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课件——第六章 教师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 •
4、 教师角色冲突及其解决 角色冲突是指人在同时进行相互矛盾的 角色扮演时所引起的角色之间的矛盾 。
• 38岁的卡特丽娜· 博齐是意 大利中部法努镇一家当地天 主教会属下的小学教师,不 久丢掉了工作。但就是这么 一件小事情,在意大利却引 起了轩然大波。几家主要大 报甚至专门辟出版面,介绍 卡特丽娜女士的故事。



• •
索里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层面对教师角色经 过梳理,按照从最消极的到最积极的感情因素, 排列为三类: ①消极的角色,包括“替罪羊”“侦探和纪律执 行者”; ②权威的角色,包括“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 传授者”“团体的领导”以及“模范公民”; ③支持的角色,包括“治疗学家”以及“朋友与 知己”。 [美]索里等著《教师心理学》高觉 敷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教师和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第三节
学生
师生关系
•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 • 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 人。 • 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 • 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 • 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 • 在教师的眼里,女儿可以做任何事情,唯独不能 当教师。 • 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 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

职业可以被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
业。
• • 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 接受专门的教育; • 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三是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表现 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本专业的资格证书,专 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的差异。
在旧社会,当老师被视为“文人末路”,素有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怨言。 元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 工、七猎、八农、九儒、十丐。” 郑板桥的《教馆诗》:“教馆本来是下流,傍 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身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而今幸得青云 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教育学第六章

教育学第六章

第四节 学

一、学生的一般特点和年龄特点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四、师生关系
一、教师的内涵 •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含义:
身份特征:教师是专业人员 职业特征: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使命: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
具有主观能动性
具有思想感情 具有个性特征
青少年学生处于发展阶段
需要社会的保护和成人的教育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
2、年龄特点: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1、学生性别差异与教育
生理上的因素
传统观念上的因素
2.渊博的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而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 育理论知识。
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处理能力;了解 学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能力。
一、教师的资格
1.教师资格的条件
必须是中国公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规定的 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师与学生 教师职业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及考核制度 教师的提高 学生
第一节
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内涵 二、教师的地位 三、教师的劳动特点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
任用与考核制度
一、教师的资格
二、教师的任用 三、教师的考核

教育学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教育学第六章至第十一章

第六章教师1、教师具有什么作用?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职业群体。

2、(必考)什么叫做“学制”?我国历史上有四个学制,它们分别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学制: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

(1)壬寅学制:1902 年中国教育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学制但颁布后并没有施行。

(2)癸卯学制:1904 年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 。

(3)壬子癸丑学制: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南京政府制定公布的学制系统。

(4)壬戌学制:1922 年又称“六三三制”与“新学制”,它是我国效仿美国而制定的一个学制,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六是指小学六年;三是指初中三年;三是指高中三年)。

3、我国师范教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

1897 年创办南洋公学示范园和1902 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4、第一步对职业进行课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化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类为八大类。

其中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5、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

(填)6、《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7、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的是?1994年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
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或肤浅的。
根据课程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主体来分,可分为国家 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
定义: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
课程。
特点: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缺陷:国家课程易于与地方教育需求、学校办学条件、学
校教师之间、学科发展之间脱节;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 和修订周期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某些学科的 通病。
从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可将课程分为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①定义: 又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科学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 水平的知识,并依据一定的逻辑体系,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 科目而实施的一种课程。
②优点: 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能以
2 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二)教材
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 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
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主要
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册和附录等部分 构成,课文是教材主体部分。
1 教材的编排 2 教材的作用
三、课程类型
从教学内容是分科的抑或综合的观点来分,可将课程分为 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 定义: 它是通过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
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而形成 的课程。
优点: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和拓宽了学习内容
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了学习效率,消除了内容重复,浪 费了时间的现象。
1 课程标准的结构
(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编选的原则以及教学 法的建议等。 (2)本文部分: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系统地 安排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

教育原理 第六章 教师

教育原理 第六章 教师

<<教师法>>(1993年10月)第二章也规定了我国教师享有的 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 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 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 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二、创造性
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等的复 杂性所决定。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变化、发展中的、各具特 点的人 2.教师劳动的内容和手段是不断变化的 3.教有法但无定法

