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诗二首》精编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推荐《古诗二首》学案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推荐《古诗二首》学案

《古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个生字,理解、读写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竹喻人;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思想。

5.引导学生阅读,查工具书理解词意,感悟、想象相结合,领会文章的主旨。

引导反复诵读、背诵默写。

6.感悟竹子的品质、作者的高傲风骨,培养学生刚强勇敢的品质。

7.培养学生憧憬未来、充满理想的人生态度。

二、导学问题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生词,把诗句读通顺。

2.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怎样的品质?
3.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4.《竹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乙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乙亥杂诗》诗中哪些诗句你最喜欢,为什么?
7.《乙亥杂诗》诗中哪句表现了作者热烈的希望?
三、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古诗二首》。

2.老百晓在线。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二首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二首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第5课
课题:《古诗二首》
编写:韩冬梅审核:谢小金课时量:80分钟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姓名:
【学习目标】会认识、会写“征、仞、羌”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理解古诗内容,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意思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句】注释: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凉州词》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学习过程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激情导入走进历史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今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出塞》。

二、朗读与背诵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直至熟读成诵。

三、再读诗作感知内容(一)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诗文大意。

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大意。

1.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的“秦汉”指什么?“关”又指什么?2.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长征”指什么?“人未还”又指什么?3. 但使龙城飞将在,“飞将”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不教胡马度阴山,“胡马”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说一说诗文大意。

比一比谁说的精彩。

五、当堂练一练:1.给这些字注音秦汉征度阴2.解释重点词语:长征但使飞将胡马3.划分朗读节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关于叶挺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直接导入新课,想:从课题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介绍时代背景:(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在交流时,学生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还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2.指名接读课文,注意正音。

评价读得怎么样?3.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首诗歌,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此在朗读中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为下环节做到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做好铺垫,从整体感受诗歌的内容。

)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

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杨柳》精编学案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杨柳》精编学案

《杨柳》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的杨柳的精神。

2.了解文章脉络,把握主旨,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

二、导学问题
1.作者对柳树的感情是怎样的?(喜爱、赞美)
2.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
3.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
4.学习喜柳段落,自由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喜柳的句子。

5.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
6.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
7.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
9.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10.作者为了讲明自己“随缘”的主张,还用了一个类比,是用了一个什么类比?
11.课文中除了写杨柳外,还写了“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植物,为什么要写它们?
三、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杨柳》。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诗二首》课件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诗二首》课件

聪明可爱的外表 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件PPT
概括主题
《狐狸的清白》通过狐狸和土拨鼠的对话,讽刺了自诩清白的狐狸,揭露了 狐狸虚伪、贪婪、奸诈的本性。 《可爱的小狐狸》通过诗人为小狐狸鸣冤昭雪,热情歌颂了聪明、乐于助人 、拼搏不息的小狐狸。
课件PPT
写法点拨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茗香,令人回味再三。”本文的结尾就很 特别如第一首诗:“这个我不大清楚,狐大哥,我只是常常看到,你满嘴里都是 鸡毛。”一语道破了狐狸的虚伪和狡猾,属于揭示主体性的结尾。有如第二首诗 :“我赞美你啊,可爱的小狐狸!”指数胸襟,表达喜爱之情,也属于深化主题 性的结尾。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写狐狸向土拨鼠倾诉“冤屈”时,称土拨鼠为“亲爱的小兄弟”,可见狐狸 是多么奸诈。 狐狸因“搜刮民财”被革去了公职,事实如此,而它认为自己“受了冤枉” ,可见是多么虚伪!一个“唉”字,写出了狐狸被革去公职后的沮丧。奸诈、虚 伪的狐狸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见了土拨鼠一个劲儿地为自己开脱,甚至鸣冤叫屈 ,卑劣的行径叫人齿冷。 第二部分,讲狐狸一个劲儿地向土拨鼠倾诉自己的“冤屈。”
课文详解
可寓言家的偏见, 指责你骗取乌鸦的奶酪, 使得人们总提你的劣迹。 其实,那该怪愚蠢的乌鸦, 谁让它喜欢奉迎贪图便宜? 至于,人们总不忘, 你在农家偷过鸡, 其实,这完全是偶尔的错误。 科学家在你胃中验证, 你的主食是田间野鼠 ——那些危害人类的东西。 你和猫头鹰配合得十分默契, 你在白天奋力捕鼠, 它在黑夜闪电般出击。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你不怨恨人类的偏颇, 不惧怕凶恶的天敌, 风雨中跋涉,冰雪中奔波, 为生存你拼搏不息。 “指责……的奶酪”“你在……偷过鸡”,诗人列举了小狐狸以前的错误 ,和下文小狐狸大力捕鼠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告诉我们狐狸是我们的伙伴, 人类应该改变对它的偏见。“偶尔”表示作者已经看到了狐狸身上闪光的地方 。 第二 部分,写诗人为小狐狸鸣冤昭雪。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精品)

《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认识生字。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是的意境。

2、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2.难点:体会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第一首诗里面,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四、参考资料
于右任简介:于右任(1879—
1964)陕西三原人。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

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后时时关注复
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

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

1964年病逝于台湾。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例如,让学生以“秋日”为主题,创作一首古体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拓展阅读,提升素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诗,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推荐与《古诗二首》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欣赏。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古诗的意境深邃,表达手法独特,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例如:“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请与同学们分享。”
3.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例如:“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诗二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登高》和《江南逢李龟年》两首古诗,要求做到熟练、准确无误。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反复朗读并默写这两首诗,加强记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分析,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不少于300字。
-例如:“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运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句。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白两首诗中描写的狐狸的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

4.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二、学习过程
(一)自读诗歌,学习字词
1.我会读
冤枉搜刮造谣中饱私囊罪恶勾当偏见愚蠢默契偏颇怨恨跋涉奔波
2.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冤枉:
中饱私囊:
愚蠢:
跋涉:
奔波:
(二)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理清思路
(1)《狐狸的清白》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可爱的小狐狸》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从哪些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虚伪、贪婪、奸诈?
3.从哪些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可爱?
4.学习两篇诗歌后,你有什么感触?
(三)当堂测验
1.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yì piān jiàn wēi hài bá shâ bēn bō pīn bó
()()()()()()
2.多音字组词
zhōng()bēn()
中奔
zhòng()bân()
(四)朗读课文,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