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发光及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进展

分别从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角度回顾近年来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中有关生物发光基础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新的生物发光物种及生物学意义的发现,发光蛋白和底物的结构及发光机理的揭示等。
生物发光的应用研究则包含了活体组织内部特定物质成像、生物传感器、病原体快速检测、生物芯片、细菌总数快速测定、免疫及基因标记分析、报告基因、细胞毒性测定、细胞内外Ca2+浓度测定等。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反恐战争中与生物恐怖有关的烈性病原体快速筛查,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应用,以及国际空间站中空气污染物的实时快速监控。
而化学发光基础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于化学发光机理的研究及新型发光底物的合成。
化学发光的应用研究进展则体现在与色谱技术联合应用测定化学污染物,以及神经毒剂和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筛查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均相免疫及基因分析方法。
另外,基于发光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中微粒(液态)编码点阵的出现,新兴光电检测器件的问世,以及互联网上光生物学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也是令人可喜的进展。
1 生物发光1.1 基础研究进展自从萤火虫发光系统被揭示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被发现存在发光现象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昆虫、蠕虫、水母、乌贼、鱼类、虾类等总共约有700多个物种,涉及17个门,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洋,特别是深海,有报道说在海平面数百米以下大部分的物种都具有生物发光现象。
这些发光生物大部分为自身表达发光蛋白,而某些鱼类则利用共生菌发光。
生物发光的波长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可见光区域。
发光对于动物的主要意义包括求偶、觅食、防御、进攻等,有人认为细菌发光可能也属于一种自身保护机制,目的在于消耗细胞内过多的氧化性物质。
近年来,发现许多物种发光强度、波长和闪烁频率的变化具有其特定的含义,说明生物发光也许是生物个体间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手段。
同时,观测该发光现象的变化将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物种迁徙繁殖,生态环境及气候变迁,乃至海洋潮汐及地球化学变化等信息,因此国外许多学者投入力量开展了部分海域生物发光现象的宏观观测和调查,提出了影响其变化的有关因素,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利用ChIPseq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PPAR2的靶向基因MYH7

利用ChIPseq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PPAR2的靶向基因MYH7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来验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2(PPAR2)是否直接靶向调控肌球蛋白重链7(MYH7)基因。
PPAR2作为一种核受体,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脂肪代谢、炎症反应和细胞分化等。
MYH7,作为肌球蛋白家族的一员,主要参与肌肉收缩和细胞骨架组成,其表达调控对于肌肉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探究PPAR2是否通过直接结合MYH7基因启动子区域来调控其表达,对于理解PPAR2在肌肉生物学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利用ChIP-seq技术,通过高通量的方法寻找PPAR2在体内结合的DNA序列,从而确定MYH7基因是否为其潜在的靶向基因。
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MYH7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利用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来反映PPAR2对MYH7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
这种方法结合了染色质免疫沉淀的高特异性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的高灵敏度,为验证PPAR2对MYH7的靶向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明确PPAR2是否直接调控MYH7基因的表达,揭示这一调控过程的具体分子机制,并为进一步理解PPAR2在肌肉生物学中的功能提供新的线索。
二、材料与方法1 细胞系:使用人源细胞系,例如HEK293T细胞,用于后续的ChIP-seq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 ChIP-seq试剂: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试剂盒、蛋白酶抑制剂、DNA纯化试剂盒、DNA片段化酶、测序引物等。
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包含PPAR2反应元件(PPRE)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以及用于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底物。
