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邑长公主的人物争议
历史趣闻鄂邑长公主是谁?鄂邑长公主简介及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鄂邑长公主是谁?鄂邑长公主简介及怎么死的?导语:鄂邑公主(前2世纪?-前80年),又称盖主、盖长公主、鄂邑盖长公主或鄂邑长公主。
汉朝公主,刘氏,汉武帝刘彻之女,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姐,生母鄂邑公主(前2世纪?-前80年),又称盖主、盖长公主、鄂邑盖长公主或鄂邑长公主。
汉朝公主,刘氏,汉武帝刘彻之女,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姐,生母不详,最迟不迟于元狩六年(前117年)。
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
史书对其丈夫无明确记载,公主有一子名“文信”、一孙名“谭”,一孙女为河间王后。
在盖侯死后,公主爱上一个平民丁外人,两人有儿子,据居延新简记载他们的孙子叫丁子口。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时年幼无母,因鄂邑公主为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便由她抚养汉昭帝于宫中,汉昭帝增加了姐姐鄂邑公主的汤沐邑,受封鄂邑长公主,供养在宫庭中,燕王刘旦派使臣达到长安,却没能见到公主。
始元元年(前86年),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同时增加封邑万三千户。
鄂邑公主帮助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使上官安的女儿上官氏在前83年被立为皇后。
元凤元年(前80年),又以“长公主共养劳苦,复以蓝田益长公主汤沐邑”。
当初,公主有私夫名丁外人,与上官桀相友善,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曾数以为丁外人求封侯爵,以配上官长公主(公主只能嫁门当户对的列侯,不为嫁给平民),大将军霍光专权,把持朝政,不许封侯。
于是联合上官父子、燕王刘旦、桑弘羊刺杀霍光。
事情败露,长公主被迫自杀,儿子文信获得赦免。
她的孙子谭曾向主办谋反案的宗正刘德申诉,刘德则指出公主起居无状予以驳斥。
1970年代出土的居延新简之《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文:“甘露二生活常识分享。
汉武帝的女儿们:没有一个好下场

汉武帝的女儿们:没有一个好下场由于历史记载不详,汉武帝之女未有明确排序。
盖长公主(鄂邑长公主,不是卫长公主)。
母亲不详,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
盖长公主内行不修,有私夫名丁外人,与上官桀相友善,骄纵不法,桀及其子安,曾数以为丁外人求封益禄,大将军霍光不许。
她遂于桀、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发觉,被迫自杀。
2.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处寻访方士。
最著名的方士栾大,被封为五利将军、天道将军、地道将军、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汉武帝还将最喜欢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卫长公主原先嫁给曹寿的儿子曹襄,可能是因为丈夫早死,再嫁栾大),后来武帝发现栾大是个骗子,怒火中烧,派人把栾大活活烧死,以泻心头之恨。
卫长公主失去了这位身长貌美的丈夫,对父亲怨恨不已,最后疯疯颠颠,自杀身亡。
她的儿子曹宗,也在“巫蛊之祸”中遇害身亡。
“巫蛊之祸”的发生,首先从卫长公主的两个妹妹阳石公主、诸邑公主案拉开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并且在汉武帝经常经过的甘泉宫驰道埋偶人,祝诅之言十分恶毒。
于是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整个家族都被处死。
数月之后,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都因为巫蛊罪而被处死。
3. 阳石公主,也是卫皇后之女,又名“德邑”公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汉武帝下令拘捕公孙贺一家,交给廷尉杜周追查办理。
杜周是汉武帝时期出了名的酷吏,善于罗织罪名。
他先将阳石公主牵连进案。
正月,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
五月,阳石公主也被汉武帝下诏诛杀。
4. 诸邑公主,母不祥,与阳石公主同巫蛊之祸而死。
5. 夷安公主,母不详,嫁汉武帝姊妹隆虑公主子昭平君。
刘彻女儿鄂邑长公主简介

刘彻女儿鄂邑长公主简介鄂邑长公主是刘彻的女儿,也是汉昭帝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鄂邑长公主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鄂邑长公主简介鄂邑长公主,汉武帝刘彻的女儿,汉昭帝刘弗陵的异母姐姐,汉武帝在位时封其为鄂邑公主,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封其为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生年、名讳不明,庶出,也没有关于其生母的记载,其母可能早死,也可能像钩弋夫人一样被汉武帝处死。
