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2010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技术第4章分组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第4章分组交换技术
由于分组交换技术在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可靠性等方 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数据通信网 几乎都采用了这一技术。30多年来,分组交换技术得到了较大 的发展。
第4章 分组交换技术
2.分组交换的缺点
上面介绍了分组交换的诸多优点,但任何技术在具有优点 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缺点,分组交换也不例外。它的 这些优点都是有代价的。
(3) 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和控制比较复杂,如我们前面提到 的逐段链路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还有代码、速率的变换方 法和接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等。这些复杂的协议使 得分组交换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是它同时也加重了分组交换 机处理的负担,使分组交换机的分组吞吐能力和中继线速率的 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限制。
第4章 分组交换技术
第4章 分组交换技术
4.1 概述 4.2 分组交换原理 4.3 X.25协议 4.4 分组交换机 4.5 帧中继技术 思考题
第4章 分组交换技术
4.1 概 述
4.1.1 分组交换的产生背景
分组交换PS(Packet Switching)技术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 始的。当时,电路交换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电路交换技 术是最适合于话音通信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 越多地希望多个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即能够进行数据 业务的交换。数据业务不像电话业务那样具有实时性,而是具有 突发性的特点,并要求高度的可靠性。这就要求在计算机之间有 高速、大容量和时延小的通信路径。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时,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固定占用带宽,线 路利用率低,通信的终端双方必须以相同的数据率进行发送和接 收等。所有这些都表明电路交换不适合于进行数据通信。因此,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一种新形式的、 适合于进行远距离数据通信的技术——分组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北大版)10光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北大版)10光交换技术

i
j
j
3.
光存储器 光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光域的信息。 常见的光缓存结构有:可编程的并联FDL阵 列、串联FDL阵列和有源光纤环路。 4. 光逻辑器件 5. 空间光调制器
10.2 波分光交换技术
10.2.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10.2.2 WDM技术的主要特点 10.2.3 WDM系统的基本结构
1. 按复用方式分类 1) 波分光交换技术 2) 时分光交换技术 3) 空分光交换技术 4) 码分复用光交换技术 5) 复合光交换技术 2. 按交换配置模式分类 1) 光路交换(OCS,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技术 2) 光分组交换(OPS,Optical Packet Switching)技术 3) 光突发交换(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技术 4) 光标记分组交换(OMPLS,Optical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
10.3.2 光时分复用基本原理

在光传输技术中,通常把由基带比特流数据级通 道混合成高比特流数据级通道,称之为复用;把 已经复用的高比特流数据拆分成原来的低速比特 流,称之为解复用。在OTDM系统中,由于各支 路脉冲的位置可用光学方法来调整,并由光纤耦 合器来合路,因而复用和解复用设备中的电子电 路只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速率。图10.7是一个典型 的OTDM点对点传输系统示意图。光时分复用将 低速基带信号复用成高速率信号过程可以由采样、 延时和复合三步完成。
10.1.4 光交换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光交换机大多数是基于光电和 光机械的,随着光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基于热学、液晶、声学、微机电技术的光交换机 将会逐步被研究和开发出来。 随着液晶技术的成熟,液晶光交换机将会成为光 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备,该交换设备主要由 液晶片、极化光束分离器、成光束调相器组成, 而液晶在交换机中的主要作用是旋转入射光的极 化角。

概述现代交换技术PPT课件

概述现代交换技术PPT课件

多速率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电路 交换中时分复用TDM原理,允许同时以多种 不同速率来进行电路交换,以支持各种速率 的业务
➢完全多速率电路交换 ➢改进型多速率交换
32
完全多速率电路交换
33
改进型多速率交换
设置多个基本速率
n1




