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在福建马坑铁矿崎濑泉形成条件识别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大洋玄武岩和埃达克熔体成因分析20131000380 011134班范伟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快速的转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我国科学技术实现了高速发展,地球化学这门学科也同样处在历史最佳发展时期。

在此背景下,与同位素组成一样,微量元素组成也是研究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重要工具。

本文我们主要利用微量元素组成的变化特征来分析岩石成因及其演化信息。

1.大洋玄武岩成因地幔的不均一性一直被认为是由于地壳物质的加入,而地壳物质加入地幔的途径有地壳拆沉和板块俯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板块俯冲,这也是地球成分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又是造成地幔不均一性的最基本原因[Pilet S,Hernandez J,Sylvester P,Poujol M.The metasomatic alternative for ocean island basalt chemical heterogeneity.EPSL,2005,236:148~166]。

俯冲进入地幔的地壳组分包括四点:洋壳玄武岩及其上覆沉积物、大洋岩石圈地幔、路壳结晶基底及沉积盖层、大陆岩石圈地幔。

这些物质通过俯冲进入地幔,部分熔融交代或变质脱水地幔岩石,造成地幔岩石圈地球化学的不均一性。

过去很难直接观察到俯冲带深部,所以主要依赖原始大洋弧玄武岩OAB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对比或者实验模拟一定温压下的MORB变质脱水或部分熔融交代来间接反推出板块俯冲的主要过程。

但是地壳中的元素会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岩石在变质脱水或部分熔融交代过程中会发生元素分异,理解此类过程对大洋玄武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某些副矿物会显著富集某些元素(如大洋俯冲带榴辉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是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主要载体,褐帘石是轻稀土LREE和Th的主要载体,而金红石是高场强元素HFSE的主要赋存矿物[Hermann J.Allanite:Thorium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carrier in subductingcrust.Chem Geol,2002,192:289~306]),因此这些矿物在板块俯冲时的稳定性对交代熔体或流体的组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研究上的应用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研究上的应用 (1)花岗岩成因上的应用 (3)§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花岗岩的判断 (3)§2.微量元素含量的比值对于不同花岗岩成因的判断 (4)3.稀土元素对于不同花岗岩成因的判断 (4)玄武岩成因上的应用 (5)§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玄武岩的判断 (5)§2.某些微量元素的比值对于不同玄武岩成因的判断 (6)§3.稀土元素对于不同玄武岩成因的判断 (7)微量元素对于不同流纹岩的判断 (7)微量元素在成矿作用中的应用 (8)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组成在成岩成矿作用中的应用 (8)五、参考文献 (9)岩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保存了有关成岩或成矿物质来源的信息,成为一种独特的地球化学“指纹”微量元素可作为地质——地球化学的示踪剂,在解决当代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人类提供足够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花岗岩成因上的应用§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花岗岩的判断Rb- ( Y + Nb)及(Sc/Nb)一(Y/Nb)构造判别图Rb- ( Y + Nb)及(Sc/Nb)一(Y/Nb)构造判别图实例:根据这些图解,诸广山花岗岩类都落在火山弧花岗岩(V AG)和板内花岗岩(WPG)的交界处(a),这表明本区花岗岩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具有板内花岗岩的某些特征,而非板内花岗岩。

Eby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将A型花岗岩分为A1型和A2型,并认为A1型是与洋岛岩浆来源相同的地慢分异产物,且侵位于大陆裂谷或板内的构造环境,A2型来源于大陆地壳或板下地壳,且与陆一陆碰撞或岛弧岩浆作用有关。

在图(b)中,碱长花岗岩全部落人A2区。

另外,本区花岗岩的Y/Nb = 2. 6一8. 5,均大于1. 2,同样说明了本区碱长花岗岩为后碰撞型而非非造山型花岗岩。

福建省马坑矿区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福建省马坑矿区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福建省马坑矿区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摘要]本区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东部,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濒繁、强烈,矿区内银矿床主要产于陆相酸性火山岩(早白垩世小溪组(K1x)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中,呈脉状、大透镜体沿断裂构造及其派生裂隙整合产出。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推测其为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型银矿床。