而关于鄂邑长公主的丈夫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公主有一个儿子名为文信,孙子名为谭,孙女是河间王的王后,而据居延新简中记载公主还有一孙子名为丁子沱,有人猜测为鄂邑长公主与其面首丁外人的孙子,也有说可能其丈夫为乐成侯丁义。
还有推测说鄂邑长公主的丈夫可能为盖侯,或者其母姓盖,故又称其为鄂邑盖长公主、盖主或鄂盖主。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前,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的事情发生,于是赐死了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而昭帝即位时,鄂邑长公主是他唯一还活着的姐姐,故昭帝是由她抚养在宫中的。
公元前80年,鄂邑长公主与燕王刘旦、上官氏父子、桑弘羊等人合谋欲诛杀霍光,但事情败露,后自杀而亡。
云中歌鄂邑长公主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大帝刘彻的女儿,也是汉昭帝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因为在汉昭帝幼年时曾经抚养过他,所以和汉昭帝关系很好,对长公主多有赏赐。
但是鄂邑长公主却因为一个男人而终结了她的一生,这个男人就是河间下人丁外人。
鄂邑长公主由于对丁外人的列侯之位求而不得,便对一直阻挠她的霍光起了怨恨之心,之后联合燕王和上官安父子,准备谋杀霍光,不料最后事情败露,鄂邑长公主最后自杀。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是2015年由胡意娟指导,杨颖、陆毅等人主演的古装电视剧,改编自网络作家桐华的长篇小说《云中歌》,引起了观众们的关注和热烈反响。
在这部剧中,鄂邑长公主是由演员黎一萱演绎。
黎一萱原名黎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3级的中国内地新生代女演员。
因为电视剧《女才男貌》而进入大家的视野,从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般的接连出言《上下的错位》、《少年四大名捕》等知名电视剧,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将相故事-霍光长得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被灭族?

将相故事-霍光长得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被灭族?霍去病少年英才,无奈早逝,大家会不会好奇这样一个人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长相就知道了。
霍光身高七尺有三,大约就一米七左右的样子。
他是白皮肤,俗话说“一白遮百丑”,长得白的人,不管怎样,总是会给长相多加三分的。
霍光眉目疏朗,长相俊俏,特别是他的胡须很美,在当时是一位十分出名的美男子。
照这样看来,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容貌也不会差了,毕竟都是一个爸爸嘛。
再说了,他们家的基因怎么看都是很好看的那种,卫少儿和卫子夫是姐妹,同父同母,长相上应该差不了太多。
既然卫子夫能得到汉武帝的青睐,说明她是极美的一个人,所以卫少儿也应该是个美人。
再说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此人是平阳县的小吏,但美女卫少儿却能看上他,还和他私通,说明霍仲孺长得不耐嘛,否则怎么能让卫少儿冒这么大的风险呢?霍去病和父亲相认后,主动承担了赡养父亲一家的责任,还将小他几岁的弟弟霍光带到京城这个大城市来发展,在自己身边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悉心教导霍光。
霍光在哥哥的提拔下,成长很快,可是霍去病病得突然,走得也突然,没来得及安排好后事。
要不是汉武帝对他格外看重,对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很关注,霍光这个小人物怎么会入得了汉武帝的眼。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将霍光调到自己身边任职,整日跟随左右,极为信任霍去病培养出来的霍光。
卫太子刘据死后,燕王刘旦预谋皇位,请命入宫值宿卫。
汉武帝大怒,不愿立刘旦为太子,反而打算立钩弋夫人赵婕妤之子刘弗陵为太子。
可刘弗陵年幼,汉武帝担心刘旦作乱,便让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画交给霍光。
霍光一见此画,就知道汉武帝是想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便做好了拥立刘弗陵,以及和刘旦等人作对的准备。
汉武帝驾崩后,刘弗陵按照遗诏登基为帝,由他唯一在世的皇姐鄂邑长公主在皇宫抚养,辅政大臣为霍光担任。
燕王刘旦不服气弟弟刘弗陵继位,暗中收买朝中大臣为己所用。
