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2009年全国高考全国卷1试题(理综)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
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佚名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学》
【年(卷),期】2016(0)7
【摘要】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页数】3页(P51-52,5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试题的分析 [J], 郑春和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试题分析 [J], 许孟琴
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生物部分 [J],
4.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Ⅲ)——生物部分 [J],
5.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生物部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综]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5d2dd6f1aff00bed51e68.png)
宝鸡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一)理综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供参考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N—14 Ag—108 C—12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膜上有协助Na+跨膜运输的载体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下降C.细胞膜上可以发生抗体与SARS病毒的特异性结合D.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2.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细胞核C.核糖体和线粒体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3.下列各项关于蓝藻、人的肌肉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可以利用有氧呼吸生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B.都由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等物质组成C.都有两种类型的核酸,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D.都能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并且在分裂前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加倍4分析从阶段I到阶段Ⅱ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变化,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B.细胞内不合成纤维素C.细胞吸收水分D.细胞内含一定浓度的生长素5.有关反应式“ADP+Pi+能量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右到左的反应过程可以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B.从左到右的反应在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的发生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从左到右的反应过程中ATP 吸收并储存能量D .从右到左的反应不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发生6.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 .氧气供应量与有氧呼吸强度变化的关系B .氧气供应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C .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 .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07. “纳米材料”是指开发研究出的颗粒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该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C .一束光线通过该分散系时,有丁达尔现象D .通过直流电,会发生电泳8.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里,加入一定量的M 、N ,发生反应aM(g)+bN(g)cP(g),△H =QkJ·mol-1,反应达平衡时,P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与容器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其中, B .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M 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D . a+b <c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 .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 =0的溶液:K+、Ca2+、HCO3-、NO3-B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K+、Fe2+、SO42-、NO3-C .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K+、Na+、CH3COO-、SO42-D .存在较多的Na +、SO42-、OH -的溶液中:Mg2+、Ba2+、Br - 11.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1molX 和1molY 进行反应:2X (g )+Y (g )Z (g ),经60s 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
2009年全国高考2卷理综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解析一.选择1.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所以B 错误。
3.答案B【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
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答案C【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故选C。
5.答案D【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
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
所以选D 。
二.解答题31.答案(1)A(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试 题 中考 查 的 基 础 知 识 覆 盖 了生 物 必 修 和 选 修 的 主干 内 容 , 分 值 仍 以新 陈代 谢 和遗 传变 异 为 重 头 戏 , 与 2 0 年 全 赋 但 08 国 卷 ( 相 比 , 传 与 变 异 部 分 有所 减 少 。 点仍 放 在 对 相 关 Ⅱ) 遗 重 生 物 学 概 念 、 理 、 律 的 理解 与运 用 上 。 如 选 择 题 第 1 , 原 规 题 学 生 只要 理 解 细胞 呼 吸发 生 的 条 件 和 特点 ( 即活 细 胞 内 、 的 催 酶 化 下 、 时刻 刻 进 行 的 特 点 ) 就不 难 选 出D 选 择 题2 命 题 情 时 , 。 的 景 虽 超 出 教材 中 的激 素种 类 及 生 理 功 能 ,出 现 了 甲状 旁腺 素 的 升 血 钙作 用 与 降 钙 素 的 降血 钙 的作 用 。对 这 部 分 知 识 学 生 有 些 陌 生 ,但 教 材 中胰 岛 素 的降 血 糖 作 用 和 胰 高 血 糖 素 的 升 高 血糖 的作 用 学 生 是 很 熟 悉 的 , 们有 着 相 互 拮 抗 的 作 用 , 它 共 同 维持 血 糖 含 量 的 稳 定 ,学 生 通 过 类 比不 难 发 现 甲状 旁 腺 素 与 降钙 素 的关 系 也 是 相 互 拮 抗 关 系 。其 余 非 答 案 选 项 中 出现 的血钙作用 、 钙含量的稳定 、 离 子的吸收均 属识记 内容 , 血 钙 只要 基 础 掌 握 牢 靠 , 生 不 难 酌 别 。再 如第 3 考 查 了对 变 态 学 题 发 育 的理 解 。 鹿 角 的 长 出 是 基 因 在 特 定 时 间 选 择 性 表 达 导 致 细胞 分 化 的 结 果 , 属 于 变 态 发 育 过 程 。第 4 是 关 于 免 疫 学 不 题 中抗 原 特 异 性 的原 因 , 抗 原 决 定 簇 相 同 . 能 产 生 相 同的 抗 即 才 体 , 能产 生相 同的 免 疫 效 应 。 5 中选 项 B 才 第 题 具有 一 定 的迷 惑 性 。菜 粉 蝶 幼 虫 和 蜜 蜂 在 同 一 株 油 菜 上 采 食 。 似竞 争关 系 , 看 但 细 加 分 析 可 知 ,它 们 没 有 共 同 的 生 存 资 源 ( 粉 蝶 幼 虫 吃 菜 叶, 蜜蜂 采 食 花 粉 及 花 蜜 )因 此构 不 成 竞 争 关 系 。 ,
