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

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发展路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政府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的政策与制度。

本文将从政策演变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

一、政策演变(一)初期政策阶段(1949-1980年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开始建立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逐渐增加,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如1951年开始个人养老金试点、1979年推出“四保障”政策等。

初期的政策主要着重于提高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二)改革开放阶段(1980-200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改革性、措施性的政策,并逐渐发展成为整体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999年《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此时我国社会保障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开始出现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等。

(三)新时期政策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全面、普惠、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其中,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并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决策思路,从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201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养老、校园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等”。

2016年10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先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养老保障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发展路径(一)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以家庭为基础,实现家庭和社会的融合,是我国的传统养老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居家养老已成为了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一、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各种需求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中国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产业发展趋势1. 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将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从传统的居家养老、养老院到社区养老、养老酒店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将逐渐涌现。

这些服务模式将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科技驱动养老服务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在养老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智能护理床、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技术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养老环境和服务。

3. 养老产业与医疗产业的融合健康是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养老产业与医疗产业的融合将趋势越发明显。

未来,养老机构将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养老医疗服务,实现老年人的全程健康管理。

4. 跨界合作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养老产业,并且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

例如,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创新的养老金融产品,房地产企业可以开发养老社区等。

这些跨界合作将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5. 基于家庭的养老模式尽管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很多老年人依然倾向于在家庭中养老。

未来,基于家庭的养老模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政府将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6. 养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未来,养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引进国内外的养老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服务模式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服务模式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服务模式概述社区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的养老方式,既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养老服务,又能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

这种养老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它具有以下特点:1、服务内容丰富: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旨在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2、地理位置便利:社区养老设施通常设在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内或附近,方便他们随时获得所需的服务和照顾。

3、家庭氛围浓厚: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更注重保持家庭的温馨和亲情,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养老服务。

4、成本相对较低: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的运营成本通常较低,因此老年人及其家庭可以更容易地承担这一养老方式的经济压力。

一、中国社区养老发展现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以看护为主,服务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匮乏,而另一些社区则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社区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管理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由于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机制不统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低,使得社区养老服务难以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量化评估,也难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对于智慧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也为智慧社区养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技术创新也为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如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的健康监测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都为智慧社区养老的服务升级提供了可能。

然而,智慧社区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以及个人隐私泄露和技术安全漏洞等风险管理问题。

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中国未来养老的就业前景

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中国未来养老的就业前景

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中国未来养老的就业前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个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对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进行探讨,并展望中国未来养老的就业前景。

一、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现状养老服务业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护理和社交活动。

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以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形式逐渐形成。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养老服务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包括护理人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

1. 护理人员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是护理人员。

他们负责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饮食、洗漱、如厕等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关爱的服务。

2. 康复师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康复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他们负责对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缓老龄化进程。

3. 心理咨询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

心理咨询师在养老服务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老人处理情绪问题,缓解孤独和焦虑感,提供心理支持。

4. 社工人员社工人员在养老服务中负责协助老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社会支持。

他们帮助老人处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事务,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实际困难。

二、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趋势随着养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职业发展的前景也广阔。

以下是未来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发展趋势:1. 专业化发展养老服务业将越来越专业化,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会更高。

未来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2. 多元化就业机会除了传统的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形式,未来还将涌现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如养老社区、养老酒店等。

这将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研究中国养老产业五大发展方向

研究中国养老产业五大发展方向

研究中国养老产业五大发展方向中国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养老产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一、医养结合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医养结合成为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

二、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供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通过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监测、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智慧养老的发展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三、康复养老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康复养老成为了养老产业的重要方向。

康复养老注重老年人的身体恢复和功能改善,通过康复训练、理疗等手段,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

康复养老还可以延缓老年人的身体衰老过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养老服务,而不是去专门的养老机构居住。

随着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居家养老成为了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居家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家中接受各种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且能够保持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五、养老旅游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旅游结合了旅游与养老的双重属性,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和文化体验。

养老旅游不仅能让老年人享受旅游的乐趣,还能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养老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旅游业和养老产业的融合,推动老年旅游市场的繁荣。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康复养老、居家养老和养老旅游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这些发展方向的实施将改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1. 快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研究,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人民币。

2. 多元化:养老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老年福利院、敬老院等单一形式的服务,而是越来越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例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照料式养老等新模式的兴起。

3. 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养老产业也开始向互联网化方向转型。

互联网智能养老、智能医疗等新兴业态,正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4. 专业化:随着养老产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专业的养老服务提供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养老产业将越来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中国养老企业将与国际养老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分享市场资源和技术经验。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市场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养老市场现状分析1.1 人口老龄化加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