/
n2
/




n3
控制
控制 信息
问题:电路实现,复杂,不灵活
(3)信息透明传输。
电话通信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适合于实时性、恒定速率的业务。
16
数据 业务
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 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 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
17
报文交换
存储转发方式:源端将数据封装为报文,
发送给相连的交换节点,交换节点将报文暂
宽窄带接入
SG TMG UMG PSTN
UMG PLMN/3G50
软交换技术
NGN实现了将网络中的业务功能与 控制功能分开,而软交换是NGN中的 关键技术,位于NGN的控制层,实现 了控制功能,而业务功能由业务层设备 完成,NGN的另外两层分别是承载层 和接入层,分别完成了信息传输和用户 终端接入的功能。
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送到目的端。
19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的时延
报文交换的时延
分组交换的时延
20
分组交换
(1)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2)完善的网络协议和复杂的差错控制; (3)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话音业务,而适 合突发(burst)和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

现代交换技术重点整理

现代交换技术重点整理

第1章:绪论交换的基本概念,通信网的三要素:终端设备传输系统交换系统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1,通信对象不同,数据通信实现的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话音通信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可靠性不同,数据通信要求更高,话音相对较小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响应不同,数据通信持续时间要短,建立连接的时间也短。

话音通信过程相反。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小,对一次连续而言,传输时延固定不变。

2,信息的传输效率比较高3,信息的编码方法和信息格式有通信双方协调,不受网络的限制缺点:1,电路的连续时间较长,当传输较短信息时,通信通道建立的时间可能大于通信时间,网络利用率低2,电路利用低3,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协议等方面要完全兼容,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通信协议的用户终端的互通4,有呼损,可能出现由于对方用户终端设备忙或交换网负载过重而呼叫不通第2章: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1)连接的三种表示形式(函数表示形式,排列表示形式,图像表示形式)及它们间的相互转换2)T、S接线器及TST网络的工作原理3)Clos无阻塞网络基本结构和条件Clos网络结构:两边各有r个对称的m*n矩形交换单元,中间是m个r*r 的正方型交换单元。

每个交换单元都与下一级的各个交换单元有连接且仅有一条连接。

m,n,r是整数决定了交换单元的容量,称为网络参数记作C(m,n,r)三级clos网络无阻塞的条件:m>=2n-1.4)Banyan网的构成方法、自由选路的概念以及阻塞情况判断第3章: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三个阶段:1,呼叫建立2,消息传输3,话终释放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连接、信令、终端接口、控制功能。

模拟用户接口的七大功能:能对7个基本功能做简单解释。

1、馈电:所有连接在交换机上的电话分机用户,都由交换机向其馈电。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虚电路方式就是在用户数据传送前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立到端的虚电路一旦建立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清楚分组来拆除虚电路
现代交换技术整理答案
1.交换节点控制的四种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2.交换方式按传送模式分类 电路交换、异步传送模式(ATM)、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分组交换 3.电路交换包括三个过程 呼叫建立、信息传送、连接释放 4.分组交换的两种工作模式 数据报(Datagram)、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5.通信网络三个基本要素 终端、交换、传输 6.三网融合是哪三网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 第二章 2.1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接口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互连技术 2.2国内N-ISDN交换提供的两种速率接口 2B+D基本速率接口、30B+D基群速率接口 2.3交换单元的基本功能 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之间建立(或拆除)连接 2.4交换单元的分类 集中型,入线大于出线数、扩散型,小于、分配型,等于 2.5交换网络的三大要素 交换单元、不同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控制方式 2.6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信息的交换。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7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方式有哪几种 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的信码交换。输入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 2.8话务量的概念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9接通率的概念 流入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接通率=完成话务量/(完成话务量+损失话务量) 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 2.10最大忙时呼叫(busy hour call attempts)概念

现代交换技术(第二版)

现代交换技术(第二版)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交换技术》主讲:曾令国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电信交换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交换的原理和方法,理解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管理、使用、维护程控交换设备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1交换的基本概念1.1.1引入交换的主要作用1 点到点通信→多个用户之间的点到点网状通信→具有交换节点的多点间通信→具有汇接交换点的多点间通信。