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A核糖体无膜结构,故A选项错误。
B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DNA,且存在DNA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RNA,故B选项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膜上完成,故C选项错误。
D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A TP和[H],故D选项错误。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A 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一般为逆浓度进行。
故A、B选项错误。
主动运输速率受A 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C选项中,CO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作用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C选项正确。
D选项中,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D选项错误。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
2009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1)解析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09全国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D【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D错误。
(09全国1)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
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因此A、B、D正确。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
故C错误。
(09全国1)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答案C【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
高考理科综合(卷Ⅰ)生物试题分析与评价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与评价湖北省教研室丁远毅一、总体评价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往年一样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 ”。
其生物部分的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和”。
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试卷结构和分值上没有变化,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试题类型相对稳定,理综试卷中各学科自成体系,相对,属于拼盘式,依旧第1~5题是生物选择题,第30、31题是生物非选择题,只是第30题由的26分改为24分、第31题由的16分改为18分,体现出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
无论是第I卷的选择题,还是第II卷的非选择题,都没有让考生感觉无从下手的题目。
与相比,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强调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理性思维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
理综高考生物试题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
试题在考查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且突出主干内容。
突出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实验等学科主干知识,不刻意回避以往已考查过的内容。
从试题分值比例看,必修教材内容从的46分增加到54分,选修教材内容从的26分减少到18分。
并且非选择题没有考选修教材的内容。
因此,对选修教材的内容要求继续降低,增强了对必修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力度。
从考试的具体内容来看,强调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第I卷的五道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①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作用的实验设计;②种群关系;③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④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⑤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
第II卷的非选择题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植物的矿质营养;②神经调节的实验分析;③自由组合定律与基因突变。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同时涉及到实验设计,信息识别转换和判断能力。
而非选择题是已知条件明确,答案条理清晰。
主要考查生物学的重点及主干知识与原理的同时,注重识图,读图能力及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总观整个2009年理综试卷,考点分布及分值统计如下:
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往年一样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
其生物部分的试题,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试卷分值上没有变化,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把原来的两个非选择题变化为四个题目,而实际上变化不大,原来的每个题中为两个不太相关两个子题直接单独列出;但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试题类型相对稳定,理综试卷中各学科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依旧第1~5题是生物选择题,第31、32、33、34题是生物非选择题,体现出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
无论是第I卷的选择题,还是第II卷的非选择题,都没有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的题目。
与2008年相比,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强调基础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理性思维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
2009年理综高考生物试题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
试题在考查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命题者尽量做到知识考点分布合理,且突出主干内容。
突出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生态、实验等学科主干知识,不刻意回避以往已考查过的内容。
试题分值比例看,2008、2009年保持不变,必修教材内容有54分,选修教材内容占18分。
并且非选择题没有考选修教材的内容。
因此,对选修教材的内容要求继续降低,增强了对必修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力度。
从考试的具体内容来看,所设计的试题包括了遗传、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
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强调了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同时涉及到实验设计,信息识别转换和判断能力;注重识图,读图能力及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所涉及的考点完全来源于教材,是考生完全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从试题设计来看,考察的多是直接把教材中有关基本理论加以组合直接考察,如选择题1、3、4非选择题中31、34;或者是把原教材中都具有的基本理论加以变化,如选择题的第二题就是把教材中酶活性的调节的图形稍微改动、非选择题32题把教材中的酶的高效性的实验换一种方式进行改组及33题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转换为性激素的调节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选择题第5题、非选择题34题则是利用教材知识,重新创设情境,考察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的能力。
2.章显能力考查