而霍光的亲家上官桀为谋求汉朝最高的辅政大权,依附于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姐鄂邑长公主,通过收买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还将孙女上官小妹送进宫当婕妤,后被立为皇后。
历史趣闻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
导语: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鄂邑盖长公主(?―前80年),刘氏,汉武帝刘彻之女,武帝朝身份为帝女---鄂邑公主,昭帝朝封为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怎么死的?鄂邑长公主墓在哪
鄂邑盖长公主(?―前80年),刘氏,汉武帝刘彻之女,武帝朝身份为帝女---鄂邑公主,昭帝朝封为长公主。
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姐,因其封地在鄂邑,故称鄂邑公主,因嫁盖侯为妻,或其生母姓盖,又称盖主或鄂盖主。
史书对其丈夫无明确记载,公主有一子名“文信”、一孙名“谭”,一孙女为河间王后。
据居延新简记载,公主有一孙子叫丁子沱。
公主曾有一面首叫丁外人,故有猜测丁子沱是公主与丁外人的孙子。
但也有可能公主的丈夫是乐成侯丁义,丁子沱是公主合法的孙子。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时年幼无母,因鄂邑公主为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便由她抚养汉昭帝于宫中,多次被益封爵邑,受封鄂邑长公主。
元凤元年(前80年),与燕王刘旦、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发后自杀。
2014年11月1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一座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支家沟村的大型墓葬进行了细致的发掘与研究,确定这座墓葬主人为汉武帝之女鄂邑长公主,一直被当地人误认为荆轲墓。
在墓内发现的五铢钱,通过比对得知,应为汉武帝元狩年间所制,这就将墓葬的时代上限大致锁定在不早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至于时代的下限,根据墓室“少砖”的修筑特点,应该在汉宣帝时代之前。
又根据墓中出土的两件宦者俑判断,这是属西汉皇家专用随葬品,多发现于关中地区,一般不用于除皇室以外的大臣。
墓葬内遗骨的鉴定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女儿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女儿吗?导语:一《史记》里为何没有鄂邑盖公主的记载? 1 《史记。
三王世家》中除了封三王的策文之外,其余内容都是褚少孙增补,这些增补内容里没有鄂邑一.《史记》里为何没有鄂邑盖公主的记载?1.《史记。
三王世家》中除了封三王的策文之外,其余内容都是褚少孙增补,这些增补内容里没有鄂邑盖长公主的记载。
班固所著《汉书。
武帝五子传》是根据司马迁的《三王世家》核实增补,并对汉武帝的五个儿子分别立传。
2.对照《史记》和《汉书》相关内容,可见史记里并没有提到鄂邑盖公主。
《史记外戚世家》里有段内容很值得注意:A.原文:“他姬子二人为燕王、广陵王。
其母无宠,以忧死。
及李夫人卒,则有尹婕妤之属,更有宠。
然皆为倡见,非王侯有士之女士,不可以陪主人也。
”译文:别的皇妃还有两个儿子是燕王、广陵王。
他们的母亲不受宠爱,因忧伤而死。
到李夫人去世后,又有尹婕妤之辈交替受到宠幸,然而她们都是以歌女的身份见到武帝,不是有封地的王侯之家的女子,不应该和皇帝匹配。
B.原文: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
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
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
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
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
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女不闻吕后邪?”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
历史趣谈:十五岁成为皇太后:历史上唯一的未成年皇太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五岁成为皇太后:历史上唯一的未成年皇太后导语:皇后,看似风光无限,但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子来讲,残酷、悲哀。
上官氏,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皇后,看似风光无限,但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子来讲,残酷、悲哀。
上官氏,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