三、示范性
1.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2.教师劳动手段具有示范性特征




指教师的学识、思想、情感、性格、意志、言行等,都对 学生产生影响并受到学生严格监督的特性。 第斯多惠讲:“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 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乌申斯基讲:“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 为依据的,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无论他 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


不能无故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活动; 不能无故否定学生的独到见解; 不能故意压制和歪曲体现学生进步的相关事实; 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 不能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和受到蔑视; 不能基于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国籍、婚姻地位、政 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社会或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的不平 等:不能将任何学生排除在任何活动之外;不能否定任何 学生的补助金;不能准许任何学生有任何特权; 不能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求个人利益; 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中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 于必需的职业意图或法律需要。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说:“现在, 你看这两个词到底可不可以换呢?”他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 ‘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 更形象一些。”他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 己失误的地方!
4、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 “教,上所施,下所效” • “师者,人之模范” • 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
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 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 教师的教育机智
课堂案例:“明镜和明净”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 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 ‘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教师愣了 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他觉得有些突然。他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他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 “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 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他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 假如,换一个睿智而又有爱心的老师, 事情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不信,我 们看看与她境况相同的另一个女孩的经历。
• 这个女孩同她一样,读初中时,国文也 出奇地好,曾在年级的国文阅读测验中得过 第一名,但数学相当糟糕,面对数学课本, 就像面对天书,数学老师教的东西,她没一 样能懂。她戏称自己为天生的“数学盲”。 并且断言这种盲永远无药可救。
– “亲其师,信其道” – 托尔斯泰:“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
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 (3)团结协作,处理好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 体的关系。
• (4)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第六章 教师

第六章 教师

4.现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 进到一个新的发展
19世纪西方各国普遍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和国家管 理教育,师范教育也转由国家举办,开始实行教 师资格制度 20世纪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先后经 历了从中等教育水平的师范学校教育到高等教育 程度的师范学院教育,从师范学院的独立培养到 综合大学的本科教育加大学后专门的教育课程训 练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教育学士、教育硕士、 教育博士的教师教育体制。这既是教师教育的质 量升级,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规格提升。 20世纪 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 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
对教师社会地位问题的历史考察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门职业,我国古代是尊师重教的,教师的 地位也较高 孔子:被推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奴隶社会“以吏为师”; 古代祭祀牌位“天地君亲师” 封建社会开始,教师职业的地位却开始逐步下滑。 隋唐实行科举制后,在科举中考分高或所谓学识高者则可以做官;考 分低或说是无能者,迫于生计,出于无奈则去教人子弟,养家糊口。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 元朝时曾有人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几种职业按其地位高低作一排列: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农、九儒、十丐。
“教师是蜡烛” 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蜡烛 长明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重要的职业 灵魂——关注人心灵的发展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教师的基本角色 传统评定教师行为的方法上,强化了教师就是“教书者”的单一角色 认知。 一般认为,现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扮演着八种基本角色: ⑴父母的替代者; ⑵知识的传授者; ⑶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⑷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⑸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⑹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⑺心理调节者; ⑻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最新-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精品

最新-教育学-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精品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命题特点聚焦
• 本章的重要考点包括: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职业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特点、新课程背景下的 学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等。 • 近几年的考题,本章以客观题为主,师生 关系、教师职业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 师观可能会以简答、论述题出现。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 • • • 教师劳动对象:发展变化 工作任务:多方面 教育过程:注意多种方法的组合 教育环境:抵御不良因素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 “教,上所施,下所效” • “师者,人之模范” • 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 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 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 教师的教育机智
第一节 教

•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 • 二 、教师的职业角色 •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 四 、教师的专业素养 •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 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 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 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职人员。
课堂案例秋天》。当学到北 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 ‘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教师愣了 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他觉得有些突然。他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他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 “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 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他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说:“现在, 你看这两个词到底可不可以换呢?”他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 ‘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 更形象一些。”他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 己失误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