厨房打扫过,卫生部门 也先勘取了部分检材。 食堂内还有白纱布、蒸 笼等物。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第一章刑事技术基本理论1.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的专门技术。
刑事技术手段行使的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及其所属的、被授权承担刑事技术工作的科研部门和院校;研究的对象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物证;任务是运用技术手段发现、提取从而收集证据,通过检验和鉴定物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学科性质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法制服务。
2.刑事技术的对象概称为物证。
有以下几种:①人体物证②痕迹物证③文件物证④物品物证⑤关联物证3.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①现场勘查,收集物证②物证检验和鉴定③研究和开发新技术4.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5.刑事科学技术内容:①痕迹检验②文件检验③刑事化验④刑事摄影6.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手段㈠形态分析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③图像比对㈡物理检验①物理量的测定②可见光检验③不可见光检验④荧光检验⑤吸附与转印㈢化学检验①溶解试验②颜色反应③沉淀反应④结晶反应⑤燃烧反应⑥电解反应㈣仪器分析①色谱法②分子光谱法③原子光谱法④声谱分析7.刑事技术的种属鉴别是以物证检验所获取的科学事实为依据,对物证和留下物证的人或物的种类归属进行鉴别和判断的过程。
种属鉴别理论依据:①事物种属关系的实在性是种属鉴别的客观基础②事物种类的差别性是种属鉴别的分类依据③具体事物的共同性是种属鉴别的归类根据8.种属鉴别的基本方法:提取特征、比肩鉴别、综合判断。
9.同一认定:是指客体自身的同一,即他(它)只能是他(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人或物。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嫌疑人或物与侦查工作所要寻找的人或物是否为同一人或同一物为目的,进行检验和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同一认定科学依据:①客体的特定性②客体的稳定性③客体的反映性10.同一认定的类型:人身同一认定和物的同一认定。
刑事技术》(理化检验与毒物分析)(1)

案
例
生 米大桥西连接线C标段一期工程工地(双溪村 下屋徐家自然村)发生一起盗窃炸药雷管案, 犯罪嫌疑人打洞入室,盗走乳化炸药24公斤 (6包X4公斤),电雷管459枚
2005年12月6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15
案
例
16
案
例
17
案
例
18
案例:13000枚雷管炸平车间
2005年6月20日上午10时 20分左右,四川省洪雅县青衣 江化工有限公司采矿分厂内的 雷管分装房在分装雷管时发生 爆炸,截至昨天晚上19时,已 确知有7人死亡、2人失踪、8 人受伤。据介绍,这天厂区内 的工人从库房内领取了13000 枚雷管,到分装车间将其分装 成小包装以便运送到芒硝开采 工地。
21
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
2001年3月16日凌晨,随着一声声猛烈爆炸的巨响, 拥有200万之众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全城在晃动, 在颤栗:4时16分,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棉三 宿舍楼15号楼西侧的墙体被炸;紧接着,16号楼发 生爆炸,楼房整体倒塌,造成93人死亡,14人受伤; 4时30分,长安区建设北大街市建一公司宿舍1号楼 3单元被炸塌,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4时45 分,新华区电大街13号市五金公司宿舍楼1单元被炸 塌,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5时许,桥东区裕华 路民进街12号一居民二层小楼前发生爆炸;短短的4 4分钟,在不同的地点连续发生5次爆炸,造成108 人死亡,38人受伤……
④分析难度大
⑤出现的几率高
8
二、微量物证的分类
1.根据来源分类
①工业制品
2.根据检验对象分类
②农产品及其制品
③自然物质
① 爆炸物及射击残留物 ② 油脂 ③ 涂料 ④ 纺织纤维及其制品 ⑤ 文件材料 ⑥ 化妆品 ⑦ 塑料、橡胶 ⑧ 建筑材料 ⑨ 自然物质 ⑩ 其它:包括金属、陶瓷、煤等
最新刑事科学技术复习 (1)

刑事科学技术复习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内涵刑事科学技术亦称刑事技术,是公、检、法及安全机关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依据刑事诉讼法,查明案件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实施主体:公、检、法、安全机关与犯罪相关刑事技术的主干:是自然科学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行为规范:刑事诉讼法二、相关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与刑事技术相近的概念有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技术和物证技术等。