4 PPAR2特异性抗体:用于ChIP实验的PPAR2转录因子特异性抗体。
报告基因信号扩增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前 , MR分 子成 像 中多 通 过制 备 以超 顺 磁 在
性 纳米材料 为基 础 的特异性 分子探 针和 以报告基 因
为基础 的 MR分子 探针来 放大信 号 。其 中以超顺 磁
性 纳米材 料为基 础 的特异性 分子探 针 的研 究应 用较
广 泛 , 够获得 较强 的 MR可探 测信 号 , 在实 粒 子 标 记
ZHANG a e iwig,L Gua g mi h c ig F n rve n U n ・ ng c e k n
( eat etfMei l m gn , aj g G nrl o i l f? n layC m a d, , a . D p r n m o dc a ig N ni ee s t C gMitr o m n P aI n a H pa o a i N n
张 帆综述 ; 卢光 明审校
( 南京 军 区南京总 医 院医学影像 科 , 江苏南 京 200 ) 102
摘要 : 磁共振 ( MR) 分子成像技术最大的缺点是 对信 号探 测的敏感性较 低 , 适的信号 扩增方法是 非常重要 的。 合
现对磁共振分子影像 中报告基 因信号扩增策略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磁共振成像 ; 报告基因 ; 分子影像
1 报告基 因 的概 念及 其 MR信 号放大 的意义
分子影 像是 以分 子 生 物学 为 基 础 , 助现 代 医 借 学影 像技 术 , 基 因水 平 上 成像 的一种 模 式 。分 子 在 影 像 成像 手段 多样 , 中磁共 振 成像 ( I 技术 不 其 MR ) 仅 能够 提供精 细三维 高分辨 力 图像 和多种 对 比成像 方法 , 能获得 精细 的解剖 信息 和功能信 息 。因此 , 还 在分子影像 应用 中 , 有其 他 影像 学 技 术 不可 比拟 具 的优越 性¨ 。磁 共 振 ( R) 子成 像 技 术 最 大 的 ] M 分 缺点是 对信号 探测 的敏感性 较低 , 因此 , 在研究 中采
报告基因在监测基因转移中的应用新进展

得 到 了改 善 。 由于 这 些 修 饰 的共 同作 用 , 得 人 们 收 使
到 了许 多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 5 突 变 体 较 野 生 型 6T GF P具 有 更 强 的荧 光性 , 光 漂 白作 用 亦 有 更强 的抵 对 抗 力 。He 等 [诱 导 GF l m 2 P突 变 产 生 了一 种 蓝 色荧 光 蛋 白, 使 GF 并 P多 肽链 中有 两 处 发 生 氨 基 酸 序 列 的 改 变 。光 学 变 异 ( GF 即 P呈 现 不 同的 颜 色 ) 人 们 能 使 够 对多 种 报告 分 子 的表 达 同 时进 行 测 定 , 些 报告 分 这 子 对 多种 蛋 白质 的转 运 和 定位 具 有 示 踪 作 用 。此 外 , 光 学 变异 也可使 人 们应 用 荧 光共 振 能 转移 ( R T) F E 来 测 定 体 内蛋 白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实 际 上 , 们 可 以在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4 . 1 Q3 3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5 3 ( 0 2 0 —0 20 1 0 —0 8 2 0 ) 60 5 —4
摘 要 : 色荧光 蛋 白( P) 虫荧素 酶 ( c 绿 GF 和 1) u
助 因子 即可 产 生 活性 分 子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为 GF P在
报 道基 因在 基 因转 移 中的应 用 分 别进 行综 述
1 绿色荧 光蛋 白
多 管 水母 中 的 GF P是 一条 含 有 2 8个 氨 基 酸 残 3 基 的 多 肽 链 , 有 较 强 的 荧 光 性 , 且 在 许 多 测 定 条 具 而 件 下都 很 稳定 。 F G P在 3 5n 和 4 5D 处各 有 一个 9 m 7 m _ 激 发 峰 i 5 9n 处 出 现 发 射 峰 , 于 5 0n 处 伴 在 0 m 并 4 m
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对人多能干细胞的生物风险评估研究

工 作 液 、Blebbistatin购 自 安 徽 中 盛 溯 源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2 m M 谷氨酸盐,0.18 pM p- 巯 基 乙 醇 和 10 mM Y-27632)培养
Matrige丨 购 自 美 国 Coming 公 司 ;Ubi-MCS-EGFP] RES- 8 天 ,形成拟胚体( embryonic body,E B ),将 这 些 E B 铺 到 0.1%
A 通 讯 作 者 :聂 魏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干 细 胞 与 组 织 重 建 ,E - m a i l :dr.xinnie@
( 收稿丨J 期 :2020-丨2 - 2 3 接 受 日 期 :202丨-01-1 8 )
现 物 医 学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12 JUN^021
GFP)报 告 基 因 在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十 分 普 遍 ,且具有其独特的优 势161其 中 慢 病 毒 载 体 由 于 其 整 合 基 因 组 的 特 性 ,其在感染时可 以 有 效 地 将 其 遗 传 物 质 引 入 靶 细 胞 ,可 在 细 胞 或 组 织 中 长 期 稳 定 表 达 目 标 蛋 丨 广 泛 应 用 于 基 W转染m 。但对于慢病毒的安全 性一直存在疑虑,是 否 对 0 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也较少报道。本 研 究 的 目 的 是 通 过 慢 病 毒 构 建 稳 定 表 达GFP 的 hiPSC,并 验 证 G F P 是否影响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能力。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Reporter Gene Labeled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Using Lentivirus*
gus报告基因

gus报告基因GUS报告基因。