[关键词]银矿床地质特征断裂构造成因[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9-130-2马坑矿区位于柘荣县南部直距约5km处,行政隶属柘荣县富溪镇管辖。

自2005年以来中国冶金第二地质勘查院先后在该矿区开展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等地质工作,圈定银工业矿体4个。

笔者通过资料收集及相关的综合分析,对矿区内矿床特征进行描述并初步判断其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东部,福安―南靖北东向深大断裂的北东部。

中生代以来,区内外岩浆活动濒繁、强烈,尤以火山活动更为突出,大面积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体为燕山期酸性、中酸性侵入岩,呈岩株、岩瘤、岩墙分布;断裂构造较发育,福安―南靖北东向断裂带、松溪―宁德北西向断裂带及寿宁―连江南北向断裂构造在此交汇。

该区位于福安-德化银多金属成矿带东段,为区域重砂化探异常Ag―Pb―ZnⅡ级金属量异常区,且区域航磁异常呈半环形,在福安、柘荣一带表现异常高,与区域内燕山期侵入岩影响较大;布格重力异常呈梯级递增,与区域内构造活动相吻合。

(见图1)2矿床地质2.1地层区内地层出露较单一,主要为早白垩世小溪组第三段(K1x3),从区域地质图上看,与周边出露的南园组第二、三段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内的银矿体赋存其中。

其岩性为灰绿、灰紫、灰白色、浅肉红色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具晶屑凝灰熔岩结构,块状构造、假流纹状构造。

晶屑含量约占60―70%,少量玻屑、岩屑。

晶屑成分以碱性长石为主,少量石英塑性岩屑呈条带状、透镜状,遇到晶屑明显弯曲嵌入,脱玻化中心由长石、石英晶屑组成嵌晶脱玻结构、霏细脱玻结构,边部为梳妆脱玻结构;塑性玻屑蚯蚓状、细条纹状、已脱玻化呈隐晶质,遇到晶屑明显压缩、变薄,假流纹构造。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_李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_李灵

1. 6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元素的工作曲线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8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07 (第 27 卷)
1∶1HNO3定容至刻度线 ,配成浓度为 10ppm 的标准溶液 ,再分别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 。
1. 3 实验方法
1. 3. 1 样品来源
采集于武夷山市售的成品矿泉水 (有效期内) 。样 1 - 自来水 (对照) 、样 2 - 井水 (对照) 、样 3 - 乐百氏矿
泉水 、样 4 - 水森活矿泉水 、样 5 - 景田矿泉水 、样 6 - 统一矿泉水 、样 7 - 娃哈哈矿泉水 、样 8 - 银鹭矿泉水 、
Mn
0. 0324 0. 0299 0. 0049 0. 0099 0. 0149 0. 0249 ------0. 0124 0. 0099 ≤0. 1
Pb
表 3 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mg/ L)
样品
元素 Cu
1 自来水
0. 0069
2 井水
0. 0125
3 乐百氏
0. 0013
4 水森活
0. 0025
5 景田
0. 0092
6 统一
0. 0002
7 娃哈哈
0. 0036
8 银鹭
0. 0036
9 奥必佳
0. 0326
10 农夫山泉 0. 0080
11 康师傅
摘 要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9 种不同品牌矿泉水中的 10 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天然矿泉水含有 Cu、Zn、Fe 、Mn、Ni 、Ca 、Mg 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其中奥必佳矿泉水 Cu 含量 (0. 0326 mg/ L) 、统一矿泉 水 Zn 含量 (0. 4471 mg/ L) 和 Mn 含量 (0. 0249 mg/ L) 、农夫山泉矿泉水 (Ca :113. 09 mg/ L ,Mg :2 4. 27 mg/ L) 和统一矿泉 水 (Ca :107. 82 mg/ L ,Mg :15. 30 mg/ L) Ca 、Mg 含量相对较丰富 ;而不同矿泉水中均含有丰富的 Fe 和 Ni 。9 个品牌的 矿泉水中毒理指标 Pb、Cd、Cr 含量均较低 。与其他几个国家和组织的饮用水标准进行了比较 ,所分析的矿泉水均 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模式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模式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模式一、引言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东南部富含铁矿资源的重要矿床之一,其成矿模式备受矿产地质学家和矿床地质学家的关注。