它们侧重点是不同的,与刑事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法庭科学侧重于诉讼物证技术侧重于物证,包含于刑事技术司法鉴定技术侧重于鉴定三、刑事技术的研究内容1.理论:主要是研究刑事技术的基本原理、刑事技术的基本方法、刑事技术鉴定的基础理论和刑事技术的管理理论。
2.方法:主要是研究对各种物证的发现、记录、提取、检验和鉴定的技术手段,也称为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和检验鉴定技术。
四、刑事技术的研究对象刑事技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所处位置以及状态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
五、学科分类生物学物证(血液、唾液、精液、骨骼、毛发等)物理学物证(指纹、足迹、枪弹痕迹、工具痕迹、文件笔迹等)化学物证(化学纤维、油脂、涂料、土壤、木屑、金属、爆炸残留、化学毒物、毒品等)其它特殊物证(声纹、测谎资料、视听资料如照片等)六、刑事技术的任务刑事技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依法发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查明事件的性质,为侦查破案服务。
同时也要为依法治国和国家安全服务。
任务:1.协助侦查人员进行现场勘验2.对与犯罪有关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3. 结合检验鉴定,开展科学研究刑事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查明事实真想刑事技术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性质提供科学依据2.为分析案情提供线索3.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重要证据4.为串并案件提供证据5. 为发展和完善刑事技术这门学科服务七、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技术活动的认识源泉;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刑事技术活动的思想基础;③辩证思维是刑事技术的思维导向2、自然科学基础①刑事技术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②刑事技术的发展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条件3、法学基础八、刑事科学技术的理论(一)物质交换原理(罗卡德原理)1、定义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交换转移现象。
第一章 刑事科学技

• 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
合的新兴的运用科学技术,它隶属于法学,是公 安科学技术,在预防犯罪、揭露犯罪、惩罚犯罪 和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种发挥着重要。
• 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中涉及的各种物证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刑事诉 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 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
手段,发现、采取现场痕迹物证,通过分 析与检验揭示物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 5、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为侦查、诉讼提供线
索和证据。
• 6、刑事科学技术的学科性质,是综合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如物理学、化学、 医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以及计算机技术、仪器 分析技术等理论和方法检验各种物证,为侦查破 案和诉讼审判服务。
第一章 刑事科学技术概述
•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是公安、
检察等侦查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 关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收集、分析、检验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 物证,为侦查、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所应 用的科学技术总称。
• 刑事科学技术概念揭示出:
• 1、行使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主体,是公安
• (一)人体、生物物证(二)物品物证
• (三)痕迹物证 (四)文件物证
• (五)电子物证 (六)关联物证