GUS报告基因是一种用于植物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是由β-葡萄糖苷酶(β-glucuronidase)基因构建而成,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和表达分析中。
GUS报告基因的研究对于理解植物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GUS报告基因可以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
通过将GUS报告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以观察到该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情况。
这对于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特点以及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GUS报告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潜在风险。
其次,GUS报告基因也可以用于植物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将GUS报告基因与目标基因进行融合,可以观察到目标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情况。
这对于研究目标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GUS报告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GUS报告基因还可以用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对GUS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转基因植物的表达效率和稳定性。
这对于改良转基因植物的遗传背景和表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GUS报告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GUS报告基因在植物基因表达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GUS报告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促进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研究的进展,为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对GUS报告基因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用。
冰核活性基因及其作报告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t 1吲 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9 ) ll 004
摘 要 :国 内外 己璺 咒 堡 了 8^冰 核 活 性 基 园 可用 作 报 告基 田 , 要 应 在 植 特 一 生 特 互作 研 究 主 微 营 彝 t 袁利 用 研 究 、 原微 生甥 高敏 检测 和 各种 用 途 的 细 菌扫胞 表 面展 示等领 域 一 埔
基 因 i E 以 来 . 自 i E、 a ia c e 已 c i A、n U、i ̄ e n nt Z、 i V、 n 、 x、:A 8个 细 菌 球 核 基 因 得 M w n i n  ̄ e
到 克 隆 和 测 序 细 荫 冰核 基 因 克 隆 通 常 采 取 构 建 基 文 J 功 能 法 筛 选 冰 核 活 性 阳 性 克 苹, 隆 ; 利 J 同 源 冰 核 基 片 段 制 备 探 针 . 基 或 } { 从 因组 文 库 中钓 取 日标 基 因 我 们 克 隆 的 冰 核 基 因 / A 是通 过 P R 技 术 获 得 的 e e C 2 .细 菌 冰核 基 因分 析 每 个 冰 核 基 仅 含 有 一 个 开放 阅 读 框 架
维普资讯
《 生命 的 化 学  ̄ o 2年 2 2o 2卷 2期
文 岢 编 号 :0 0 1 3 ( 0 21 2. 8 42 10 —3 6 2 0 0 0 2 ) 1
冰 核 活 性 基 因 及 其 作 报 告 基 因 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赵延昌 孙 福在 唐朝 荣
( R}) 球 梭 基 因 的 主 要 部 分 是 长 度 为 2 O 、, 4、
4 14 b 8、4 p为 重 复 单 元 形 成 的 萤 复 序 列 :根 据 冰 核 基 序 列 推 测 的不 同 冰 核 蛋 白都 含 有 个 长 度 为 1 1~2 3 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不 重 6 0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与鉴定方法及进展

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与鉴定方法及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育种工作者开始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常规育种技术难以得到的新种质和新品种。
植物转基因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打破自然界物种间原有的生殖隔离,促进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交流,极大地丰富变异类型,增大遗传多样性,为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丰富的育种资源。
通过对基因功能的研究,筛选m目的基因,还可实现植物性状的定向改良。
因此该技术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便深受育种工作者青睐,得到了蓬勃地发展。
至今已有30多科约200多种植物转基因成功;国际上相继有30多个国家批准3 000多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并且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20多个国家成功进行了商品化生产…。
到2006年止,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种植面积达1.02亿hm2,比2005年增长13%,是1996年的62倍。