2 容量极大的长途通信网采用分级的方式构成交换网。

截至1999年初,我国的长途电话网仍是五级汇接辐射式长途网。

六大交换中心:西安北京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四大辅助区:天津重庆广州上海●无级动态网:是指电话网中的各个节点交换机处于同一等级,不分上下级,且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网上话务变化状况或其他因素而变化1.1.2交换节点基本功能:1 交换节点能控制的接续类型P2解释一下:数字中继线,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连接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既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可用于传送数字化传真,数字话音,数字图像信号或其它数字化信号。

2 交换节点具备P21.2 交换技术分类1.2.1 模拟/数字交换1 不同标准的分类结果不同:●传输信号:模拟/数字●控制方式:分布/程控●传输带宽:宽带/窄带●信道占有:电路/分组2 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另案)●数字通信系统模型P4: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信源编码: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

莫尔斯电码,差值脉冲编码,预测编码,运动估算和运动补偿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ASCII码,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L-Z编码。

⏹信道编码:传输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信道编码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伪随机码等1.2.2 布控/程控交换1 布控交换(包括)●步进式:由用户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属于直接控制方式;--步进式的进一步发展:旋转制和升降制,采用记发器来接收用户话机的拨号,并通过译码器译成电码来控制接线器。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的探讨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的探讨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的探讨【摘要】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针对此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制定合理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我校安排此课程7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54,实验课时18.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绪论、7号信令系统、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交换技术、局域网交换技术、面向IP的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以及光交换技术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现代各种交换技术的发展背景,熟悉了每种交换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并了解了本领域技术最新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交换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可见这门课程在通信领域举足轻重。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文章结合教学发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1.课程教学现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完善、各种新业务的涌现,使得交换技术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交换系统也从简单的链路交换演变成了一个功能更复杂的系统,并还会不断涌现出更新的交换技术[1]。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不断地结合新技术挖掘与课程相联系的内容完善课件,不断地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该课程涉及丰富复杂的理论基础,专业术语和概念也比较多。

因为部分学生对先修课程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在讲新内容的时候首先复习与之有联系的前序知识。

然后步步引入新知识。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专业名词较多,学生也很容易混淆。

例如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统计时分复用和同步时分复用,VC交换和VP交换等。

2)交换技术发展迅速,教材更新速度慢,合适的教材不好选取。

《现代交换技术》第03章分组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第03章分组交换技术
汇接中心采用全网状结构,其它节点采用不 完全网状结构。
3.7.2 我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提供 的业务功能
基本业务功能
交换型虚电路(SVC) 永久型虚电路(PVC)
用户任选业务功能
主要有闭和用户群、反向计费、网络用户识别、 呼叫转移、虚拟专用网、广播服务、帧中继等 业务。
3.7.3 进入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的用 户终端种类及入网方式
3.5.2 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时隙网络
分组长度是固定的,并在时隙中传输。时隙的长 度应大于分组的时限,以便在分组的前后设置保 护间隔。
非时隙网络
分组的大小是可变的,而且在交换之前,不需要 排列,异步的,自由地交换每一个分组。
3.5.3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
大容量、数据率和格式的透明性、可配置性等特 点,支持未来不同类型数据
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组交换的概念类似于邮寄信件。 人们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就如同划分分组;
在信封上写上地址,就如同在分组头里放入路 由信息;
投入邮筒,就如同交换机进行交换,再发往目 的地;
接到信件后打开阅读,就仿佛拆包后取出信息 一样。
3.2.1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 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第三章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Packet)交换亦称包交换,是为 了适应计算机通信的需要而发展起来 的,是数据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3.1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经历了电路交换、报 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发展过程
电路交换
是一种实时交换,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 使用该条线路进行信息传输,其它计算机不能共 享链路。
能提供端到端的光通道或者无连接的传输 带宽利用效率高,能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客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