昭帝年仅八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昭帝,并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让她入住皇宫,养护昭帝。
由于上官桀和霍光的姻亲关系,他们在朝中形成强大的势力,但也存在着矛盾,上官桀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要求把自己五岁的女儿送入宫廷,遭到霍光以“年幼”为名的反对,但是实质不是年幼,而是霍光看的远,他看到西汉外戚的衰败和灭亡(吕氏和窦氏),不希望成为这个样子。
上官桀虽然在霍光处碰壁,但他并不死心,打起了长公主的主意,不久之后,长公主同意上官氏入宫。
始元元年,上官氏被立皇后。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不满十岁的皇后,六岁的上官氏“母仪天下”。
上官桀一家在获得成功后,越发变得不可一世。
在一次宫廷酒会上,他竟然“受赐殿中,出对宾客言:‘与我婿饮,大乐!’见其服饰,使人归,欲自烧物。
”,而且他的私生活很不检点,“醉则裸行内,与后母及父诸良人、侍御皆乱。
子病死,仰而骂天。
”有外戚乱政的倾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官家族和霍光的矛盾越来越深,根本原因是汉昭帝的长大,霍光想要成为周公式的人物,成功归政。
而上官桀一家却和霍光的愿望背道而驰。
霍光的权利无人能及,算得上一位正直的治世能臣。
于是上官桀家族,长公主,和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还有在汉武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唯一的童养媳皇后 6岁当皇后竟守寡了40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唯一的童养媳皇后 6岁当皇后竟守寡了40年
导语:在宫斗剧中,很多女子用尽心机只想博得盛宠,获得权势。
历史上,有些女子并没有过多的权力欲望,但却被迫卷入宫廷生活,即使身居高位,也没
在宫斗剧中,很多女子用尽心机只想博得盛宠,获得权势。
历史上,有些女子并没有过多的权力欲望,但却被迫卷入宫廷生活,即使身居高位,也没法避免不幸的结局,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就是一个例子。
6岁当皇后
上官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是左将军上官桀,父亲上官安,外祖父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皇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霍光等辅政。
当时,昭帝年仅8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昭帝,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让她入住皇宫。
上官氏的父亲上官安与上官氏的祖父上官桀讨好鄂邑长公主,并取得信任。
昭帝12岁时拟立皇后,鄂邑长公主为其选后,上官安便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恳求岳父出面,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入主后宫。
上官安的女儿当时年仅6岁,霍光没有答应。
上官安不死心,又找到了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上官安与丁外人素来交好,在丁外人的推荐下,上官安终于将女儿送进宫。
公元前83年,6岁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宫,封为婕妤,过了一个月,上官氏被封为皇后,成为汉代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后。
祖父和外祖父互掐 8岁经历宫廷政变
上官皇后受封后,上官父子感谢丁外人为他求封,但霍光不答应。
这下,不仅上官父子十分不快,鄂邑长公主知道后也很怨恨,于是联合大臣桑弘羊、燕王,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刘旦遣人上疏,弹劾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邑长公主的人物争议
其一,公主的丈夫为盖侯,但是是哪位盖侯未明。
《史记》《汉书》对盖侯家的记载差异很大。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盖,以孝景后兄侯,户二千八百九十。
中元三年五月甲戌,靖侯王信元年。
元狩三年,侯偃元年。
元鼎五年,侯偃坐酎金,国除。
】
根据《史记》的记载,鄂邑公主嫁给了其父汉武帝的表兄---盖侯王偃。
但从年龄和辈分上看,公主不大可能嫁给自己的伯父。
【《汉书外戚恩泽表》盖靖侯王信,以皇后兄侯。
中五年五月甲戌封,二十五年薨。
元光三年,顷侯充嗣。
侯受嗣,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
根据《汉书》记载,公主应嫁给第一代盖侯王信的孙子王受,二人才在年纪上相配。
但第二代盖侯在两本史书中并非一人。
无论是哪位盖侯,总之公主夫婿的父亲/祖父是同一人-----王信。
但公主有一儿子,名文信,与其祖重名。