通过对其成矿模式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南部的铁矿资源形成规律,并为相关矿床的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希望对读者能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矿床地质特征和地质背景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境内,属华夏陆块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内。

该矿床呈近南北向展布,矿体呈脉状产出,形成了一系列成矿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以岩浆热液活动构造和构造构造为主,热液活动主要表现为角褶、逆冲断层等构造形态。

岩浆岩主要出现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背景。

三、矿床成矿模式概述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包括岩浆岩热液成矿和构造控矿两种类型。

岩浆岩热液成矿主要表现为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逆冲断层的形成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条件。

四、矿床成矿模式深入探讨1. 岩浆岩热液成矿机理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浆岩热液作用的影响。

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岩浆岩热液的活动不仅富集了铁矿石,同时还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构造控矿机理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逆冲断层的形成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条件,使得铁矿石得以富集形成矿体。

构造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地层结构和形貌,使得热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进而形成铁矿床。

五、总结和回顾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由岩浆岩热液成矿和构造控矿两种类型组成。

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的相互作用,构造活动使得热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对该矿床成矿模式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形成规律,同时也为相关矿床的勘探和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福建马坑铁矿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及基于GIS的成果展示

福建马坑铁矿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及基于GIS的成果展示
维普资讯
第3卷 0
第 1 期






V 1 0 NO 1 b. 3 . Ma 2 0 n08
2 0 I M CAL M I RALS NE
应 用地 质
福建马坑铁矿岩溶发育规律研 究及
够更直观的表现矿区 岩溶发育规律,有助于岩溶发育规律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 地理信 息系统 岩溶 发育规律 福建马坑
文 章编 号 : 10 0 6—59 (0 8 1 0 8— 7 2 6 2 0 )O —02 0 中 图分 类 号 :P 4 , P 2 . 6 1 4: 6 84 5 文 献 标 识码 :A
¥第一作者简介 :王艳美 (9 1 ,女,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 ( 18~) 武汉)在读硕士 收稿日期 : 070 —5 2 0-51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王艳美
陈植 华 王宁涛 :福建马坑铁矿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及基于 GI S的成果展示
基 于 G I S的成 果展 示
王艳美 陈植 华 王 宁涛

中国地质 大学 ( 武汉 )环境 学院 , 湖北 武汉 , 4 0 7 304
提 要 整理和进一步提取福建马坑铁矿区原始数据资料 包含的信息 , 分析矿 区的岩溶发育特征 , 利
用地理信息 系统 ( I 技术 ,在 M P I6 7 A C I9 0 GS) AG S . 及 RG S . 软件平 台上展现矿区的岩溶发育特征 ,能 .
2 9
凹 ,海拔 标高+ 0 9 1 6 m,最低点 为溪 马河 出 口处 ,
以导水性 断层 为 主 。这 些断 裂 构造 带 为 岩溶 地 下 水 的 运 动创 造 了条 件 ,特 别 是 断 层破 碎 带 和 断 层 的 下 盘 及北 西 、东西 向的 断 层 是岩 溶 地 下 水富 集 和 运移 迳 流 的通 道 ‘ 。

从马坑铁矿看我国南方岩溶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

从马坑铁矿看我国南方岩溶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

从马坑铁矿看我国南方岩溶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陈彦美;陈植华;康彩琴【摘要】我国南方金属岩溶矿山存在突水事故频发、地下水资源枯竭、岩溶塌陷等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用地下水系统理论指导岩溶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查明矿区岩溶水系统的边界、内部结构及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可使水文地质工作更具方向性和目标性.利用地下水位自动监测、高精度自动示踪试验、三维可视化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查明河道渗漏、岩溶水集中径流通道等关键水文地质问题,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减少资金投入.%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such as water inrush,deple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and karst subsidence,present in metal karst mine in south China. The principle of groundwater system is used to guide the mine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us identifying the boundaries of karst water system,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environment It can make hydrogeological work more directional and objective.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such as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level, high-precision automatic tracer test,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adopted to identify such key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s river seepage, karst water run-off channels. Hence,lots of labors,physical resources,and funds investments can be saved.【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7页(P108-113,152)【关键词】岩溶;矿山防治水;地下水系统;水位自动监测;自动示踪试验【作者】陈彦美;陈植华;康彩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正文语种】中文金属矿床受其成因的制约大多为带状分布[1],我国金属矿山有一半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2]。

