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计算

合集下载

计算增值税有哪三种方法

计算增值税有哪三种方法

计算增值税有哪三种方法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是指直接求出商品或劳务的增值额,然后再乘以规定税率,计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计算公式为:应纳增值税=增值额×税率。

加法,是指将构成增值额的各要素如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及其它增值项目的金额加起来,求出增值额,然后再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公式:应纳增值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它增值项目)×税率。

2、减法,又称扣额法:是指从销售额全值中扣除非增值税项目的金额,如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扣除项目的金额,求出增值额,然后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出应纳增值税税额。

公式:应纳增值税=(销售额-非增值项目金额)×税率。

3、间接计算法
间接计算法:又称税款扣税法。

是指以销售额全值乘以增值税税率求出产品的整体税额,然后从中扣除外购非增值项目已经缴纳的税额,以这个税差作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增值税=销售额×税率-非增值项目的已纳税款。

第 1 页共1 页。

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
增值税计算公式一: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13%)。

增值税计算公式二:含税销售收入=销售额*(1+13%)=销售额+销售额*13%=销售额+销项税(或进项税)。

增值税计算公式三: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3%)*13%=销售额*13%。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就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更多加工、维修化工设备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同时实现的增值额征税的一个税种。

增值税已经沦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总收入占到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就是最小的税种。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计算公式是:
增值税额=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
其中,销售额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营业收入,税率是由国家规定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税率,一般为13%或9%,进项税额是企业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货物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首先,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记录来获取,一般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销售收入额。

2.然后,计算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是企业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货物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

企业可以根据购买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计算进项税额的总额。

3.最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增值税额。

将销售额乘以税率,再减去进项税额,即可得到增值税额。

总结起来,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就是销售额乘以税率再减去进项税额。

这个公式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增值税计算,但可能存在少数特殊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增值税计算公式: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应缴税额上面说增值税是实行的“价外税”,什么是价外税?也就是价外征税,就是由消费者负担的。

比如:你公司向a公司购进甲货物100件,金额为10000元,但你公司实际上要付给对方的货款并不是10000元,而是10000+10000*17%(假设增值税率为17%)=11700元。

为什么只购进的货物价值才10000元,另外还要支付个1700元呢?因为这时,你公司作为消费者就要另外负担1700元的增值税,这就是增值税的价外征收。

这1700元增值税对你公司来说就是“进项税”。

a公司多收了这1700元的增值税款并不归a公司所有,a公司要把1700元增值税上交给国家。

所以a公司只是代收代缴而已,并不负担这笔税款。

再比如:你公司把购进的100件货物加工成乙产品80件,出售给b公司,取得销售额15000元,你公司要向b公司收取的乙产品货款也不只是15000元,而是15000+15000*17%=17550元,因为b公司这时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向你公司另外支付2550元的增值税款,这就是你公司的“销项税”。

你公司收了这2550元增值税额也并不归你公司所有,你公司也要上交给国家的,所以,2550元的增值税款也不是你公司负担的,你公司也只是代收代缴而已。

如果你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就可以在销项税中抵扣。

沿用上例,你公司购进货物的支付的进项增值税款是1700元,销售乙产品收取的销项增值税是2550元。

由于你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进项增值税可以在销项增值税中抵扣,所以,你公司(在出售了乙产品获得b公司的货款后)上交给国家增值税款就不是向b公司收取的2550元,而是:2550-1700=850元(那1700元已在你公司购买甲货物时加入货款中,由a 公司代收代缴过了),所以这850元是b公司在向你公司购乙产品时付给你公司的,通过你公司交给国家。

增值税计算方法

增值税计算方法

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额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税率(33%)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税率(33%)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税率)/33%]×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税率(3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额1、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存盘+[本期进货-(进货推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3、服务业应纳税所得税=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地方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地方所得税税率-已纳地方所得税额5、国际运输业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起运所获客货收入的总额×5%6、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额=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之和×税率(20%)7、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外商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所得额。