转基因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日益显现出巨大潜力。
植物转基因操作中,除利用抗生素抗性和除草剂抗性等选择基因排除非转化细胞而留存转化细胞,以及利用Gus和CFP等报告基因显示转基因成功外,更重要的是从分子水平鉴别出阳性转化体,明确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拷贝数和转录与表达情况。
本文就常用的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方法作一概述,并对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做简要介绍。
1 外源基因整合与否及其整合拷贝数的鉴定1.1 PCR(p01 ymera se chain reaction)检测1.1.1 常规PCRPCR技术对目的片段的快速扩增实际上是一种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利用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通过3个温度依赖性步骤(即变性、退火和延伸)完成的反复循环。
经PCR扩增所得目的片段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间结合的特异性。
根据外源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通过PCR反应便可特异性地扩增出转化植株基因组内外源基因的片段,而非转化植株不被扩增,从而筛选出可能被转化的植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n y t k n c f r s n r e l o e c n r t i se a l s e eb i g l i a e a d g e n f r s e t o e n a x mp e . a u e u p
Ke y wor ds:r po e e; u ie a e r e l or s e tp o e n e r g n l c f r s ;g e n fu e c n r t i t
lc 能催化 荧光 素或者 脂肪醛 氧化 发光 的一类 作 用机制 ,发现 HNF 【 F u是 1 与 XR启动 子 区域 .5到 . C 6 酶 的总 称 。根 据 来 源 不 同 主 要 分 为 细 菌 荧 光 素 酶 4 8的反 向半位 点结 合 ,发挥反 式激 活作用 ,从 而调 (atr lu i rs,B ) b c i cf ae L 、萤火 虫荧光素酶 (i f 控 F eal e f el r y XR基 因表 达 。徐春 娥 等 将 获得 的 IN一 启动 F
报告基 因 (e o t e e rp r g n )是指 一组 编码 易被 检 l cf r s ,F u ie a e L)以及 以海 星 、发光 鱼 、发光 甲虫 测的蛋 白质 或酶 的基 因 ,将 其与 目的基 因融 合表 达 等为 来源的荧光素酶 ,目前研究最广 泛并且成为商 品 后 ,可 通过 报告 基 因产 物 的表 达来 “ 报告 ” 目的基 酶的是 B L和 F 。B L L是 由 2 个多 肽亚基 组成的异源二
摘 要 : 目前报 告基 因作 为一 种 有 效 技术 已在 农 学 、生 物 医学 、 生命 科学 和 环 境科 学 等 领域 起 着 重要 的 作用 。 现 以荧 光 素酶 和 绿 色荧 光 蛋 白为 例 ,综述 报 告基 因 的新 近应 用 研究 进 展 。
关键 词 :报 告基 因 ;荧光 素 酶 ;绿 色 荧光 蛋 白 中图 分类 号 :R9 2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7 — 7 x( 0 7 0 . 0 5 0 6 29 9 2 0 )90 4 .4
因的 表 达 调 控 。这 项 技 术 灵 敏 度 高 、检 测简 便 可 聚体 ,相 对分 子质量 约 为 7 9× 1 。 0 ,在还 原性 黄素
靠 、 适于 大 规模 生 产 ,因 而在 监 测 细胞 信 号转 导 , ( MNH, 、八碳 以上 长链 脂 肪醛 ( F ) RCH0)和氧 基 因表达 和药 物筛选 等 方面 得 到广泛 应用 。一 般 的 分 子 ( , 0 )存在时 ,发射 出蓝绿光 (5 —4 0n 。 4 0 9 m) 报告 基 因需要 满足 以下 几个 条件 : ( )基 因被 克 隆 F 1 L由单一的多肽链 组成 ,相对 分子质量为 (0 4 6 ~6 ) 并且 已知 全序 列 ; ( )宿主不 存在 报告 基 因产 物或 × 1 。 2 0 ,在 Mg 、AT P、O.存在 时催化 D一 荧光 素 者不 存在 类似 的 内源 性 物质 ;( )表 达产 物易 被检 ( L cfrn 3 D— u ie i )氧化脱 羧 发光 ( 5 5 0~5 0 n [。 8 m) ] 2 测 ;( 4)报 告 分 子 的 分 析 结 果 应 具 有 很 宽 的 线 形 由于 lc u 的检 测方法简便 ,灵敏度 高 ,因而成为 目前 围 ,以便 分析 启 动 子活 性 的 幅度变 化 …; ( 5)报告 应 用最广 泛 的报告基 因之 一 。 基 因在细胞 或动 物内表 达对 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或活性 1 1 基 因 表达 研 究 . 没有 影响 。现 主要 以 目前应用 最 广泛 的报告 基 因荧
P o r s p ia in o p r n r g e s nAp l t f i c o Re o t Ge e
ZHANG i , M n REN ix a Hu— i
( s tt o B o hmia n itc n lgc l u , h n o gU i ri , ia 5 0 2 C ia I tue f ic e c l dB oeh oo i g S a d n nv sy Jn n2 0 1 , hn ) ni a a Dr 品
F o n u o dadDrg
20 年 第 9 第 0 A 07 卷 9 期
4 5
报告基 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 敏 , 任 慧 霞
( 山东大 学 药学 院生 化 与生 物 技 术 药物 研 究 所 ,山东 济 南 20 1 ) 50 2
应 用研究 进展 。
目前检  ̄ lc J lu 的灵敏度 可达到 1 ~1 l 0 9mo且价格
桂予 等 用 lc作报告 基 因 ,研究肝 细胞 核 因子 1C u 【
光 素酶 和绿 色荧光 蛋 白为例 ,综述 报告 基 因的新近 相对 较低 ,是基 因表 达研 究 中首选 的报 告基 因 。娄 1 荧 光素酶 ( c ea e u ) 1 i rs ,lc uf ( HNF 【 1 )对 人胆 汁酸 受 体 ( XR)转 录激 活 的 C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