2009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试卷全面考查了四项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试题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实验能力,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实现了能力考查与题型功能的有机统一。
试卷延续往年全国卷的命题风格和特点。
试题即有知识的宽度,又有思维的广度。
充分运用图、曲线的命题形式,强化了对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3.注重探究,侧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分析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今年实验试题从07、08年实验思想、实验过程分析和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新回归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转向。
例如,第32题与2006年的全国卷I第30题(考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从考查形式上有相同之处,继续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的实验题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尤其实验原理是以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为基础,这样做即降低试题的难度,又侧重能力的考查;二是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考查,把教材上的实验方法扩展到实际中去;三是有要求学生叙述实
验过程、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这就需要认真把握教材的有关实验,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4.存在的不足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来说比较成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试题的分布上可以看出命题者刻意避免大家都熟悉历年常考的遗传试题,而在选修教材上有关微生物、发酵工程接连出了两道选择题,同时,把原来的两道大题变化为四道大题及生物试题位于理综试卷的末尾,这样,增加了学生阅读试题的时间,而相应的分析试题的时间相应更少,这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点。
二、一年来我们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做法
高三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三年一体化部署,落实年级的具体安排,采取三轮复习法,即一轮打破必选修打破章节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及实验;二轮对重点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性复习;三轮进行综合性复习。
且轮轮有练习,练习不单一,采取滚动式练习,即习题中穿插相关章节知识和往年高考题,避免了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的遗忘。
同时采取小台阶低密度练习法,逐步增大练习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考。
后期在非选择题上我们进行了大胆取舍,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及生态进行重点复习并没有在遗传题上浪费时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明智之举。
具体我们做到了:
1、夯实基础,注重教材
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夯实基础就是要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语言表述要准确规范,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解题效率,综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
为了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我们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背诵概念原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具体典型的案例也要要求熟记于心、比较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别。
(2)通读教材:在通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圈划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大纲》的范围,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做到知识无死角。
(3)默写关键术语:教材中的一些专有名词、结论性术语要求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从而训练用生物学术语答题。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和复习,逐渐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并适时进行适当发散,从而实现知识的跃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
等都是必考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生殖发育、免疫等知识点,也未忽视。
在复习教学中抓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复习时把三本书中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图表法、分枝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
每个知识点都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
3、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试题,实验已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试题素材还可来自于生活、生产,以考察学生实验理念和实验能力、生物学科素养。
但实验的基本理念、实验方法仍在教材中找到。
所以我们在复习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学会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善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考生物实验的命题趋向,继续注重考查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复习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教材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程序。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2)重视经典实验,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将中学生物实验分类归纳,启发实验设计思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3)重视实验变式训练,培养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变式训练,要求学生具有开放性的考查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4)及时总结实验试题,平时遇到实验试题,要求学生一定自己要写实验,并与标准答案核对,找到自己实验的缺陷与不足,提炼自己语言的组织,及时归纳总结。
4、重视图表类试题的归类解答。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图表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书本插图与教材文字对照,使其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加大对图像题的训练,我们从三方面入手:一以教材图表为例,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如教材中光合作用中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形曲线;二在试题中引导学生识图、析图,找出图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图像所给的条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或总结出的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对图像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科综合中生物试卷中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复习中注重生产生活、社会上生物学现象,如复习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联系农作物的增产,复习免疫时,联系到猪流感等,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