增值税计算公式

增值税计算公式
(1)纳额=内销销税-(进税-免抵退税不免、抵税)
(2)免抵退税=FOB*外汇RMB牌价*退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FOB: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原料价*退税率
免税购原料=国内购免原料+进料加工免税进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税价=到岸价+关、消税
(3)应退税和免抵税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扣税抵减额=免税进原料价*(出口征率-出口货物退率)
2、 先征后退
(1) 外贸及外贸制度工贸企购货出口,出口增税免;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算退税还外贸,征、退税差计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购不含增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 外贸企购小纳人出货口增税退税规定:
A、从小纳人购并持普通发票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销售出口货入免,退还出口货进税
@不扣进额
8、 小纳人不含税销额=含额/(1+征率)
9、 自来水公司销水(6%)
不含税销额=发票额*(1+征率)
二、 进口货
1、 组税价=关税完价+关税+消税
2、 纳额=组税价*税率
三、 出口货物退(免)税
1、“免、抵、退”计算方法(指生产企自营委外贸代出口自产)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率 (一般)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征率(小规模)
5、 购农销农品,或向小纳人购农品:
准扣的进税=买价*扣率(13%)
6、 一般纳人外购货物付的运费
准扣的进税=运费*扣除率
@随运付的装卸、保费不扣
7、 小纳人纳额=销项额*征率(6%或4%)
增值税计算公式
一、 境内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增值税是指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

本项目按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填写。

应注意的是,如果一般纳税人企业进项税大于销项税,致使应交税金出现负数时,该项一律填零,不填负数。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为方便企业填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方式填报:(1)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该指标,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同时注意,计算该指标时应包括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

(2)执行简易征收办法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可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填报该指标。

(3)符合财税部门规定的对某些产品实行税额减征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在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该指标时还应扣除“应纳税额减征额”。

(4)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可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实际应纳税额”填报。

二、增值税税率是多少1、适用17%税率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2、适用13%税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粮食、食用植物油;(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3)图书、报纸、杂志;(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3、适用11%税率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

4、适用6%税率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

5、适用0%税率出口货物等特殊业务。

三、增值税申报日期是什么时候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间与主管国税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是相联系的。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

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次月1至15日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 X/(1+17%)*17%,这个公式⾥的X是含税价,含税价除以(1+17%)是⽤来计算不含税价格,乘以17%的税率来计算增值税的缴税额。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增值税暂⾏条例》:第五条 纳税⼈发⽣应税销售⾏为,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条规定的税率计算收取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第六条 销售额为纳税⼈发⽣应税销售⾏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销售额以⼈民币计算。

纳税⼈以⼈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民币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销项税额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此谓销项税额。

怎样计算销项税额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例如:某钢铁公司向某机械公司出售一批钢材,出厂价格为1000万元人民币,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该钢铁公司应当向机械公司收取的销项税额的计算方法为:销项税额=1000万元×17%=170万元此外,因为在销项税额的计算销售额中,销售额包括不含税和含税两种,所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销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怎样确定当期销售额当期销售额包括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售货物、应税劳务从购买方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支付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和代垫款项等费用,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纳税人应当按照当期销售额计算当期销项税额,在向购买方收取货款,劳务收入以外同时收取。

纳税人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与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应按照一下公司计算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适用税率)例如:某书店本月的图书销售收入为113万元(含增值税税额),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3%,该书店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的计算方法为:不含税销售额=113万元/(1+13%)=100万元销项税额=100万元×13%=13万元销项税额的检查一销售额的检查⒈不含税销售额的检查。

销项税额的计税依据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如果纳税人的销售额为价税混合收取的,要将含税的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其计算公式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⒉ 价外费用的检查。

价外费用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按会计制度规定,由于对价对收费一般都不在“产品销售收入”或“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而在“其他应付款”、“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中核算,这样,企业常常出现对价外费用不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将发生的价外收费直接冲减有关费用科目。

因此,价外费用的检查是销项税额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价外费用的检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⑴了解掌握情况。

向销售部门了解销售情况和结算形式,通过产品销售市场分析有无加收价外费用的可能及了解行业管理部门是否要求收取价外费用等。

⑵检查往来账户。

重点检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账户。

看是否有挂账欠款,尤其是通过“其他应付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或“其他应收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看其对应账户是否是和货币资金的流入或债权“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增加额发生关系。

即: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如果出现以上对应关系,则需通过发票、收据等原始单据进一步证明是否是价外费用,有无计税。

⑶检查成本、费用类账户的会计核算。

注意成本、费用类账户登记的红字,审核“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经营费用”等账户的借方面发生额红字的冲销记录。

[例]检查人员在对某企业(一般纳税人)检查中发现,企业收取货款时另向购买方收取延期付款利息11700元,企业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1700贷:财务费用11700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延期付款利息属于价外费用,应计算销项税额。