• 由此可见,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内容包
括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刑事图像技术、痕 迹检验、文件检验、物证理化检验、法医 学检验、生物物证检验、声纹检验、视听 资料检验、电子证据检验、警犬鉴别、心 理测试技术等。
机关、人民检察院等侦查机关及其所属的 被授权承担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科研部门、 警察学院中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①为立案提供客观依据②查明案件的初始情况③为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提供依据④利用物证串并案件⑤甄别、印证其他证据
2.加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手上的附着物脱落附着于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手印为加层手印。
3.减层手印:当手接触客体,将客体表面的附着物沾起而形成的手印。
4.平面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无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5.平面减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造痕体的凸起表面将承痕体表面的附着物质粘附起来而形成的平面足迹。
6.立体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表面之间的物质转移所形成的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起结构具有明显立体感的足迹。
7.原始现场:是一个没有伪装、未被破坏、毫无变动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犯罪动机、目的、手段、方法、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现场。
8.枪弹痕迹:是指从枪管发射弹头、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形成的痕迹及弹头击中物体所留下的弹道痕迹的总称。
9.枪弹贯通伤: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创道又射出体外的枪弹伤。
此类刨伤有入口、出口和创管,有时有空腔效应。
10.侵彻:尤其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
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
11.工具伤痕: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12.工具表面特征:多是一些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凸起点、线、面状的特征或凹
下的点、线、面状的特征。
13.变动现场:是指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外来因素的原因,使现场的原始状态受到部分或者全部改变、破坏的犯罪现场。
14.刑事摄影内容:现场摄影、物证摄影、辨认摄影、检验摄影。
15.刑事摄影的种类:方位摄影、概貌摄影、重点部位摄影、细目摄影。
16.相向拍摄法:从相对的两个方向依次拍摄某一对象。
17.多向拍摄法:围绕被摄客体从三个或四个方向进行交叉拍攝的方法。
18.细目摄影原则:影像清晰、完整、不变形。
19.尸体辨认摄影种类:尸体的相貌摄影、全身衣着摄影、尸体特殊标记摄影。
20.检验摄影种类:分色摄影、紫外线摄影、红外线摄影、激光摄影。
21.物证摄影主要方法:原物大摄影、直接扩大摄影、脱影摄影、文件翻拍等方法。
22.比例拍摄法:在进行细目摄影时,为了标明被拍客体的实际尺寸而采取的拍摄方法。
拍摄时,将比例尺置于被攝客体的同一平面上(注意将比例尺有细节分划的一侧朝向画面中心。
但不能遮挡客体的原貌和特征),使摄轴垂直于被攝客体中心、镜头主面与客体表面平行.连同比例尺一并拍摄下来。
可根据被摄客体的特点,分别选用黑白比例尺、彩色比例尺和透明比例尺。
23.微量物证分析:是采用理化检测手段,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以及物质组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手印乳突花纹的特点有三个特点:
人各不同;指各不同;终生基本不变。
2.乳突线纹的细节特征有哪九个
乳突纹线间局部的细小结构和具体形态,起点、终点、小点:<1mm、短棒:1-5mm、
小眼:<5mm、小桥:<5mm、小勾:<5mm、分歧、结合
3.动态勘察的要点
①对地面与空间进行全面地搜索检查;②翻转移动物体,反复查找;③根据不同案件犯罪现场的特点,有目标地寻找痕迹物证;④注意发现有无异常气味;⑤注意分析研究每一个痕迹形成的原因,以确定是否犯罪遗留;⑥仔细检验,准确找出痕迹物证的特征。
4.如何理解“先固定后提取”的勘验原则
先固定,后提取,是指勘查人员进行初步勘验和发现痕迹物证时,先用现场记录的方法,将犯罪现场情况和痕迹物证所在位置、状态固定下来,然后再做检查和提取。
先固定,后提取,不仅反映了寻找和提取物证之间的先后顺序,也能客观反映痕迹物证的来源、痕迹物证与犯罪现场及有关客体物之间的关系。
这个原则要求勘查人员不论在什么场所,发现了什么样的痕迹物证,必须先用照相或录象、绘图、文字记录等方式,就痕迹物证原来的位置、状态进行记录,然后再做搬移翻转的检查或提取。