1.2 养老服务需求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养老服务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

1.3 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养老市场潜力巨大,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养老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二、养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1 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养老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并存。

2.2 互联网+养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养老将成为未来养老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养老服务。

2.3 品质化养老服务未来养老市场将趋向品质化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包括专业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

三、养老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机构建设滞后,面临着服务不足的问题。

3.2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权益保障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风险。

3.3 养老服务费用高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费用相对较高,部份老年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四、养老市场发展建议4.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养老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4.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4.3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养老市场未来展望5.1 养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几年内,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一)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结构现状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约有1.3亿。

而在城市,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被调查的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占56%,中龄老年人(70-79)占34.1%,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占9.9%。

其中,高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到如今,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显露。

(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优势分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三种基本模式,而对城市养老服务来说,社区养老有着明显的优势。

1、政策优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年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并且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建议,除了加强社会保障之外,还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中央的这一态度无疑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经济优势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的现象。

而现代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压力加大,赡养四个老人对许多城市青年来说已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家庭养老功能愈发弱化。

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机构养老也难以成为主要养老方式。

首先,成立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其次,养老院尤其是民营的养老院收费较高,许多老人在退休后并没有什么实际收入,其家庭无法负担高额的养老费用。

就如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事件,他和老伴每月的住宿费大概要两万元,这已经是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工资,试问中国有多少老人能够如此“奢侈”?再看社区养老,首先,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因为社区养老并不需要另外建设一个生活场所,只需有几间房屋作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发展趋势
作者:祝凌曦焦冠杰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全球老龄化的总趋势中,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人口比重增长快、老年群体经济状况较差等特点,妥善解决中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般的养老模式通常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指老人居住在家中养老,可以在家中接受上门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养老资源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提供社会化、养老地点不脱离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区,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式;中国;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即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所需资源和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养老资源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提供社会化、养老地点不脱离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区的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成为了大家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人均收入特别是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有很多优点:一是具有人文色彩,使许多老人的人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由于中国传统习惯所致,一些老人不愿意进入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老人在得到必要的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二是解决了一些大龄下岗女工的就业问题;第三,“居家养老”相对于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来说费用较低,解决了现阶段中低收入老人家庭的社会养老问题;第四,整合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些服务组织,可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入到社会化养老事业中来;第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老年福利事业中来,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第六,可以在社区内形成了种尊老和助老的优良风气,提高社会道德风尚。

对政府社会来说,居家养老依托现有医院、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建立一套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机构养老需要兴建养老院相比,大大节省了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对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服务费用一般较低,适合一般绝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时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社区,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而且能大大减轻
其家庭成员负担,总之,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目前,居家养老主要是通过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的方式开展,内容主要包括洗衣、备餐、家电维修等日常照料服务以及摔倒、急性病发作等突发情况的救助服务。

较欧美成熟居家养老市场,我国在医疗服务专业化和养老服务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信息化发展升级居家养老模式,多维度解决老人需求痛点。

2014 年,民政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需求,释放信息消费潜力。

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居家养老可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与普适计算等手段,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而且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三、居家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居家养老”模式有两个发展瓶颈:一是更新老人观念。

受淳朴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人总觉得与自己儿女沟通亲切,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总觉得别扭、不舒服,对工作人员所作所为总有一种不认同感、不信任感。

二是经费问题。

庞大的服务市场,偌大的服务群体,这笔经费由谁来支付?怎么支付?居家养老模式一方面不会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但可以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能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但目前,这一养老模式普及率不高,亟须推广。

所以,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出台居家养老的政策性文件及居家养老补贴政策。

其次,相关部门要协力共管。

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区级两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体统筹,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

最后,不断扩充养老模式的新内涵。

一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二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减轻亲属照料的压力;三是尽其所能地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四、结束语
对于承继了数千年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中国人来说,“家”有着难以言喻的非凡意义,这便决定了居家养老的“主流”地位。

但随着“空巢老人”逐渐增多,逐步推广“家庭与社区结合”的养老模式,才能让老人及其儿女都获益。

随着城市服务和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

因此这些地区的老年地产和养老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可生长性和灵活性,以便更有效地发挥为老年社会服务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爱娣,徐姗姗.关于居家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丁安祥.老龄事业出新招居家养老有依靠——记鼓楼区“家庭养老服务网”[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1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3]陈万亮.农村居家养老的经济保障初探[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4]钟越,徐和森,金其源,李强,余刚,王桂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孤老保障问题研究及对策(摘要)[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刘桂云.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问题的初探[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作者简介:
祝凌曦(1996.08—),女,籍贯:辽宁鞍山,学校:大连工业大学,专业: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