借:财务费用11700贷: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⑷检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因此按合计制度的规定,有些价外费用可以记入此类账户,因此在检查时要分析收入的来源与属性,是否属于销售货物而收取的利息补贴等价外费用,是否正确计算了销项税额。

⒊混合销售的检查。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混合销售行为成立的标准有两个:⑴ 其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⑵该行为必须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

对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包括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在内的混合销售行为9即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销售额分别为货物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

检查时,一是按照标准判定检查对象的销售收入是否属于混合销售;二是确定属于混合销售的收入是否需要征收增值税;二是其销项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注意混合销售中的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要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

[例]某电视机厂向外地某商场批发100台电视机,为了保证及时供货,双方议定由该厂负责运输,每台电视机不含税售价为3000元,同时收取运费共计10000元。

该厂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361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其他业务收入10000电视机厂销售电视机关负责运输收取运费的行为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并入销售额中一并征收增值税。

其销项税额为52453元[300000×17%+10000/(1+17%)×17%],运费收入应纳增值税为1453元。

正确的账务调整为:借:其他业务收入1453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3⒋ 兼营销售的检查。

与混合销售行为相我别,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在从事应税货物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非应税劳务,具从事的非应税劳务与某一项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并无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按各自适用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对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按适用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如果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销售额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检查时要注意企业是否存在兼营行为,是否进行了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是否一并缴纳了增值税。

二税率的检查增值税实行两档税率,即一档基本税率,一档低税率。

另外,还设计了零税率,适用于出口商品。

⒈基本税率。

基本税率为17%。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税率为17%。

⒉低税率。

低税率为13%。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按低税率计征增值税。

⑴粮食、食用植物油。

为了照顾人民生活必需,对这些货物从低征税。

⑵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⑶图书、报纸、杂志。

这主要是为了支持宣传、文化、教育事业。

⑷饮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这主要是为了照顾农民和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⑸农业产品。

包装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

⑹金属矿采选产品。

包括除金属矿采选产品以外的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和煤炭。

⑺非金属矿采选产品。

包括除金属矿采选产品以外的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和煤炭。

⒊零税率。

只限于出口货物。

出口货物包括两类:一类是报关出境货物;另一类是保税工厂、保税仓库和保税区。

但对纳税人出口的原油,援外出口货物,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白金等,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

⒋税率的其他规定⑴对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不分别核算的售额,或者不能准确提供销售额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按17%的税率征税。

⑵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同时涉及货物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以及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即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就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

⑶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

检查时,按照不同应税项目对应上述适用税率的规定进行核对调整。

增值税专用发票简介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增值税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它与普通发票不同,不仅具有商事凭证的作用,由于实行凭发票注明税款扣税,购货方要向销货方支付增值税,它具有完税凭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将一个产品的最初生产到最终消费之间各环节联系起来,保持了税负的完整,体现了增值税的作用。

构成增值税专用发票每联的颜色和名字现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有三联。

第一联:记账联,是销货方发票联,是销货方的记账凭证,即是销货方作为销售货物的原始凭证,在票面上的“税额”指的是“销项税额”,“金额”指的是销售货物的“不含税金额价格”发票三联是具有复写功能的,一次开具,三联的内容一致第一联是记账联(销货方用来记账);第二联是抵扣联(购货方用来扣税);第三联是发票联(购货方用来记账),印象中有一个抵扣联,还有呢?顺序又是如何的机打发票为三联。

发票联,抵扣联,记账联。

一般是3联,每联发票右边都写明给购货方。

抵扣联,发票联,自己看就行了。

2、四联:第一联蓝色存根联第二联棕色发票联第三联绿色抵扣联第四联黑色记账联各联的作用:第一联:存根联,销货方留存备查。

第二联:发票联,购货单位作付款的记账凭证。

第三联:税款抵扣联,购货方作扣税凭证。

第四联:记账联,销货方作销售的记账凭证。

禁止购买情况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一)会计核算不健全,即不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者。

(二)不能向税务机关准确提供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数增值税专用发票据及其他有关增值税税务资料者。

上述其他有关增值税税务资料的内容,由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确定。

(三)有以下行为,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而仍未改正者:1.私自印制专用发票;2.向个人或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买取专用发票;3.借用他人专用发票;4.向他人提供专用发票;5.未按本规定第五条的要求开具专用发票;6.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7.未按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申报专用发票的购、用、存情况;8.未按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四)销售的货物全部属于免税项目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