先固定,后提取,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犯罪痕迹物证是遗留在现场上的哪个物体上面,痕迹物证的方向、角度、形态等特征,与该物体及犯罪现场之间的联系,对证明痕迹物证的来源和犯罪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5.现场手印的提取方法
照相法,食物提取法,指纹胶带纸粘取法,制模法,静电复印法
6.足迹的分类
按足迹造痕体的种类分类:赤足足迹、穿袜足迹、穿鞋足迹;按承痕体表面变化
分类:立体足迹,平面足迹,平面加层和减层足迹;按足迹的反应性分类;按足迹的的搭配关系分类
7.寻找犯罪足迹的重点场所
现场出入口,中心现场,来去路线,隐身处,掩尸藏赃处,踩踏过的物品
8.提取现场鞋印的方法
照相法,提取实物法,立体足迹石膏制模法,平面足迹复印法,理化显现法
9.射击弹头上痕迹种类
磕碰痕迹,拔弹痕迹,坡膛痕迹,线膛痕迹
10.人体枪弹伤形成的直接损伤作用
弹头以一定能量对肌体组织直接冲击、挤压、切割、撕裂、旋压等物理作用,是弹头接触人体直接传递能量,使人体形成永久性创道,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11.射击弹壳上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
过程特征
装弹弹匣口痕迹,枪机下表面痕迹,推弹突笋痕迹,弹膛后切口痕迹击发击针头痕迹,底窝痕迹,指示杆痕迹,弹膛内壁痕迹,烟垢痕迹退壳拉壳钩痕迹,抛壳口痕迹,弹匣口刮擦痕迹等
12.工具痕迹的三个基本特征:
(1)研究的工痕是犯罪行为所形成的,即是现场犯罪痕迹;
(2)是持械所为,非持械形痕不归属工痕范畴,如打一拳,踢一脚形成的痕迹或触摸留下的印迹都不属于工痕;
(3)是持械直接破坏形成的,间接痕迹不属于此类,如犯罪嫌疑人持枪犯罪,手
扣扳机,击发子弹,弹丸受膛内气体推动,飞离枪口后靠惯性作用击中目标物,弹孔痕迹属间接作用形成,归属于枪弹痕迹,而当枪托打,砸或用枪上的刺刀扎刺则是直接作用留痕,归属工具痕迹。
13.工具痕迹的特点
多发性,多变性,立体性,微量物质性
14.打击人体的痕迹反映
(1)皮下出血与表皮剥脱:打击形成表皮剥脱,能反映出打击的方向,有时能形成与剥脱方向一致的擦痕,皮下出血时,能反映出接触部位的轮廓形状;
(2)挫裂刨:金属棍棒打击形成的挫裂创较多,损伤一般较严重,有时在创缘上反映条形擦痕,在创底反映印压特征;
(3)颅骨骨折:要注意从外板上、着力点上和工具边棱可能接触的部位上找特征。
15.刑事摄影概念:及时、客观、全面、系统地记录与犯罪活动场所和犯罪有关的尸体、作案工具、痕迹及其遗留物及其环境与相互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
刑事摄影任务:刑事摄影是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摄影技术真实、形象地记录与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客体,为侦查破案和刑事技术鉴定提供图像信息的专门手段。
16.现场摄影概念:及时、客观、全面、系统地记录与犯罪活动场所和犯罪有关的尸体、作案工具、痕迹及其遗留物及其环境与相互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
17.现场摄影的步骤:一般作法是按概貌摄影一重点部位攝影一细目摄影一方位攝影的步骤进行。
如果是室外现场,为避免物证遭到破坏,可先拍重点部位和细目,再拍概貌和方位。
18.尸体辨认摄影:是为了证明死者是谁,或为了根据照片辨认不知名尸体并提供人相鉴定而进行的摄影。
19.辨认摄影概念:辨认摄影是为进行人身识别或同一认定提供照片而采用的摄影手段。
主要包括人犯摄影、尸体相貌及其衣物的摄影。
20.物证摄影概念:客观记录与案件有关的痕迹、证物,包括凶器、尸体伤痕、活体创伤、血衣和各种痕迹、文件等客体所采取的方法称为物证摄影。
21.物证摄影的基本要求:1.选择适当的拍摄距离(物距) 2.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3.选择适当的感光材料4.配光要恰当5.适当加以衬托 6.要标明物证的尺寸。
2.红外线摄影作用:主要用于区别在可见光下颜色相同的不同物质,显现褪色难辨的文字、标记,如深色衣服上的射击烟晕痕迹,杀人分尸案尸体包裹物上的褪色毛笔字,以及各种添改、伪造的证件、票据等。
特点: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红外摄影主要是760-1500nm的近红外线。
21.重点部位摄影:重点部位摄影又叫中心摄影,它是以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部位、地段为对象,以反映现场的尸体、凶器、被破坏的门窗及其他被侵害客体,以及犯罪过程的痕迹、遗留物等的原始状况和位置为内容的摄影。
如对商店内的杀人现场,要分别拍摄尸体的姿势和位置,凶器、血迹的形状和位置,被破坏门窗、钱柜的位置和状况。
22细目摄影:以在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具有证据作用的尸体、痕迹、物品、文件为对象,以反映其原貌、位置、形状、颜色、附着物及其他特征为内容的攝影。
如商店内的杀人案,应分别拍摄尸体的外貌、创伤的位置和形状,喷溅血迹或血泊的分布形状.凶器形状与附着物,钱柜和门窗被撬的特征,可疑足迹的形态特征等
23.检验摄影的意义: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手段,也是一种检验手段。
因为物证上的某些痕迹、字迹或物质特征,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以发现和记录下来的。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