这在注重避讳的注重孝道的西汉人看来是非常不孝的,无论是避名讳、避嫌名、还是避家讳,都不可能出现子孙与父祖同名不避讳的情况。
因此有第二种猜测,公主的丈夫为第四代乐成侯丁义。
居延汉简中记载的丁子沱是公主与丁义的孙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四十二。
丁礼:以中涓骑从起砀中,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侯。
以都尉击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
高祖六年八月甲子,节侯丁礼元年。
孝文五年,夷侯马从元年。
后七年,武侯客元年。
元鼎二年,侯义元年。
元鼎五年,侯义坐言五利侯不道,弃市,国除。
】
西汉建国至元鼎年间仍保有爵位,功臣中排名四十二封侯,两千四百户。
如此乐成侯便有尚主的资格。
巧合的是,公主的面首丁外人是河间人。
根据居延汉简,公主有一孙女嫁给河间王作王后。
而乐成此地,在《汉书地理志》中有两个,一个在南阳郡,另一个就在河间国。
所以很有可能乐成侯的封地就在河间,公主与乐成侯丁义的孙女就近嫁给了河间王。
《史记》《汉书》中皆无五利侯此人,只有五利将军栾大。
两部史书里也多以五利称之。
且时间相符合。
元鼎二年丁义嗣侯位。
元鼎四年以天子女婿身份得以见天子、推荐栾大。
【《孝武本纪》(元鼎四年)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
···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
上乃诛五利。
】元鼎五年,栾大因方术不验被腰斩,作为栾大举荐人的乐成侯丁义,被弃市,国除。
但栾大冢在卫长公主的食邑当利故城南且墓葬规格很高。
而乐成侯墓葬无考。
或许河间人丁子沱便是乐成侯丁义的族人,故鄂邑公主与丁子沱有私;而昭帝母为河间人又在昭帝幼时被武帝赐死,故鄂邑公主愿意亲近抚养昭帝。
更加巧合的是,若文信是公主与乐成侯的儿子,正因丁义被除国丢了爵位,所以文信并不是列侯。
且二人的孙子姓丁,叫丁子沱便说得通。
鄂邑公主的封地,即是鄂地,位于江夏郡。
相比武帝其他女儿,鄂邑公主的封邑鄂邑实在不算佳选。
【《汉书地理志》江夏郡,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
县十四: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軑,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锺武。
】
这些户口和人口数量都是西汉末年的资料,武帝时期没有准确数据,但可根据西汉末年的规
模推测武帝时期的户口数。
江夏郡的人口是二十一万左右,当时比江夏郡人口还少的地区是今天的湖南以南、云贵、两广那些到了唐朝还属于流放区域的荒凉之地,和上郡、云中、定襄这些经常被匈奴人劫掠的边境,还有张掖酒泉朔方等从匈奴夺回的地区。
边境地区的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这些位于今天辽宁地区的郡,人口皆多于江夏郡。
如果不算边境地区和新纳入的国土,江夏郡的人口和户数在西汉国土,是排在倒数的。
鄂邑的具体数据没有,但是可以比对着猜测。
軑地与鄂地同属江夏郡。
軑侯即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辛追的丈夫,七百户。
在开国功臣那批人里,六七百户的到了武帝时期户口数很多都翻了两倍甚至更多,这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间接数据。
軑侯曾经是长沙国相国,长沙国便是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封国。
刘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所以无论是结合历史因素还是分析现有数据,鄂邑公主的封地都是相当普通、十分不理想。
在《史记》《汉书》及《史记索引》中武帝的女儿还有卫长公主(当利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夷安公主和石邑公主。
当利和阳石在东莱郡,【《汉书地理志上》东莱郡,高帝置。
属青州。
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
】
夷安在高密国,【《汉书地理志下》高密国,故齐,文帝十六年别为胶西国。
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
户四万五百三十一,口十九万二千五百三十六。
】
诸邑属于琅琊郡,【《汉书地理志上》琅邪郡,秦置。
莽曰填夷。
属徐州。
户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万九千一百。
】
这些都是齐地,齐国的富庶,主父偃说得最明白“齐临淄十万户,巿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更不要说有盐邑的当利。
石邑属于常山郡,赵地。
【《汉书地理志上》常山郡,高帝置。
莽曰井关。
属冀州。
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
】而赵地也是许多诸侯王王国的封地所在,是交通要道。
相比之下,鄂邑这个封地,与武帝其他女儿的封地相比已是最差的一个,更遑论与其他几位皇子的王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