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应用研究

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应用研究

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应用研究盐湖是指地下含有丰富镁、钠、钾、钙、锶、锂、硼等元素的地表或地下湖泊。

盐湖卤水指的是盐湖中所含有的水系。

在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

本文将探讨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首先,盐湖卤水中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锂、铋、铜、铅、锌、镍、钼、砷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通常与盐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例如,在活跃的火山地区,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和熔岩中富含微量元素,然后通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进入盐湖卤水中。

盐湖卤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受盐湖水的溶解度、沉积物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

稀土元素是指地壳中含量低于常见元素的元素。

在盐湖卤水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但由于其在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质变迁和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使得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和分布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盐湖卤水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离子形式的稀土元素往往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迁移能力,因此在盐湖中比较容易富集。

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布是由多种地质、化学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壳构造、岩石成分、岩石风化和矿床矿化等因素。

例如,某些地质构造上的断裂带或断层带可能是盐湖卤水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地质控制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水体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离子交换和溶解度等。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吸附作用等。

应用研究方面,盐湖卤水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资源利用、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

首先,盐湖卤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是宝贵的矿产资源。

锂是最重要的盐湖卤水矿产资源之一。

锂在电池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化工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铁、铜、钼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也是工业上重要的金属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隙 水 的水 样 相 关 性则 很 差 ; 岩 水 和 砂 岩水 间 的相 关 系 数 仅 为 0 2 ; 濑泉 水 的 灰 .6崎
S / a R / 值 与 岩 溶 水 的 都 比 较相 近 , rC 、 b K 而砂 岩 裂 隙 水 的 Rb K 值 则 明显 地 较 崎 / 濑 泉水 与 岩 溶 水 的 高 , 明 崎 濑 泉 水 的来 源 应 当是 深 部 的岩 溶 水 , 其 上 部 的砂 说 与 岩裂 隙水 并 无 密切 关 系 ; 濑 泉 的形 成 是 大 气 降 水 在 矿 区东 北 部 天 山凹 附 近 的 灰 崎
的泉水 。 点分布 于 区内最 高 山峰 —— 观音 坐莲 的西 泉 侧 山脚处 , 紧邻溪 马河 。泉 口标高 4 0 较溪 马河 水 0 m, 位高 约 1 ~1 m。在前 期勘探期 间 , O 5 泉流 量最 大达 到
溶 含水 层 , 由于 砂 岩裂 隙较发 育 , 大气 降 水后 首 先补 给砂 岩裂 隙含水 层 , 然后 由砂 岩裂 隙含水 层补 给下部 的岩 溶含水 层 。 下部 的岩溶水 在 向北 西径 流的过 程 中
层。
关 键 词 : 濑 泉 ;补 给 来 源 ; 量 元 素聚 类分 析 ; 示微 量 元 素 分 析 ; 建 马 坑 铁矿 崎 微 指 福
中图分类号 : 6 1 3 P 4 .
文献标识码 : A
马 坑 铁矿 及 崎濑 泉 概 况
福建 马坑铁矿是华 东第 一大铁 矿 [ , 矿体 赋存 1其 ] 于 经 畲组 ( 。) 卡 岩地 层之 中 , 于 当地 最 低侵 蚀 C 矽 位 基准 面以下 , 以厚 度 巨大 、 岩溶发 育 、 富水性 强 的上石 炭 统 船 山组 ( 。) 下二 叠统 栖 霞 组 ( ) 岩地 层 Cc和 Pg 灰 为其顶板 。岩溶 形态 以溶 洞为主 , 岩溶 主要 沿断 裂构 造发育 。矿 区以顶板岩溶 充水为 主 , 地表 水有 一定 与 的水力联 系 , 属于 水文地 质条件复 杂 的半 隐伏岩 溶矿
1 .第 四系松散堆积物 ;2二叠系翠屏山组细砂岩 ;. . 3 二叠系加福组上段泥岩; . 4二叠系加福组中段细砂岩 ; . 叠系加福组下段 粉砂岩 ;6 5二 . 二叠系文笔 山组泥岩 ;7石炭系经畲组一二叠系栖霞组灰岩 ; . . 8 石炭系林地组砂岩 ; .奥陶系一志留系粉砂岩 ; 0 燕山早 期花 岗岩 ; 1 9 1. 1 .花 岗斑岩; 2 1 .印支期辉绿岩 33断层及推测断层 ;1 . 1. 4 崎濑泉取样点 ;1 . 5砂岩裂隙水取样 点;1 .岩溶水钻孔取样点 ;1 . 6 7地质剖面线位置
基金项 目: 福建省重 点项 目“ 福建马坑铁矿二期工程矿 坑疏干预测” 。 第一作者简介 : 赖树钦( 9 3 )男 , 1 6 - ,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水工环地质调查 、 勘察 、 设计 、 咨询及治理研究 。 收稿 日期 :0 8 7 1 2 0 —0 —3
38 4
岩裸露区渗入 岩溶含 水层并 向西径流, 至矿 区中西部沿 F。 。断层 附近 的岩溶强径流 带径流至 崎濑村 , 受陈坑一 崎濑断层 阻挡然后 涌 出地 面, 而并非前 人所说 的是先
由大 气 降 水 补 给 砂 岩 裂 隙含 水 层 , 后 再 由砂 岩裂 隙含 水 层 补 给 下 部 的 岩溶 含 水 然
赖 树 钦 。
(.中 国地质 大学 ( 汉 ) 境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2 1 武 环 湖 3 0 4 .福 建 省 地 质 工 程勘 察院 , 建 福 州 30 0 ) 福 50 2
摘 要 : 濑 泉 是福 建 马 坑 铁 矿 区附 近 流 量 最 大 的泉 , 矿 区 的 关 系 一 直 没 有 查 崎 与 清 。本 文 通 过 对 前 人 勘 察 资 料 研 究 和 在 不 同部 位 采 水 样 进 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用 运 聚 类 分 析 和 指 示 岩 溶 水 、 屑 岩 地 下 水 补 给 来 源 和 径 流 过 程 的 S / a与 Rb K 值 碎 rC / 研 究 了福 建 马 坑 铁 矿 崎 濑 泉 补 给 来 源 和 径 流 途 径 。结 果 表 明 , 自崎濑 泉 泉 口水 取 样 与及 矿 区水 文钻 孔 的 岩 溶水 水 样 相 关 系 数 达 到 0 9 , 与取 自矿 区北 部 砂 岩 裂 . 8而
床( 1。 图 ) 崎濑 泉 出露 于矿 区北 部崎濑 村 , 矿 区流量最 大 是
1 2 2L s 2 0 年 1 0 . / ,0 7 2月泉水实 测流量 为 6 / 。 8L s
2 矿 区水 文地 质 条 件 的 已有 认 识 及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2 1 崎 濑泉形 成 条件 的认识 及存在 的疑问 . 上世 纪八 十年 代初期 的前期 勘查工 作认 为 , 濑 崎
第2卷 7
第 4期
中 国 岩 溶
CAR S LOG I 0 CA SI I N CA
Vo .2 No 4 1 7 .
De . 0 8 c2 0
20 0 8年 1 2月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 编 号 :0 1 80 2 0 )4 O4 一O 1 0 —4 1 (0 8 0 - 3 7 6
微量元素在福建马坑铁矿崎濑泉 形成 条件识别 中的应 用
中国岩溶


. 圈
t o 豳

n 田

. 圈
回 匾习 回
H固 ・ s 回 ・ 日
。 回
・ ,

t主 t : , 巨 囡
图 1 马 坑 矿 区岩 溶 水 文 地 质 图
Fi . Hy r g o o i ma fM a e g a e g 1 d o e lgc p o k n r a
泉 位于一 个相 对独 立 的水文地 质单元 内 , 四周 的水 其
文 地质边 界基 本为 隔水边 界 。 濑泉与 矿 区岩 溶水 单 崎
元 以 F 断层 为界 ,两 者之 间没 有或仅 具有 微弱 的 补 。 “ 给 关 系 ” 崎 濑 区上 部 为 砂 岩裂 隙含 水 层 , 部为 岩 ②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